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匠人研修方式,21世紀的匠人精神如何傳承?

2020-12-16 有聽讀書

【導讀】佛說一切皆因有緣而生,世界萬物莫不過如此。作者秋山利輝從小對木工具就有濃厚的興趣,後來在自己的努力下創辦了日本著名「秋山木工」。由於重視人才品格的獨特工匠培養制度,秋山利輝在業界及海內外受到矚目。

《匠人精神》是秋山利輝的代表作,也是秋山精神的濃縮精華。書中列舉了「秋山木工」的「匠人須知三十條」,闡釋了其心目中一流人才培養的核心:即對一個人品格的重視遠高於對其技術的要求。今天,領讀君和大家一起走進匠人身邊,感受匠人精神的深意。

各位有聽讀書的書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開始共讀《匠人精神》的第1頁-第11頁,在共讀的過程中,大家可以思考以下問題:

1、秋山利輝開始創業時的初衷是什麼?

2、你怎麼看匠人研修制度?

01

一流匠人的培育

1971年,27歲的秋山利輝創立了「秋山木工」,主要業務是做定製家具。其實在創立之前,秋山利輝就已經為日本皇家製作家具,為了自己最初的夢想,秋山利輝毅然決然的辭掉原先的工作,出來創業。

創業之初,整個公司加上秋山利輝也只有三個人,只能接一些規模比較小的工作。

20多歲的秋山利輝,在最初就對創業充滿了不可思議的信心。20世紀70年代,日本正值經濟高速成長之際,便宜又方便的「組合式家具」開始普及。但那時的傳統家具工匠依然延續過去的作風,非常不好伺候,個個自以為了不起,所以工作量就漸漸少了起來。

大家也不會特地花大價錢,拜託脾氣不好的工匠工作。雖然有人說工匠有所堅持、頑固是好事,但並非所有人都對此認可。

「如果不能培養出讓客戶滿意、屬於21世紀的新工匠,就無法生存下去」「21世紀的舊工匠遲早會消失」,這些都是秋山利輝最初對創業充滿信心的依據。

21世紀的工匠,應該是懂得關心他人、知道感恩、能為別人著想的人,時能夠說「好的,明白了。請交給我來做」的人,也就是擁有一流人品、「會好好做事」的匠人。

本著這樣的想法,秋山木工成立後,在堅持工匠精神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名氣也越來越大。發展至今,加上總公司辦公室,成長為有34人的工房。雖然比起大型企業這個數字並不顯著,但對於以「匠人精神」著稱的秋山木工,更追求的是精益求精的品質。

秋山利輝說:「既然創立了公司,就要讓它成為能夠維持發展的百年企業。但是,如果不培養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他人的一流人才,企業是無法維持這麼久的。」

如今,從日本宮內廳的皇室家具,到迎賓館、國會議事廳、高級大飯店、百貨公司、名牌精品店、美術館、醫院,乃至一般的家庭,向秋山木工訂購家具的人越來越多,款式也各式各樣,不一而足,秋山木工的作品從未讓人失望過。

為了更好的培育傳承人,秋山木工制定了獨特的「匠人研修制度」。

02

獨特的研修制度

「匠人研修制度」中,年輕的見習者成為「丁稚」(學徒),住在公司提供的宿舍裡,過集體生活,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基本的生活習慣,並學習正式的木工技術。

在江戶時代的製造業,大多數採用徒弟住在師傅家裡勞動的學徒制度。在關東,人們稱呼學徒為「坊主」或「小僧」,關西則稱作「丁稚」,每個時代,每個地方的稱呼都不一樣。他們在和師父一起生活的過程中,學習技術和品行,最後才會長成獨當一面的真正工匠。

秋山利輝出生在奈良縣明日香村,在大阪度過了居於人下的學徒時光。年輕時候所經歷的學徒制度,也就成了秋山木工「工匠研修制度」的藍本。

在秋山木工,凡是希望成為家居工匠的人,首先要進學校完成整整一年的學徒見習課程,這是一個不斷考驗和磨練的過程。

秋山學校是一所寄宿制學校,目的就是要培養學員具有真正工匠的心性和基本的生活習慣,透過實習和研修讓學員靜下心好好學習基礎知識。更難能可貴的是,這裡的學費全免,並針對全體學員設有不需償還的獎學金制度。

一年的學徒見習課程結束後,才能被錄用為正式學徒,然後開始為期四年的基本訓練、工作規劃和匠人須知的學習。

秋山學校學員從學徒到工匠,會用八年的時間完成這個過程。在這段時間裡,作為一名合格工匠所具備的全部素養都已養成,直到第九年,才會出去闖蕩世界。

秋山學校出來的學員,秋山利輝並不會多加幹涉。他認為每個人獨立的方式都不同,會讓他們自己選擇。有人選擇在企業集團內部工作,有人選擇進入其他工房深造,有人選擇回家自主創業,還有匠人自己就成為一個活躍於世界各地、到處都通用的品牌。

03

放手是另一種愛

隨著秋山木工的名氣越來越大,秋山利輝經常被邀參加各種訪談,導致近十年來,每年秋山木工打出招聘信息後,總會有超過計劃聘用人數十倍以上的應聘者前來應徵。

這和創業伊始相比,完全是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前秋山木工招聘人才,連高中裡負責畢業生就業的老師都會對此不置可否,更不用說高校畢業的學生了。

八年,對一個從學習者來講,也是非常漫長的時光。八年以後,學徒們出去獨立時,秋山利輝的工房都面臨新舊交替,營業額不僅急劇下滑,甚至還會有不小的一筆負債。

很多人都對此不理解,為什麼秋山利輝要把精心培養的人才放手讓他們獨立,而不是為公司賺錢呢?很多人都覺得他傻,但秋山利輝有自己堅持的理由。

他相信,如果這些學員一直在秋山木工,他們施展才能的舞臺會被局限。而秋山利輝的初衷是為了培養能造福社會的匠人,他們必須為大家提供能使用幾十年,甚至幾個世代的真正家具。所以秋山利輝不願把他們當做私有財產,充當自己的分身為自己工作。

這樣的出發點無疑是具有風險的,但也正是因為這些,秋山利輝才得到了更多人的尊重,真正的匠人精神被傳承並發揚出去。

秋山利輝創業前,也曾輾轉在多地工作。每到一處,都會學到新的技術,也在慢慢成長。秋山木工的學員學成後大約是在25歲至30歲的黃金年齡,根據自己的經歷,秋山利輝認為他們需要去新環境磨練,離開熟悉的工房自己獨立。

如果遇到工匠辭職,秋山木工也會儘可能的提供幫助。因為秋山木工的工匠技術高、人品好,所以他們去任何地方都非常受歡迎。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五十多位工匠離開秋山木工出去獨立。他們作為家具工匠,活躍在日本全國各地,有的還在國外大展身手。而秋山利輝和獨立的學員們都保持了良好的聯繫,只要他打聲招呼,這些獨立出去的工匠們,隨時隨地都會回來幫忙。他們形成了一個強大的互助網絡,看到他們事業成功,秋山利輝也會倍感欣慰。

相關焦點

  • 匠人精神,從提升「心性」開始
    秋山先生創立了一套一流人才的育成法則——「匠人須知30條」,不斷磨鍊心性,找到人生的意義和使命。本書是關於如何培養具有日本特色的合格「匠人」的著作,秋山先生主要闡釋了一流人才培養的核心:「先德行,後技能」、「己成,則物成」。這與我們的中國傳統精神如出一轍。
  • 匠人精神——秋山利輝
    由於重視人才品格的獨特工匠培養制度,在業界及海內外受到矚目。秋山木工秋山木工是秋山利輝在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都築區經營的一家企業。秋山木工有員工34人,年銷售額10億日元。為客戶提供可使用一百年、兩百年的家具。人們對秋山木工的關注,主要是培養一流人才的方式。為了培養一流家具工匠,制定八年的獨特人才培養制度。
  • 《匠人精神》學習心得
    他不允許用電動的設備,因為電動的設備沒有手工的感覺,他要求一定要用手工的方式去打造漂亮的家具。匠人研修制度的核心就是每一個孩子在進到這個秋山木工的時候,要在這裡學徒八年,第一年的時候這些學員有一個稱呼叫作丁稚,主要是學習、了解、跟著師傅打雜,接下來學徒四年,四年學徒的過程中就要學一些技術,跟師兄弟相處,一塊做工,學徒四年結束之後,工匠三年,工匠三年還是在秋山木工,這時候可以成為獨當一面的工匠了,可以主導做一些家具,這八年結束之後,秋山利輝沒有要求他們留下來打工,他不認為這些徒弟是他的私有財產
  • 秋山利輝:匠人精神是怎樣締造出來的
    秋山利輝是日本知名工匠,1971年創立了享有盛譽的秋山木工會社,因採用「斯巴達」式獨特的研修制度培養工匠而倍受矚目。日前,秋山利輝結合自身的奮鬥經歷,細緻地總結了秋山木工會社創立及延續的成功經驗,出版了《匠人精神II》一書,書中詳細記錄了他與學徒的日常工作方式,揭示了匠人精神培育的關鍵所在。  這本書細緻、系統地介紹了「秋山木工」所實行的學徒制度,包括學徒的選拔、生活與工作方式、等級制度,以及秋山利輝和他的學徒所取得的成就等。
  • 日本人如何培養「匠人精神」?
    「秋山木工」針對以成為工匠為目標的見習者和學徒,頒布了十條規則,其中被錄取的學徒,無論男女一律留板寸頭,禁止使用手機,只許書信聯繫,研修期間,絕對禁止談戀愛,早晨從跑步開始,朝會上,齊聲高喊「匠人須知30條」。秋山利輝從小就在木匠手藝方面展現了過人的天賦,放學回家他喜歡看到鎮裡來幹活的手藝人工作。「我就一直看他們手頭的動作,並自己琢磨。」
  • 日本的「匠人精神」
    除此之外,日本人的「匠人」精神也常為大家津津樂道。「匠人」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也是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的體現。日系匠人精神始祖秋山利輝秋山利輝是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都築區「秋山木工」的經營者,從事定製家具製作業務。秋山利輝40年的授徒生涯中培養了50位世界木工大師。
  • 弘揚匠人精神 傳承安陽味道
    傳承與弘揚,存在於煎炒烹炸中;追思與欣喜,浸潤在佳餚美饌裡。沿著曾經的古運河,造就了運河畔一座璀璨的古城——安陽,作為一千多年前的水運交通樞紐,在迎來送往的喧囂中,留下了眾多的古鎮美食。縱然是相隔千年,於我們而言,也覺得近在咫尺。傳承是和歷史沾邊的事情,「柴米油鹽醬醋茶」,不只是簡簡單單的煙火果腹。
  • 如何悟道匠人精神?來看日本匠人秋山利輝所創《匠人須知三十條》
    「匠人精神不是我獨創。它的源頭可以溯源到中國。古代中國的儒家文化和禪宗傳到日本,被日本人運用到各行各業以及日常生活中。匠心在於精、誠,從《匠人須知三十條》到日常工作,都是把人聚焦在當下,喚醒本心良知。東方的創造是內向的,精神內守,藉由誠意的功夫,長期在事上磨礪,就能大放異彩。
  • 日本人身上的「匠人精神」是什麼?知道真相的我沉默了
    今天要分享的觀點來自《守破離》這本書裡的關於日本匠人身上傳承下來的「守破離」精神,在這裡說的守,就是堅持傳統。破,就是脫出常規。離,就是升華境界。從守到破再到離,是日本匠人自身的精神涅槃。
  • 本文從「匠人精神」出發
    在日本中,有一種叫做「匠人精神」的靈魂。曾經這種精神是中國和中國的「匠人精神」所獨有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匠人精神」逐漸演變成「中國製造」。長期以來,沒有一個世界級品牌願意承認自己的產品在中國生產,因為中國製造在過去幾十年中一直是便宜的同義詞。在中國中,有無數的手工藝品震驚了世界。
  • 《了不起的匠人3》收官 快手匠人你pick誰?
    可是你知道嗎,其實建廟21年來的「白廟」並未完工。許龍才在《了不起的匠人》收官集中透露,「所有人都以為建好了」的白廟,其實還有三座建築沒有修建,未來的白廟會更大更壯觀。在這些「師」與「徒」的碰撞和和解中,匠人精神得以延續,中國傳統文化也才得以發揚和傳承。除了這些「相愛相殺」的師徒們,節目中還有一對比較「特殊」的師徒,他們是了楊家埠木板年畫的傳承人楊洛書老先生和他的徒弟「土匪」。和其他相識相伴十幾年的師徒不一樣,「土匪」是楊洛書老先生的「新徒弟」。
  • 《匠人精神》:淺析日本工匠精神,難怪日本千年企業數量全球第一
    所謂的「匠人」,是將一份工作做到極致,一生只為一事來的「匠人精神」就是這背後的堅持。日本對於工匠精神的傳承與執著,可以說早就深植於社會的普遍價值。至此,日本那種「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匠人精神」也得到了廣泛的肯定和推崇,記得我當時所在的網際網路公司下面一家工廠主要是做工作制服的,也給自己打上「匠人精神」的標籤。在大家看來「匠人精神」成了技藝精湛、追求極致品質的代名詞。
  • 秋山利輝的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的作者是秋山利輝,他是日本木工活行業中的著名工匠,經營著一個叫秋山木工的工廠,這個工廠主要做的家具都是提供給日本的皇居、高級的大飯店和一些私人訂製的純手工家具
  • 讀《匠人精神》談企業人才培養
    這段話出自《考工記》,講的是具有卓越智慧的人物創造新的事物、技巧,心靈手巧的人繼承下來、傳承下去,社會上稱為能工、巧匠。最近閱讀《匠人精神》一書,是由日本秋山木工集團負責人秋山利輝所著,書中介紹了秋山木工公司如何培養匠人,值得企業學習和借鑑。據說「秋山木工」為培養匠人,還創立了一套非常有名的人才的培養法則----「人才養成的30條」。
  • 鍾水餃:堅守百年老字號品牌 傳承匠人精神
    作為鍾水餃第四代傳承人,祝元清依然堅持傳承著傳統的手工工藝,從選擇原材料,再到熬製配料,每一個環節都是高標準的要求。「堅持傳統的技藝,賣大眾可以消費的、好吃的小吃。」祝元清說,堅持傳統是鍾水餃一直的堅持的原則,只有把老一輩留下的技藝傳承好,才能將老字號一代一代延續下去。「秘方配料」一直被模仿 曾有日本遊客吃了20碗餃子在鍾水餃人民公園店吃餃子,再到旁邊的鶴鳴茶社喝完蓋碗茶,曬著太陽擺一會龍門陣,這是很多老成都人周末休閒的「保留項目」。隨著成都旅遊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遊客也要體驗地道的成都生活。
  • 日本的匠人精神,有多極致?
    日本這個國家,毫無疑問是這個世界上最講究匠人精神的國家。咱們到日本去旅行,都會發現日本的匠人精神,不僅僅體現在日本的產品上!更是體現在日本的方方面面,你走在大街上,那些細節都能夠讓你體會到匠人精神。所謂的匠人精神,並不是說拿個錘子,拿個什麼工具,在作坊裡面敲敲打打,這才叫匠人精神!不是!現在是工業化時代,所有的工業化產品,追求的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它都叫匠人精神!
  • 挖掘背後故事 傳承匠人精神 湖州吳興為民間匠人建館
    挖掘背後故事 傳承匠人精神 湖州吳興為民間匠人建館 2017-08-16 08:56:00
  • 海恆社區:守一種精神,做一個匠人
    海恆社區:守一種精神,做一個匠人 2020-12-13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中國雷鋒精神遇到日本匠人精神---《全日空工作法》
    如果要評選年度熱詞,『匠人精神』一定是要上榜的,不止要上熱詞榜,如果要評『用的最濫,聽到想吐』的常見詞,怕是也要有『匠人精神』一席之地的。口號聲一直不小,但何謂『匠人精神』,有幾家公司能達到『匠人精神』?
  • 「秋山木工」創辦人匠人精神:大道至簡如何守破離?
    《匠人精神》作者 | 秋山利輝,日本著名「秋山木工」創辦人、代表理事。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術更重要。要想把事做好,先要把人做好。古訓有云:「 己成,則物成 」、「 先德行,後技能 」、「 有成人而後有成事 」。成人之大本,一曰發心。解決「 為何 」?即大到包括「 人為什麼活著 ?」小到「 我為什麼做當下這件事 ?」二曰願力。解決「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