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不知名詩人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卻成唐詩三百首壓軸之作

2020-12-24 解憂詩詞

《唐詩三百首》是流傳最為廣泛的一本詩歌選集,編者是清朝的蘅塘退士。

他在書中收錄了77位詩人的311首作品。

這些詩人有鼎鼎大名的詩仙李白,也有默默無聞的小詩人,例如金昌緒,若不是他的那首「打起黃鶯兒」,恐怕我們都不知道他是誰。

今天我們來講講《唐詩三百首》的壓軸之作——《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關於這首詩的作者一直是有爭議的,大部分人認為這是唐朝的無名氏之作,但也有部分唐詩選本中將這首詩歸為杜秋娘的作品。

杜秋娘應該算是唐朝最傳奇的女子,傳說她就是憑藉這首《金縷衣》得到了將軍和皇帝的寵愛。

晚唐著名詩人杜牧還曾為她寫下一首長詩——《杜秋娘詩》,概括了她一生坎坷的命運。

杜秋娘本是金陵人氏,像很多江南女子一樣婉約柔美,又多才多藝。

她在15歲的時候便被鎮海節度使李錡以重金買入府中,充為歌姬。

在李錡府中,如她這般花樣年華,能歌善舞的歌姬比比皆是。

傳聞她為了引起李錡的注意,自編了這首《金縷衣》。

當她將此曲聲情並茂演唱給李錡聽後,很快便被他納為侍妾,百般寵幸。

公元807年,李錡不滿唐憲宗削減節度使的權利,起兵反叛。

後來李錡在戰亂中被殺,而杜秋娘和其他女眷都被充入宮中,再次淪為歌姬。

杜秋娘在宮宴上再一次表演了《金縷衣》,和李錡一樣,當時的唐憲宗也深深地被杜秋娘的天籟之音所打動,兩人墜入愛河,杜秋娘也很快被封為「秋妃」

憲宗去世後,穆宗繼位,而杜秋娘成了漳王李湊的傅姆。

太和年間,漳王犯了罪被廢黜王位,杜秋娘也因此被削籍為民,返回故鄉金陵。

31歲的杜牧經過金陵時,遇到杜秋娘,有感於她一生坎坷的經歷,於是便寫下了《杜秋娘詩》,而這首詩也成了後人考證杜秋娘其人其事的重要依據。

縱觀杜秋娘這一生,以一介平民女子的身份,卻憑著借一首《金縷衣》,連得將軍和皇帝的寵愛,當真算是奇女子了。

不管這首《金縷衣》是否真的是她所寫,但從杜牧的詩中來看,「秋持玉斝醉,與唱金縷衣」她確實吟唱過《金縷衣》,也因此改變一生命運。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首《金縷衣》到底有多大的魅力吧。

詩歌開頭連用兩個「勸君」,除了有勸誡的意味,還形成了一種反覆詠嘆的旋律節奏,讀來朗朗上口。

「金縷衣」本是極其珍貴的服飾,詩人這裡以此代指「榮華富貴」。

世人追名逐利,自古便是如此,可是詩人這裡卻說「勸君莫惜」。

不是人人都有李白「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氣,詩人這裡要表達的也不是這個意思,他是為了突出後文的「惜取」。

既然連榮華富貴都不要顧惜,那麼還有什麼是值得珍惜的呢?

詩人馬上就揭曉了答案——少年時,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金縷衣再名貴,也是有價的,可是光陰卻是一去不返,萬金難買,這樣一對比,「光陰」的重要性便凸顯無疑了。

接下來兩句是第二次的反覆和詠嘆,再一次強調時光的重要性。

在詩人看來,那綻滿枝頭的鮮花一定要及時採摘,不然等到花落之時,就只剩空枝,徒留遺憾了。

若結合當時的背景來看,杜秋娘在將軍和皇帝面前唱這首《金縷衣》也是另有深意的,這是在勸他們憐取眼前人,而她能得到寵愛也是也是因這含而不露的表白。

不過如今我們多用來比喻「莫負好時光」。

但其實無論是似水流年,還是如花美眷都需要「珍惜」。

人生最難是珍惜,而唯有懂得珍惜的人才會幸福。

未來太遠,過去太遲,唯願你我都能珍惜當下,切記「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杜牧一首經典唐詩,通過一首歌,借古諷今,短短28字,成唐詩精品
    秦淮河,秦代名為龍藏浦,漢代稱之淮水,到了唐朝,才改叫秦淮河。晚唐時,杜牧一首《泊秦淮》橫空出世,讓這個本來籍籍無名的河流瞬間名揚天下,家喻戶曉。從此,秦淮河再也沒有換過名字,成了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
  • 唐詩三百首賞析之五絕:這詩未能幫詩人金榜題名,卻讓他名垂青史
    在唐朝,詩歌興盛的時代,在考場上作詩自然也就是一則考察考生基本能力的考題了。所以在唐詩當中,有不少的應試之作。最著名的,莫過於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了。本文要談到的這個詩人的這首古詩,是唐詩三百首當中很重要的一篇寫雪的詩作,同樣是一首應試之作。不過由於詩人的這首詩因為不符合考題的要求,詩人未能金榜題名,但是這首詩卻讓他名垂青史。且看: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 唐詩三百首,篇篇為情愁,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餘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 《唐詩三百首》中標題最長的一首詩,正文56字,標題就有50字
    古詩詞的題目大多簡明扼要,往往在10字之內。短的標題僅有一二字,如李商隱的《蟬》、王維的《畫》、杜甫的《望嶽》、李白的《春思》。再長點也不過六七字,稍加交代寫作目的,如《沙丘城下寄杜甫》、《登金陵鳳凰臺》等等。但有些詩人作詩時也會取一個超長的標題,將作詩的目的、涉及的人物、時間、地點、時間等等交代清楚。
  • 唐朝最長壽詩人,送走了王維、劉長卿,憑一詩留名《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有我們很熟悉的大詩人的名字,也有一些並不是那麼常見的名字,比如五言古詩中的第20首《尋西山隱者不遇》的作者丘為。丘為,何許人也?他是中唐詩人,與王維、劉長卿同時期,同時也應該是唐朝最長壽的詩人。
  • 《唐詩三百首》中一首送別詩,催人淚下,最後一句細品餘韻無窮!
    無論是王維說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還是高適說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亦或是王勃口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都是送別詩中的千古名句,這些大家隨口就能吟出的文字,不知潤溼過多少送別的淚眼,亦不知觸動過多少離客的魂魄。總而言之,送別詩從來都不缺乏其特有的魅力。
  • 《唐詩三百首》誤收錄的一首詩,由於寫得太好了,一直被人誤會!
    《唐詩三百首》是大多人啟蒙的讀物,這部偉大的詩集收錄了唐朝眾多詩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且每一首都是優中選優,代表了唐詩的最高水平。 那顧名思義《唐詩三百首》自然收錄在全部都是唐朝的作品,但是裡面卻誤收錄了一首元朝詩人唐珙的作品,也就是那首著名的《題龍陽縣青草湖》,人們之所以會誤以為這首詩是唐詩,主要是它比較接近於唐詩
  • 對現代人來說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是善意的謊言
    問題:「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是真的嗎?前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說得不太準確,真正的話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今日洗兵歌舞地,雁書不寫遠徵難。這三首是我自己寫的絕句,有的詩不符合舊體詩最基本的規則。對於學過詩的人來說非常簡單,但是對於沒有學過舊體詩創作的人就有點難度。您看看上面哪一首是對的?答案在後面公布。
  • 大唐寫得最好的一首皇帝詩,短短40字,卻入選《唐詩三百首》
    從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孔子的儒家思想就成了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最推崇的正統思想,也成了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歷朝歷代的許多皇帝,都曾經去山東祭奠孔子,以示對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尊崇,而唐玄宗李隆基還曾寫過一首關於孔子的詩歌:《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這首詩也成了唯一一首入選《唐詩三百首》的皇帝詩。
  • 劉禹錫最與眾不同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安慰了世間多少不得志
    劉禹錫一生坎坷,被貶巴蜀23年,終於回到京都,他沒有滿腔憤懣,卻寫下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經典。他雖不像李白那樣囂張,卻當真是一個「蒸不爛,煮不熱,錘不扁,炒不爆,響噹噹的一粒銅豌豆」。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正是劉禹錫最與眾不同的一首詩,在詩中他一改平日的穩重,十分特別,開篇14個字就驚豔世人,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豁達。這短短28個字,安慰了世間多少不得志。
  • 《唐詩三百首》的最後一首詩,你知道是哪一首嗎?幾乎人人會背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是《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所說的一句諺語。姑且不談這句諺語的可操作性,因為當中的「吟詩」可不是背詩,而是作詩。不過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唐詩三百首》是會陪伴著他從年幼走到年長,甚至走完一生。
  • 《全唐詩》裡最特別的一首詩,名字居然有45個字,正文才28個字!
    唐朝的詩歌一般都是幾個字,便是能夠把意思概括,畢竟正文才不過幾十個字,可是有一首詩它就比較特別,那就是李商隱的這首《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餘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其一》,這首詩光名字就有45個字,但是正文卻又是28個字。
  • 一首冷門詩,絕美無比,雖然僅28個字,卻寫盡了江南的唯美秀麗!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蘇杭」,大自然饋贈給了江許多別的地方所沒有的美景,這使得江南成為了古今以來文人墨客的嚮往之地,詩人們到了江南,領略了此處的美景後留下了無數傳世名名篇,尤其在唐詩中,關於江南的名篇更是數不勝數,不僅誕生了無數的名家,例如白居易、王維、李白、杜甫、劉禹錫,更是留下了詩詞中如畫的江南風景
  • 黃庭堅在武漢寫下的一首詩,只用了短短28字,就驚豔了整個夏天!
    就像白居易在《消暑》中所描寫的那樣:散熱由心靜,涼坐為室空今天小赫赫要與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就是詩人在炎熱的夏天——黃庭堅的《鄂州南樓書事》。整首詩在寫法上與其他描寫夏日乘涼的詩詞作品有所不同,結合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可以知道,其實積壓在詩人身上的不是酷暑,而是對自己生活、仕途不順的煩悶與擔憂。黃庭堅在多次被貶後,來到鄂州南樓上納涼,站在高高的樓臺之上看到天上的明月,耳邊吹過徐徐清風,不禁愁上心頭,愁意之中不乏對現實的恨,更不乏對於自由生活的嚮往。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裡芰荷香。
  • 唐朝「風流」女詩人,寫下一首24字絕妙情詩,千年來褒貶不一
    女人對於愛情,總是有很不少感悟,這一點不分朝代也不分身份,連唐朝的女詩人們,也是如此。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介紹一位唐朝最有名的女詩人,名叫李冶。當時唐朝有四大女詩人,李冶、薛濤、魚玄機、劉採春,李冶居首,可見她的才情!同朝代的著名詩人劉長卿更是說她是 「女中詩豪」。
  • 詠雪詩中一首奇葩之作,應考要求作五律,詩人四句擱筆成經典
    《唐詩三百首》中一首奇葩詠雪詩,考試要求作五律,詩人四句擱筆成經典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唐詩作為傳統文化園圃中的最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早在兩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以詩歌來記錄他們的生活,表達他們的思想和感情。
  • 《唐詩三百首詳註》:百年經典 不敗於歲月
    在這個講究流量快速的時代,一個「高效率」的作家或許幾個月便可完成一部作品,但在40年前,有一位學者用了數十年光陰著成一部傳世之作,這便是被無數讀者奉為「國學入門必讀」的《唐詩三百首詳註》。《唐詩三百首詳註》以唐詩經典為核心,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向讀者們傳播正面、高尚、積極的主流價值觀。
  • 《唐詩三百首》中最難模仿的一首,寫在牆壁上,二流詩人一詩成名
    王維算是唐代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了,寫靜的高手,詩很有禪意。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因為太難寫,成了千年來難以超越之作。不過唐代二流詩人,卻絲毫不弱於王維。他在一座荒山破寺廟中題寫了一首詩,無一靜字卻句句是靜,入選《唐詩三百首》。這位詩人也因為這首詩,一詩成名。這就是來自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
  • 這首詩被人譽為《唐詩三百首》的壓卷之作,看看是否名副其實?
    唐詩,中華文化的璀璨星空;唐詩三百首,是璀璨星空中最耀眼的明珠;唐詩三百詩的壓卷之作,更是顆顆明珠中最為閃亮的一顆。都說壓軸出場的才是重頭好戲,那麼唐詩三百首壓卷之作,會超越其他唐詩出色作品嗎?然而,被一些人譽為唐詩三百首的壓卷之作,卻並非我們心中所想的那樣。
  • 把人性說的最透徹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哲理深沉,引人無限深思
    提到唐詩,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青蓮居士李白、憂國憂民的杜甫、美貌與才華共存的王維、聲名遠播的白居易、歌頌愛情艱辛和甜蜜的李商隱等等,這些大詩人,在詩詞的文壇上獨領風騷,笑傲江湖,堪稱是唐詩的代言人。羅隱曾寫下一首著名的詩,題目叫《蜂》,短短28個字卻字字都是經典,這首詩看似是在描寫蜜蜂,其實是智慧深刻,裡面有著自喻和諷喻,每次品讀都讓人感慨良多,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羅隱的這首封神之作: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