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夏朝」曾經有過許多的都城,其中偃師二里頭遺址夏墟,就是「夏朝」中晚期時期的都城—斟鄩(zhēn xún),其中《竹書紀年》就記載:「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這說明斟鄩至少是太康、夏羿和夏桀三位帝王的都城所在地。並且它早在1959年的時候就被發現了,是繼1928年被證實殷商存在的安陽殷墟發現之後我國最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入選了2004年的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那這個時候就有人問了,既然「夏朝」的都城都發現了,為啥現在還有人不承認「夏朝」的存在呢?
其實這就是很多人對考古判定認知的不足了,非常顯然我們已經證實了商朝的存在,那商朝之前中國肯定有人啊,黃河流域也肯定會有人生活啊?但是有人生活的痕跡就可以證明「夏朝」存在麼?在考古學上這並不成立。
商朝被證實的最大功臣,其實並不是殷墟的發現,而是甲骨文的發現。甲骨文至今為止依舊是我國最古老的文字,也正是因為甲骨文上有關於商朝的記載,才最終讓人們相信了商朝的存在。
換句話說,即使再笨也知道商朝之前肯定還有人類,夏朝之前都還有人類,但問題是這些人類能不能稱得上「文明」?我們對於文明最基本的概念就是有文字。
更直白的講,我們把商朝之前的這段歷史稱為「夏朝」,既然是一個朝代,朝代的基礎就是有文字和政府構成,這是文明的基礎。如果沒有,那麼他只能稱為「夏原始部落」,而不能冠以「朝」的稱呼。
所以現在的爭論並不是夏朝存在與否,而是我們無法去證明「夏部落」可以叫做「夏朝」。也就是說,一天挖不出關於夏朝的文字,那麼夏朝就永遠不存在,他只能是「夏原始部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