沒有「馬」的《川藏·茶馬古道》

2020-12-11 北緯網(雅安新聞網)

相關焦點

  • 《茶馬古道》首演:首次以舞揭秘川藏茶道 追光背夫群體
    本報訊(記者李婷)人字形的褐色山脊邊,一列列背夫背著高出人半個身子的厚厚茶包堆,一步一個腳印蜿蜒前行……1月10日晚,由四川省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雅安市委宣傳部、雅安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聯合出品的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民族舞劇《茶馬古道》,在四川大劇院首演。  一直以來,公眾對整條茶馬古道比較熟悉,但其中的川藏茶道卻鮮有藝術作品系統呈現。
  • 四川雅安本土原創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亮相北京國家大劇院
    川藏茶馬古道,連接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傳奇天路,東起於四川雅安蒙頂山,經瀘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薩再至不丹、尼泊爾、印度,是世界上地勢最高、山路最險的茶馬文明古道。因為道路崎嶇,全部由人力運輸,一種艱辛而偉大的職業在古道上應運而生——背夫。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背夫們在峭壁上一步步「背」出了這條川藏兩地的血脈交融之道。
  • 川藏鐵路背景下川藏茶馬古道雲端上的雲門旅遊資源和開發利用
    沿襲至唐代,隨著邊疆少數民族對內地茶葉依賴程度的提高,朝廷開始推行榷茶制,除了組織「官力」將四川茶葉運至西北互市易馬外,還特別準許雅茶可以在天全(古稱碉門寨)、靈關、黎州(即漢源縣清溪鎮)一帶與藏族進行茶馬交易。也正是在這個時期,雅州方圓數百裡「以茶易馬」貿易漸而興盛起來。但是,「漢、藏茶馬貿易和茶馬古道的大規模開通與興起應是在宋代,亦即吐蕃崩潰以後的分裂時期」[2]。
  • 漫步|茶馬古道
    在四川雅安與西藏昌都的崇山峻岭之間,橫亙著一條神秘而古老的通道—————茶馬古道,它是迄今世界上海拔最高、風景最為壯麗、文化歷史最為厚重,以馬幫和人力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商貿通道,也是中國古代西南地區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綠色走廊。
  • 茶馬古道位於中國西南地區,來看看茶馬古道主題雕塑都有哪些?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上,以大篷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貿易通道,它是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分為川藏線和滇藏線。茶馬古道起源於古代西南邊境的茶馬互市,它興盛於唐宋,興盛于于明清,它興盛於二戰中後期,茶馬古道分為陝甘、陝康藏和滇藏航線,連接四川、雲南和西藏,延伸至不丹、錫金、尼泊爾和印度,直至抵達西亞和西非的紅海海岸。
  • 歷史上的「茶馬古道」究竟有幾條?其通行的意義何在
    茶馬古道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分川藏、滇藏兩路。」茶馬古道滇藏線但是按照朋友發過來的景區簡介的內容,「茶馬古道」的路線主要有三條:即除川藏、滇藏兩路外,還有青藏一線,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唐蕃古道。
  • 茶馬古道主題雕塑---- 隱約蕩漾著,悠長的馬蹄鳴哨
    在高寒地區,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糌粑又燥熱,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故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不產茶。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徵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區則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
  • 茶馬古道——帶茶去遠方
    踏上雅安的土地,才讓我真正了解了這座城市的標籤「茶馬古道起點」。從古至今,中國聯通世界,最最重要的就是「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是我國歷史上內地和邊疆地區進行茶馬貿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線,分川藏、滇藏兩路。茶馬古道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
  • 茶馬古道主題雕塑,再回絲綢之路的歷史
    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大概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 西非紅海海岸。陝甘茶馬古道,是中國內地茶葉西行並換回馬匹的主道。是古絲綢之路的主要路線之一。陝康藏茶馬古道(蹚古道),始於漢代,由陝西商人與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形成。
  • 茶馬古道最初是怎麼形成的?
    穿越險峻寒冷的橫斷山脈,跨過漫長艱險的山塬高原,5000餘裡的川藏茶馬古道,堪稱世界上通行難度最大的商貿大走廊。,川藏茶馬古道具有最悠久的歷史、最廣闊的線路,擁有最早的茶葉種植加工、最艱苦卓絕的人文精神、最重要獨特的社會政治地位。
  • G318國道線,川藏公路南線,茶馬古道川藏線
    01茶馬古道川藏南線川藏公路南線歷史上是一條著名的茶馬古道,318川藏公路沿古時的茶馬古道修建,於1958年正式通車。從四川成都出發,在新都橋與川藏北線G317分道,巴塘過竹巴籠金沙江大橋入藏,直達西藏拉薩。 318川藏南線在充滿神奇的北緯30度線上,被譽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高山、峽谷、草原、河流、冰川、森林、雪山、海子、湖泊、溫泉、民居等風格迥異的場景隨處可見,美到極致的畫面觸目可及。
  • 重走茶馬古道,聆聽馬幫故事,感受千年滄桑與輝煌
    ,是川藏茶馬古道運送的川茶,抵抗了英國的輸入。茶馬古道上已經沒有貿易的馬幫商道,卻在這條路上遺留了一路厚重的人文歷史和馬幫動人的故事大相嶺茶馬古道是川藏茶馬古道迄今保存較完好的一段,留存有何君閣道碑2019年大相嶺茶馬古道被國家林草局評為「最美森林古道」。
  • 茶馬古道—亞洲的「天堂走廊」
    、藥材交易,以馬幫運輸,故稱「茶馬古道」。從上面給出的範圍你應該就知道「茶馬古道」並非是幾條明確的道路就能說清的,它甚至沒有確切的起點和終點。有人把它比作是人體的主動脈、靜脈和其他毛細血管,在著名的「主脈」周圍還分布著許多不知名的「毛細血管」。所以說,它是一個以我國西南地區為中心,延伸至國內西北地區和周邊國家的龐大交通網絡。
  • 茶馬司,茶馬古道上最後的「衙門」
    茶馬司是古代官署名,又稱都大提舉茶馬司。這是一個自宋朝以來,歷朝管理茶馬交易的專門機構。          走進茶馬司,院內立著石刻碑文:「宋時因連年用兵,所需戰馬,多用茶換取。神宗熙寧七年,派李杞入川,籌辦茶馬政事,於名山,以名山茶易馬用……明洪武時,對茶葉實行官買官銷,由茶馬司主持交易……」簡單的碑文,描繪出當年茶馬司的盛況,儘管這裡現在已是空空蕩蕩。
  • 中國的茶道是世界馳名的,最有名的就是茶馬古道了
    其實, 茶馬古道應追溯至西南邊疆的茶馬貿易, 唐宋年間我國漢族人民以茶與西南邊境少數民族交換馬匹, 是一種物物交換的貿易形式。悠悠的駝鈴聲中, 背夫馬幫們帶著茶趕著馬在綿延的山谷中穿行吆喝著, 駝鈴聲止之處便是茶馬交換之處。於是, 這條民族文化大走廊一走便是上千年, 也成為了我國古代商業貿易的重要通道。
  • 神秘的千年變遷的茶馬古道,始於何時?
    ,早在唐代便形成茶馬互市,宋代於雅安設置「茶馬互市司」,清代在雲南永寧亦設茶馬司。在京滇公路未修築前,這條古道就是交通大路,路上官商遊客往來,人背馬馱的貨物時時可見,因此每一個宿站都有充足客源,有時甚至幾百人同宿一客站,堪稱繁盛官道。
  • 川青藏公路通車60年:茶馬古道上的漢藏千年「情緣」
    中新社雅安11月18日電 題:茶馬古道上的漢藏千年「情緣」  中新社記者 鄒輝 殷櫻  「隨著川藏公路通車後,進入藏區的雅安茶葉越來越多,藏民過去的消費觀也隨之改變,從喝茶變成品茶,慢慢懂得享受生活。」2014年秋日,四川雅安兄弟友誼茶廠董事長甘玉祥正忙著籌備修建一個觀光園區生產工廠,「希望藏區民眾不僅能飲茶,還能體驗茶製作流程。」
  • 普洱茶馬古道,是個不容錯過的經典景區
    茶馬古道位於普洱市的寧洱縣,是中國古代一條重要的貿易通道,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遊客可騎馬親身感受古人騎行古道的情景和普洱的風土人情。遊客可找正規旅行社騎馬遊玩古道,一路上風光秀美,拍起照片來很是不錯。
  • 茶馬古道,曲折蜿蜒,為何能綿延千載?
    抗戰時期,茶馬古道還肩負著為抗日軍運輸生活物資的重要責任。在茶馬古道上,這些貨物運輸的主要載體是馬、騾子、耗牛以及人背肩槓,背貨物的工人在過去被稱為「背子」。茶馬古道興盛時人數眾多,眾多人、馬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了馬幫。馬幫是連接滇、藏及通往印度、尼泊爾、緬甸運送商品貨物的主力。
  • 體驗雲南茶馬古道——滇藏茶馬古道主幹線
    茶馬古道是千百年來由一條條的古山道、古驛道互相連接、延伸、發展形成的,主要路段還用青石塊、青石板鋪設。西雙版納是雲南茶馬古道的起點區域,普洱茶由西雙版納經茶馬古道運銷海內外。我們是2020.7.31逛完大理古城,拉市海湖濱公園以後去體驗茶馬古道,體驗的是第一條線路,滇藏茶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