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推崇儒家,為何效仿周朝,而不選擇更古老的夏朝和商朝

2020-12-26 渾沌話齋

漢朝時我國國力空前強大,不過漢朝期間也發生了改革事件,那便是王莽篡漢,在西漢末年,王莽掌握了大權,因此建立了新王朝,並且頒布了一系列的新政,王莽的新政完全是按照《周禮》來制定的,包括車服、禮儀、刑罰等,甚至連地名也是使用周朝的地名來命名,為何王莽會選擇周朝的禮制,而不選擇更為古老的夏朝和商朝呢?

要說起這個事情,還得說說孔子,儒家思想創始人,仔細研讀了儒家思想之後能夠發現明顯的問題,那便是儒家的思想也是對周朝的禮制極為推崇,王莽對儒家的思想也是極為看重,可見要分析這個問題,還得從孔子創立儒家來看。

孔子提出的思想是克己復禮,《禮記》是儒家一部十分重要的經典,文中記錄了很多關於禮制方面的內容,並且還對夏朝及商朝的禮制進行了剖析,根據孔子的觀點,夏朝喜歡鬼神,這是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生產力底下,很多原始社會的形態還存在,夏朝的人給人一種愚笨的感覺,信鬼神而不信人,因此孔子放棄了夏朝的思想。

接下來是商朝,這個朝代的人也重視鬼神,忽略禮儀的作用,看重刑罰而輕視了獎賞,孔子對這個思想也是無法認同,因為這兩個朝代的思想都放棄了人的概念,原文的內容是這樣的:「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先祿而後威,先賞而後罰,親而不尊。其民之敝,惷而愚,喬而野,樸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先罰而後賞,尊而不親。其民之敝,蕩而不靜,勝而無恥。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其賞罰用爵列,親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慚,賊而蔽。」

而周朝卻不同,周朝更多關注的是人,這是社會最大的進步,在這基礎上,孔子提出了「仁」和「禮」的思想主張,針對春秋時的亂世,孔子也認為「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什麼說周朝的思想比夏朝及商朝更先進呢?從三個王朝的存在時間也能夠看出來,周朝存在了八百年,但是夏朝只存在了四百年,商朝存在了六百年,這便是最好的證據。

而孔子的儒家思想就更厲害了,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思想中,存在了兩千多年時間,或許有人會問了,在孔子之後,為何沒有人提出新的思想呢?這或許就需要歸功於秦始皇了,嬴政在統一六國之後,開始了焚書坑儒,百家思想只有儒家思想存留了下來,儒家思想在權力的促使之下,得到更加完善的拓展。

加之孔子天下門徒眾多,即便是改朝換代,孔子的儒家思想依然長期存在,最為重要的是,儒家思想在實踐之後,也確實得到了百姓的認可,也得到了統治者的認可,因此才能夠保留下來,但是還有一點需要說明,那便是周朝的禮制卻不能生搬硬套的,比如說王莽吧,王莽建立新的政權之後,雖說也來自儒家,但是卻完全使用了周朝制度,結果社會矛盾更加眼中,王朝很快就被推翻了,還有明朝的朱允炆,也是使用了周朝禮制,結果也是以失敗告終。

相關焦點

  • 周朝皇帝姓姬,夏朝和商朝皇帝姓什麼?
    周朝我們知道,姬發建立周朝,周天子姓姬,那麼在這之前更久遠的夏商兩朝的大王呢?夏桀和商紂是很多人心目當中的暴君,拋開歷史上他們到底是不是暴君不談,你知道他們都姓什麼嗎?不窋晚年時,正處於夏朝政治衰敗時期,夏朝太康廢棄農官,不注重農事。不窋因而失去農官之職,於是逃奔到戎狄部族地區。不窋死後,他的兒子、公劉的父親鞠即位。鞠死後,公劉即位。公劉雖然處在戎狄地區,但繼續從事后稷的事業,致力於耕種,到處察看土地性能,因長武縣有三水相擁,風水極好,並在此落腳創建豳國部落;公劉死後,其子慶節即位,把國都建在豳地。
  • 古代商朝和夏朝是同一個民族嗎?商朝的這些人又是來自哪裡?
    商屬於蘇美爾古埃及古印度一系,都是使用象形文字 ,曆法也一樣,女人權利較大,埃及有女法老,商有婦好領兵出徵,精神信仰是對祖先的崇拜,埃及有神獅身人面 ,中國的女窩是蛇身人面還有伏羲都是相同的,埃及有金字塔中國有厚葬都源於類似信仰,女蝸補天和蘇美爾古老的傳說相近,所有的文明都有大洪水的傳說
  • 孔子為何推崇周朝制度,周朝對儒家思想及當今社會的影響有哪些?
    我們知道,孔子對周朝的制度是十分推崇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其實,我們只需要看下實際效果就會知道,周的統治有多麼的成功。對於一個面積比較大的國家來說,為了維持中央和地方的聯絡,交通和通信技術是非常重要的。
  • 商朝時期的朝歌和周朝的西岐在如今的什麼地方?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按照我們現在了解到的歷史,中國古代最早的國家出現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夏朝。不過在世界範圍內,因為我國在考古領域上缺少足夠的證據,對夏朝存在的真實性進行證明,所以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學者普遍認為,中華文明是從商朝開始出現的。
  • 夏朝的牌位用松樹,商朝用柏樹、周朝用慄子樹,子曰「既往不咎」
    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魯哀公問宰我,土地神的神主應該用什麼樹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樹,商朝用柏樹,周朝用慄子樹。用慄子樹的意思是說:使老百姓戰慄。」孔子聽到後說:「已經做過的事不用提了,已經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勸阻了,已經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 極端的忠誠,伯夷叔齊的「唯心主義」,為何他們不食周粟?
    很多忠臣在亡國之時選擇各種手段抗議新帝,甚至以身殉國。商朝末年有兩位著名的"忠勇之士",為了抗議朝代的更替選擇活活餓死,他們便是不食周粟的伯夷和叔齊。相互禮讓的親兄弟。有一位婦人遇到他們,聽聞他們的事跡後便說:"可是這些野菜也是在周朝的土地上生長的呀!"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兩人只能絕食而死。為何他們極力反對周王朝呢?儒家思想的禁錮。
  • 外國人為什麼不承認夏朝?因為這4點原因!
    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由大禹建立的夏朝,歷史教科書也是這麼寫的。但是,西方歷史學家卻不承認中國曾經有過夏朝,認為這個朝代是後人杜撰的。那麼西方人為什麼不承認夏朝的存在呢?其實西方人的質疑也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 周公被尊為「元聖」,比孔子地位還要高,他究竟為何受後世推崇?
    周公像周公和孔子是儒家學派極為推崇的兩個人物,周公被視為儒家的先驅,被後世尊為「元聖」,孔子被視為儒家集大成者孔子像那麼,孔子和後世帝王為何如此推崇周公呢?下面小編便帶大家走近周公。周公其人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朝建立後被封於周邑,官職位列三公,故稱「周公」。他先後輔佐文王、武王、成王,為周朝的建立和政權的穩定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尤其是在輔政成王時期,平定東方叛亂,推行分封制和禮樂制度,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業,更對中華民族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 明明秦始皇崇尚黑色,為何紅色卻到最後,成為中國人的最愛?
    本身古人當時做得到顏料大多數都是從大自然界所取,本身就不太穩定,因此用於畫畫時間一長就會氧化變暗,用作染布色則色牢度也會慢慢變淡。不同朝代崇尚的顏色,主要遵循一個學輪?所以按照五行規律,一般是這樣:黃帝屬土,故以黃為尊大禹屬木,故以青為尊商朝屬金,故以白為尊周朝屬火,故以赤為尊
  • 其實老祖宗沒有瞎編,比夏朝還早!
    儘管夏朝是否是國家還無從考證,但商朝已經確立了國家制度是無疑問的。目前可證明最早的朝代為夏朝,大約建立在公元前2070年。中華文化的源頭真的是在夏朝開端嗎?先來說說這個夏朝,大約建立在公元前2070年。中華文化的源頭真的是在夏朝開端嗎?其實不然,在中國的史書上還記載一個朝代,那就是——虞。
  • 為什麼歐美人不承認夏朝而承認商朝?
    然而在西方人眼裡,夏朝是不存在的朝代,商朝才是中國王朝史的開端。為什麼說夏朝不存在?主要是因為文字。河南偃師的二里頭村出土了大約是夏代的建築遺址,然而令人可惜的是,遺址中並未發現成體系的文字資料。二里頭恢復可是我們的《史記》《竹書紀年》《周書》和先秦典籍明明記著夏朝是存在的啊!歐美人憑什麼不相信夏朝的存在?這主要還是史學觀念的差異所致。
  •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那這個時候就有人問了,既然「夏朝」的都城都發現了,為啥現在還有人不承認「夏朝」的存在呢?  其實這就是很多人對考古判定認知的不足了,非常顯然我們已經證實了商朝的存在,那商朝之前中國肯定有人啊,黃河流域也肯定會有人生活啊?但是有人生活的痕跡就可以證明「夏朝」存在麼?在考古學上這並不成立。
  • 商朝之前的中國歷史,真的都只是神話傳說故事嗎?
    其實,爭議的原因有兩點兒:第一個是商朝之前歷史的考古發現,一直缺乏;第二個是因為商朝的文字記載,對商之前的歷史,根本沒有記錄。所以,國際歷史界,一直不承認,中國在商朝之前,曾經存在過國家文明。 當然,隨著我國考古發掘的進展,尤其是以偃師二里頭遺址命名的「二里頭文化」(包括二里頭類型和東下馮類型)和豫西地區的「龍山文化」的發掘,神秘的夏朝,正式展現在世界面前。
  • 楚莊王為什麼要「問鼎中原」,人們為何要推崇「一言九鼎」?
    鼎是古人用來做飯的器皿,相當於現在的鍋。鼎又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圓形三足,另一類是方形四足。需要做飯的時候,直接在鼎下面燒火即可。因此,鼎其實附帶了灶的功能。早期時候的鼎是用黏土燒制的陶鼎。後來則為青銅鼎。青銅鼎出現後,一度成為王權的象徵。
  • 周朝始祖的原型本是最早的農神,但被戰國以後傳說的神農氏取代
    我們知道,周朝的始祖是后稷。《史記·周本紀》說后稷是堯舜時期的人物,但這屬於春秋戰國時的附會。那麼,后稷到底是什麼時代的人呢?其實仔細看《周本紀》的話,會發現本身有疏漏,既然后稷是夏朝之前的人,而兒子不窋又夏朝末年的人,那麼后稷不是經歷了整個夏朝四百多年?這當然是說不過去的。
  • 夏朝為什麼不被世界承認?中華文字演變史,證明夏朝是真實存在的
    我們小學時學的中華歷朝歷代周期表中,夏、商、周三代是我國歷史的開端,其實在國外有一些學者是不承認我國的夏朝的,一個重要的依據就是——沒有夏朝的文字記載、沒有出土過夏朝的文字,所以他們認為夏朝只是我們的一個傳說。但是作為一名華夏兒女我們都知道,商朝是有著成熟的文字記載的。
  • 距今3600年的商朝都城朝歌和周朝都城西岐分別在什麼地方?
    到了商朝中後期時間,又開發了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後來商朝的兩位王,武王和紂王又打的死去活來。這一系列的事情導致百姓不斷遷移,最後朝歌的位置便很難確定到底是在哪裡。不過在21世紀前,很多人認為衛國的都城便是朝歌,在今河南濮陽。也有人認為在今河南鶴壁,稱為鶴壁朝歌。但是隨著專家們不斷的深入研究,這種猜想並沒有被證實。
  • 西方學者為何否定夏朝,除了偏見,還有三個鮮為人知的原因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注重記載歷史的國度,有著系統而豐富的史料,相傳黃帝時代就有史官,在世界各個文明中,唯有中國基本記錄了5000年來的歷史,其中就包括夏朝。歷史記載雖然不能全信,但也不能全然否定,尤其對中國這樣有記載歷史傳統的國度,史書一定程度上就是事實。基於此,中國人眼裡夏朝的存在無可置疑,只是存在的方式和細節有待商榷。
  • 為什麼周朝如此推崇紫微星?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星鬥崇拜和星佔之說,先民崇敬天象,並以天象變化預測人事吉兇,尤其是南北鬥主人生死,影響頗巨。且當時人們想像中的天界秩序,星辰佔據了顯要地位。星象與收成、兵戰以及個人、家族的命運包括生死健康等等都有神秘的關係。這一切都源自於中國最古老的哲學「天人合一」,中國哲學認為:「在天成象,地上成形。」
  • 神秘夏朝是否真實存在?為何判定二里頭遺址為夏都?
    歷經62年的考古挖掘,人們驚奇地發現,這個看起來並無二致的小村落,卻是打開夏王朝歷史大門的一把「鑰匙」。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三過家門而不入」的舉動更是為民眾所津津樂道。在史書記載中,治水有功、德高望重的大禹成為部落領袖,並成立了夏朝。夏朝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最早的王朝,但這一久遠的民族記憶,因時光的流逝而變得略顯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