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磚毀城亂塗寫頻現 中國萬裡長城保護不容樂觀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5日電 最近,建設中的青島至萊蕪高速公路臨沂段增加1250萬元投資,將原設計為中橋的路段變更為一座長300多米的15孔大橋,以使建成後的高速公路跨過橋下的齊長城遺址。《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指出,從青萊高速公路的建設,暴露出中國對齊長城遺址保護缺乏科學、系統、全面的規劃和措施;從中也反映了中國萬裡長城保護的現狀不容樂觀。

  齊長城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屏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修築的長城之一,現主要存於山東省沂水縣東北部山區,是一處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專家認為,齊長城遺址作為研究古代長城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貴遺蹟,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但很不巧,被認為「無法改線」的南北走向的青萊高速公路與東西走向的齊長城遺址正好在這裡「交錯」,現實與歷史、建設與文保,就這樣不可避免地「貼面相撞」。

  據報導,公路原先的設計方案是對「擋路」的齊長城遺址採取開挖或者覆蓋,這樣做無疑會使存世至今已2700多年的齊長城遺址毀於一旦。值得慶幸的是,公路建設的決策者並沒有這樣做,而是聯繫、會同文物部門進行論證,並最終修改設計方案——追加資金建多孔大橋,由此避免了一次國家重點文物遭遇損毀的事件。

  文章指出,近些年來,中國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大規模基本建設和城鎮化進程加快,文化遺產及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由於過度開發,不少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古建築、古遺址及風景名勝區的整體風貌遭到破壞。這其中,古老的長城也遭遇了不少劫難,比如拆磚毀城、整段推倒、亂塗亂寫等等,讓人為之心痛。

  文章最後強調,歷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一旦失去就會成為千古遺恨。尤其是長城,它凝聚著民族智慧,是一部物化了的中華民族史。對長城的保護事關民族精神之大義。(沈文彬)

相關焦點

  • 萬裡長城近3成已消失 有村民被指拆磚蓋房
    2014年中國長城學會調查顯示,長城保護狀況不容樂觀,以明長城為例,明長城的牆體只有8.2%保存狀況較為良好,而74.1%的保存狀況較差,甚至只剩下了地面的基礎部分。  記者來到河北盧龍縣劉家營鄉東風村,首先看到村裡房屋多是低矮破舊的建築,但房屋本體和院牆使用的多是青灰色的長厚磚。村裡老百姓表示,村子比較窮,所以早些年從長城上拆下這些長城磚來蓋房,近年來當地老百姓保護意識有所提高,拆長城磚蓋房的現象已有所減少。  記者獲悉,盧龍縣東風村背後的長城上有一些磚比較特殊,磚上刻有文字,即文字磚,破壞盜竊文字磚的現象還是時有發生。
  • 老房子要拆砌牆明城磚咋辦?城牆保護管理中心:有一塊拆一塊
    他擔憂的不是拆遷後自身的著落,而是從房子上拆下來的老城磚,會何去何從。 老房子要拆了 砌牆的明城磚怎麼辦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有一塊拆一塊現代快報網12月1日南京電(見習記者 王益)一邊是正在施工中的工地,一邊是已經搬遷了大半的故園,面對這樣的景象,端木先生很擔憂。
  • 萬裡長城永不倒,一裡一裡消失掉
    製圖 照日格圖你知道嗎,我們引以為豪的萬裡長城已經有近2000公裡消失不見了……我們最熟悉的世界文化遺產——長城,其實正在消失中,人們旅遊常去的八達嶺、居庸關、山海關、慕田峪、司馬臺算是保存相對完好的長城,大概有500餘公裡,僅佔全國長城總長度8%。今天所說的「萬裡長城」多指明長城,全長8850餘公裡,即便是景區內的區段也不容樂觀。
  • "野長城"保護刻不容緩 天津境內長城修復不到一成
    實際上,長城保護的話題由來已久,近些年長城修繕工作也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不容忽視的是,每年長城遭到破壞的案例仍然層出不窮。這其中,既有風雨侵蝕,更有人為破壞甚至故意損毀等。現實中,萬裡長城面臨的困難有哪些?又該如何進行有效的保護? 日前,本報記者實地探訪。
  • 中國萬裡長城被毀了近3成,曾有人拆長城,只為要磚頭蓋房子?
    城牆是古代的重要軍事防禦,有了堅固的城防,才能抵禦外敵。中國的萬裡長城,是一道高大堅固的長垣,成了中國偉大的象徵。都說,不到長城非好漢,然而到了長城,你覺得也不算好漢,因為如長龍一般臥在中國大地上的長城,會讓人覺得自己很渺小。
  • 天壇1塊磚被同一遊客刻3年 600年老牆遭亂塗亂畫
    原標題:天壇1塊磚被同一遊客刻3年文明出遊 天壇600歲老牆遭遊客亂刻字,天壇1塊磚被同一遊客刻3年北京天壇公園成貞門東西兩側的明代老壇牆常年來一直遭遊客亂塗亂畫,甚至有個別遊客在同一塊磚上連續三年刻字。
  • 誰建了萬裡長城?誰毀了萬裡長城?
    誰建了萬裡長城?誰毀了萬裡長城?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短命王朝中,秦朝是最令人感到可惜的王朝之一。因為秦王朝的建立,標誌著中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無論哪個時代,中國人是希望統一的,而秦王嬴政用鐵血軍團贏來了勝利,雖然短暫,卻也是民心所向,只是,在這曇花一現的統一中,長城又成了後人們議論的話題。秦始皇在沙丘逝世,本來遺命是由長子扶蘇繼承皇位。可是因為宦官趙高和丞相李斯的合謀,最終矯詔立幼子胡亥當太子,隨即登基。而在此之時,用假傳詔書的方式譴責扶蘇無能,賜死。
  • 萬裡長城近3成消失 是誰在挖長城的牆腳?
    《長城保護條例》2006年頒布實施,但有專家表示,由於缺乏執法者,缺乏具體細則,《長城保護條例》仍處於一紙空文的狀態。   萬裡長城的保護工作,僅靠文物部門是不行的,必須通過提高全社會的長城保護意識才行。如今最迫切的目標就是喚起公眾保護長城的熱情。「只有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構建起保護長城的這道『長城』,才能讓長城更長久地傳承下去。」
  • 文化博客:保護奇蹟「萬裡長城」 先要杜絕破壞
    6月5日,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長城資源調查和認定成果公布了,歷經千年風霜雨雪,「萬裡長城」終於有了自己的真實長度。現場,主辦方播放了一段關於剛剛去世的「萬裡長城第一人」羅哲文老人的紀錄片。長城太長了,羅老在長達60年的長城行走中,都未能走遍。他曾無數次呼籲摸清長城的家底和保護狀況,生前沒有看到數據的公布顯然是一個遺憾。
  • 南京一民房拆出300多塊明城磚 城牆管理處將收回
    這一處小樓拆遷拆出不少明城磚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趙傑 攝11月15日,有市民發現,位於鼓樓區挹江門外的東炮臺一帶,一座正在被拆除的民房裡,有著大量的明城磚,粗略估算有300多塊。「希望能儘快將這些城磚回收、保護起來。」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表示,儘快去現場查看,將城牆磚收回。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王益昨天,市民武先生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前兩天他經過東炮臺街,發現一座小房子牆體用的磚塊是兩種顏色的,紅色和青灰色,仔細一看發現青灰色的就是明城磚,旁邊的地上還散落著一堆。
  • 中國萬裡長城生存狀況堪憂 30%已消失
    長城保護工作者梅景田在花家窯殘長城上巡查。  2014年中國長城學會調查顯示,長城保護狀況不容樂觀,以明長城為例,明長城的牆體只有8.2%保存狀況較為良好,而74.1%的保存狀況較差,甚至只剩下了地面的基礎部分。
  • 中國長城學會與bilibili聯合推出萬裡長城保護計劃
    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在這三國長城的基礎上進行連接和修築,便形成秦始皇的萬裡長城。 秦始皇修建萬裡長城,主要是利用原來燕、趙、秦三國長城,新修的長城總量並不大。我們今天在中國地圖上所能看到的長城圖符,是距我們年代最近的明代長城。在明王朝統治的270餘年間,基本上從未停止過修築長城和經營長城防禦體系。東起鴨綠江,西達祁連山,全長約8851公裡。
  • 中國極少見的宋代磚城牆,享有小萬裡長城之稱,就藏在廣東肇慶
    說到廣東肇慶的旅遊,很多人都知道鼎湖山是廣東四大名山之首,七星巖的煙雨是肇慶的精華,這些都是肇慶有代表性的景點,事實上,肇慶不僅是一個景點,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著名縣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它是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的交匯點,有著燦爛的歷史和文化,這裡的麗樵樓、宋城牆、披雲樓都是值得駐足的景點,今天我要說的是中國極少見的宋代磚城牆
  • 中國萬裡長城22關口-迷途旅遊網推出一生都不遺憾的長城遊玩線路
    角山是萬裡長城從老龍頭起,向北跨越的第一座山峰,所以人們又稱它為「萬裡長城第一山」。角山長城建於明洪武初年,從山腳旱門關到大平頂共1536延長米。城牆大部分就地取材,毛石砌築,局部為城磚和長條石砌壘,角山長城的高度和寬度,有明顯的隨山就勢特點。5.
  • 萬裡長城最西端嘉峪關——西行漫記之甘肅篇
    雖然是因為長城而誕生,但是,明朝以前,嘉峪關是有關無城,而在嘉峪關關城建設之前,河西走廊的長城卻已經有了千年歷史了,幾乎和絲綢之路一樣悠久。關城六百載,長城越千年。嘉峪關長城在嘉峪關市西南隅, 因建於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朝萬裡長城西端的終點, 建於1372年。關城平面呈梯形, 面積33500餘平方米, 城牆總長733米, 高11.7米。
  • 長城塗鴉屢禁不止,為保護歷史文物,慕田峪長城出了一個妙招
    長城塗鴉屢禁不止,為保護歷史文物,慕田峪長城出了一個妙招說起長城,相信不少的小夥伴們都去過,畢竟萬裡長城對於我們而言,是有著特殊的民族意義的,相信不少的小夥伴們,都在想自己要是有時間一定要去爬一次長城,不然的話心中可能多多少少都有點小遺憾吧。
  • 中國十大旅行推薦——萬裡長城
    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徵。同時,長城於1987年12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萬裡長城,是中國偉大的軍事建築,它規模浩大,被譽為古代人類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蹟。無論已經消失的還是繼續發展的各民族,都對中國的歷史發展做出過重要的貢獻。萬裡長城是中國古代民族關係發展的產物,但對於長城南北民族關係內在發展規律的研究尚不充分。總結已有的研究成果,拓寬研究領域,揭示長城與中國民族關係發展的內在聯繫,對於長城學、民族學及中國民族關係史等學科研究的發展,對於促進民族團結都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
  • 萬裡長城有多長?中國萬裡長城的簡介-關於萬裡長城的資料
    長城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也是與我國的「國山」泰山、埃及金字塔齊名的建築,還是人類的奇蹟。認定長城遺產43721處;這是國家文物局首次公布歷代長城數據。長城長21196.18千米。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裡,因此又稱作萬裡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
  • 中國啟動長城保護計劃 萬裡長城將上網
    長期遭受自然和人為因素雙重損毀的萬裡長城,將通過最新的街景地圖技術來進行保護。在由中國長城學會主辦的「遙感技術在長城保護中的應用國際研討會」上,記者獲悉,基於騰訊地圖,未來2年左右時間,將以街景和傾斜攝影3D建模的方式將萬裡長城搬上網。
  • 你知道萬裡長城上有哪些著名的關隘麼?
    長城古代人民智慧的最偉大結晶,長城,又稱萬裡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而現存的長城為明長城。城關由內城、外城和城壕組成的完整防禦體系,黃土夯築而成,外包城磚,堅固雄偉。關城平面呈梯形,面積33500餘平方米,城牆總長733米,高11.7米。八達嶺長城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區,是明長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居庸關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是明代重要的軍事關隘和北京的重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