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特約記者 錢伯彥 發自德國
編輯 | 沈霄戈
1
3月29日是歐洲夏令時第一天。清晨6點,又一架A380結束最後一班飛行,準備進入暫時停飛狀態:從曼谷出發的漢莎LH 773次航班載著24位機組人員和500餘名乘客降落在德國法蘭克福機場,這裡是歐洲第四大機場,也是漢莎航空的基地。
早在3月17日,歐洲第二大航空公司法荷航就宣布因疫情帶來的運力縮減而停飛所有A380。現在,歐洲第一大航空公司漢莎航空旗下機隊中的14架A380也全部「趴窩」了。
成本原因,是漢莎航空給出的官方理由;何時復飛,答覆則是無限期。畢竟在新冠疫情持續肆虐的這個早春,再也沒有人會對踏春或復活節假期感興趣。
A380,是世界上最大的客機機型,也曾是歐洲工業合作與復興的象徵。A380停飛,釋放出歐洲航空業現狀堪憂的信號。
德國尚未效仿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推出全面的禁足令之前,筆者前往了法蘭克福機場一探究竟。
7056萬人次的旅客接待量、210萬噸的貨物吞吐量,法蘭克福機場是歐洲第一大貨運機場、第四大客運機場,與倫敦希斯羅機場、巴黎戴高樂機場與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並列為歐洲四大超級機場。
不同於一般情況下距離市區數十公裡距離的樞紐機場,法蘭克福機場距離市區僅有10公裡,搭乘地鐵僅需15分鐘,因此在中央火車站就能明顯感受到了前往機場人流的大幅減少。相比於往常S8、S9號地鐵進站時爭先恐後上車的行李箱大軍,3月最後一個周末的機場線上幾乎空無一人。
1號航站樓碩大的航班信息公告板下,同樣不見人影。即沒有尋找值機櫃檯的旅遊,也沒有行色匆匆的常飛族,甚至連平日裡熙熙攘攘的555號退稅櫃檯都無人值守。以往最多一屏只能羅列兩小時內航班信息的公告板,從早到深夜出港航班一眼望到底。
1號航站樓是工作人員數量大於旅客數量,2號航站樓則幾乎被悉數關閉。平時回國搭乘的東航航班值機櫃檯就位於該航站樓的D區,如今D區已經空空如也。
1號航站樓。拍攝:錢伯彥
2號航站樓。拍攝:錢伯彥
漢莎航空休息室。拍攝:錢伯彥
2號航站樓D區。拍攝:錢伯彥
根據法蘭克福機場運營公司Fraport公布的數據顯示,在3月16日至22日的一周時間之內,法蘭克福機場的客流量與去年相比下跌了73.5%,達33.1萬人次;航班起降數量同樣減少了58%,達3960架次;即便是受疫情影響最小的貨物吞吐量也減少了約五分之一,為3.6萬噸。
歐盟委員會於3月19日起正式生效「封盟令」。按照規定,歐盟對除本國公民之外的所有旅客封鎖邊境。僅3月19日當天,機場警察和海關就直接遣返了139名非歐盟公民。
在禁令生效之後一周,3月23日至29日機場客流量進一步縮水。法蘭克福機場的旅客流量同比減少了91%,僅為11.9萬人次;航班數量下滑了81%,達1836架次;貨物吞吐量則略微萎縮至3.3萬噸。
具體到漢莎航空,自3月24日起就取消了95%的航班,每周起降的航班數量僅保持230架次。漢莎航空763架客機組成的機隊中的700架也因此全部待在地面待命。這一情況將持續到4月17日,即歐盟禁令時限。
法蘭克福機場西北跑道將不再有航班起降。圖源:Tagesspiel
對於漢莎而言,大量航班停飛除了意味著收入損失,還意味著不菲的額外開支。即便是經濟效率最高的A320機型,公司也需要投入60個額外工時用於抽乾燃油箱、密閉客艙確保乾燥等維護工作。
為了解決漢莎航空700架飛機的停泊問題,法蘭克福機場方面甚至不得不停用西北跑道,將其臨時用作漢莎機隊的停機場。該跑道正對2號航站樓,也是該航站樓變成「鬼樓」的直接原因。
面對客流量的暴跌,機場公司Fraport AG目前僅保留了4000餘人留守崗位,其餘的18000人則全部轉入「短期工作制」(Kurzarbeit)。在此期間,員工工資的大部分將由國家負擔。
或許是受益於短期工作制的緩衝,Fraport目前對於公司的財務狀況、特別是現金流問題仍頗為樂觀。「我們希望不用依賴國家補助,從已經實施的成本縮減措施來看,我們可以做到」,Fraport董事會主席舒爾特(Stefan Schulte)在3月27日接受《法蘭克福匯報》採訪時表示,公司已經準備了高達10億歐元的流動準備金。
Fraport AG是僅次於西班牙機場管理局、希斯羅機場控股、巴黎機場集團的全球第四大機場集團。根據Fraport 2019年財報顯示,雖然Fraport年營收高達37億歐元,其12.1億歐元非航業務收入與10.27億歐元的航空業務收入比例也十分健康(剩餘的14.6億歐元收入由參股海外機場帶來)。
但非航收入佔比過半也是Fraport需要面對的問題。受限於此前默克爾政府「禁止3人以上聚集並關閉一切非必需品商店」的行政命令,機場除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店之外幾乎商店都已經關門大吉。即便是帶來收入最豐厚的官方免稅品商店大門上也張貼了「建議您前往我們網上商城購物」的告示。
據在機場新秀麗專賣店工作的黃麗說,公司早在3月中旬就要求大部分員工居家辦公。黃麗目前僅能拿到基礎工資,能否申請國家補助的短期工作制度仍未最終敲定。
Fraport董事會主席舒爾特上周已公開表示:「公司將繼續提供最低限度的機場服務,此舉是為了保障國家利益,從純經濟角度而言,僅依靠航空貨運收入本不足以運營機場。為此我們已做好準備與相關機構商談,誰來承擔該筆費用。」
舒爾特所指的國家利益包括保證醫療物資空運以及德國國防部啟動的撤僑行動兩方面。3月29日夜間,一筆含280萬隻口罩的12.7噸醫療物資就從法蘭克福機場入關直接被轉送至當地醫院。
然而,過手醫療物資並不等於擁有醫療物資,法蘭克福機場的員工防疫裝備幾乎與「裸奔」無異。
據筆者觀察,無論是機場警察還是各大航空公司的地勤人員,佩戴口罩的人數比例依然不足十分之一。「我們沒有分到消毒液,沒有口罩,也沒有手套」,一位負責管理行李推車的地勤人員表示道。此前已有機場工作人員在當地媒體《op-online》公開批評機場公司:「現在的狀況駭人聽聞,完全不符合國家的預防傳染病規範。」
據悉,如所有德國公司一樣,漢莎航空為公司13.5萬名員工建議的防疫守則總體有三條:保持安全距離、避免握手以及勤洗手。
據黑森電視臺報導,直到三周之前,漢莎還禁止負責在值機櫃檯入口和安檢口答疑、引導人流的員工佩戴口罩。
不過,即使是略顯簡易的「安全老三條」也沒有得到嚴格執行。尤其是保持安全距離這一條。
如果說空蕩蕩的機場中哪裡還有人氣的話,無疑則是護照檢查口。雖然在值機櫃檯、安檢入口處都看到醒目的1.5米間隔帶,但排成長龍的旅客依然擠做一團,同時仍有超過半數旅客並未佩戴口罩。
地面上的安全距離標識線。圖源:錢伯彥
法蘭克福機場的護照檢查處依然人滿為患。圖源:Stefan Rüttiger
鬆懈的防疫措施在抵達大廳也同樣十分明顯。雖然法蘭克福機場很早便設立了隔離區域,但入港旅客從行李提取處前往機場交通依然如入無人之境,並未找到體溫檢測人員或紅外線體溫掃描設備。目前確定抵達旅客健康與否的唯一途徑,僅是旅客自行填寫的入境信息卡。
搭乘最後一架A380返回歐盟的基爾大學附屬醫學院的醫生Kathrin Kelly就在《法蘭克福匯報》上公開質疑:「泰國航空的機組人員並未在飛機上分發任何入境信息卡,入港之後也沒有任何工作人員負責檢查或回收入境信息卡。」
根據規定,對於可能攜帶新冠病毒的旅客,例如曾在疫情期間乘坐郵輪的旅客,德國衛生部將派專人確認其健康狀況;而來自疫情風險地區的旅客則必須填寫含有健康信息、聯繫方式和聯絡人在內的入境信息卡。不過,目前仍僅有義大利、伊朗、中國湖北等地區被列為疫情風險地區,雖然新冠病毒早已在全球遍地開花。
面對質疑,負責機場運營的Fraport公司表示,機場方面已經採取了足夠的防疫措施,其中包括將保持安全距離的廣播提示播放頻率從10分鐘一次提高到5分鐘一次、在電子屏幕上滾動播出衛生條例以及在地面上標記更多的安全距離標識、機場擺渡車的上客量上限設為平日的三分之一等。
正如法蘭克福市的衛生事務負責人Udo G tsch所言:「對所有入境旅客都進行無差別檢查即不可能也無意義,部分旅客始發於確診病例數量遠少於德國的國家,德國早已經進入社區傳播,而不再是輸入性為主。」
這份回答似乎很難令人滿意。
(記者陳曉雙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