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極美之地,遇見藝術

2020-12-21 央廣網

  這些公共藝術空間,去了一定不後悔

  著名藝術策劃人北川富朗曾說:公共藝術,其實就是各種各樣的「相遇」。藝術與空間,時尚與工業,當下和歷史,而最重要的,是人與人的相遇。在廣闊的公共空間中,藝術不僅是裝點,更是一種態度,激活城市與人的交流,喚起人們對一座城市的情緒和記憶。

  今天介紹的八個城市公共藝術空間,有著不同的表象和形態,但內裡卻無比一致:讓藝術走進生活,走近身邊,與城市共同呼吸。

  1 北京 僑福芳草地

  漫步在僑福芳草地購物中心的廊橋,給人第一感覺這裡不是「商場」,而是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美術館。

  商場門前的廣場上佇立著雕塑《騎海豚的人》,來自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玻璃幕牆外的草坪上擺放著劉若望的雕塑群《狼》;韓國藝術家姜亨九近七米高的作品《關羽》,在大廳裡尤其醒目。在閒逛中碰到的每一座雕塑、每一個裝置、每一幅畫,都可能來自某位知名藝術家。

  這裡有亞洲最長的步行空吊橋,紅色吊橋用鋼索吊起,橫跨整個購物中心半空,吊橋上方和兩側懸掛著雕塑和裝置,可以一邊漫步,一邊欣賞藝術品。抬頭望向高大的玻璃幕牆,還懸掛著關公和佛祖的巨幅畫像。現代西方藝術與傳統風韻的奇妙結合,令人稱奇。

  這些藝術品多數是僑福集團主席黃建華的私人藏品。他踐行「收而不藏」的理念,把藝術品放在公共空間,讓它們成為公眾的藝術品。僑福芳草地每年都會舉辦一次藝術節,邀請全球的藝術家參加,並將他們的作品放在大樓各個角落,讓遊客在逛街的同時,也逛了一場盛大的藝術展。

  2 天津 格調藝術館

  一個圓廳,被406根立柱包裹。立柱是原漿紙色,其間有玻璃幕牆,隱約透出室內的燈光。以圓廳為起點,一條長約300米、呈曲線造型的畫廊向東延伸,蜿蜒起伏,宛若綢帶隨風飄擺。寂靜的夜晚,射燈映照於白牆,畫廊便瀰漫出一種安靜的力量。無數光點,被整座建築串聯成曲折的光之海。

  圓廳內是一間24小時書房。書房內有500餘種、4000餘冊雜誌,包含超過160種時尚類和110多種生活類雜誌。其中,有75%以上是國內難以訂閱的外版雜誌。6000冊多冊圖書,包含1000餘冊購買和維護成本很高的藝術類書籍,大量畫冊與繪本涵蓋多個語種和類別。

  特別的是,作為城市裡的公共藝術空間,這間24小時書房面向公眾免費開放。大部分圖書都可以免費借閱,不收押金,讀者憑信譽實現書籍的借閱與歸還。在書房裡穿過一排排書櫃,來到玻璃幕牆前,雅致的書齋庭院和靜寂的枯山水庭園映入眼帘。室內燈火可親、書頁生香,室外的青松和白砂予人平靜,看久了,仿佛自己也化成光,墜入周圍的光之海。若是夜晚前來讀書,書房的工作人員會送上一碗免費的暖胃湯羹。

  書房還是舉辦各類藝術活動的場地,與畫廊一起,組成公益性質的藝術空間。

  露天藝術畫廊八月舉辦的首次展覽,以「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名畫」為主題。主辦方從臺北故宮博物院五千餘件藏畫中,選取了四十七幅,在原畫基礎上進行精心的微噴複製。不用去臺北、不用買門票、不用排長隊,清晨跑步、黃昏遛彎、下班回家的時候,走在路上就能看展。拿起手機掃描每幅畫作前的二維碼,可以隨時置身藝術現場,聆聽名畫解讀。

  據說,藝術畫廊的展覽每兩到三月會進行一次更換,藝術館會根據展覽主題舉辦各種有意思的活動。

  3 秦皇島 阿那亞孤獨圖書館

  這是一座獨自佇立在海邊的圖書館,沒有車道和小徑,只能光腳踩著沙,一步一個腳印,走上幾百米才能抵達。

  它的外形很單純,就像一塊石頭,像自然中生長出來的一個物體,純粹又神秘。

  整個建築主要使用兩種材料:混凝土和木頭。對設計師而言,它們最貼近自然,能夠呈現人和物之間更原始的狀態。

  內部是開放性的兩層空間,臨海的一邊是一道完全由旋轉玻璃門組成的活動牆,大海一覽無餘,坐在書桌前,就能感受到海聲、風聲和陽光。

  整個建築沒有空調,甚至連燈光都沒有。晚上沒燈,點幾根蠟燭,聽著窗前的海浪聲,好像整個宇宙只剩下這一個空間。

  這就是建築空間的神奇之處——創造一個非常單純的小環境,人在這個環境裡會變得十分敏感,自我的存在感就會顯現。然後,你會開始思考,什麼才是真實。

  4 上海 MoCA亭臺

  上海南京西路人民公園門口,有一個40平米左右的玻璃盒子,它像一個商場的櫥窗,又像一個街頭舞臺,每天都有精彩的劇目上演。在它背後,是上海當代藝術館(MoCA)。

  MoCA從建館之初,就著眼於「藝術為民」,關注支持年輕藝術家,更重視對公眾的藝術教育。這個玻璃盒子原本是藝術館的衍生品商店,後來被改造為一個新的藝術項目空間,大家都叫它「亭臺」。

  亭臺是滬上年輕藝術家的作品試驗田和展示櫥窗。它大小適中,開放度很高,亭子就在大馬路上,不用買票,走過的路人可以隨時進入隨時離開。各種前衛的藝術形式在這裡出現,表演藝術、聲音藝術、公共藝術、裝置藝術,甚至園林設計和漫畫,就像一塊魔方,等待別人來把玩。

  5 杭州 曉書館

  曉書館坐落在杭州良渚,由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因為造型奇特,被人們稱為「大屋頂」。

  主體是最具安藤忠雄特色的清水混凝土建築。一面巨大的玻璃幕牆,隔著一汪淺淺的池水,池水旁有一條小路,路兩旁種滿染井吉野櫻。一到暮春時節,這條路就會變成一抹令人驚嘆的粉色。在這裡,你會真正理解安藤忠雄那句話:建築是一種媒介,使人們去感受自然的存在。

  館內藏書豐富,巨大的木製書架直抵屋頂,這裡共有將近5000個書格,5萬冊藏書。沙發、靠背椅、長腳凳分散在各個角落,為讀者提供儘量多的舒適座位,二樓還有長長的厚墊子,可以半躺著讀書。在這裡,時光仿佛放慢了腳步。

  6 成都 麓湖·A4美術館

  不同於大部分處於街頭鬧市或山水之間的美術館,麓湖·A4美術館深深地紮根於社區。美術館總面積3500平方米,是一座臨湖而建的覆土建築。立面的紅砂巖與周圍地貌融為一體,混凝土、鋼結構和玻璃幕牆的運用彰顯建築的現代風格。為了充分表達建築與環境的相生共融,美術館的外立面大量採用紅砂石混凝土鑿毛效果,每一片鑿毛牆體均由泉州的石雕師傅手工敲打,建築的巨大張力隱藏在細小的一錘一鑿之間。

  美術館建立之初,A4就一直強調與所在城市與社區的聯繫溝通,不斷嘗試各種前衛的藝術實踐。這裡有最前衛的當代藝術,頗具學術性的個展,也有生活味濃厚的影像展,親近社區的兒童藝術節,每個人都能在此尋獲驚喜。

  7 武漢 5號車間

  武漢江岸區的5號車間,是當地人心中一個神奇的所在。它是手作中心,也是藝術館、創意文化區、教育中心,創始人陳強勝的初衷,是讓藝術在這裡返璞歸真。「藝術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藝術是我們生活的寫照。」

  5號車間的整體構思,受到近年來歐美流行的開放工作室(open studio)以及車間(workshop)概念的啟發。 約3000平米的空間裡,分布著美術、音樂、舞蹈、表演、手工藝等門類豐富的工作室和車間,並擁有一座藏書近萬冊的免費圖書館,它們既給藝術家們共享,也向市民和青少年以及各類團體敞開大門。

  在這裡,平時遙不可及的明星就坐在你身邊,拿著一把吉他唱民謠。你也可以參與畫家創作的過程,和他一起去完成一個作品。木作、陶藝、編織、版畫……這些傳統的民藝都有獨立的工作室,技藝高超的師傅會手把手教你從無到有製作一件物什。你會發現,原來藝術離自己那麼近。

  8 廣州 K11藝術購物中心

  位於廣州的K11,像是一座現代都市博物館。相比於購物商場,它的定位更像一個線下社交空間,是體驗生活、活化本土藝術的地方。

  在紐約曼哈頓展覽過的「梵谷的耳朵」垂直遊泳池,被創始人鄭志剛直接運到廣州,稱為城市新藝術地標。一層的中庭,是一件跨越八層的巨型藝術品;在商場的二層,還能邂逅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的「大頭狗」,雙眼下垂、欲言又止;五層的《大蘑菇》出自藝術家感志強之手,將微小的自然元素放大,提供無限的想像空間。這裡還有一個樹屋一樣的空中舞臺,時常會有小型演出和展覽。

  相比於僑福芳草地,這裡的藝術展更加怪誕前衛,眾多提供沉浸式體驗的展覽,讓人仿佛走入夢境,與光影色彩融為一體。

相關焦點

  • 在城市極美之地,遇見藝術
    這些公共藝術空間,去了一定不後悔  著名藝術策劃人北川富朗曾說:公共藝術,其實就是各種各樣的「相遇」。藝術與空間,時尚與工業,當下和歷史,而最重要的,是人與人的相遇。在廣闊的公共空間中,藝術不僅是裝點,更是一種態度,激活城市與人的交流,喚起人們對一座城市的情緒和記憶。
  • 在城市極美之地,遇見藝術——這些公共藝術空間,去了一定不後悔
    著名藝術策劃人北川富朗曾說:公共藝術,其實就是各種各樣的「相遇」。藝術與空間,時尚與工業,當下和歷史,而最重要的,是人與人的相遇。在廣闊的公共空間中,藝術不僅是裝點,更是一種態度,激活城市與人的交流,喚起人們對一座城市的情緒和記憶。今天介紹的八個城市公共藝術空間,有著不同的表象和形態,但內裡卻無比一致:讓藝術走進生活,走近身邊,與城市共同呼吸。
  • 唐卡藝術——遇見之美巡展青島站
    由青島出版集團、德才集團主辦,青島城市藝術館、北京龍兮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內蒙古寶天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內蒙古佳舜文化傳媒承辦,西夏唐卡研究所、青海和日莊園協辦的「唐卡藝術·遇見之美巡展青島站」,將於1月11日下午三點在青島城市藝術館開幕。
  • 以藝術之光,創造城市之美——寶龍酒店藝術博覽會第八站將在渝啟幕
    重慶2019年10月14日 /美通社/ -- 以」悅未來,術生活「為主題的寶龍酒店藝術博覽會,始終致力於以藝術之光,創造城市美好生活。2019年首站於青島城陽寶龍福朋喜來登酒店啟航,陸續在寶龍酒店集團旗下酒店展開全國巡展,在綻放七站城市繁華,積累豐厚經驗後,寶龍酒店藝術博覽會此次來到巴文化的發源地 -- 重慶合川。
  • 用公共藝術營造城市之美
    巴黎的凱旋門、紐約的自由女神像、雪梨歌劇院,這些城市地標性的公共藝術作品,最初可能是只是用於美化城市,但隨著城市文明的發展,更多地承擔了為市民創造文化福利的功能,進而影響這個城市居民的審美,甚至影響他們的行為。雖然不乏青島的城市雕塑「風」這樣優秀的公共藝術作品,但我國公共藝術的發展實踐仍處於初期的摸索階段,整體水平亟待提高。
  • 中國遇見國際作家村今天在新疆遇見藝術莊園掛牌
    中新網新疆新聞8月5日電 (冰凌)8月5日,中國遇見國際作家村在烏魯木齊遇見藝術莊園隆重掛牌。  中國當代文豪蔣子龍先生為中國遇見國際作家村題寫牌名。  三家主辦方,烏魯木齊遇見藝術莊園董事長、中國遇見國際作家村村長何靜、新疆元素廣告傳媒研究中心董事長劉陽、全美中國作家聯誼會會長冰凌為中國遇見國際作家村揭牌。
  • 在《遇見》裡遇見靜美
    因了詩人的胸懷、睿智,以及對詩歌技巧恰如其分的運用,其優秀的作品所能旋起的風暴、留下的餘波,會讓對真、善、美敏感的每一位讀者久久不能忘懷!無疑,《遇見》就讓我們遇見了這樣的好作品。詩言志,詩歌是抒發情感、以情感人的載體。因此,判斷詩歌的優劣與成敗,反觀其詩作的情感、情愫、情懷是否飽滿、充沛與真摯,是一個直接的切口或標準。這方面,《遇見》的作者業已深諳其道。
  • 遇見藝術之美,POST國青攝影名家邀請展今日開幕
    2019年8月8日,立秋至、涼意來,由南京國際青年文化中心·國際青年會議酒店主辦、南京世界美麗文化公司策展的  「遇見美麗——POST國青首屆攝影名家邀請展」  在南京國際青年文化中心7樓圓滿開幕。
  • 以藝術之光,創造城市之美——寶龍酒店藝術博覽會第八站將在渝啟幕
    重慶2019年10月14日 /美通社/ -- 以」悅未來,術生活「為主題的寶龍酒店藝術博覽會,始終致力於以藝術之光,創造城市美好生活。2019年首站於青島城陽寶龍福朋喜來登酒店啟航,陸續在寶龍酒店集團旗下酒店展開全國巡展,在綻放七站城市繁華,積累豐厚經驗後,寶龍酒店藝術博覽會此次來到巴文化的發源地 -- 重慶合川。
  • 廢墟上的藝術館:下一個轉角會遇見誰?城市藝術的獨特光彩
    沒人願意看到自己的藝術創作被摧毀,它們應該被小心翼翼地妥善封裱在畫框中、玻璃後。而大衛卻很清楚,他的作品註定是短命的——沒人會因為一個塗鴉而保留一片廢墟。來自西班牙巴塞隆納的城市藝術家大衛·洛薩諾,至今為止的整個繪畫生涯都在城市的隱蔽處進行著。你完全可以認為,如果大衛沒有在塗鴉,那麼他一定在尋找可以塗鴉的地方。
  • 在《遇見》裡遇見靜美
    因了詩人的胸懷、睿智,以及對詩歌技巧恰如其分的運用,其優秀的作品所能旋起的風暴、留下的餘波,會讓對真、善、美敏感的每一位讀者久久不能忘懷!無疑,《遇見》就讓我們遇見了這樣的好作品。詩言志,詩歌是抒發情感、以情感人的載體。因此,判斷詩歌的優劣與成敗,反觀其詩作的情感、情愫、情懷是否飽滿、充沛與真摯,是一個直接的切口或標準。這方面,《遇見》的作者業已深諳其道。
  • 遇見雕塑,遇見美好的公共藝術生活
    &nbsp&nbsp&nbsp&nbsp美·遇——2017深圳(坪山)公共藝術季於16日在坪山區中心公園開幕,該活動由「藝塑坪山」活動暨展覽啟動儀式、2017深圳(坪山)公共藝術邀請展及國際雕塑展成果展、公共藝術工坊等系列活動組成。
  • 走進藏地:誠實和極淨的美,是這世間的亮光
    在這之前,常常覺得信仰很遙遠,以為想遇見真正的生活,就要逃離當下的生活。但在阿若康巴,才明白信仰便是一顆極淨的心,專注在當下裡。,照在被風吹動的圍巾上,鍍上一層祥和的光,恰如走向藏地的極淨之路。相反,這是極淨之路的另一種開始……今日伊始,我們將為藏地美學開啟一個特別的欄目:【 物道藏地美學 · 極淨之路 】每周四一期一會
  • 「遇見藝術」藝術欣賞公益講座活動舉行
    「遇見藝術」系列高雅藝術欣賞公益講座活動舉行「遇見國畫」,多維度分享高雅藝術近日,廣州的文化藝術活動十分密集。昨日,在一場中國山水畫鑑賞活動中,名家現場分享了對國畫意境的理解,在場觀眾表示,這種分享「打破了國畫藝術的神秘感」;同日,在儺面具藝術展開幕式上,主辦方也邀請到民間藝人現場表演絕活,讓古老神秘的文化鮮活地呈現在觀眾眼前……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使得城市文化氛圍愈加濃厚。
  • 遇見,德勝的光影之美!
    無非是光影留下的痕跡 甜酸苦辣的記憶 深刻難忘的情誼 都在時光的醞釀中 變得更加純粹 Photography 以光影定義德勝之美
  • 重啟之極海聽雷啞巴村拍攝地是哪裡 劇組取景在什麼城市
    《重啟之極海聽雷》的最新劇情中,二叔和鐵三角已經於黑瞎子匯合,眾人齊聚啞巴村,劇中的啞巴村是東南亞的一個神秘村落,那你知道它是在哪裡取景拍攝的嗎?  其實,啞巴村是在福建拍的,而且全程都是實景拍攝,並不是真的去東南亞,除了啞巴村外,劇組曾在很多地方取景進行拍攝,橫店自然不用多說了,很多場景都是在橫店完成的。
  • 探秘萬科城市洋房展廳&示範區 遇見風範之美
    強烈的存在感萬科城市洋房的風範之美水光山色,溪流蜿蜒,萬科城市洋房展廳&示範區水面波光粼粼,建築的陽剛之美與碧水的柔和之美交相輝映,相映成趣,似乎在竊竊私語。示範區西式建築風格中融入了中式布局的美學理念,它既與周邊湖山環境完美融合,又有不容忽視的強烈存在感,渾身透著獨特的風範之美。
  • 探秘萬科城市洋房展廳和示範區 遇見風範之美
    華龍網3月15日15時訊 3月13日,小編前去打探了一下萬科城市洋房展廳和示範區。駕車從大門進入後,下行50米左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棟玻璃幕牆建築,四體通透,有樹生長其中,與其他建築帶給我的感覺不同,這個示範區是有生命有感情有溫度的建築。
  • 觀察|追尋地鐵空間之美——關於公共藝術與城市地鐵
    因此公共藝術介入地鐵空間的必要性也被人關注:地鐵空間如何滿足公眾對自然界和人文歷史的需求、公眾對地鐵空間識別的需求,以及公眾對地鐵空間之美的永恆追求。巴黎地鐵10號線Cluny La Sorbonne車站的藝術空間。
  • 又一重量級藝術盛會在南京建鄴啟幕!藝術之光點亮城市之美
    ,以藝術之光點亮城市之美。   90後南京收藏家徐牧星此次為「收藏情境」藏家展貢獻出兩件收藏作品,出自藝術家陸超之手的畫作《自由落體No.4》和賀天琪的《Blue Light》,徐牧星從事藝術品銷售工作,同時自己也是一位收藏家,出身藝術世家的他漸漸對當代藝術產生濃厚興趣,用他自己的話說「家裡收藏的畫數都數不過來」,作為年輕藏家,他表示自己收藏之道最講究「眼緣」,其次對於一些一直關注的藝術家作品有機會都不會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