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寫得最好的一首皇帝詩,短短40字,卻入選《唐詩三百首》

2020-12-19 文者心語

從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孔子的儒家思想就成了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最推崇的正統思想,也成了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歷朝歷代的許多皇帝,都曾經去山東祭奠孔子,以示對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尊崇,而唐玄宗李隆基還曾寫過一首關於孔子的詩歌:《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這首詩也成了唯一一首入選《唐詩三百首》的皇帝詩。

清代康熙年間編纂的《全唐詩》,一共收錄了兩千多位詩人的四萬多首詩歌,而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只是選取了唐詩中最家喻戶曉的311 首詩,連詩鬼李賀的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都沒有入選,那唐玄宗的這首詩又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

唐 李隆基

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中。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

「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中。」孔子既然被歷代君王尊為孔聖人,那麼他的形象應該是光輝而偉大的,但是唐玄宗卻偏偏不這麼寫,而是另闢蹊徑。

讀第一句詩歌,映入讀者眼前的孔子,一輩子都在忙碌不安、四處奔波。唐玄宗在這裡先是發出了一個疑問,也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懸念,尊敬的孔老夫子,您這樣一生四處奔走,究竟想要做成什麼呢?

唐玄宗的這個疑問也是有出處的,《論語·憲問》: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棲棲者與?無乃為佞乎?」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也。」

魯國人微生畝問孔子:「孔丘,你為什麼這樣四處奔波遊說呢?你不就是要顯示自己的口才和花言巧語嗎?」孔子說:「我不是敢花言巧語,而是我想勸諫世人的毛病太頑固了,改不了。」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中也記載了一個故事:「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東郭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在鄭國和弟子走散了,一個人站在城牆東門旁發呆,鄭國人看到了對子貢說:看他勞累的樣子就像一條"喪家之狗"。孔子聽了卻說:「說我像條無家可歸的狗,確實是這樣啊!」

孔子為何要一生奔波勞碌,只是為了實現說服君王施行仁政,阻止天下不停的戰亂,讓黎民蒼生過上安定的生活,他的理想沒有實現令人同情,但是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鍥而不捨又令人欽佩。

「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鄹邑大夫, 如今這裡還是鄹氏人的城邑。漢魯恭王劉餘曾經為了擴建宮殿破壞孔子的舊宅,聽到金石絲竹之音,才停了下來。後人對孔子出生地和居住地的敬仰,體現的人們是對孔子一生功績的認可。

「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象徵吉祥的鳳凰不出現,孔子嗟嘆自己生不逢時,象徵太平盛世的麒麟出現了,卻被別人捕獲,孔子悲嘆自己的願望無法實現。

「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孔子曾對子貢說:「予疇昔之夜,坐奠於兩楹之間。……予殆將死也。」夢到自己坐在殿堂的兩柱中間,接受人們的祭奠,大概是要死了。

如今唐玄宗帶著文武百官經過曲阜祭奠孔子,不就是實現了孔子曾經的夢想嗎?對孔子的祭奠,不僅僅是憑弔古人,更代表的是孔子的理想在如今的大唐盛世終於得到了實現。

孔子一生孜孜追求而不能實現的仁政,在當時沒有找到認同的君王,但作為後世帝王的唐玄宗是理解的,孔子為蒼生謀福的理想正是與唐玄宗不謀而合,唐玄宗就是孔子要找的那位理解儒家仁政的賢明君王。

唐玄宗在這裡表達的意思,不僅是祭奠孔子,更是要身體力行地踐行孔子的理想,讓他一生都沒有實現的追求在大唐變成現實,這首詩是讚美孔子的盛德,其實背後也是對大唐太平盛世、大道治國的自豪。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的最後一首詩,你知道是哪一首嗎?幾乎人人會背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是《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所說的一句諺語。姑且不談這句諺語的可操作性,因為當中的「吟詩」可不是背詩,而是作詩。不過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唐詩三百首》是會陪伴著他從年幼走到年長,甚至走完一生。
  • 《唐詩三百首》中標題最長的一首詩,正文56字,標題就有50字
    古詩詞的題目大多簡明扼要,往往在10字之內。短的標題僅有一二字,如李商隱的《蟬》、王維的《畫》、杜甫的《望嶽》、李白的《春思》。再長點也不過六七字,稍加交代寫作目的,如《沙丘城下寄杜甫》、《登金陵鳳凰臺》等等。但有些詩人作詩時也會取一個超長的標題,將作詩的目的、涉及的人物、時間、地點、時間等等交代清楚。
  • 唐朝不知名詩人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卻成唐詩三百首壓軸之作
    《唐詩三百首》是流傳最為廣泛的一本詩歌選集,編者是清朝的蘅塘退士。他在書中收錄了77位詩人的311首作品。這些詩人有鼎鼎大名的詩仙李白,也有默默無聞的小詩人,例如金昌緒,若不是他的那首「打起黃鶯兒」,恐怕我們都不知道他是誰。
  • 寫春天的詩歌很多,但這一首28字唐詩角度很特別,入選唐詩三百首
    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唐詩角度和他們都有所不同。而這種不同主要來源於詩人長期的鄉村生活經歷。雖然這個詩人我們在學唐詩的時候了解並不多,但是他的這首古詩,因為角度比較特別,也得以入選唐詩三百首,成為其中的經典之作。
  • 《唐詩三百首》:杜甫爺爺,唯有一首詩被選入,原來是難得的經典
    對於歷史、文化的研究都有巨大意義,《唐詩三百首》是古詩中最為經典的作品集合。其中杜甫的作品就有三十五首,但是安久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欣賞的,是杜甫的祖父杜審言唯一被選入的作品。杜審言生活在初唐時期,也曾高中進士,但是仕途並不是一帆風順,後來也遭到貶謫。在《杜審言集》中,收錄了他的詩作共計四十三首。但是為什麼被選入《唐詩三百首》的只有一首,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 唐詩三百首,篇篇為情愁,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餘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 《全唐詩》裡有唯美的一首詩,通篇一個生僻的字,卻是美得令人心醉!
    《全唐詩》一共收錄了近40000多首詩,大部分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其中一些經典的作品,更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所以想要系統性地了解唐詩,這部偉大的詩集,那自然是不容錯過。唐詩作為中國文學的一座高峰,在這一千多年來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會一直喜愛唐詩的原因。
  • 為讓李賀入《唐詩三百首》,有人建議刪掉孟郊此詩,確實害苦女人
    所以對於他無一詩入選《唐詩三百首》,很多人是耿耿於懷的。當年清代蘅塘退士編錄《唐詩三百首》時,明確地表示,入選標準為「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按這個標準,李賀的《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李憑箜篌引》、《馬詩》、《夢天》,哪一首不是唐詩中的精品?蘅塘退士已不在,所人他到底是怎麼想的,世人已無法得知,於是便有了很多猜想。
  • 杜甫最精彩的絕句,大部分人倒背如流,卻沒入選《唐詩三百首》
    這位現實主義詩人,流傳下來的佳作是唐詩裡最多最廣泛的,對後來文學界的影響極其深遠。因此,在《唐詩三百首》中,杜甫的詩歌被選入的是最多的,一共是38首,比排名第二王維詩29首要多不少,李白詩27首位居第三。
  • 《唐詩三百首》誤收錄的一首詩,由於寫得太好了,一直被人誤會!
    《唐詩三百首》是大多人啟蒙的讀物,這部偉大的詩集收錄了唐朝眾多詩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且每一首都是優中選優,代表了唐詩的最高水平。 那顧名思義《唐詩三百首》自然收錄在全部都是唐朝的作品,但是裡面卻誤收錄了一首元朝詩人唐珙的作品,也就是那首著名的《題龍陽縣青草湖》,人們之所以會誤以為這首詩是唐詩,主要是它比較接近於唐詩
  • 張九齡這首詩為什麼能排在《唐詩三百首》第一位?讀一遍就明白了
    《唐詩三百首》是很多人的啟蒙讀物,這部經典的詩集收錄了唐詩的精品,裡面每一首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而且深入人心,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那都不會陌生。不過這部詩集裡排在第一首的卻是選擇了張九齡的《感遇十二首·其一》,並沒有選擇李白,或者是杜甫的作品。
  • 杜甫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七言絕句,堪稱其七絕壓卷之作
    七言絕句雖只有短短四句二十八字,但方寸之間往往意境其大,短小精悍而多言外之音,或含蓄雋永、或深婉幽怨,言有盡而意無窮,總是讓人讀罷意猶未盡!唐代最為擅長七言絕句的詩人有李白、王昌齡、劉禹錫、杜牧等等,他們都是此中聖手,所作七絕不僅數量多抑且質量極高。
  • 十首落選《唐詩三百首》的唐人名作,每一首都熠熠生輝
    有道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歷代詩詞的選本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唐詩三百首》了。清代乾隆年間,當過中學教師(縣學教諭)不甘於安享晚年的孫洙(蘅塘退士)有感於《千家詩》「工拙莫辨」,選編了《唐詩三百首》。此書選入75位唐代詩人、2位無名氏的詩作共310餘首。
  • 這首詩被人譽為《唐詩三百首》的壓卷之作,看看是否名副其實?
    唐詩,中華文化的璀璨星空;唐詩三百首,是璀璨星空中最耀眼的明珠;唐詩三百詩的壓卷之作,更是顆顆明珠中最為閃亮的一顆。都說壓軸出場的才是重頭好戲,那麼唐詩三百首壓卷之作,會超越其他唐詩出色作品嗎?然而,被一些人譽為唐詩三百首的壓卷之作,卻並非我們心中所想的那樣。
  • 對現代人來說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是善意的謊言
    問題:「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是真的嗎?前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說得不太準確,真正的話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三首是我自己寫的絕句,有的詩不符合舊體詩最基本的規則。對於學過詩的人來說非常簡單,但是對於沒有學過舊體詩創作的人就有點難度。您看看上面哪一首是對的?答案在後面公布。
  • 《唐詩三百首》中最優美的一首詩,意境清幽、淡泊高雅
    在唐代浩如煙海的詩歌中,清代的蘅塘退士整理、編著了《唐詩三百首》,這本書,經過反覆篩選,最終選取了三百餘首唐詩,傳誦至今。今天,我們來看看《唐詩三百首》中最美的一首五律是誰的代表作。這位詩人在整個唐代詩壇,尤其是盛唐時期,他詩、書、畫、音樂等樣樣精通。與「李白」、「杜甫」並稱為「盛唐三大詩人」,蘇軾稱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後人尊稱他為「詩佛」。他就是王維。
  • 常建一首題壁詩,短短40字,幽深杳渺,年年入選初中教材
    在詩詞的天空中,題壁詩是一顆耀眼奪目的明珠。題壁,顧名思義,乃是一些風雅之士題寫在寺壁、樓壁、殿壁、石壁上的詩詞,或是書法。書法家有書碑寫亭之好,詩人學者遊歷寄情,題於壁上,遂流傳千古。題壁詩因風雅之士的推崇,獨得一份悠然灑脫。宋江的反詩,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 《唐詩三百首》為什麼不選《春江花月夜》和李賀的詩?
    大家耳熟能詳並廣為流傳的廣告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流傳至今已兩百多年。它來源於《唐詩三百首》(以下簡稱《三百首》)的原序。《三百首》編者為清代乾隆年間的蘅塘退士(原名孫洙)。該選本是影響最大的唐詩選集,也曾被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為中國流傳最廣的詩詞選集。
  • 《唐詩三百首詳註》:百年經典 不敗於歲月
    有一本詩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代代吟誦,有人說,這些詩句已經寫進了中國人的基因,這本詩集就是《唐詩三百首》。理解經典,好的註解版本如渡海之舟筏,不可或缺。40年前,陶今雁先生用數十年的光陰,著就這本《唐詩三百首詳註》,雅俗共賞深入淺出,自出版以來多次再版、重印,累計印數已逾百萬冊。
  • 《唐詩三百首》中最難模仿的一首,寫在牆壁上,二流詩人一詩成名
    王維算是唐代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了,寫靜的高手,詩很有禪意。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因為太難寫,成了千年來難以超越之作。不過唐代二流詩人,卻絲毫不弱於王維。他在一座荒山破寺廟中題寫了一首詩,無一靜字卻句句是靜,入選《唐詩三百首》。這位詩人也因為這首詩,一詩成名。這就是來自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