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女生來講,每個月來月經的那幾天,實在是有點難熬,尤其是對於痛經的「小仙女們」。單單「多喝熱水」可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那麼,面對痛經,該怎麼辦呢?
我們先來了解下痛經以及發生痛經的原因。
痛經是指伴隨著月經的疼痛,疼痛可以出現在行經前後或經期,規律性發作,主要集中在下腹部,常呈痙攣性,通常還伴隨有其他症狀,包括腰腿痛、頭疼、乏力、噁心、嘔吐、腹瀉、腹脹等。
痛經是育齡期婦女常見的疾病,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原發性痛經是指不伴有盆腔疾病的單純性功能性痛經;
繼發性痛經是指因盆腔器質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以前的痛經。
由於導致繼發性痛經的病因各不相同,其治療主要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本篇主要討論原發性痛經。
子宮內膜是合成前列腺素(PG)的主要場所,子宮合成和釋放PG過多是導致痛經的主要原因。PG的增多不僅可以刺激子宮肌肉過度收縮,導致子宮缺血,並且使神經末梢對痛覺刺激敏感化,使痛經閾值降低。
對於輕度痛經,可臥床休息,熱敷下腹部。
無法忍受的痛經可選擇藥物治療,主要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和避孕藥兩類。非甾體抗炎藥的作用機制是通過阻斷環氧化酶通路,抑制PG合成,使子宮張力和收縮力下降,達到止痛效果。避孕藥適用於需要採取避孕措施的痛經病人,可以有效緩解原發性痛經,其主要是通過抑制子宮內膜生長、抑制排卵、降低前列腺素等緩解痛經症狀。
治療痛經中醫來支招
中醫認為痛經主要是由於「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及「氣血虧虛或腎氣不足,胞宮失於濡養,不榮則痛」引起的,因此一般以通調氣血或益氣養血補腎為主要治療原則。
出自清代王清任的《醫林改錯》,被譽為「調經種子第一方」的少腹逐瘀湯,也是臨床上治療痛經的常用方藥。
針灸/穴位按摩治療:針灸經絡穴位可起到活血化瘀、疏經通絡,運行氣血、抵禦外邪等諸多療效。臨床治療痛經常選穴位如三陰交、足三裡、合谷、子宮等。
穴位貼敷治療:是將中藥熬成膏劑或將中藥藥粉研末直接貼敷於穴位,用於治療疾病的一種無創無痛穴位療法常用穴位神闕、子宮、八髎穴。
此外,還可以選擇中藥足浴及耳穴壓丸療法等。
預防痛經注意這4點
1、平時適量運動,注意休息,注意小腹、腳踝、腰骶部位的保暖。
2、經期及經期前後避免進食冰鎮及寒涼的食物,冰汽水、冰奶茶、冰淇淋都不可以貪吃哦,葡萄、梨等寒性水果也要儘量少吃。
3、痛經時熱敷可以緩解痛經的女孩子,可以在來例假前預防性喝紅糖薑湯,怕長胖的女孩子可以只喝薑湯,多喝熱水真的有用。如能睡前配合熱水泡腳效果更佳。
4、必要時可以採用針灸和中藥內服調理身體。
希望所有的小仙女早日擺脫痛經。夏天來了,痛經的小仙女們不要貪涼飲冷哦。
【來源:搜狐健康】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