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茶馬古道上做夢

2020-08-28 紅露珠



昨天已經過去,明天還要繼續,現在我們必須在一起,晚上倒在一起數星星......我會在這裡等著你......」

山歌裡的雲南的確很美,香甜、酥軟、脆生生的鮮,在茶馬古道上唱上一曲又一曲的山歌,我懷舊感悟的思想殿堂裡在增添了一份聖潔的同時又塗上了一層悽美的色彩,這色彩它靜謐地掩映在祖國的西南邊疆和西北邊疆的茶馬互市古道上,自盛唐起始,每一雙腳踩上這方土的人,都有一個或風光旖旎或跌宕起伏的故事,那長長的土路上被牲口蹄和千層底布鞋敲擊出錚錚的金屬聲響,如若戰鼓,把歐洲人的耳膜震得掉血渣滓。這條在政治或經濟或藝術領域起到至關重要影響的古道,它旁邊的半山腰一堆堆隆起的比那些常見的土堆精美一些的墳塋,舊的隨著歲月不斷流逝,新的隨著駱駝的鈴鐺聲不斷增加。



「走吧,走得遠點兒。走一趟雲南就是條男子漢了,這個家族裡的祖祖輩輩都會供著你!」

曾經,我的爺爺的爺爺仰頭灌下一大杯普洱紅茶,盯著窗外那無邊的夜色喃喃說道。這個鐵骨錚錚的男人,平日裡走路把地皮踏得顫顫巍巍,開口說話那響雷般的聲音就驚起一樹飛鳥,威嚴的目光讓他的子孫們望而生畏。而說這話時,他原本剛毅無比的眼神裡,竟然瀰漫著淡淡的憂傷似乎還夾雜著悲涼。

在家鄉,每一個大戶人家都有他們教育子女的方式,才使得他們的望族門庭得以傳承,這也許就是「傳家寶」。曾經是大少爺的爺爺的爺爺徒步去杭州擔過一趟茶葉,後來他就成了掌門人,再後來的後來,他就讓爺爺走雲南,今天看來就是走「茶馬古道」了。可他畢竟放心不下——孫子長這麼大,第一次出遠門,雲南是個提著靈魂上路的地方,遙遠得連感覺都無法捉摸,心裡一發虛,眼睛皮就耷拉了下來。這個不善於表達感情的男人,又往肚子裡灌了一杯茶。



爺爺一路跋涉翻過了秦嶺,可又一路跋涉從秦嶺翻了過來,四川打仗啊!他怕那一顆不長眼睛的子彈頭穿過他的頭顱,思來想去硬碰硬碰不得,就抱著頭回來了。這一回來,才知道他的嚴厲穩重的爺爺走了,躺在一堆黃茫茫的土堆下,山野肅穆、幽靜的氣氛擠壓得他說不出一句帶有感情色彩的話,之間那一道不可逾越的無形的牆再也沒有人能夠挖倒,我們的家於是就衰敗了。

在橫斷山脈的高山峽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帶的叢林草莽之中,綿延盤旋著一條神秘的古道,這世界上地勢最高山路最險、距離最遙遠的文明文化傳播古道之一的「茶馬古道」,它不但集「雄、奇、險、秀、幽」於一身,而且還緊繫著平常百姓家興盛衰亡的故事。今天飛機把我的雙腳和思維空投到「茶馬古道」上,俯瞰:峽谷深澗,「棧道依松劃,危樓疊石連」。仰視:危崖聳立,奇峰怪石,或擬人或擬物或擬獸,形態各異,氣象萬千。環顧:林木鬱鬱蔥蔥,溪水潺潺環繞。遙望:遠山逶迤,繁花迷眼、馨心,富有高山民居特色的木屋民居掩映其中,秀美別致。行於林間小道,超凡、隱逸之情油然而生,真是:「古壁嶙峋跨石臺,悠然盤徑絕塵埃,一溪水色浸臺徑,四面濤聲入玉杯」。景區氣勢磅礴,充滿雄偉之美。



茶馬古道是我國古代一條南北交通大網絡,它分川藏道、滇藏道與青藏道(甘青道)三條大幹道,又輔以眾多的支線、附線構成的道路系統。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亞、西亞、中亞和東南亞,遠達歐洲。三條大道中,以川藏道開通最早,運輸量最大,歷史作用較大。滇、藏路線是:西雙版納-普洱-大理-麗江-香格裡拉-德欽-察隅-邦達-林芝-拉薩。到達拉薩的茶葉,又經喜馬拉雅山口運往不丹、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西亞、西非紅海海岸,大量行銷歐亞,使得它逐漸成為一條國際大通道。

「茶馬古道」是一條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更是歷史文化的載體。它全長近四千餘公裡,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是古代西藏和內地聯繫必不可少的橋梁和紐帶。



茶馬古道起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因康藏屬高寒地區,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區,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糌粑又燥熱,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故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不產茶。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徵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區和川、滇邊地則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這樣,藏區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形成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據史料記載,中國茶葉最早向海外傳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當時中國商人在與蒙古毗鄰的邊境,通過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輸出茶葉。隋唐時期,隨著邊貿市場的發展壯大,加之絲綢之路的開通,中國茶葉以茶馬交易的方式,經回紇及西域等地向西亞、北亞和阿拉伯等國輸送,中途輾轉西伯利亞,最終抵達俄國及歐洲各國。明代文學家湯顯祖在《茶馬》詩中這樣寫道:「黑茶一何美,羌馬一何殊。」「羌馬與黃茶,胡馬求金珠。」足見當時茶馬交易市場的興旺與繁榮。至清代,茶馬治邊政策有所鬆弛,私茶商人較多,在茶馬交易中則費茶多而獲馬少。清朝雍正十三年,官營茶馬交易制度終止。茶馬交易治邊制度從隋唐始,至清代止,歷經歲月滄桑千餘年。在茶馬市場交易的漫長歲月裡,中國商人在西北、西南邊陲,用自己的雙腳,踏出了一條崎嶇綿延的馬幫之路。 


  你看那成千上萬的馬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風餐露宿,艱難跋涉,一串串清悠的駝鈴聲和著嘚嘚、嘚、嘚嘚嘚的馬蹄聲的節律,打破了大自然千百年來沉睡的幽夢,雪域高原特殊的地理條件和那編年史般厚重而又有層次感的血脈,注入了他們生命的秘密信息和精神的脈動,鍛鍊了他們撩起一捧水就能夠猝然凝固成浪頭的果敢和能力。他們憑藉著這剛毅和智慧,用血汗澆鑄成了一條通往生存、探險和人生之路,更是今天的一條超越人文精神之路。所以,他們既是貿易經商的生意人,也是開闢茶馬古道的探險家。



腳踩在歷史的山脊上,史書裡那些關於「茶馬古道」的文字就可以不用讀了,腦海裡的「茶馬古道」遠比史書裡的「茶馬古道」大山要雄偉得多,河流要激烈得多,它不時遮擋住我的視線、打溼我的褲腿與衣襟,讓我的睫毛上流的儘是愛、流的儘是情。馬幫們每次踏上徵程,就踏上了生與死的體驗之旅,一雙眼睛在崇山峻岭間突圍,沿途壯麗的、雄偉的自然景觀激發著他們潛在的勇氣、力量和忍耐,不斷驅除他們耐心裡滋生出的絕望的嫩芽。但我相信,他們即使絕望了,也不願意放棄——用獨特的方式為古道守靈。不管古道的政治意義有多麼偉大,只要還有最後一個尋找古道的人,哪怕僅僅作為風景,古道就是有靈性的、就是能讓民族歷史的靈魂得到升華的、就是活的。



藏傳佛教裡的「茶馬古道」遠比商旅們腳下的「茶馬古道」要激烈得多,它流的是火、流的是冰,夾雜著的是狂風暴雨。它流的是畫、流的是天籟之音,它將比日神山上的千年大樹連根拔起,它讓「布達拉宮」殿宇重疊、巍峨聳峙,使扎什倫布寺金頂輝煌、氣勢雄渾。古道沿途的巖石和瑪尼堆上或繪製或雕刻的佛陀、菩薩和高僧,以及具有靈性的動物、海螺、日月星辰等,題材豐富、活靈活現。那些或粗糙或精美的藝術造型不僅為古道漫長的旅途增添了一種神聖和莊嚴,也為那遙遠的地平線打造了幾許神秘的色彩。自唐代伊始,直到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的修通,「茶馬古道」歷經歲月滄桑千餘年,為促進滇西北納西族、白族、彝族、藏族等各兄弟民族之間的經濟繁榮發展和文化藝術交流,增進了民族間的團結和友誼。



「茶馬古道」是男人們用生命量出來的,是女人們用血淚澆鑄而成的,歷史的真實就隱藏在這樣抽腸曳肚的細節裡,而這細節,多半是隱沒的場景,猶如密林深處的一株草藥,它的體內流的不是金、流的不是銀,流的是生命,是現實生活的枝枝節節。如今,古道上悠揚清脆的駝鈴聲遠去了,成群結隊的馬幫身影消失了,繚繞在宇宙空間的遠古的茶草香味陪伴著古道上布鞋的烙印和馬蹄的足跡,雕琢著對遠古千絲萬縷的記憶。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否則必究。歡迎轉發,收藏、評論。多謝閱讀和關注)

相關焦點

  • 束河古鎮:茶馬古道的遺產
    束河古鎮是納西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也是茶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鎮。這裡可以讓你靜下來,做夢、發呆、讀書、塗鴉、放鬆身心。束河古鎮:茶馬古道的遺產束河古鎮作為當時比較繁華的古鎮,也是一個交通重要的場地,無形中被推到了歷史的前沿
  • 行走在麗江的「茶馬古道」上
    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馬是流韻,古道是載體,其中的經濟、軍事、文化、宗教的交流便是茶馬古道之魂。
  • 太行山上的茶馬古道
    今天咱們不講上古的,也不講二千年前的,只講一下黎城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黎城有嗎?如果我要說黎城有,有些人會認為我瞎說,究竟有沒有呢? 山西這茶馬古道起源於何時?具體的明確地講,形成茶馬古道在明朝中期,而茶馬古道起源於元朝。 自從晉商發達以來,茶馬古道就就成了一條通途。這條線路是目前公認的焦作到祁太平一線,當然是經過長治了。
  • 體驗雲南茶馬古道——滇藏茶馬古道主幹線
    茶馬古道是千百年來由一條條的古山道、古驛道互相連接、延伸、發展形成的,主要路段還用青石塊、青石板鋪設。,運輸的物資以茶葉最為大宗,因此稱之為「茶馬古道」。西雙版納是雲南茶馬古道的起點區域,普洱茶由西雙版納經茶馬古道運銷海內外。
  • 茶馬古道上的奢享自然之旅
    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等三條主要路線,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海岸。
  • [茶馬文化]普洱茶:茶馬古道,古道茶香
    節選精讀古道茶香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是中國的國飲,上自帝王貴胄、文人名士,下至販夫走卒,無不飲茶。茶早就成為中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茶馬古道以茶樹的發源地雲南西雙版納、四川雅安為起點,茶葉理所當然是古道上最重要的貨物。
  • 茶馬司,茶馬古道上最後的「衙門」
    雅安作為邊茶之鄉,茶馬交易曾盛極一時,各種茶政枚舉不盡,更留下了眾多珍貴的歷史遺產。  位於名山區新店鎮的茶馬司遺址,就是目前我國唯一現存的古代茶馬交易管理機構遺址。  幾經變遷,茶馬司已成為了茶馬古道上最後的「衙門」,讓人不時追憶昔日茶馬互市的輝煌。
  • 古道西風瘦馬——茶馬古道上最後的風景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在陸路上開闢了兩條對外通道,一條在北方,就是大家熟知的絲綢之路;一條在南方,被稱為「亞洲的天堂走廊」的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是一個有著特定含義的歷史概念。自古以來,地處高寒的康藏地區不產蔬菜,藏民族以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為主食,高脂肪,高熱量,需要喝酥油茶,分解脂肪,防止燥熱,補充維生素。
  • 光明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大概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海岸。2013年3月5日,茶馬古道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重走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 - 古人智慧的修築維護茶馬古道的修築維護非常能夠體現古人的智慧,反映歷史上西南地區人民善於利用自然的能力和智慧。普洱景東的茶馬古道;有的段落不便於翻山,就直接在巖體上開鑿通道,如四川涼山雅礱江段、雲南怒江翁裡段等。
  • 中國大西南茶馬古道上的十大古鎮
    雲南·西雙版納·易武古鎮易武古鎮是茶馬古道的起點,是雲南美麗的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西北山頂上的一座邊陲小鎮,氣候比較清涼,是普洱茶的發源地,有存活千年以上的普洱茶樹。古鎮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六大茶山之一,當地生產的普洱茶是皇家貢品,遠銷東南亞各地。
  • 茶馬古道上,依然響著禪音
    在茶馬古道沿途,有著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壯麗最動人的山水。那是一種驚心動魄的蒼茫和曠世的沉寂。茶馬古道原本就是一條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馬幫每次踏上徵程,就是一次生與死的體驗之旅。茶馬古道的艱險超乎尋常,然而沿途壯麗的自然景觀卻可以激發人潛在的勇氣、力量和忍耐,使人的靈魂得到升華,從而襯託出人生的真義和偉大。
  • 我的俠客茶馬古道在哪裡 茶馬古道位置分享
    我的俠客茶馬古道在哪裡?我的俠客茶馬古道位置分享,可能很多小夥伴還不是很清楚,那就跟隨小編一起看看吧。 【茶馬古道位置】 茶馬古道是屬於大理的一個地方,就是在大理的主線任務中出現過,如果玩家們想要尋找這個地方的話,應該下一步就是需要開啟大理的主線任務了。
  • 漫步|茶馬古道
    在四川雅安與西藏昌都的崇山峻岭之間,橫亙著一條神秘而古老的通道—————茶馬古道,它是迄今世界上海拔最高、風景最為壯麗、文化歷史最為厚重,以馬幫和人力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商貿通道,也是中國古代西南地區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綠色走廊。
  • 我的俠客茶馬古道在哪裡 茶馬古道位置一覽
    我的俠客茶馬古道如何找到,在這款遊戲中,玩家們會發現很多物品都是比較難以獲取的,因為數量實在太多了,又分布在遊戲中的各個地方,茶馬古就是其中的一種,很多玩家們也不知道該去什麼地方尋找它
  • 「大相嶺茶馬古道」徒步行
    「茶馬古道」已是老一輩們口中講的茶和馬、馬幫與揹夫、藏漢商貿交易的故事了,對於現在己是村村通的硬化道路來說,那條道已是披上面紗的隱者,鮮有人知道。老家正是如紗如幻的「茶馬古道」之地——滎經縣,該縣是南部「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那條路因相公嶺而得名「大相嶺茶馬古道」。
  • 茶馬古道——白嘟祺
    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說思茅是茶馬古道的起點,斑鳩坡茶馬古道已有1800多年歷史,至今依然保存完好,這條曾經的「茶鹽官道」在植被茂盛、綠樹成蔭、鳥語啾啾的森林中向北延伸,自然天成的大氧吧令人神往。白嘟祺曾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重要驛站。
  • 失落的茶馬古道
    在這裡,39.4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囊括了地球上大多數的地理地貌,和氣候特徵;在這裡,不到5000萬的人口,繁衍著全中國最多種類的少數民族;這裡是現今全世界生物種類最齊全的地區;這裡有著恐龍生活過的遺蹟,和最早的人類文明……今天,當人們來到這裡,還不時有穿越時空的錯覺。而雲南淵遠的歷史和文化長河中,茶馬古道又是不得不提的濃重一筆。
  • 西雙版納茶馬古道風景區
    西雙版納是茶馬古道的起點區域,普洱茶由西雙版納經茶馬古道運銷海內外的。茶馬古道風景區是雲南省茶文化、茶科技、茶產品的重要窗口,集觀光旅遊、民族茶文化展示、茶交易、科研培訓、良種繁育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旅遊園區。西雙版納是茶馬古道的起點區域,普洱茶由西雙版納經茶馬古道運銷海內外的。
  • 茶馬古道上的茄葉花橋
    今天我們重提茶馬古道史記,並非是恢復其舊有功能,事實上那條迤邐數千裡、穿越橫斷山脈的古道,在老一輩人心中留下了時刻的印象。現在大多數古道被現代公路所覆蓋,稀少的部分忽隱忽現。過去茶馬古道不僅是貿易之路,更是文化之路,在茶馬古道上,多元文化開始融合,馬鍋頭依靠馬幫結伴而行,為沿途地區帶來了不同的文化和信仰,增進了各民族之間馬幫隊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