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字傳說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到如今已經歷了2230多年。我們小學時學的中華歷朝歷代周期表中,夏、商、周三代是我國歷史的開端,其實在國外有一些學者是不承認我國的夏朝的,一個重要的依據就是——沒有夏朝的文字記載、沒有出土過夏朝的文字,所以他們認為夏朝只是我們的一個傳說。但是作為一名華夏兒女我們都知道,商朝是有著成熟的文字記載的。一種成熟文字的創造、發展、成熟的過程其實是很漫長的,根據中外的研究表明一種成熟文字的產生最起碼需要上千年的時間,但是商朝也就有著400多年的歷史,這麼短時間又怎麼可能產生一種成熟的文字呢?所以我們堅信,商朝之前是絕對有文字的。
根據記載夏、商、周三朝的祖先其實在最初的時候都是軒轅黃帝的臣子,所以夏商周一開始肯定是黃帝炎帝時期 的諸侯國。在更早的遠古時代——盤古開天闢地,其實據一些史學研究,盤古是一個民族部落,開天闢地只是這個部落從原始荒蠻到一個新的社會形式的轉變,開始戴亮人類進入農耕時代。然後到了距今6000年以前的時候就有了軒轅黃帝,之前還有傳說中的伏羲氏、燧人氏、女媧氏、神農氏,但是到了有熊氏軒轅黃帝之後打敗了蚩尤氏之後,才形成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打部落聯盟,這就是我中華文明的真正的由來。而文字的產生應該是伏羲氏到黃帝的這段時間產生的,我們都知道傳說中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故事,而我們現在出土的甲骨文卻是一種成熟的文字,所以在商朝之前文字應該是存在的。
文字演變
甲骨文在剛出土的時候被稱為「龍骨」,當時主要被當做藥材來使用。後來經過考究我們才發現這些龜殼、骨頭上帶著文字的東西,竟是關於商朝的文字及記載。從我們上面的分析,小編認為中華文字從黃帝時期發展到甲骨文時期大概是經歷了3000年的時間。在黃帝到夏朝的時期,因為生產力的低下,文字的發展肯定是不全面或者是沒有上面實質性的發展的。到了夏朝時,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農業越來越發達,就會對個方面的制度也越來越有要求,文字到了迅速發展的時期。根據後來歷史研究,文字幾乎就是幾百年就會更新換代一次。這從每個朝代就可以看出來:商以後的周朝出土了鐘鼎文、石鼓文;春秋戰國時期發現了大篆文、小篆文;秦朝時為了簡化書寫的繁瑣發明了隸書,歷朝歷代的文字的演變,還增強了文字的審美藝術。
漢高祖劉邦建立寒潮後,雖然劉邦是一個平民皇帝,但是漢朝對文字也會很重視的,尤其是受漢承秦制的思想,隸書在漢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漢隸就此得名。隨著漢朝400年的發展,懂了漢末時期楷書、行書、草書逐漸產生,至此,中國文字的五體——篆、隸、行、草、楷真正誕生了。隨著後世的發展,漢字在每個時代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特徵和字式。東晉時期,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開創了行書字帖的偉大先河。
隋唐時期有別於之前的漢朝,尤其是盛唐時期,崇尚法度嚴謹、結構有序的書寫字體文書,所以楷書在唐朝時期到達了其巔峰時期。宋朝時由於受北方遊牧民族侵擾,文字的發展並沒有是過高的成就,但是也產生了很多書法大家,現在被我們文書寫作使用的宋體是誕生於南宋時期。明清兩代雖已沒有前朝是對書法的創造性,但是明清兩代更注重文字的考究程度,是文字發展的大匯總時期。
清末民國時期,因為我國長期以來飽受內憂外患之苦,文字的發展可以說到了一個瓶頸時期。直到1981年中國書法家協會的成立,才重新開啟了中國歷史書法的新時代,中國的書法有重新充滿了新的生命活力。(如喜歡小編的這篇文章,請評論關注,謝謝)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