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司,茶馬古道上最後的「衙門」

2020-12-24 北緯網(雅安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在茶馬古道上產生了茶馬司那麼什麼是茶馬司驛站
    茶馬古道起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茶馬古道自產生以來形成兩條路線,一條從四川雅安出發經過瀘定、康定、昌都到西藏拉薩再到尼泊爾、印度。這條線就國內這部分路線全長3100多公裡。茶馬互市就從這個時期形成。那麼茶馬互市是怎麼由來的呢?主要原因還是在唐宋時期戰亂比較多,南徵北戰。在這種戰亂的情況下,內地民間役吏和軍隊徵戰需要大批的騾馬,而且這些騾馬還必須要寶馬良駒,那個時期內地的馬匹供不應求的,少得可憐。而藏區和川滇等邊疆地區呢,就有著很多的良駒寶馬。但是川藏等邊疆等地區都是高寒地區,海拔都很高在三四千米上。
  • 茶馬古道:尋訪國內僅存的「茶馬司」遺址
    如今,這是全國唯一保留下來的茶馬司。  名山茶馬司遺址現在是一座赭紅色的建築,它凝重的色彩和古樸的建築風格在周圍水泥建築的襯託下顯得十分赫然。大門上黑底金字「茶馬司」提示著過往行人它曾經的身份。  每天早晨9點,80歲的楊淑珍婆婆會準時打開茶馬司褐色的木門,靜候來客。
  • 全國政協調研茶馬古道 賦予古道更多當代意義
    5月11日至13日,全國政協茶馬古道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調研組深入四川省雅安市和甘孜藏族自治州,沿著當年川藏茶馬古道的路線,對當地茶馬古道遺址進行了調研,並就調研情況提出了問題和建議。楊冬權委員推測,這個茶馬司當時應該有檔案室,說明它肯定有許多機構,整個茶馬司的規模不會小。「現在看到的,很有可能只是遺存下來的一部分,並不是全貌。」在從雅安到甘孜的沿途,委員們考察了磨西古鎮、瀘定橋、甘孜州博物館和道孚縣藏族民居等地,但其中對於茶馬古道的介紹也僅限於古鎮上的小路、博物館中的兩三張照片,以及作為漢藏貿易媒介———「鍋莊」的場景還原。
  • 國慶之行 | 萬種風情的茶馬古道
    跟著歷史的腳步,體會這條茶馬古道,看看它究竟是如何在歷代動蕩時期承擔起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作用。明清時期, 甘肅地區的茶馬古道形成了以古已有之的隴南古道、羌氐道、陰平道、唐蕃古道為基礎, 以各茶馬司為主要關節點的道路網絡,這些道路不僅僅起到商業作用,同時作為文化溝通和軍事作用為明清兩代所重視。
  • 臨夏茶馬古道在哪兒?當年有多繁榮?
    (河州泥塑)一、歷史上的臨夏茶馬古道甘肅臨夏,古稱枹罕,又叫河州,自古是貿易中心,漢代形成的「絲綢之路」就是茶馬古道的雛形。(河州泥塑)到了宋代,宋王朝更是在河州(今日臨夏)設立茶馬司,以內地之茶換取邊地之馬,雙邊貿易十分火爆,一直沿續到明清,臨夏都是茶馬古道中的重要環節;臨夏茶馬司也是明代最著名的茶馬司之一
  • 茶馬古道,曲折蜿蜒,為何能綿延千載?
    作為一條千年古道,它的範圍囊括藏、川、滇三地,途徑桂、黔、湘,外圍延伸到印度的噶倫堡、尼泊爾的加德滿都以及東南亞的緬甸、越南、寮國、泰國等地,甚至輻射西亞、中亞等地。在茶馬古道上,主要的運輸商品是茶。茶馬古道上運往藏區的茶葉稱為邊茶。
  • 神秘的千年變遷的茶馬古道,始於何時?
    在橫斷山脈的高山峽谷,滇、藏、川的山川叢林中,綿延盤旋著一條滇、川經西藏通往南亞西亞的神秘古道。古道上溜索連接著湍急的河流,馬蹄印嵌在高山陡巖的石板上,這是商人、探險家和馬幫踏出的路。,早在唐代便形成茶馬互市,宋代於雅安設置「茶馬互市司」,清代在雲南永寧亦設茶馬司。
  • 藏區紀實·川藏線上的兩組茶馬古道雕塑
    一般認為,318國道川藏線的起點在雅安西側的西康大橋,在轉向天全縣的老路口,有一組名為「茶馬古道」的群雕,這裡被認為也是茶馬古道代表性的起點中間城門上一側寫著「東關」,另一側是「打箭爐」。東關是康定城的東門,打箭爐是康定的古稱。將康定作為茶馬古道的起點也沒錯,這是由於茶馬古道是個複雜而變化的概念,就如絲綢之路。
  • 歷史上的「茶馬古道」究竟有幾條?其通行的意義何在
    說到茶馬古道,說到束河古鎮,說到納西族……因為近期研究古代水陸交通比較多一點,所以聽到「古道」這樣的字眼兒,頓時提高了興趣,正所謂「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茶馬古道」的一般定義是古代中國西南地區商貿通道。「是我國歷史上內地和邊疆地區進行茶馬貿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線。
  • 古道西風瘦馬——茶馬古道上最後的風景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在陸路上開闢了兩條對外通道,一條在北方,就是大家熟知的絲綢之路;一條在南方,被稱為「亞洲的天堂走廊」的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是一個有著特定含義的歷史概念。自古以來,地處高寒的康藏地區不產蔬菜,藏民族以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為主食,高脂肪,高熱量,需要喝酥油茶,分解脂肪,防止燥熱,補充維生素。
  • 在「茶馬古道」下過詩意生活
    1.5h睡進唐風庭院,在「茶馬古道」下過詩意生活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成都周邊遊,ID:cdzhoubi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最近成都有多冷?不需要媽媽提醒也穿上的秋褲替耍姐做出了回答。
  • 千年古道,載物茶馬,一條拯救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天路
    而在這些交錯複雜的古道上也分布著一些貿易中心,比如康定、昌都和麗江等,直到現在麗江古城還散發古道上川流不息的貿易氣息。2、茶馬古道的起源相較於我國古代另外一條著名的古道—絲綢之路,而茶馬古道則低調的多,最初的茶馬古道不同意絲綢之路,主要是以民間的茶葉、糖、馬匹等自發的原始需求為主。
  • 太行山上的茶馬古道
    今天咱們不講上古的,也不講二千年前的,只講一下黎城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黎城有嗎?如果我要說黎城有,有些人會認為我瞎說,究竟有沒有呢? 山西這茶馬古道起源於何時?具體的明確地講,形成茶馬古道在明朝中期,而茶馬古道起源於元朝。 自從晉商發達以來,茶馬古道就就成了一條通途。這條線路是目前公認的焦作到祁太平一線,當然是經過長治了。
  • 茶馬古道上的奢享自然之旅
    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等三條主要路線,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海岸。
  • 茶馬古道、高原鹽井,都被這部關於中國的紀錄片講透了!
    茶馬古道,很多人並沒有對它進行深入的了解,基本上都認為這是一條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但其實,沿著本劇的茶馬古道,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巍峨神秘的西藏神山,可以看到藏傳佛教對於藏族原住民的深遠影響,還可以看到在茶馬古道周圍許多不為人熟知的文化和歷史。
  • 躺在茶馬古道上做夢
    山歌裡的雲南的確很美,香甜、酥軟、脆生生的鮮,在茶馬古道上唱上一曲又一曲的山歌,我懷舊感悟的思想殿堂裡在增添了一份聖潔的同時又塗上了一層悽美的色彩,這色彩它靜謐地掩映在祖國的西南邊疆和西北邊疆的茶馬互市古道上,自盛唐起始,每一雙腳踩上這方土的人,都有一個或風光旖旎或跌宕起伏的故事,那長長的土路上被牲口蹄和千層底布鞋敲擊出錚錚的金屬聲響,如若戰鼓,把歐洲人的耳膜震得掉血渣滓。
  • 行走在麗江的「茶馬古道」上
    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馬是流韻,古道是載體,其中的經濟、軍事、文化、宗教的交流便是茶馬古道之魂。
  • 川藏鐵路背景下川藏茶馬古道雲端上的雲門旅遊資源和開發利用
    「茶馬古道」南線從橫斷山脈東側的雲南普洱、四川雅安(古稱雅州)等產茶地出發,穿行於橫斷山脈和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三江流域,向西經昌都(古稱察木多)匯合至拉薩(古稱邏些),最後通向喜瑪拉雅山西側的南亞次大陸的文明古道。
  • 光明茶馬古道
    最後決定與先生一起探尋光明茶馬古道。百度: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大概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海岸。2013年3月5日,茶馬古道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體驗雲南茶馬古道——滇藏茶馬古道主幹線
    茶馬古道是千百年來由一條條的古山道、古驛道互相連接、延伸、發展形成的,主要路段還用青石塊、青石板鋪設。,運輸的物資以茶葉最為大宗,因此稱之為「茶馬古道」。西雙版納是雲南茶馬古道的起點區域,普洱茶由西雙版納經茶馬古道運銷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