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上,依然響著禪音

2020-08-28 布村藍楹

很早很早以前,就知道西雙版納,是一個熱帶雨林的旅遊勝地,充滿著少數民族風情。是祖國北回歸線上,沙漠地帶的一塊綠洲,是祖國西南邊陲的奪目寶石。


但是,當我興衝衝踏上這塊土地的時候,人們耳熟能詳的「雲南版納的潑水節」,「踢踏舞,美麗的少女」早已不復存在,原汁原味的淳樸甜美,也被商業氣息瀰漫衝擊的面目全非。

然而,旅途中偶然的乘馬車活動,卻讓我對茶馬古道產生了深深地好奇,驅使我追尋著,去探求它的起源與歷史。

細細查看,「茶馬古道」是雲南、四川與西藏之間的古代貿易通道,由於是用川、滇的茶葉與西藏的馬匹、藥材交易,以馬幫運輸,故稱「茶馬古道。

在茶馬古道沿途,有著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壯麗最動人的山水。那是一種驚心動魄的蒼茫和曠世的沉寂。

茶馬古道原本就是一條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馬幫每次踏上徵程,就是一次生與死的體驗之旅。

茶馬古道的艱險超乎尋常,然而沿途壯麗的自然景觀卻可以激發人潛在的勇氣、力量和忍耐,使人的靈魂得到升華,從而襯託出人生的真義和偉大。

從雲南普洱茶的產地(今西雙版納、思茅等地)出發,經下關(大理)、麗江、中甸(今香格裡拉)、迪慶、德欽,到西藏的芒康、昌都、波密、拉薩,而後再經藏南的澤當,後藏的江孜、亞東然後出境。

茶馬古道是世界上通行裡程最長的古代商路。總行程在萬裡以上。自古以來,很少有人能夠走完全程。沿途的每站都可以作為終點或者是起點。

茶馬古道是壯闊的,而對於當年行走在古道上的馬幫來說,那卻是一條充滿了艱險的徵途。西南地區山高水急,水上交通不可想像。而山道的險峻曲折,又根本無法行駛車輛。

在這樣的條件下,馬幫成為了唯一適用的運輸方式,它形成了茶馬古道上一道獨特的風景。可以說茶馬古道是一條用人力和馬的腳力踩踏出來的道路。

從一個山谷到又一個山谷,從一個村寨到又一個村寨,馬幫們踏出了一條溝通各地的生命道路,成為了大西南地區的聯繫紐帶。

這些馬幫曾經駐足停留,進行商品集散的驛站,成為了後來的的城鎮。今天的麗江古城就是迄今為止茶馬古道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被譽為是「活著的茶馬重鎮」。

不管這個世界在發生著什麼,由於不可思議的僻遠艱險,茶馬古道上有三樣東西似乎還在堅韌地存在著:一個是沿途的蒼茫大地、山川湖泊、藍天白雲;一個是與牡民生命生活融為一體的宗教;一個是牡民的善良、純樸和美好。

他們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強烈的宗教感情,似乎就來大自然本身,成全了他們的善良、純樸和美好。

茶馬古道沿途有的是極富靈性的石頭和無比奇妙的雲,以及超凡脫俗的天光。那些歷盡滄桑的石頭,那億萬年來不老的藍天,只要看到一眼,只要沐浴一次,人生便因之而生輝。

在茶馬古道上,虔誠的朝聖者,他們在崎嶇的山路上,將全身匍匐在地,磕得四肢潰爛,面額鮮血淋漓,但眼睛裡卻充溢著寧和而堅定的信仰之光。

也為為古道那漫長的旅途增添了一份神聖和莊嚴,也為那遙遠的地平線增添了幾許神秘……

馬車在陡峭險峻的山路上搖蕩行駛,我的沉思卻杜絕了周圍拍照的喧囂,推銷紀念品的聒噪,重新審視著,千年來陡峭險峻的山道上,曾發生的故事。

那虔誠的信仰,開鑿著大山的堅硬,那不屈的步伐,延伸著馬道的漫長,那清澈的眼光,帶給人們的美好與善良。

真想步入朝聖者的後塵,聆聽著禪音,洗滌著靈魂,繼續向茶馬古道上攀登。

相關焦點

  • 太行山上的茶馬古道
    今天咱們不講上古的,也不講二千年前的,只講一下黎城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黎城有嗎?如果我要說黎城有,有些人會認為我瞎說,究竟有沒有呢? 山西這茶馬古道起源於何時?具體的明確地講,形成茶馬古道在明朝中期,而茶馬古道起源於元朝。 自從晉商發達以來,茶馬古道就就成了一條通途。這條線路是目前公認的焦作到祁太平一線,當然是經過長治了。
  • 行走在麗江的「茶馬古道」上
    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馬是流韻,古道是載體,其中的經濟、軍事、文化、宗教的交流便是茶馬古道之魂。
  • 漫步|茶馬古道
    在四川雅安與西藏昌都的崇山峻岭之間,橫亙著一條神秘而古老的通道—————茶馬古道,它是迄今世界上海拔最高、風景最為壯麗、文化歷史最為厚重,以馬幫和人力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商貿通道,也是中國古代西南地區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綠色走廊。
  • 躺在茶馬古道上做夢
    山歌裡的雲南的確很美,香甜、酥軟、脆生生的鮮,在茶馬古道上唱上一曲又一曲的山歌,我懷舊感悟的思想殿堂裡在增添了一份聖潔的同時又塗上了一層悽美的色彩,這色彩它靜謐地掩映在祖國的西南邊疆和西北邊疆的茶馬互市古道上,自盛唐起始,每一雙腳踩上這方土的人,都有一個或風光旖旎或跌宕起伏的故事,那長長的土路上被牲口蹄和千層底布鞋敲擊出錚錚的金屬聲響,如若戰鼓,把歐洲人的耳膜震得掉血渣滓。
  • 古道西風瘦馬——茶馬古道上最後的風景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在陸路上開闢了兩條對外通道,一條在北方,就是大家熟知的絲綢之路;一條在南方,被稱為「亞洲的天堂走廊」的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是一個有著特定含義的歷史概念。自古以來,地處高寒的康藏地區不產蔬菜,藏民族以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為主食,高脂肪,高熱量,需要喝酥油茶,分解脂肪,防止燥熱,補充維生素。
  • 香格裡拉的獨克宗鳳凰涅磐,茶馬古道上月光城風採依然
    歷史上的獨克宗,就是馬幫通過茶馬古道進藏的第一站,滇、川、藏茶馬互市的重要集市,這裡商品交流活躍,四方商賈聚集,人口逐漸聚居,建築不斷增加,自然成為了這個區域的經濟活動中心和政治、軍事、文化重地,因而也積澱了厚重的人文歷史景觀和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
  • 那些早已消失在茶馬古道上的馬幫們
    馬幫們珍貴的老照片50年代的電影《山間鈴響馬幫來》,風靡了幾代人,其少數民族的風情加上激烈的剿匪戰鬥場面,長時間地存留在觀眾的記憶中。可見,藝術的生命並不在於一味求新和求怪上。茶馬古道但何謂茶馬古道?茶馬古道者,通向茶和馬之路也。茶馬古道是滇西北北通西藏、南連博南古道的唯一通道。在漫長的歷史當中,馬幫是西南高原地區唯一的運輸使者,運送的東西,涉及生活、生產以及軍事。送貨的時機,必須選定在夏秋季節,冬春時大雪封山,想都別想。進一次山,至少要花費一月左右的時間。
  • [茶馬文化]普洱茶:茶馬古道,古道茶香
    節選精讀古道茶香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是中國的國飲,上自帝王貴胄、文人名士,下至販夫走卒,無不飲茶。茶早就成為中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茶馬古道以茶樹的發源地雲南西雙版納、四川雅安為起點,茶葉理所當然是古道上最重要的貨物。
  • 永不沉寂的茶馬古道
    永不沉寂的茶馬古道作者/婁炳成棧道與索橋握手,高山和白雲擁吻,馬群的隊伍裡響鼻陣陣;潮溼的空氣中,溢滿了沁人心脾的茶香。從大唐的首都長安出發,一路浩浩蕩蕩,行走在遼遠的茶馬古道上,爬山涉水,餐風露宿,把漢地的春茶送往白雲飄浮的天邊,送到格桑花盛開的地方,送進散落在一望無垠的草原上的一個個藏包,藏民的套馬杆陶醉得遍地搖晃。
  • 失落的茶馬古道
    在這裡,39.4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囊括了地球上大多數的地理地貌,和氣候特徵;在這裡,不到5000萬的人口,繁衍著全中國最多種類的少數民族;這裡是現今全世界生物種類最齊全的地區;這裡有著恐龍生活過的遺蹟,和最早的人類文明……今天,當人們來到這裡,還不時有穿越時空的錯覺。而雲南淵遠的歷史和文化長河中,茶馬古道又是不得不提的濃重一筆。
  • 走茶馬古道 看山清水秀 「我在那柯裡等著你!」
    儘管震後恢復重建,政府幫村民蓋好了房子,可對於未來,大家心裡依然沒底。「做好茶馬古道大文章!」經過反覆調研,當地確定了發展思路。寧洱曾經是普洱府衙所在地,從這裡始發的條條茶馬古道,將普洱茶遠銷八方。出縣城10多公裡,是古道驛站那柯裡。古道邊的綠水青山鬱鬱蔥蔥,各家各戶都有故事流傳。
  • 茶馬古道——白嘟祺
    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說思茅是茶馬古道的起點,斑鳩坡茶馬古道已有1800多年歷史,至今依然保存完好,這條曾經的「茶鹽官道」在植被茂盛、綠樹成蔭、鳥語啾啾的森林中向北延伸,自然天成的大氧吧令人神往。白嘟祺曾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重要驛站。
  • 體驗雲南茶馬古道——滇藏茶馬古道主幹線
    茶馬古道是千百年來由一條條的古山道、古驛道互相連接、延伸、發展形成的,主要路段還用青石塊、青石板鋪設。,運輸的物資以茶葉最為大宗,因此稱之為「茶馬古道」。西雙版納是雲南茶馬古道的起點區域,普洱茶由西雙版納經茶馬古道運銷海內外。
  • 茶馬古道上的奢享自然之旅
    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等三條主要路線,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海岸。
  • 茶馬古道上的千年繁榮,沙溪古鎮
    在雲南,就有這麼一個邊陲小鎮,至今未被現代文明所侵擾,至今在茶馬古道上,訴說著古老的故事。這座小鎮,就是雲南的沙溪古鎮。這座歷史上繁榮的小鎮,而今靜謐的隨著茶馬古道遠去,慢慢沉寂的生存到現在。沙溪古鎮的特色景觀沙溪古鎮飽經歷史滄桑,即使到現在,也沒有被資本過度侵擾,保留了最美好的樣子。因此,沙溪古鎮,單純的以簡單古樸的民居,自然美麗的環境,阡陌縱橫的古巷和勤勞善良的原住民,自成一方景。
  • 憶江南,古鎮如畫,它是唐代茶馬古道的起點
    束河古鎮是納西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唐代茶馬古道的起點,也是茶馬古道上保存較完好的重要集鎮,2005古老的房屋,幽深的小巷,古樸的民居門前擺著各色鮮豔的花,古道上響著鈴鐺的馬,一夢千年,恍若置身於當年的茶馬古道之中
  • 茶馬司,茶馬古道上最後的「衙門」
    雅安作為邊茶之鄉,茶馬交易曾盛極一時,各種茶政枚舉不盡,更留下了眾多珍貴的歷史遺產。  位於名山區新店鎮的茶馬司遺址,就是目前我國唯一現存的古代茶馬交易管理機構遺址。  幾經變遷,茶馬司已成為了茶馬古道上最後的「衙門」,讓人不時追憶昔日茶馬互市的輝煌。
  • 茶馬古道上的茄葉花橋
    今天我們重提茶馬古道史記,並非是恢復其舊有功能,事實上那條迤邐數千裡、穿越橫斷山脈的古道,在老一輩人心中留下了時刻的印象。現在大多數古道被現代公路所覆蓋,稀少的部分忽隱忽現。過去茶馬古道不僅是貿易之路,更是文化之路,在茶馬古道上,多元文化開始融合,馬鍋頭依靠馬幫結伴而行,為沿途地區帶來了不同的文化和信仰,增進了各民族之間馬幫隊的友誼。
  • 鎮沅茶馬古道隨談
    八月的雨,依然如此善感多情,時濃時烈,飄忽不定,琢磨不透,但又毫無懸念地在一直鍾愛著這裡的山山水水。 千家寨古茶山依舊威武雄立、古茶林依舊挺立在靜好歲月裡,茶馬古道恆埂在茶文化的長河裡。北至西藏、南至越南、西至緬甸、南至景洪、勐臘、寮國與泰國、東至昆明至北京。
  • 光明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大概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海岸。2013年3月5日,茶馬古道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