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對於《詩》的推崇究竟是為何?

2020-12-23 菜高

通讀論語,發現孔子對於《詩》十分推崇,那因為什麼如此推崇《詩》呢?先明確下,如今一說詩,我們首先想到的詩是唐詩宋詞。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那他說的詩主要指在他之前的詩經。百度解釋詩是指把心中思想用語言表達出來。

第二章為政中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這一句闡明孔子對詩的看法,詩有很多很多篇,只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就是「思無邪」意思為思想主旨純正無邪。從這句足以看出孔子對《詩》的評價極高。也很莊重地對待詩,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這句主要指孔子講詩、書、執禮都用「雅言」,指官方用語而不是日常用語。從態度上孔子就十分重視。

學詩有什麼好處呢?論語十七章陽貨中孔子提到,學習《詩》除了可以了解些基本常識類似於鳥獸草木的名稱,還可以觀察風俗民情、政治得失。可以用來和朋友交往,諷刺不公道的事。既可以用詩侍奉父母,也可以侍奉君主。由於詩的啟發意義極大,所以在對弟子的教學中,經常會看到他對詩的褒獎,以詩中的實際例子教授學生相應道理。

孔子弟子子貢曾和孔子探討,說人貧窮不諂媚,富有不驕縱的高尚品德如何做到,就像詩經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樣,打造器物,不斷對器物進行切割,雕琢,打磨,不斷進行修正。人格就像一件經過琢磨的器物一般。聽了弟子的理解,孔子很高興,弟子能從《詩》中器物琢磨推出人格的修正。

另一個弟子子夏說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一句,子夏詢問孔子此詩句的意思的時候,孔子解惑說,此詩句主要指先有素色底子,才能在上面進行繪畫。於是子夏提出疑問「禮是不是產生在美之後」,聽了弟子的話,孔子得到啟發,將有了白紙然後有人在白紙上畫畫,與因為食物豐盈後產生美,而後在美的基礎上人類社會產生禮相聯繫。可見,孔子具有很強的聯想理解能力。

孔子的弟子陳亢擔心孔子藏私,就問孔子兒子伯魚,他爹有沒有額外教他點什麼。伯魚回答孔子只是讓兒子學詩學禮。了解到該情況的陳亢退而喜,知道孔子沒有藏私,學詩學禮很重要,也看出孔子對兒子要求嚴格。

經過千年傳承的文字,不單單是語言的合轍押韻,還有文字中承載的前人的經驗教訓,感情抒發。智慧的人始終會從一切事物中汲取自己成長的營養。

相關焦點

  • 法國的伏爾泰為何推崇孔子——孔子在歐洲的影響力
    今天有許多人將「儒家」與「迂腐」畫上等號,當然,你可以從《論語》中找到許多不合現代時空背景的觀念,但儒家思想的精髓,今天仍可以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省思──孔子的中心思想為「仁」,什麼是仁?孔子說得精闢,仁,就是愛人。
  • 周公被尊為「元聖」,比孔子地位還要高,他究竟為何受後世推崇?
    周公像周公和孔子是儒家學派極為推崇的兩個人物,周公被視為儒家的先驅,被後世尊為「元聖」,孔子被視為儒家集大成者唐以後,人們多表孔子的地位、學說,很少提及周公,宋朝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朱熹等也皆推崇孔子,致使今人只知孔子的偉大,對周公的了解卻很有限。其實,在唐以前,周公的地位要遠高於孔子,在古代的祭祀中周公一直為主祭,而孔子則為「配享」。西漢王莽「託古改制」便極力推崇周公,將自己比作周公,只差和他老人家同姓了。
  • 同是「史詩級」的兩位元老,為何黑格爾極力推崇老子,而貶低孔子?
    同是"史詩級"的兩位元老,為何黑格爾極力推崇老子,而貶低孔子?黑格爾是德國19世紀唯心論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作為外國偉大的哲學家,肯定也會對中國古代的一些哲學家有所了解,眾所周知我國著名的哲學家最早的就是老子,而黑格人本人對於老子也是非常地推崇,但是卻把一人說的一文不值,這個人就是我國偉大思想家孔子。
  • 為什麼中國文化更推崇孔子,西方思想界更重視老子而輕視孔子?
    在中國人眼裡,孔子的名氣和地位應該比老子高出不少。原因主要在於:孔子在民間的影響很大,而老子相對要小一些。提起孔子,孔夫子,在中國民間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孔子嘛,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聖人,教育家,思想家,一般人從小上學一開始就會認識到孔子。
  • 孔子為何推崇周朝制度,周朝對儒家思想及當今社會的影響有哪些?
    我們知道,孔子對周朝的制度是十分推崇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其實,我們只需要看下實際效果就會知道,周的統治有多麼的成功。對於一個面積比較大的國家來說,為了維持中央和地方的聯絡,交通和通信技術是非常重要的。
  • 孔子價值:聖賢哲人孔子,為什麼年少不以為然,成人卻倍加推崇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局面,開辦私學,使平民子弟也能受到教育,相傳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賢者七十二人。
  • 從三點深入剖析孔子推行的儒家思想在當時為何難以被重視
    那為何孔子在當時推行儒家思想卻難以得到重視呢?我認為原因有三點:第一,孔子的儒家思想在當時與歷史發展有一定衝突。孔子一生推行仁禮思想,提倡個人要「克己復禮」、「仁者愛人」,統治者要實行仁政,其實這些在當時是有很大進步意義的。不過,孔子的思想除了有它的進步性之外,同樣也存在著保守性——恢復周朝的禮樂制度。
  • 大哲學家黑格爾,為何貶低孔子,卻極力稱讚老子?
    文/一軒歷史大哲學家黑格爾,為何貶低孔子,卻極力稱讚老子?我們都知道,思想這種東西,每個人都有。不過由於每個個體天生的差異性,人們在成長之後,經歷過的事情也不盡相同,所以每個個體形成的一套對世界的認知,也是存在很大差異的。
  • 古代統治者為何推崇以「以孝治天下」
    其中對「孝」闡述深受歷代統治者的推崇,這早在春秋時期形成的經典著作《論語》中便可窺探一二。  在論語第一篇有子即對孝做出了闡述:  「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 大唐寫得最好的一首皇帝詩,短短40字,卻入選《唐詩三百首》
    從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孔子的儒家思想就成了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最推崇的正統思想,也成了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歷朝歷代的許多皇帝,都曾經去山東祭奠孔子,以示對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尊崇,而唐玄宗李隆基還曾寫過一首關於孔子的詩歌:《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這首詩也成了唯一一首入選《唐詩三百首》的皇帝詩。
  • 孔子推崇的王道思想為什麼打不贏法家的霸道思想?
    「王道」一詞出於《尚書》,其言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王道最初用來代指堯舜、周公等古代聖王的治世之道,即先王之道,後來經孔子孟子等儒學大家的總結歸納,演變為君主以仁義治理天下的儒家治世思想。
  • 古人推崇儒家,為何效仿周朝,而不選擇更古老的夏朝和商朝
    漢朝時我國國力空前強大,不過漢朝期間也發生了改革事件,那便是王莽篡漢,在西漢末年,王莽掌握了大權,因此建立了新王朝,並且頒布了一系列的新政,王莽的新政完全是按照《周禮》來制定的,包括車服、禮儀、刑罰等,甚至連地名也是使用周朝的地名來命名,為何王莽會選擇周朝的禮制,而不選擇更為古老的夏朝和商朝呢
  • 西媒:孔子學說在中國重受推崇 將建千所學堂
    參考消息網11月27日報導 西媒稱,在曲阜孔廟外的小攤上,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和儒家思想創始人孔子的著作和紀念品在同時出售,顯示出這兩個人物之間的「和諧關係」。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1月25日報導,北京一名研究儒學的教師王建宇(音)因此認為,儒學與共產主義理念「其實很有關聯」。
  • 孔子三次問道老子!儒家道家思想誰更高一籌,為啥官方多崇儒學?
    同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為何一定要分家呢?儒佛道三家,中國傳統文化為何非要分開來說呢?我們都去學習,都去研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難道不香嗎?為何非要分個你,我,他呢?為何非要比個高下呢?要知道,最早的時候沒有所謂的儒家,或者道家之說。分家只是後來的事情,這些同屬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都應該傳承,都應該學習,都應該發揚光大。
  • 也談《清華簡·周公之琴舞》與「孔子刪詩」問題
    內容提要:謝炳軍以「王官刪詩」否認「孔子刪詩」,以清華簡《周公之琴舞》不是《詩》之「逸詩」為由否認《周公之琴舞》可作「孔子刪詩」說的證據,這兩個否認理由都不充分。王官刪詩與孔子刪詩時代不同,編輯思想不同,各有其政治、歷史、文獻背景,各有其用,二者並不矛盾。
  • 北京晚報:孔子的生日究竟是哪天
    原標題:孔子的生日究竟是哪天 今年的教師節氣氛似乎有所不同。鮮花和孩子自製的賀卡成了教師節禮物的主力軍,不知明年的教師節會不會延續今年的風格。但明年的教師節很有可能要改日子。媒體報導,國務院法制辦公布的《教育法律一攬子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對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四部法律相關條款進行修訂。
  • 黑格爾極力稱讚老子,卻為何貶低孔子?
    黑格爾是西方的學者,看完老子的書之後驚嘆不已,看完孔子的書則很失望,說還不如不看,他覺得孔子說的太簡單了,屬於常識性的東西。孔子其實壓根兒就無意當什麼學者專家。但是同為西方學者的伏爾泰不這麼看,他認為孔子非常偉大,因為伏爾泰是做啟蒙的,他反對的是什麼東西都從上帝那邊找根據。
  • 沒有子路,孔子還可能周遊列國嗎?是子路成就了孔子才對
    但是,孔子的弟子裡很少有人會反駁他,基本上都對孔子很尊敬,很聽孔子的教導,孔子說什麼就是什麼,大家都知道,這樣是不利於人的進步的,沒有那個聖人是一出生就什麼都知道的。但子路不一樣,子路是個直性子,他不只一次反駁孔子,他不但罵過還打過孔子!我認為子路的這個性子非常好,坦率,真誠。當然,我不是推崇打老師之類的,我推崇的是交流,沒有人可以不犯錯,犯錯了改就是了,改錯也是一種進步。
  • 世宗大王有什麼功績,為何在韓國備受推崇?
    韓國人的這些做法,都彰顯了他們對世宗大王的敬仰和推崇。那麼世宗大王究竟有什麼功績,為何在韓國備受推崇呢? 對於朝鮮王朝來說,此戰可謂大獲全勝,一掃以往面對倭寇的頹勢。到了正統八年,世宗又迫使倭寇承認了對馬島的主權歸朝鮮王朝所有。世宗大王的這些作為雖然未能徹底清除倭患,但世宗時代,已是朝鮮王朝歷史上,比較揚眉吐氣的時期。僅次於萬曆年間,那場大敗倭寇的戰役。不過世宗大王的這項功績,並非韓國人敬仰他的主要原因。
  • 孔子門下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為何只有他最得孔子喜愛
    對於孔子,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孔子是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的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仍然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孔子主張有教無類,無論是達官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可以到他的門下學習。所以孔子門下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位最為有名,又稱為七十二賢人。那孔子的那麼多弟子中又有哪些人比較出名,在歷史上留下了名字呢?比較出名的有顏回、子路、冉求、曾參等人,那麼孔子最欣賞的人是誰呢,毫無疑問是顏回。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從孔子稱讚顏回的話中就可以略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