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利風俗帖】誰是貴客

2021-02-19 監利人雜誌

誰是貴客?

周玉龍

在我的老屋紅城鄉,一直流傳著這麼一段有關於請客送禮的橋段:甲:王大德,請大客,姑伢(爺)舅伢(爺)都不曉得!人情收打八千七,這是請他姆媽個麼之客?乙:說是請大客,那他又請打好多的客?甲:他請打(了),十八個半客!乙:嗯?好奇怪,這世上的客,哪裡還有半個客?!那又是請的哪半個客?甲:他請的,是半個說不出神的表子堂客!甲乙:這真是:請客得qⅰ(讀一聲,罪)客,得罪打貴客,他郎還不曉得!上面的人物對話,你們認為是不是還有點趣味?而今天,我也就無需去深究那個王大德,他為什麼去請那連姑伢(爺)舅伢(爺)都不曉得的大客了,至於那半個客她姓甚名誰,我也懶得去問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我在此想說的,卻是光棍怕已事,哪個都怕真腦殼痛。只要是自家請大客,它就都會得罪客,還真是得罪了貴客,自個(已)都不曉得!下回他碰到你了,人家還會對你裝做不認得。細想起來,人這一生,多多少少總會請上那麼個八九十回以上,又不得不請的大客。最起碼這請大客的由頭,就有婚喪嫁娶,生兒添女,建房做壽,狀元及第,拜師學藝等等,既然都是因為喜慶之事而請客,那在每次請客時,難道說,這坐上席首座的尊貴之客,每次都非自已的舅爺姑爺莫屬嗎?在此,我的回答是:N0!在有著禮儀之鄉的監利,請客之風還是甚烈的,而且在講禮性上,也十分的認死理。雖然說如今城鎮上的人們請客時,已盛行「倒蓋」,即隨便入席,自己找個座位去喝酒,早就無有了那非常嚴格的尊卑有序,依禮而坐。可在一些有著「禮性柜子」之名的老人眼中,這叫亂座一氣,毫無待客之道,對所請之貴客,也叫做極其的不尊重!其實,監利古代就屬於古老的楚國,在禮節的遺傳上,比所謂的周公之禮,也並會不少上那麼個一二三,在對待請客列名單排席位之重要關節上,其把關亦是以嚴格二字來稱謂!事有事理,事有事體,是老一輩人常掛在嘴邊的俗語話。那個事理,說的是請客的事由,即師出有名的由頭。而事體,則指做什麼事,在這件事中,誰才是最主要的客人,以及缺少就不行的貴人,依古之禮節又該如何如何。故此,這請客之先,吃預備席的人,除了幫忙跑龍套的人要有,這幫忙出好主意,決定大事的支賓先生更當有之!客請得好不好,成功與否,作為總理主管一切,代替東家行使一切權力的支賓先生(在監利市靠石首市的一些地方,有叫支賓先生為都管的),是這次請客活動中的重要人物之一。請客請的好,那是支賓先生應盡的義務,但若如果得罪了來賓,別人不會罵東家無知,只會說某某知賓先生墨水喝少了,當不了支賓先生,還強出個什麼頭來這兒硬撐呢?你以為你是知根?「知根」這個詞句,在我們地方語中,表示為知天文地理,知人情世故,有百能千能之才,要不就配不上這個稱呼。如果知賓先生是本家同姓人,旁人罵得更絕情,會說某某姓中,無一個搞得清白的人,是一屋子的糊嘟缽子!這真是一竹篙子,掃了一船艙人,讓好多人是躺著也中了招!按理說,既然是請大客,為什麼客與客的身份,在坐席排位上又各有什麼不同呢?那,就讓我細細的擺一擺龍門陣,慢慢的與諸位說上一說:一般來說:在監利,兒子結婚過喜會,舊時請客有三天,從陪媒,上頭,到接新姑娘(新娘子)進門,分為三天進行,笫一天的主客,當屬本土人稱之為紅人先生的媒人了,接媒(人)上門,是請他(她)去女方家辛苦跑路將好話去說,是將婚姻勸合,因此,紅媒(人)是今天的貴客,這首席中的第一座只能他(她)坐,而無人可以替代也!哪怕是生來就是上席客的舅爺(父),也只好委屈一二的來當個陪客。婚期中的第二天,才是舅爺(父)坐上席的日子,因為舅爺在這三天,是要「出汗」的。所謂出汗,暗指舅爺為了外甥的婚禮,挑很重的東西,送很貴重的禮來作賀的戲稱。婚期的第三天,新姑陽(新娘)進了門,媒人就無席口了,有人這麼說:姑陽進了門,媒人拋一邊,就指的媒人先生任務已完成,坐哪兒吃飯,也無須去斤斤計較了。連尊貴的舅爺,也自覺的讓出了首席首座,而不必支賓先生親口說出讓座的緣由。這是因為在監利有傳承之古禮:新親進門,大於一切!何謂新親?其乃送新娘子的送親貴賓,大多由新娘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以及閨蜜組團而來。在這些來賓中,又以新娘的大哥才是首席首座的尊貴客人,並且不分親熟哥哥,即親哥哥與堂兄之分。在二席,三席上坐的首座客人,也以新娘她的二哥,三哥為主,除非來親自己提出來禮儀從簡,所有送親團一桌圍座,才可另行安排他人去當二席三席的上席客。萬一來親中的大哥不體諒親戚,偏偏還來了六七個兄弟做來親,碰上個客人本來就少的新郎,那豈不難為死了支賓先生。因而,作為支賓先生,在這個關鍵時刻,要多做溝通工作,多說好話,讓好事好上加好,儘量圓圓滿滿的辦好這場婚禮,千萬來不得半點馬虎!在這時,大多支賓先生會講明實情,來親們也大多會以大局為重,客隨主便。而此時,支賓先生就會適時安排新郎到第一席上去提壺酌酒,侍候好各位來親,以顯示出客來主已顧的誠意來。如若是女兒出嫁,在嫁丫頭的禮節上,與男方的儀式大致相同,但笫一天時,卻有點小小的變化,那就是舅娘(媽)坐上席,這個細節,一般無有幾人注意過。監利民俗中把外甥結婚由舅父坐上席,接新娘子,與外甥女出嫁由舅媽坐上席,送新娘子上花轎,分得很仔細。而今隨著風俗的悄然改變,好多舊俗都完全沒有人去一一的按故舊禮節而去扏行了。這女方,是在笫二天男方上頭時,才請媒人坐上席。所以說,這做媒的,在過去是有兩天上席坐的,這就是男方一天,女方一天。而在今天不同的是,好多家庭在兒女結婚時,都只請兩天客,甚至只請一天正客,那媒人先生的笫一席,第一座,貌似也無奈的簡化掉了,這謝(紅)媒一詞,還有它體現出的民俗表象,也逐漸淡出了今人的視野。當然,在鄉村,安正(置)兒女結婚辦大事,請兩天客的,還是居多。這就有了如下安排:第一天男方接媒人上午座上席,下午陪十弟兄,新郎坐特席首座。也有人把新郎這一席設為特席後,安排在新房中,舅爺坐真正的堂屋中的第一席上席。也有的地方,在時間安排上不同,媒人上午坐苐一席,下午陪十弟兄,新郎坐正屋主席首座,舅爺坐苐二席首座。在第二天上午舅爺在首席上坐上席,下午來親中的大哥首席上坐上席。在監利坐席禮節上,不得不說三個身份不同的人:笫一個是姑伢子(姑父,姑爺),他在內親中本來居首,卻一直無第一席的正席可坐,好象永遠都只能當老二,或陪舅爺坐陪席。有很多次聽人戲語:看你坐得灶門口的渣圩(yU,讀笫一聲)子(堆放柴禾的土牆圍子)上吃飯好作業(可憐),我這個做舅爺的,上席(一席首座)坐的不要了,可以借得你姑伢(爺)過把坐上席的癮!雖說這只是舅爺姑爺互相在開玩笑,而真實的情況,確實也是如此,姑爺無一席中的上席,並且是永遠沒有。這笫二個人,更是做一回客,委屈一回,他的身份是以姨伢子(姨父)稱呼之。作為外戚中的笫二排列,姨父在百客比較多,席位比較充足時,才會安排他在笫三席,或第四席上坐上席。當客人來的少,也只能做陪客陪陪舅伢(爺),或姑伢(爺)了。如此看來,姨父不談與舅爺的席位相比較,連與姑爺在席位排上也自愧不如。哪怕是在平時過節走動,也只能位列老三,因為姑伢(爺)子,在過年拜年時,可坐老丈人家的上席,而且是以一席首座獨霸,而可使得舅爺也甘心讓位。但在監利,老姑爺也有讓賢的時候,那就是嬌客(新女婿)上門時,老一代的姑父,就唯有陪席的份了。無論老姑伢(爺),新姑伢(爺),或是準女婿,在丈母娘家中做大事請客時,往往卻總與那高高在上的首席首座永遠無緣,而且還不敢提出任何異議。而這第三個身份非常尊貴,而在排列首席上又顯得有些無助的人,那就是外公了。作為長輩,為什麼又沒有資格坐這個首席上的上席呢?監利人是如此說的:作為去姐妹家做客的舅父,已經子領(頂)父職替代了外公在行使外交權,作為外公這個做爺爺輩的,就應當讓後人三分為好,也顯得老一輩人有寬宏大量之風度。話雖說得光溜圓潤,卻讓這有職無位的嘎(ga,讀笫一聲)嘎爹(dⅰa,讀笫一聲),有似退居二線的老幹部,暗自嘆息了許久。不過這種常態,在監利人代代承襲的禮節禮制上,反而是個存在了N年的奇異現實狀態,也從沒有人想去更改這些規矩,或打破這些規矩。地隔十五裡,各有鄉風不同。在什麼是上席的問題上,各地也有各地的說法,有交手為大的,指的是以廳堂中間分界,左右桌上坐的人,中間手與手交手相碰是上席,也有右手為大(上)的,指右手方位為正上座。其分別為東為笫一席,西為笫二席,笫一席的右邊為首座,無論交手為上,或右手為上都是,但笫二席的首座,在交手為上時,居中者為上。在以右為上時,首座卻排列在南右方位。這兩者的排位法,各有各的道理,也各自存在了數年!在我的觀察中,以右為右上的施行地區應居多數。在首席首座上分辨它們的,還得看桌子的擺放方式:如有三張桌平行擺放的,中間是正席正位。當兩張桌子平行擺放時,東為上。但若是品字形擺放,品字中上口字為上席之正上席。一字長蛇陣模式的擺放的,東方龍首為上。如有田字形擺放,以右中為上。若遇上極少的梅花形擺放的(中一,四邊各一),就以居中一桌為上,右上坐的為首座。在鄉村,擺放桌子的方式五花八門,有時還要分辨無油漆的木桌上的拼縫,在這上面決定上席下席,但方位與上述情況不變。具體的執行,這還得由支賓先生先問清問明各位來客的風俗習慣,以求大同,去小異,少數人服從多數人的方式來解決難題,以免失去客情之禮,落下輕慢貴客之口實。在賓客坐好後,支賓先生還得行使監察之權,順帶把一些無坐上席資格的,但又坐在了別人上席的,口裡還說坐這個位置蠻舒服的糊塗客人,婉言勸拉下這上座之位來。近年來,社會禮儀發生著巨大的變動,幸好的是,這陪新親坐上席的禮節,還依然存在,不過也在洋派婚禮的推廣流行下,顯得也沒有原先的莊重肅穆了。在今天,男方女方把客人合在一起,共同在同一地方請客的新式婚禮中,雙方親戚合坐於一家酒店,以成大眾化了,又還有誰再認真的去糾結舊禮新禮的有何不同之處?在雙方客人混坐一席時,誰又會認真的去區分,究竟是男方的舅爺為大,還是女方家的舅爺為大?這個首席首座又歸誰來安坐於上?在寫這篇小文時,玉龍我也不過是在回味鄉土的舊有餘韻,還有當年那些為爭上席下席,而鬧出的無數個的小鬧劇罷了。人生在世,無論我們活多大歲數,也總有駕鶴西歸的那麼一天,這叫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如果說兒女結婚是紅喜事,那麼這走邊順路的白髮老人過世了,我們盡孝心送亡者上山,在監利自古就有白喜事之說。一旦葬事開始,對來賓的坐席排位,也有很明確的論資排輩。父親亡故,以外甥外甥女為上席客。但若母親亡故,則以舅侄兒子,舅侄丫頭為坐上賓。無論新舊禮節它如何的交替,衝闖,混雜,而禮,與理,還是有它固有的順序結構的。論起內親者,外戚者,朋黨者,還有師生之誼,都在關鍵的事情上,體現出它所包含的關鍵作用。一場風光的葬禮,也無時無刻不表露出中華古老文明的璀璨光茫,還有它遺存下來的古老智慧來。每個家庭都會經歷結婚生子的幸福時刻,也會在送粥米後,請滿月酒,還有在孩子滿一歲時請的抓周酒。那麼,在這些大事中,在請客上,又有些什麼講究呢?在這幾件事上,請客排席,也有大小不同的說法。如果生的是男孩子,去坐上席的,自然是大舅舅了。要是喜添千金了的話,這首席上的上席之位,就歸屬於大舅媽了,吃滿月酒如是,過十歲生日時如是,到了孩子成人後,結婚時也是如此。但若大舅舅大舅媽過世了,這去吃酒坐上席的,還可以是其長子長女,這叫有份者,不為強,而並非是在強行的,無理的討要這上席之位!有知禮的後生子,雖可代父坐上席首座,若是在席口(位)為數不多的情況下,就會自已主動讓出首席之位,給自己的二叔,三叔,么叔以面子,讓他們去坐這一席首座之位。雖說彼此之間,一個是尊親,一個是年長,可人與人在這一推一讓中,又增進了幾分親意,也使得這禮讓之風,更有儀式感,更具高尚性。從古至今,監利就有學徒請師父上門吃酒席,行拜師禮之習慣,比如學習泥瓦工,學成後去起大廈(讀音:霞)。學習做裁縫師傅,學成後為別人定製華麗的新衣。學習木工手藝,學成後,去別人家起大屋造大木船。還有學習好好紅案後,再去當大廚,來個現場版的庖丁解牛。學習好白案手藝後,去開勤行做精美的糕點。甚至學習好屠宰之技,做一名往屁眼一刀,也可殺死一頭大肥豬的屠夫等等,都是請大客的正當理由。話說這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但這學生好當,名師卻難請!想好學精手藝,其前提是必須宴請會此門高超技藝的師父,來學徒自己家裡坐上席,再行那三跪九拜的弟子之禮,以求師父日後不留後手的真心傳藝,從而使自己獲得一門度日生的獨門之技。這就象今天有的學子考中清華北大武大一樣,也會大辦謝師宴,以謝老師教育之恩,讓世人知曉某某名師出了高徒!只不過,這拜師禮與謝師禮之宴請,一個在學藝之前,一個卻在學成之後,而略有順序不同而已。這為請師父上門而所請的大客,在席位排列上,自然而然,是以天地國親師中的師為貴客,這首席首座,也當仁不讓的為師尊而留。在此時,舅爺姑姑姨爺等等夕日之座上貴客,也只能當個陪笑臉的陪客,或去二席三席上另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了後一代的新起興發,你這些做長輩的,又何必在此吉日吉時,來爭這個座上客是誰呢?又怎敢為爭得個上席坐,弄得得罪了老師,而誤了晚輩的光輝前程!?鄉裡有鄉裡的民風,在春社之際,在陰曆五月划龍舟之際,或在宗族祭祖之際,平時不在一起的鄉黨高鄰,也就會放下身邊瑣事,歡聚一堂。這時的排席之難,與其高明之處,就有點考量主持人的見識和智力了。在這時,誰才是貴客?又該誰去坐那個首席首位呢?是年齡最大的長者?是飽學的秀才?還是遠在異鄉當高官的,發大財的,今天才榮歸故裡的遊子?平心而論,在誰上誰下的大局思考中,其把掌的難度真的有很大,但辦法總比困難多,這鄰裡之間,眾人在一起相處多年,也自會有一桿無形的秤,來平衡這几上幾下,幾斤幾兩,而不會有失公平公允。我看過多次這類鄉裡聚會,其能排列在一席上的座上賓,多半是大賢大德的遠客,至於他(她)們具體的身份,我也就不再作更多的細緻描述了,你只需用心的去揣摩揣摩,就會清楚明白是誰或誰了。只要你在一個地方生活多年,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狀,在一些大型請客活動中,真正的貴客,並非都是那些高坐在一席的某某舅爺,或村長組長,卻多會是把酒席桌擺放在屋外大樹底下的,或小門緊閉的靜室雅座上,可稱為旁席的上坐之客。看著由本土眾多高貴身份者組成的陪客團,就可知這桌上坐有不用坐首席,卻是大貴客的真正上賓。說這是假上席也好,說這是真上席也好,但從桌上另行添加的一個個硬菜,特別備好的一瓶瓶好瓶,還有眾位鄉賢民首列席於上甘願作陪的強大陣容,與他們對首座之人的謙恭敬畏的神態,小心翼翼的服伺姿態,就會明白:這眾多瀟灑而來的來客中,何謂小相同,何又謂大不同!在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這本書中,就有孔明過江東當說客,商議聯吳抗曹的經典故事,從表面上來看,諸葛亮到東吳後,在當時是一等一的貴客,可從東吳的列席上來看,孔明先生好象是成了頂著貴客之名的陪客。歷史上請大客的舊事,就還有排名在中國十大請大客之首的「鴻門宴″,當年項羽宴請來了劉邦這個″貴客″,卻在關鍵的時候掉鏈子,以婦人之仁放走了對手劉邦,犯了政客心不黑,手不辣的大忌,但劉邦作為酒席上的客人,何嘗又不是如坐針氈,冷汗淋淋!漢高祖他坐下沒多久,也就找了個上廁所的機會溜之大吉了。而上述的兩次請大客,都可用監利本土歇後語來形容:王府的請客,主人在上!不過,這個在上的「上」,指的是大的氣派,大的氣勢,還有在敵強我弱時,不得不低聲下氣去求人的艱難時局,與那些個高高在上的上位者。俗話講得好,皇帝都有幾門窮親戚,這登你門拜訪你的,也不見得會全是大富大貴之人!古典小說《紅樓夢》中,就有劉姥姥進大觀園的章節,這窮親戚她找上門了,賈府上上下下雖有低看,戲弄板兒的故事情節,但前前後後還是顧了大義,講了人情,還弄了個桌兒上,椅兒下宴請了這兩位不速之客,最後在其臨行時,又打發了這兩位遠親幾十兩銀子和一些衣物,可以說也叫做到了仁至義盡,這也讓劉姥姥在回家後,有了在眾鄉鄰面前吹牛的資本與資料,哪怕是添加點美好的內容進去,誰又知其是真是假?不過古往今來,就有一報回一報之說:當在賈家大難臨頭後,好多人對賈府之事都如避瘟疫避之不及,誰還去談什麼故人之舊有交情,和同鄉同門同學戰友之鐵粉友誼?在此情形下,不落井下石,已然是保留了人性中最後的一絲底限了!!!但俗語中,偏偏就有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說句。作為生活在下層社會的,無門無派又無背景的劉姥姥,卻在這世態炎涼立馬洞見的大劣勢下,主動的去幫助這門她平日裡高攀不起的富貴親戚,為他們的事跑前跑後。至於她劉姥姥又能幫得了賈府多少,究竟又幫了多少,我們無需去細想細問了,可其在主觀上,就體現了人間並非是由金錢與權勢在聯結正常的社會關係,和彼此之間的親戚情感!反而是劉姥姥,把受人點滴之恩,自當湧泉相報的古之正義,以本性回歸,本色出演的方式,完美的詮釋了出來!論起這人之時勢輪轉,運之循環無形,在好與壞上都無法預測。因此,這人活天地間,千萬不可逢富貴者以笑臉相迎,見窮親以惡臉相之。尤其是在常客與貴客的對待上,還要思及其友情親情鄉情,還有永遠還不了的深深舊時恩情,並且皆應以真誠之心一一予之,以求一碗水端平為好,而不可厚此薄彼,前恭後倨。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就象每個人後腦殼的一撮毛一樣,我們平時可以摸得到,但我們卻永遠看不到。這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是千古名言,也是至理名言。因此來說,天下人中牛人很多,笨人也很多,但哪個又曉得哪個前好後好?誰又知曉明日將會發生些什麼?!故此,我們只能做好當下,待好今日上門之賓客,當好今日之敬客主人,讓賓至如歸,讓主隨客便,讓客人趁興而來滿意而歸,讓客情常留彼此心底,相互念念不忘!我若未生,誰是我?我若生後,我是誰?看這天大地大,而人世之短,我輩又皆為匆匆過客,也都只是在這有形與無形的世界小層面略作停留,可為無奈之極,可憐之報。有一副回文對聯是這麼寫的:客上天然居,居然天外客,說出了人對天外浩瀚之秘境的深深嚮往,以及崇尚自然天成,想去做一個天外之客,以超然於物外的高姿態,再來俯視我們居住的這個小小的人世間!可是,理想與現實,畢竟總存在有很大的差距,而人這一生中,能真正做一回自己的主人,能坐一個只屬於自我的上席,不違己之本心去行事,不屈身以求所謂的大全,不以虛偽的的雙面面孔去待人待己,會是一件多麼讓人心曠神怡的人生快事。在某年某月某日的夜晚,當一桌一椅一人坐定,而此時,天地空靈,萬念俱寂,客就是我,我即是客,又何來的誰貴誰賤,誰尊誰卑?而當菜過五味,酒亦盡興,而此時的我,好象人也醉了,心,也醉了,這真是好不快樂哉!此時的我,也做了一回真正屬於自我的貴客,也把做貴客的可貴之處,和客主平等的境界,達到了極致,達到了巔峰!既以如是,那我又何不以這狂野放浪之態示於眾人?這,倒不失我為人之真性本心,亦不枉我來這世間走了一遭!我在這裡說了一大篇請客與待客之大道理,或許有人會如此相問於我:這請大客時,那誰才是真正的貴客呢?我笑而答曰:客從四方來,來的都是客。而貴客其為誰耶?這自然是當旺者,才為貴也。

作者系監利市紅城鄉人,系《監利人》雜誌原特約編輯。

【監利風景線】東荊河畔的璀璨明珠

【監利人情懷】父輩

【監利人情懷】劃一根火柴點亮千家溫馨

【監利媳婦】童年的回憶

【監利民俗】老鄉老土老話兒

【監利人傳奇】故鄉的神樹

【印象監利】美麗的朱河  可愛的家鄉

【監利人情懷】話說監利

【小人物譜】半 吊 子

【監利榮耀】網市玻鋁,永不止息的生命之歌

【監利人物】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監利人情懷】 故裡殘荷

【監利美食譜】豌 豆 醬

監利人微信請 打賞

相關焦點

  • 一首令人感動的《監利頌歌》
    2013年8月30日於北京編者說:老兵雄風了不得,歌聲迴蕩長江坡;百首《賀雄唱監利》,《監利頌歌》飛中國。創作的《監利頌歌》,詞曲氣勢宏大,朗朗上口,優美動聽,把勤勞的監利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嚮往,展示得淋漓盡致,是一部非常難得的音樂作品,作為普通的監利人民一員,強烈支持將《監利頌歌》,作為監利市歌推廣!
  • 監利頌歌(湖北大鼓)
    撤縣建市,監利人民歡天喜地。歌詞、歌曲氣勢宏大真優美,是一首令人感動的歌頌監利的好歌曲。道白:我們監利歷史悠久,1800多年以前便有了監利。目前人口有156萬,是楚天的一顆明星,是湖北的一塊寶地。,中央電視臺今年有幾次全方位介紹監利,整整報導了40分鐘。
  • 【監利歷史】王佐及其生平
    在監利人的心目中,恐怕只知道有史以來監利出現的功名最高者是探花裴綸,書香四季城為之塑像,民間還成立了裴綸文化研究會,使得裴綸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殊不知,與裴綸同科登進士榜的監利人同時還有王佐和任倫。只不過裴綸是第一甲第三名探花,王佐是三甲第114名,任倫是第三甲22名。雖然排名如此,但在後來的仕途中,王佐官至戶部尚書,在監利歷史上也是很少見的,只是在後來的《監利縣誌》中也記述甚簡而已。
  • 【監利傳說】縛雞之力
    作者地址:監利市程集鎮【行走中的監利人】千秋功過話居正【監利人情懷】劃一根火柴點亮千家溫馨【監利媳婦】童年的回憶【監利人傳奇】故鄉的神樹【印象監利】美麗的朱河  可愛的家鄉【監利人情懷】話說監利【世相百態】民間理論家
  • 監利稅務之歌(歌詞)
    監利稅務之歌(男女對唱)作者/賀雄(湖北)編輯/王小燕 不倒翁一(合)我們是監利稅務人呀,要為稅務事業貢獻力量。(男)黨建引領,問需連心,有呼必應,無事不擾。(女)扶助企業,復工復產,壓實責任,精準解難。
  • 【小強珍藏】1906清國勝景並風俗寫真帖&清國北京皇城寫真帖400幅
    1906清國勝景並風俗寫真帖此《清國勝景並風俗寫真帖》全套共四冊,主要記錄清末北京城建築名勝,如:萬壽山、大鐘寺、鐘樓、鼓樓、孔廟、雍和宮、崇文門、前門、天壇、十三陵、黑龍潭、碧雲寺、玉泉山、居庸關等等,並包含部分市井風俗與人物。
  • 監利出了個陳皇帝一一緬懷漢皇陳友諒
    在讀了《陳友諒故裡監利(玉沙)今古考辯》一文後,他夜不能寐,奮筆疾書,創作出一首《陳友諒故裡在監利》的歌詞,整首歌詞層層遞進,高潮迭起,大氣磅礴、氣衝雲天。一個豐滿的農民英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 陳友諒是監利人
    近期,隨(州)嶽(陽)高速公路劃線勘定,途經沔陽(現仙桃市)監利(古玉沙縣)。對其沿途文物古蹟,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委託荊州考古所會同監利縣博物館考古隊,在公路開工前期,沿途作地下文物勘探,當考古勘探工作進行到監利縣柘木鄉陳家棚時,考古人員發現該自然墩臺地表以下1.2米深處,有大量古磚排列十分規整,初步認定為古建築遺址。經請示批准後,對其進行了部分發掘。
  • 詩意盎然歌盛世,文墨飄香饗監利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十月的監利,金風送爽,碩果纍纍,而金秋監利的文壇,更是詩意盎然,文墨飄香。10月15日,首屆《監利作家》杯文學大獎賽在市圖書館召開,來自四面八方的文友們歡聚一堂,有從廣東佛山冒雨兼程,也有風塵僕僕從浙江趕回來的,大家為了聚集一堂,共享監利文壇盛會。本次監利市首屆《監利作家》杯文學大獎賽從徵文到頒獎歷時二個月,收到稿件三百多篇。經過初評,預審和終審,最終四十六篇(首)作品獲獎。
  • 貴客造句和解釋_貴客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貴客參考例句:1、這位來自遠方的貴客,已成為我們的座上賓。2、這位貴客遠道而來,我們千萬不可有所怠慢。3、明天有貴客來訪,請提早半小時到達會所,準備接待事宜。4、感謝貴客光臨蔽店,小店蓬篳生輝。5、我站在"貴客雲集"的匾額前,似乎聽到當年盛況的喧鬧聲,實在無法跟門可羅雀的現實作一聯想。6、自慚形穢是我對別人的最高禮遇,除此之外,我沒有別的辦法招待我心目中的貴客。
  • 【監利名勝】風光旖旎白螺鎮
    那裡水陸兩便、交通發達,不但是監利的南大門,也是湖北的南大門。該鎮水產豐富,土地肥沃,有山有水,風景秀麗迷人。那裡有監利唯一的兩座山(白螺獅子山和楊林山),有在全國絕無僅有的一鎮兩個飛機場。白螺,江漢平原一顆閃閃發亮的明珠,照耀著監利東方。兩座巍峨的獅山像一對仙獅在長江邊起舞,它剛陽之氣十足,勇立三江口潮頭為江漢平原攔洪擋水,護佑一方平安。
  • 監利三看(行天下)
    湖北監利,地處荊楚水鄉腹地、江漢平原南端,與長江沾衣帶襟而鄰。  據載,監利縣制歷史可追溯到三國時,縣城所在地容城與荊州近鄰,為水上要衝,留下了戰馬嘶鳴、戰艦連綿的場景。監利緊鄰長江、洪湖,商埠雲集,碼頭綿延,漁業和鹽業發達,故縣名有「監收魚鹽之利」的說法。
  • 武仙城際還將延伸至監利、常德
    部分圖片內容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12月26日漢宜鐵路仙桃城際線正式開通運營這條鐵路與湖北荊州有著重要關係未來,武仙城際還將延伸至監利而就在24日新建仙桃至洪湖至監利鐵路社會穩定風險徵詢意見公示出爐想知道仙桃至洪湖至監利鐵路未來或經過洪湖、監利兩地
  • 湖北省:蝦稻共舞——監利現代農業轉型
    4月8日,在「中國荊楚味湖北農產品」促銷活動監利分會場,監利市委書記、市長韓旭走進電商直播間,變身「主播」,為監利小龍蝦、監利稻蝦米代言。「春季青蝦,肉質鮮嫩!」對著鏡頭,「新主播」韓旭戴著手套一邊吃一邊聊,推銷起家鄉特產。短短一個多小時直播,43萬網友在線圍觀下單,監利龍蝦在線成交1200多單,累計銷售額近20萬元。
  • 炸糰子-去監利不可不吃的美食
    去過荊州的人,談起監利的美食,總會說起「監利美食有三寶,盤鱔、餈粑和糰子」。其中,要說街頭最常見的小吃,那絕對是油炸糰子。監利街頭小吃炸糰子說起監利糰子,那可是大有來頭。相傳三國時期,曹操攻打吳國,周瑜用火攻大敗魏國,曹操潰敗。蜀國大將關羽聽從諸葛亮安排,率五百士兵在古華容道埋伏。
  • 沒吃過監利的小龍蝦,你連青銅級別的龍蝦吃貨都算不上
    中國有三大小龍蝦產區,盱眙、潛江、監利,這三個地方天天為誰是真的中國小龍蝦第一而爭。有競爭總是好的。無論誰做第一,都是為了滿足吃貨的嘴,安慰食客的心。今天特別介紹一下湖北監利的小龍蝦。首先:地位不是吹出來的,是幹出來的。湖北監利小龍蝦產量連續5年居全省第一,佔全國總量七分之一。2017年,監利獲得「中國小龍蝦第一縣」稱號。遺憾的是,監利蝦產量大、品質好,但監利小龍蝦知名度不高。
  • 【監利風味】母親的豌豆醬
    【監利風味】文/鄒五星     在我們監利鄉下,幾乎家家都有幾個醃菜罈子。現在金澳物流(湖北)有限公司監利油庫工作。)
  • 【監利史話】朱元璋「燕兒撲水」掘祖墳
    拾糞老漢只好按原路返回,誰知已是物是人非,怎麼也找不到故居了。經打聽,才知自己只在橋上看了三盤棋,世間已過去幾百年了。當地人聽了拾糞老漢的故事,便去橋上觀看,發現石橋尚在,棋盤猶存。人們紛紛傳說拾糞老漢遇著神仙了,便把此地命名為「三盤棋」,把石橋易名為「仙弈橋」,那些掉落各地的動物棋子也有了響亮的村名。「燕兒撲水」就是當年三盤棋上的一顆動物棋子,如今已成為陳友諒謝姓祖先的龍脈寶地了。
  • 監利至華容公鐵兩用大橋進入國家規劃,監利即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監利人民期盼了三十多年的撤縣設市正式獲批,併入選國家發改委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監利至華容公鐵兩用大橋進入國家規劃,荊州正在專題研究支持監利建設市域副中心方案。這一系列重大機遇預示著,在全國人民攜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同時,監利也即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 金澳科技監利至潛江輸油管道項目開工儀式在潛舉行
    龔定榮代表市委、市政府對項目的開工建設表示祝賀,對監利市委、市政府以及為項目開工付出辛勤努力的工作人員表示感謝。金澳科技監利至潛江輸油管道項目的順利開工,是在省委、省政府關心厚愛,監利市委、市政府傾力支持,金澳科技主動作為下,我市精心服務企業、推進企業加快疫後重振的一次生動實踐。全市各地各部門要繼續發揚「店小二」精神,以最大的熱忱、最優的服務、最高的效率,為項目建設提供全天候、全過程、全方位的服務。希望金澳科技精心組織、倒排工期,高標準、高水平、高速度地推進項目建設,確保早竣工、早投產、早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