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瀛東村:見證「滄海變桑田」的小康路

2020-12-10 求是網

  崇明,立東海之潮頭,迎長江於浪尖,素有「東海瀛洲」之稱。而「瀛洲之東」——陳家鎮瀛東村,位於崇明島的最東南端,地處江海交匯處的長江口,東臨東海,南靠長江,北連東灘溼地,是島上第一個迎來日出的村莊。

  走進瀛東村,樹木蔥鬱,湖光瀲灩,竹林幽靜,田間作物長勢喜人,村裡道路筆直整潔,獨棟別墅錯落有致,往來遊客熱鬧紛紛,一幅鄉村詩意畫卷,令人流連忘返。

崇明區陳家鎮瀛東村 崇明區新聞辦供圖

  然而,很難想像,這裡30多年前還只是一片荒涼灘涂。

  艱苦拓荒路

  「潮來一片白茫茫,潮退遍地蘆葦蕩」,便是當地人對這片荒灘最初的印象。由於長江順流下洩的泥沙受到東海大潮的頂託,流速減緩,漸沉漸積,每年都在江海交匯處的崇明淤漲著面積可觀的灘涂,而出沒於灘涂上的,只有放牧在此的一群群水牛。

  時針撥回到1985年。那年初冬,經上級政府批准,村黨支部書記陸文忠帶領陳家鎮地區6名群眾,一起掮著扁擔、矮釺,攜著一缸鹹菜,還有拼湊而來的200元資金,開始了艱難的圍墾之路。他們既要和砭人的嚴寒作戰,又要與刺腳的蘆根較勁,經過250多個日夜的奮戰,修築起了一條長達1700米的大堤,首次圍墾出600畝土地,同時開挖的300畝魚塘也相繼完成,當年售魚就獲利2萬餘元。之後,陸文忠又帶領村民趁熱打鐵,再次向荒灘挺進。經過前後3次築堤圍圩,歷經9年奮力拼搏,至1994年底共圍墾土地4000畝。

村民們築堤圍圩的場景 崇明區新聞辦供圖(資料照片)

村史館展櫥內陳列著圍墾時使用的工具和衣物 侯亞景 攝

  面對茫茫海水和成片蘆葦,沒有用於圍墾的機器,修築堤壩只能靠人肩挑手提,過程談何容易!這4000畝土地,對於瀛東村人來說,是在艱苦惡劣的環境下一點一滴拼搏而來,尤其珍貴。

  正如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歐漢亞所說,「瀛東村的村史,就是一部見證滄海變桑田的歷史,瀛東村人憑著『敢問大海要沃土』的豪情壯志,與江濤海浪、風雨潮汐展開拼搏,邁出拓荒之路。」這種敢為人先的墾拓精神,也激勵著瀛東村人不斷拼搏奮鬥。

  富民強村路

  土地有了,下一步就是努力讓村民們富裕起來。然而,自1989年正式建村以來,瀛東村一直是地多人少,又地處東海之濱長江邊上,遭遇自然災害的概率遠高於島內其它村子。

  如何增強抗災害風險能力,保護好村民們的利益?村集體探索出了一條「兩頭統、中間包」之路,既能發揮集體力量,又能激發村民們的積極性,這就是後來被稱為的「瀛東模式」。以養殖業為例,實施「兩頭統、中間包」即由村集體統一採購魚苗和飼料等,並實施統一銷售,養殖戶分頭承包魚塘負責養魚,這樣降低了養殖戶的經營風險,能夠較好保障養殖戶的效益。

  按照這個模式,瀛東村成為第一個在島上發展中華絨螯蟹種苗養殖,最早以集體模式發展農家樂的村子,不僅積累了發展資金,更壯大了村集體經濟。2013年底,瀛東村首開崇明先例,成立了社區經濟合作社,讓村民當上了村集體企業的股東,實現了村民的財產性增收,為進一步發展開闢了新的途徑。自圍墾至今30多年來,瀛東村堅持走集體經營和共同富裕之路,成為了上海郊區唯一堅持走集體經濟發展道路的村莊。

瀛東村的經濟發展數據,顯示了人口數、人均純收入、帳面資產等情況。 侯亞景 攝

  「剛完成圍墾的時候,什麼都沒有,現在的生活簡直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57歲的施考泉是當年最早跟隨陸文忠圍墾的6人之一。他告訴記者,「如今,村集體資產經營得好,每月有補貼,每年還有股份分紅,我們都吃穿不愁,去鎮上、城區或上海市區交通又方便,日子過得蠻好。」

  生態發展路

  近年來,瀛東村依託崇明建設世界級生態島、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機遇,堅持生態文明發展理念,藉助當地的生態優勢,推動生態養殖、生態農田和生態旅遊全面發展。村裡投資建造了32幢旅遊別墅,還與崇明旅投公司合作,由其進行升級改造和統一經營管理。同時,以提升生態旅遊效益為目標,推動形成多系統、多種群結合、提高整體效應的生態種植模式,為遊客提供「安全、綠色」的農副產品;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水產養殖,圍繞垂釣、採摘、民俗體驗等旅遊項目構建一體化的經營模式,不斷在「農旅、漁旅、文旅」融合發展上做生態文章,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瀛東村生態體驗區的火龍果大棚 侯亞景 攝

瀛東村民俗體驗館內使用崇明土布製作的玩偶工藝品,其中崇明土布的紡織技藝是上海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侯亞景 攝

  「瀛東村旅遊已由傳統的農家樂、漁家樂旅遊,逐漸升級成一個集餐飲、會務、住宿、觀光、休閒等為一體的生態度假村。」村兩委委員陳柳向記者介紹道。多年來,瀛東村不斷厚植生態底色,先後獲得「國家級生態示範村」、「國家級3A旅遊景區」、「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等榮譽稱號;今年7月份,還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瀛東村村口的「崇明島精神」雕像紀念碑 侯亞景 攝

  從茫茫蘆蕩的灘涂到充滿詩意的田園,瀛東村用了短短30多年的時間。瀛東村人堅持傳承墾拓精神、追求卓越創新、崇尚綠色文明,不僅為「崇明島精神」增添了鮮明底色,更為追求全面小康生活注入了時代活力,必將激勵著一代代瀛東村人奔赴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崇明島上的太陽村
    央廣網北京8月8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韓曉餘)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在萬裡長江的入海口,有著我國第三大島崇明島,而在崇明島的最東端,則有著一個「敢問大海要沃土」,在海浪和潮汐中拓荒而來的村子——瀛東村。因是崇明島上第一個迎來日出的村莊,它又被稱為「太陽村」。《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8日走進《崇明島上的太陽村》。
  • 我和我的小康村|崇明瀛東村:昔日灘涂放牛場,如今大步奔小康
    瀛東村圍墾帶頭人就是村第一任書記陸文忠,在雕像前,這位70多歲的老書記凝望著當年奮鬥時的場景,思緒回到了那個激情澎湃的歲月。敢叫滄海變桑田說起當年組織圍墾的原因,陸文忠的解釋卻是非常平淡:「其實沒有什麼深謀遠慮,只是因為不圍墾就沒有發展,老百姓的生活改善就無從談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荒灘地墾出度假村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荒灘地墾出度假村)
  • 光影見證小康:文昌閣和四望亭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光影記憶。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綠色鋪就小康底色
    開欄語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是黨中央確定的今年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20多年見證母親湖變化 老船長盼滇池越來越好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今天來認識一位在滇池開了20多年船的老船長,他見證了滇池母親湖的變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重承諾。都市條形碼開設專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和大家共同見證這一奮鬥目標如何一步一個腳印變成現實。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瑞金華屋村「華嬤嬤」:小康生活「泡」出來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千百年來,我們從未停止對小康生活的憧憬。如今,全面小康終於觸手可及。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東方女報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透過平凡生活的溫度與感動,一個又一個的小康故事,生動體現出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匯聚起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路上,風景如畫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正在進行中。農民日報多路記者奔赴全國各地,在傾聽小康故事之餘,也用鏡頭記錄下了各地獨具特色的美景。而靠著家鄉秀美的景色,很多群眾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湖北宜昌【補齊邊界村短板攜手奔小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圓滿結束
    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影報導2020年8月2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來到正定縣參觀採訪。這是採訪團一行來到正定博物館採訪正定縣文物保護工作情況。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影報導2020年8月2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來到正定縣參觀採訪。這是採訪團一行來到正定博物館採訪正定縣文物保護工作情況。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邊境線上的小康路
    小康生活,對龍州百姓而言,曾經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西考察工作,強調「廣西是革命老區,是貧困地區,也是邊境地區、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做好了,邊疆穩定、民族團結就有了堅實基礎;邊境建設搞好了,民族事業發展了,對打贏脫貧攻堅戰也是極大促進」。  群山雖然連綿起伏,但擋不住新時代龍州人民拔掉窮根、奮力奔小康的步伐。
  • 浙江衛視播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譜寫「兩山」新篇章》,永康...
    ,我市作為經濟強市,更是承載著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使命,為記錄好呈現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壯舉,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永康人公眾號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報導。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路上,風景如畫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正在進行中。農民日報多路記者奔赴全國各地,在傾聽小康故事之餘,也用鏡頭記錄下了各地獨具特色的美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天水市清水縣:雲端玄頭 讓小康來敲門
    這個「仙氣飄飄」的村子以前可沒有這麼脫俗,用村民們的話說,窮的讓人看不到頭,沒有一條像樣的路,祖祖輩輩被大山隔絕,過著「閉關」的日子。2013年,一條寬敞的通村水泥路打開了通向外界的一扇門。村民走出了大山,客商走進了村子,玄頭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陽光大道。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做好山水大文章 走穩生態小康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做好山水大文章 走穩生態小康路金羊網  作者:趙映光、王漫琪、張送稔  2020-07-23 揭西縣是如何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可複製的「莓」好
    9月25日上午9:00,昌平人民廣播電臺將攜手福建永安、北京大興、河北武安、山西大同、內蒙古鄂爾多斯、天津濱海共同開展《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脫貧攻堅聯合直播活動,向全國觀眾展現各地脫貧路上溫暖的故事。直播觀看平臺為「北京昌平」APP。
  • 守望丨幸福海北: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本周《守望》之《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節目,就要帶大家走進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和門源縣,跟著那裡的百姓一起去探索他們的綠色發展之道。離開了祁連縣,我們沿著盤山公路「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無論是鄉村旅遊還是生態種植,這裡的發展日新月異,這裡的村民笑容盡顯;大家都昂首闊步走在小康路上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青龍出頭石村「出頭」的奧秘:小康路上動力...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青龍出頭石村「出頭」的奧秘:小康路上動力足,不盡「電」能滾滾來 2020-08-25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整治背街小巷 讓城市「裡子」亮起來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整治背街小巷 讓城市「裡子」亮起來 2020-08-24 17: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是你印象中的洲仔嗎?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是你印象中的洲仔嗎?為講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故事,展示各領域各行業的偉大成就,鼓舞決戰決勝鬥志,凝聚團結拼搏力量,激勵全縣上下奮勇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圓滿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從今日起,本臺將連續播出大型主題報導《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多角度、全方位反映我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發生的巨大變化。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崆峒:繼續在致富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崆峒:繼續在致富路上奔跑 2020-12-19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