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荒灘地墾出度假村

2020-12-10 網易新聞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荒灘地墾出度假村)

瀛東村,被稱為「崇明島上第一個迎來日出的村莊」。該村1985年開始圍墾,從曾經「潮來一片白茫茫、潮退一片蘆葦蕩」的窮灘僻壤,變成了如今花果飄香、魚蟹滿塘的美麗鄉村。

記者近日來到上海市崇明區陳家鎮瀛東村採訪時,村民施考泉正在院子裡幹家務。「我們村子裡有95戶人家,一共238人。」施考泉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全村人幾乎都住在統一修建的獨棟別墅裡。

談起30多年來的變化,施考泉非常感慨。當年,他腳下的這片土地還是灘涂,在老書記陸文忠的帶領下,6名「勇士」成為第一批圍墾開拓者,而施考泉就是其中之一。「剛剛完成圍墾的時候,什麼都沒有,這些年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施考泉說。

在瀛東村的村史館,一組數字可以說明很多:1986年,人口32人,人均純收入1100元,村總資產12.9萬元;2019年,人口238人,人均純收入3萬元,村總資產近1億元。

在施考泉看來,瀛東村的變化是一步一個腳印幹出來的。1985年,瀛東村老書記陸文忠做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決定:圍墾灘涂,向荒灘蘆葦蕩要地。一罐鹹菜、200元錢、6個人,就是首次圍墾的全部「配置」。到1994年,瀛東村先後圍墾出4000畝地,為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建村那天起,我們就堅持發展集體經濟。」施考泉說,瀛東村在圍墾之後,就開始發展養殖業,養魚為瀛東村賺來了「第一桶金」。隨後瀛東村與時俱進,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轉型發展旅遊業、服務業。2014年,瀛東村推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開了崇明區的先河。2017年,瀛東村與崇明旅投公司合作,對原有旅遊景區進行改造,增添了兒童娛樂和親子活動設施;新建了50多畝採摘園,種植葡萄、梨、桃子、火龍果等水果,鄉村旅遊的質量不斷提升……

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村民們的收入構成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就拿我自己來說,我在村門市部打工,一個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我們加入的瀛東經濟合作社,每年有6000多元分紅股金;我已經超過55歲,每個月還有960元的養老金;另有每月300元的糧食補貼。」施考泉說,算下來一年有6萬元左右的收入,是名副其實有「薪金+股金+養老金+糧金」的「四金農民」。

漫步在瀛東村的旅遊度假區,一棟棟別墅坐落其中,每到節假日周末,常常被預訂一空。如今的瀛東村仍然在「小步快跑」,不斷升級。「每隔一段時間來我們村,你都會發現新變化。」施考泉自豪地說,30多年來,瀛東村憑著艱苦創業的精神,逐步建設起一個令人矚目的美麗村莊。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加快推進,讓瀛東村迎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相信以後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凱 李治國 陸敏)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馬文靜_NB15801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圓滿結束
    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影報導2020年8月2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來到正定縣參觀採訪。這是採訪團一行來到正定博物館採訪正定縣文物保護工作情況。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影報導2020年8月2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來到正定縣參觀採訪。這是採訪團一行來到正定博物館採訪正定縣文物保護工作情況。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滷水點豆腐,「點」出全家小康夢
    開欄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小康,千百年來承載了中國人民對理想生活的追求。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也是譜寫新時代內蒙古更加出彩絢麗篇章的關鍵之年。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之一|共享農家廚房,「烹出」美味生活!
    開欄話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曾經,我們無數次憧憬小康,如今,全面小康終於觸手可及。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普通群眾生活的變化成為一個個閃光點。這些平凡人的小康故事,不僅可以帶動周邊群眾的思想轉變,也可以為身邊創業者提供可複製的「致富模板」。今天起,本公眾號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圍繞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一講身邊的小康故事,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的生動實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綠色鋪就小康底色
    開欄語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是黨中央確定的今年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可複製的「莓」好
    9月25日上午9:00,昌平人民廣播電臺將攜手福建永安、北京大興、河北武安、山西大同、內蒙古鄂爾多斯、天津濱海共同開展《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脫貧攻堅聯合直播活動,向全國觀眾展現各地脫貧路上溫暖的故事。直播觀看平臺為「北京昌平」APP。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寧夏閩寧鎮:搬出大山 幹出一片金沙灘
    videoroot/2020-07-27/1595817006950.mp4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守望丨幸福海北: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本周《守望》之《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節目,就要帶大家走進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和門源縣,跟著那裡的百姓一起去探索他們的綠色發展之道。離開了祁連縣,我們沿著盤山公路「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無論是鄉村旅遊還是生態種植,這裡的發展日新月異,這裡的村民笑容盡顯;大家都昂首闊步走在小康路上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瑞金華屋村「華嬤嬤」:小康生活「泡」出來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千百年來,我們從未停止對小康生活的憧憬。如今,全面小康終於觸手可及。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東方女報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透過平凡生活的溫度與感動,一個又一個的小康故事,生動體現出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匯聚起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2020-11-16 17:3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現在我們每家每戶都在想辦法增產擴產,柞水木耳供不應求。」小嶺鎮社保站站長、技術指導員吳正超說,當地正籌劃對木耳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研發出木耳鍋巴、木耳代餐粉、木耳益生菌等產品。陳慶海對未來也充滿憧憬,「現在吃穿不愁,還住進樓房,冰箱空調都捨得開了。我還報名學駕駛考駕照,打算買輛小汽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路上,風景如畫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正在進行中。農民日報多路記者奔赴全國各地,在傾聽小康故事之餘,也用鏡頭記錄下了各地獨具特色的美景。而靠著家鄉秀美的景色,很多群眾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湖北宜昌【補齊邊界村短板攜手奔小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家門口的光影世界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家門口的光影世界 2020-08-26 1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小堅果「嘎嘣」 出發展新動力!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小堅果「嘎嘣」 出發展新動力!近年來,曲陽橋鄉持續優化農業種植結構,種植出一批口感好、質量高的特色農產品。品冠食品充分挖掘農業潛力,瞄準邵同水果花生等特色農業優勢,開發特色產品。以電商和直播帶貨等新零售渠道為契機,緊緊抓住提升質量效益這個關鍵,在謀求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實現產業振興、產業富農,助力鄉村振興。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瀛東村:見證「滄海變桑田」的小康路
    他們既要和砭人的嚴寒作戰,又要與刺腳的蘆根較勁,經過250多個日夜的奮戰,修築起了一條長達1700米的大堤,首次圍墾出600畝土地,同時開挖的300畝魚塘也相繼完成,當年售魚就獲利2萬餘元。之後,陸文忠又帶領村民趁熱打鐵,再次向荒灘挺進。經過前後3次築堤圍圩,歷經9年奮力拼搏,至1994年底共圍墾土地4000畝。
  • 浙江衛視播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譜寫「兩山」新篇章》,永康...
    ,我市作為經濟強市,更是承載著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使命,為記錄好呈現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壯舉,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永康人公眾號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報導。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農家小院裡的風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農家小院裡的風景 2020-08-05 18:0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光影見證小康:文昌閣和四望亭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光影記憶。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歲月靜好墨香濃
    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 內蒙古臺推出特別報導《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記者奔赴全區各地,用心記錄火熱攻堅、全力衝刺全面小康的精彩歷程,真情講述普通百姓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東鄉:「微心願」圓夢超市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東鄉:「微心願」圓夢超市 2020-10-03 2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是你印象中的洲仔嗎?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是你印象中的洲仔嗎?為講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故事,展示各領域各行業的偉大成就,鼓舞決戰決勝鬥志,凝聚團結拼搏力量,激勵全縣上下奮勇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圓滿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從今日起,本臺將連續播出大型主題報導《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多角度、全方位反映我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發生的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