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孔子學說在中國重受推崇 將建千所學堂

2020-12-26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1月27日報導 西媒稱,在曲阜孔廟外的小攤上,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和儒家思想創始人孔子的著作和紀念品在同時出售,顯示出這兩個人物之間的「和諧關係」。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1月25日報導,北京一名研究儒學的教師王建宇(音)因此認為,儒學與共產主義理念「其實很有關聯」。王建宇說:「共產主義宣傳為人民服務,孔夫子提倡不計個人私利,為社會作貢獻。」

中國當局的主張似乎與王建宇的觀點相似,這意味著當前中國意識形態出現了重大和徹底的轉折,因為在文化大革命時代,孔子和儒家思想一直被視為封建殘餘,是被批判的對象。

曲阜是孔子的故鄉,歷史上也是華夏中國的精神「首都」,其名譽的恢復也是儒家思想在中國復甦的印證。儒家思想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開始復甦,但現在當局似乎將它作為當前中國「道德建設」計劃的軸心。

2014年9月,習近平出席紀念孔子誕辰的研討會並發表講話,這是中共領導人前所未有的舉動。在那之前一年,他還考察了曲阜孔府。

歷史學家和政治學家章立凡認為,儒家思想的復興主要源於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當前中國社會受到物質主義思想的嚴重影響,必須填補其意識形態上的空缺。

專家麥可·舒曼說,中共需要儒家思想的支撐。中央對儒家思想的重新重視,令有關儒家思想的電影、學院、資料和著作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它們大多得到當局的支持。

儒家思想講究君臣之道,王建宇也承認,尊重權威和權力等級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

最近幾年,因為當局對儒家思想的重視,教授儒家思想的孔子學堂不斷增加。中國孔子基金會2014年宣布,今後幾年要在中國建成1000所孔子學堂。這些學堂裡的幼兒和青少年們不僅誦讀國學經典,還要學習修身養性。在當局的倡導下,中共幹部也在學習儒家思想的精華。

舒曼認為,當前對儒家思想的推崇也有一定風險,因為孔子確實維護社會等級,主張社會和諧並反對叛亂,但是孔子也要求政府公正清明,並且一生都在批判權勢。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9月28日,孔子故裡山東曲阜的小學生在祭孔大典上誦讀《論語》,紀念孔子誕辰2566周年。(西班牙《世界報》網站)

相關焦點

  • 周公被尊為「元聖」,比孔子地位還要高,他究竟為何受後世推崇?
    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漢·賈誼周公像周公和孔子是儒家學派極為推崇的兩個人物,周公被視為儒家的先驅,被後世尊為「元聖」,孔子被視為儒家集大成者唐以後,人們多表孔子的地位、學說,很少提及周公,宋朝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朱熹等也皆推崇孔子,致使今人只知孔子的偉大,對周公的了解卻很有限。其實,在唐以前,周公的地位要遠高於孔子,在古代的祭祀中周公一直為主祭,而孔子則為「配享」。西漢王莽「託古改制」便極力推崇周公,將自己比作周公,只差和他老人家同姓了。
  • 法國的伏爾泰為何推崇孔子——孔子在歐洲的影響力
    今天有許多人將「儒家」與「迂腐」畫上等號,當然,你可以從《論語》中找到許多不合現代時空背景的觀念,但儒家思想的精髓,今天仍可以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省思──孔子的中心思想為「仁」,什麼是仁?孔子說得精闢,仁,就是愛人。
  • 18世紀歐洲很多牛人推崇孔子,誰把孔子畫像掛在禮拜堂?
    以孔子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古代思想使啟蒙思想家們獲得新的思想武器。其中,受孔子文化影響最深的為百科全書派和重農學派。法國百科全書派的領袖是霍爾巴赫。霍氏讚賞孔子文化中的反宗教思想,推崇孔子以德治國的政治主張。
  • 越南投千萬建孔廟遭部分民眾抗議 中國網友:愚民愚昧
    近日,一則越南投千萬建孔廟引起網友關注。據悉越南永富省計劃投資2710億越南盾(約合8130萬元人民幣)興建供奉孔子的大型文廟。據美媒10日報導,越南永富省計劃投資2710億越南盾(約合8130萬元人民幣)興建供奉孔子的大型文廟,建成後該建築將佔地42000
  • 仁:孔子學說的思想基礎與核心
    「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柱石。無論是「修己以安百姓」也好,「為政以德」「齊之以禮」也好,抑或「君子」「孝悌忠恕信」也好,其意義指向都是一個「仁」字。「仁」是孔子學說的思想基礎與核心。「仁」在《論語》中使用頻率最高,全文出現109次,是孔門師徒經常討論的重要話題之一。《說文解字》:「仁,親也,從人從二。」「二人」為「仁」。「仁」涉及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 同是「史詩級」的兩位元老,為何黑格爾極力推崇老子,而貶低孔子?
    同是"史詩級"的兩位元老,為何黑格爾極力推崇老子,而貶低孔子?黑格爾是德國19世紀唯心論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作為外國偉大的哲學家,肯定也會對中國古代的一些哲學家有所了解,眾所周知我國著名的哲學家最早的就是老子,而黑格人本人對於老子也是非常地推崇,但是卻把一人說的一文不值,這個人就是我國偉大思想家孔子。
  • 孔子推崇的王道思想為什麼打不贏法家的霸道思想?
    孔子繼承和發展了周禮學說,並將其與普通人的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儒家學說中的仁智禮義信忠孝悌便是這一理念的產物,如果說孝、悌是基於倫理所確定的概念,那麼仁義禮智信忠則是道德層面的概念,透過兩者的結合,把血緣倫理道德融為一體,建立起君臣父子的政治關係。
  • 孔子的思想學說為什麼在春秋戰國時期不好用
    孔子作為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對中華文化影響之深遠人說共知。但是,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圍繞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的理想抱負,周遊列國,不斷宣傳的仁政思想,卻始終沒有得到各家諸侯的賞識,以至於,最落魄的時候,累累若喪家之犬。
  • 孔子早期儒家學說淺析及其反思
    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又依靠政治力量的推動,成為了中國學術絕對的主流,並統治了中國兩千年。所以,我們研究百家爭鳴,研究先秦諸子,就先從儒家開始。孔子早期儒家學說淺析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孔子儒家學說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個「仁」字。仁者,二人也。兩個人在一起會產生某種特定的關係:朋友,敵人,父子,夫妻,兄弟,姐妹,師生等等,只要有兩個人在,就有一定的社會關係產生。
  • 易經及孔子學說對中國和世界影響
    易經及孔子學說對中國和世界影響易經系列二易經自從問世就充滿了神秘色彩,儘管參透看懂的人不多,卻世代相傳,並不斷豐富和發展,這也是易經的奧秘之所在。在夏朝有《連山》,商有《歸藏》,均已失傳。道教、儒教為中國本土教,自春秋戰國創立以來,影響中國數千年,以至現在,仍信徒眾多,據銃計,全國現有住觀道士3萬餘人,登記開放的宮觀有2千餘座。在臺灣道教宮觀更多,據2012年臺灣省統計約有1.2萬座宮觀。全國信徒眾多。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曾說:「中國文化就像一棵參天大樹,而這棵大樹的根在道家。」
  • 西方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以尊崇孔子學說為榮
    不過,他一生中最崇拜的人不是西方的君主,而是中國的孔子。孔子的民本思想,讓伏爾泰欣喜不已。他甚至用中國文化來抨擊歐洲宗教的黑暗和專制。孔子啟蒙伏爾泰,伏爾泰啟蒙西方。此外,當時法國主要哲學思想流派百科全書派以及重農學派等,都從中國哲學中汲取很多營養,推動法國的思想啟蒙運動。重農學派的始祖魁奈因自信是孔子學說的繼承人,被稱為「歐洲的孔子」。
  • 萬世師表孔子被世人推崇,不是簡單的神化,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他的思想和學說與現實緊密結合,隨著年代的更迭他也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古代人物。到了漢代武帝時期,推崇、獨尊儒術。孔子就已半神半人的存在和高大起來。到了南宋時期,朱熹進行了儒學的第二次重大轉型,將佛教和道教的宗教修養方法滲透到儒學中。
  • 簡述孔子其人及其儒家學說,以及今後對世人有什麼影響?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祖先為宋國貴族,大約在孔子前幾代就已經沒落了。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 春秋時期,孔子與儒家並不受到重視,為何漢朝開始卻得到了推崇?
    可喜可賀的是,大約五百年後,一位名叫董仲舒的大儒將不受重視的儒學推向至尊面前,完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理想。這麼一個在百家爭鳴時無人認可的思想學說,為何會得到後世的推崇呢?1、 從春秋時期起,秦朝就受到了衝擊儒學為什麼出名?儒家思想的含義是什麼?這是很多後人都很想研究的。對後人的評價沒有共識。
  • 孔子一生成就卓著,其創立的儒家學說值得發揚光大
    孔子是中國第一大聖人,這是幾千年來國人幾乎皆知的歷史。早在《漢書·古今人表》中,班固將秦漢以前的一些歷史人物列為「上上聖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九個等級,其中孔子就與著名的太昊帝、炎帝、黃帝、堯、舜、禹以及周文王、周公等人一起,同被列為第一等「上上聖人」。可見孔子至尊地位的確立距今已有了很久的歷史。
  • 學者:孔子學說正在經歷第三次復興
    周啟榮教授在演講  周啟榮(美國伊利諾大學歷史系、東亞語言文化系教授)  孔子學說正在經歷第三次復興  中國自2004年在韓國首爾建立第一所孔子學院,孔子的學說正在經歷歷史上的第三次復興。這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由一個政府推動宣傳儒家文化的行動。對此,中外學術界有兩種比較流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中國要製造「文化軟實力」,藉以提高它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樹立正面的形象。第二種觀點認為,目前的中國由於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使中國人在精神、信仰方面出現了一個真空。把孔子、儒學抬出來,就是為了填補當下中國人的精神真空。
  • 法國的伏爾泰為何推崇孔子——孔子在歐洲的影響力
    今天有許多人將「儒家」與「迂腐」畫上等號,當然,你可以從《論語》中找到許多不合現代時空背景的觀念,但儒家思想的精髓,今天仍可以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省思──孔子的中心思想為「仁」,什麼是仁?孔子說得精闢,仁,就是愛人。
  • 儒家學說的基本起點是什麼?
    面對這兩大問題,各家的不同思維路向、理論學說開始輪番登上歷史舞臺。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是孔子,其思想核心是仁;第二個代表人物是孟子,他將孔子的仁正式完善成了「仁政」,「仁政」是孟子思想的核心。二者的代表文獻是《論語》、《孟子》。而荀子則是儒家學說的「另類」。那麼,儒家思想能發展成一家學說呢?
  • 為什麼中國文化更推崇孔子,西方思想界更重視老子而輕視孔子?
    在中國人眼裡,孔子的名氣和地位應該比老子高出不少。原因主要在於:孔子在民間的影響很大,而老子相對要小一些。提起孔子,孔夫子,在中國民間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孔子嘛,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聖人,教育家,思想家,一般人從小上學一開始就會認識到孔子。
  • 孔子對於《詩》的推崇究竟是為何?
    通讀論語,發現孔子對於《詩》十分推崇,那因為什麼如此推崇《詩》呢?先明確下,如今一說詩,我們首先想到的詩是唐詩宋詞。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那他說的詩主要指在他之前的詩經。百度解釋詩是指把心中思想用語言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