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發展史(四):戰列艦時代!

2020-12-25 火器營營長

上一期講到了一戰結束之後的1922年美國、英國、日本、義大利、法國在華盛頓籤署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條約中不僅規定在1922年到1936年間各國擁有的海軍艦艇總噸位,也將戰列艦的噸位限制在了3.5萬噸,主炮口徑406毫米之內。航空母艦限制最大噸位為2.73萬噸,不能裝備203毫米以上的艦炮。在這段時間裡這些海軍強國之間的實力平衡並沒有被打破,所以大家也基本上是相安無事。

無畏號無畏艦

1929年發生的經濟大蕭條讓很多國家損失慘重,為了轉移國內矛盾一些國家開始走軍國主義擴張道路,亞洲方向日本先在1931年侵佔了中國東三省接著又在1932年發動進攻上海,種種跡象都表明了日本有全面吞併中國的跡象。

歐洲這邊的德國在一戰結束之後面臨著賠款割地,再加上經濟大蕭條的影響引發很多人不滿導致右翼勢力上臺成立了「德意志第三帝國」。由於受到1919年籤的《凡爾賽合約》限制德國海軍在一戰後僅保留了8艘舊戰列艦用於訓練及自衛,相關後續艦必須在老艦下水20年後才可開工建造,且新艦最大排水量不得超過1016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280毫米。1935年德國宣布廢除宣布禁止其發展新型軍艦的《凡爾賽合約》,由此開始了一條軍事擴張的道路。

日本想要吞併中國,德國想要重回巔峰,於是這兩個國家拉上有同樣想法的義大利一起開始跟國際社會對抗,企圖通過武力擊敗英國、美國以及新興的蘇聯建立世界新秩序。日本在一戰之前就建造了「扶桑」級無畏艦,一戰開始後又建造了「伊勢」級無畏艦、「長門」級戰列艦等多款戰列艦,「長門」級戰列艦充分借鑑了「日德蘭海戰」的經驗將其滿載排水量設計為了3.2萬噸、4座雙聯裝406毫米主炮最大射擊仰角高達30度,適合進行遠程火力打擊。另外還有20座140毫米副炮用於近戰,這時的「長門」級戰列艦就已經有了後來「大和」級戰列艦的味道,只是由於一戰結束後戰列艦被限制才讓其低調了很多。

大和號戰列艦

1936年戰列艦限制解除後日本緊接著就在1937年開始建造「大和」級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滿載排水量7.2萬噸、最大航速27節、裝有3座三聯裝460毫米主炮,射擊仰角45度時最大射程可達42.5公裡。副炮為4座三聯裝155毫米艦炮,除此之外還有12座雙聯裝127毫米艦炮、156門25毫米艦炮、4艇13.2毫米機槍以及7架水上飛機。「大和」級戰列艦的主裝甲帶厚410毫米,即便同時被2枚魚雷擊中也不會影響其戰鬥力。

「大和」號戰列艦的滿載排水量比如今中國的「遼寧」艦都大,儘管只有2艘但在日本人心目中簡直就是戰神一般的存在。但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二戰時期太平洋區域的制海權是通過航母爭奪的,兩艘「大和」級戰列艦的戰績都少得可憐,「武藏」號戰列艦在1944年10月24日被擊沉,「大和」號戰列艦也在1945年4月7日被擊沉。

德國在1936年開工建造的「俾斯麥」號戰列艦滿載排水量超4萬噸,最大航速可達30節、裝有4座雙聯裝380毫米主炮、6座雙聯裝150毫米副炮、8座雙聯裝105毫米高炮和32門防空機槍。1941年5月24日凌晨與英國多艘戰艦在丹麥海峽進行了交火,在「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的幫助下「俾斯麥」號380毫米主炮五輪齊射就將「胡德」號戰列巡洋艦送入了海底,之後英國調集了42艘軍艦對「俾斯麥」號戰列艦進行圍剿才成功將其擊沉,不管怎樣「俾斯麥」號也算是輝煌過。同級二號艦「提爾皮茨」號戰列艦滿載排水量雖然突破了5萬噸,但在二戰期間並沒有多大戰果,1944年11月12日被擊沉。

俾斯麥號戰列艦

日本和德國花費巨資打造出來威力巨大的戰列艦還沒發揮作用就被擊沉的根本原因是沒能取得海戰勝利必要的制空權,戰列艦龐大的身軀反而成了盟軍艦載機最好的靶子。日本在偷襲珍珠港後曾一度獲得半個太平洋的控制權,但是隨著「中途島海戰」這一關鍵性決戰中日軍損失4艘航母戰略收縮,之後就一直被美軍壓著打了。美軍在航母艦載機支持下實施蛙跳戰術將日軍的重要據點一一拔除,之後更是開始了對日本本土的持續打擊。贏得制空權的美國戰列艦在蛙跳戰術中很好地執行了對地面目標火力覆蓋掩護登陸部隊的任務,而至於日本的兩艘「大和」級戰列艦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只能被動挨打直到沉沒。

德國則是在「俾斯麥」號被擊沉之後就將重點放在了潛艇破襲戰上,以至於後來的「H」系列戰列艦幾乎沒有得到發展,就連唯一一艘航空母艦「齊柏林」號也因為二戰爆發沒能建造完成。

齊柏林號航母

航空母艦的發展讓戰列艦在海軍中的位置變得非常尷尬,其主要作用也由一戰時的跟敵艦對轟爭奪制海權變成了對地打擊掩護登陸部隊。二戰之後航母和飛彈的發展再一次降低了戰列艦的地位,美國建造的「衣阿華」級戰列艦經過多次改裝勉強服役到了海灣戰爭之後,如今「衣阿華」號、「密蘇裡」號、「威斯康辛」號、「新澤西」號都被改成了博物館對人們開放展覽。

密蘇裡號戰列艦發射巡航飛彈

下一期為大家講二戰之後戰列艦是如何走向衰亡的,敬請關注!

這裡是通俗易懂的武器知識科普小站,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火器營營長,謝謝!

相關焦點

  • 怒海截殺,風帆時代的巡航艦VS戰列艦
    真正的戰列艦對決其實並不常見。接下來,筆者將詳細介紹一下戰列艦和巡航艦這兩類戰艦。所以,「戰列艦」本來就是一個從風帆時代固定下來的詞彙——這些戰艦用於排成單縱隊、用海軍加農炮與敵方的戰列艦對轟。這樣的戰艦單縱隊就叫「戰列線」(Line of the Battle)。風帆戰列艦組成兩列好似浮動的海上長城的戰列線對轟,也有點類似陸上的「排隊槍斃」——線式戰術。
  • 盤點:大艦巨炮時代的三大傳奇戰列艦
    在航母問世之前,戰列艦一直是各海權國家的主力艦,其大口徑火炮以及厚重裝甲防護,讓其具有超大火力和抗造耐揍的特點,雖然現在航空母艦和核潛艇等艦種已經取代了戰列艦的戰略地位,但是戰列艦所代表的的大艦巨炮時代卻是軍迷們無法忘懷的輝煌篇章,今天我就帶領大家盤點大艦巨炮時代的三大傳奇戰列艦。
  • 海軍交響曲之風帆戰列艦
    第2次世界大戰末期,戰列艦仍是各主要海上列強的主力艦種之一,另一種則是後起之秀的航母,戰列艦也因此而長期被稱為主力艦。而接下來,我將詳細的介紹戰列艦的起源以及發展,最後到戰列艦的巔峰。 戰列艦是到了15世紀末期才出現的一種特殊戰鬥艦艇,這是人類歷史上建造過的最龐大、最複雜的武器之一。戰列艦又被稱為戰鬥艦,主力艦等。
  • 衣阿華級戰列艦:我才是終極戰列艦之王,奈何只有跑龍套的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拘泥於艦隊決戰思想的日本海軍建造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大和級戰列艦,那麼,美國海軍能與之相抗衡的應該是戰爭末期服役的衣阿華級戰列艦了。其實在二戰時,航母與飛機已是戰爭的主角,戰列艦幾乎已成跑龍套的配角,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時,美國對此衣阿華級戰列艦進行現代化的大改造,重新煥發青春氣息,甚至還投入到90世紀初的海灣戰爭。
  • 世界上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
    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於1944年建造的第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舷號:BB-63),也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以密蘇裡州為名的軍艦。該艦為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曾經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和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
  • 戰列艦發展史三:無畏艦時代!
    上一期為大家介紹了幾款前無畏艦,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了鐵甲艦和前無畏艦的區別,這期就給大家講講無畏艦的一些相關知識。無畏艦雖然已經具備了現代戰列艦的基本特徵但跟後來「衣阿華」級戰列艦這樣的大傢伙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這裡為了便於區分將其劃分為無畏艦和戰列艦兩個模塊來講。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歷史上該級艦艇計劃建造四艘,實際建成了兩艘,首艦大和號,二號艦武藏號。1942年2月12日,「大和」號接替「長門」號戰列艦成為日本聯合艦隊旗艦。迷信大艦巨炮製勝論的日本海軍對它的期望值很大,認為憑藉大和級戰列艦這樣的單艦威力就可馳騁太平洋,與美艦隊抗衡了。然而,在美航母特混艦隊的打擊下,「大和」號幾乎無所作為。
  • 夕日海上霸主--戰列艦
    在航空母艦出現之前,戰列艦當然是海上的霸主。它是一種裝備有大口徑火炮和堅固裝甲的水面作戰船隻。戰列艦最早出現在17世紀中葉,當時的三桅風帆戰列艦主要由多艘列成縱隊戰列線進行炮戰,因此而得名。 現代意義上的戰列艦始於19世紀末。當時被後人稱為「近代海軍戰略之父」的美國海軍軍官馬漢提出了完整的制海權理論,直接刺激了戰列艦的發展。
  • 日本海軍製造的無用大玩具,誕生就落後於時代的大和級戰列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海戰已經告別了大艦巨炮時代,轉而進入了航空為王的時代。海戰的勝負不再拘泥於海面,天空成為了主戰場,真正意義上的死從天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各國還是投資興建了戰列艦,畢竟當時航空母艦還沒有實際的海戰戰果,所以戰列艦還是得接著造。
  • 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
    「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是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和它的名字一樣,充滿了傳奇,夾雜著爭議更讓英國人懷念和尊敬。雖然這級戰列艦一開始建造就有落伍之嫌,但在它的服役過程中也為英國海軍做出不小的貢獻。霍雷肖·納爾遜勳爵一、納爾遜勳爵是誰納爾遜全名霍雷肖·納爾遜(1758年9月29日-1805年10月21日),是英國風帆戰列艦時代最著名海軍將領及軍事家
  • 二戰日本海軍「超弩級」戰列艦一山城號戰列艦
    山城號戰列艦,是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度計劃中的一艘 戰列艦,而且是大正時代開工的五艘戰列艦山城,伊勢,日向,長門,陸奧中的第一艘。在1910年的日本造艦計劃中,扶桑級戰艦原本要建造8艘,由於預算被刪減,只完成了扶桑號及山城號。
  • 消逝的巨獸 二戰時期十大戰列艦
    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旗艦,世界上排水量最大、主炮口徑最大的戰列艦,她最終的沉沒宣告了大艦巨炮時代的徹底終結。衣阿華級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排水量最大的一級戰列艦,三號艦密蘇裡號作為日本投降儀式的舉行地點而聞名於世,也是世界上最晚退役(1992年退役封存)的戰列艦。她作為大和號的對手而存在,但直到大和沉沒兩者也未能相遇。
  • 百年前阿根廷海軍的無畏艦一裡瓦達維亞級戰列艦
    阿根廷海軍擴充海軍的計劃於1907年獲得政府通過,在得知巴西向英國訂購無畏艦之後(巴西米納斯吉拉斯級戰列艦),阿根廷也計劃建造無畏艦。經過徵集歐美多家造船廠的15個方案之後,決定由報價優惠的美國船廠承建2艘。
  • 戰列艦305毫米主炮不如副炮射程遠:法國第一代無畏艦
    法國第一代無畏艦:「偏科」理念拖後腿,落後的追趕者在前無畏艦時代,法國建造了最強大的丹東級戰列艦,這也是法國最後一級前無畏艦,不過在1905年英國開啟無畏艦時代後,法國海軍當時卻在未來戰艦發展道路上選擇了「偏科」理念:強調魚雷艇與巡洋艦作戰,這也導致了在海軍戰列艦由前無畏艦向無畏艦快速發展的時代中落後了
  • 遠程「狙擊」:戰列艦對決的超遠炮擊
    【話說戰史】超遠炮擊:超級戰列艦射程有多大作為火炮戰艦的集大成製作,戰列艦在軍艦的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曾經作為艦隊決戰的核心,利炮厚甲是其的生存之本,二戰時期的戰列艦基本都達到了其發展頂峰,那麼戰列艦射程有多大呢?
  • 美軍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圖)
    美國海軍南達科它級戰列艦  ——麻薩諸塞號  南達科他級戰列艦是美國海軍1939年始建的一級戰列艦,也是美國海軍目前為止倒數第二級戰列艦(衣阿華級的前一級)。這一級戰列艦在太平洋戰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美國二戰期間戰列艦兵力的中堅。南達科他級戰列艦是在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基礎上改進而成,共造4艘。
  • 日軍扶桑級戰列艦(圖)
    日本海軍戰列艦  ——扶桑號(Fuso)  艦史:  扶桑級戰列艦,是日本建造的第一級「超弩級」戰艦,即無畏艦。該級共有兩艘,扶桑號(Fuso),建於吳縣海軍造船廠,1912年3月11日開工,1914年3月28日下水,1915年11月18日竣工。
  • 定遠艦裝甲板重現人間,重18噸!怪不得被稱作鐵甲艦而不是戰列艦
    由此可見定遠艦當時被稱為鐵甲艦絕非浪得虛名,雖然這塊鐵甲在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海水侵蝕後,早已鏽跡斑斑,但依舊難掩其敦實的厚度以及在它誕生的那個年代堪稱一流的防禦能力。19世紀末20世紀初,那正是戰列艦興起的時代,而鐵甲艦就是當時海戰裡特殊的存在。
  • 18張二戰戰列艦照片:大艦巨炮的時代,圖9是日本的「大和號」
    【圖為美國海軍的「田納西」號戰列艦】「田納西」號戰列艦屬於美國海軍的田納西級戰列艦,是新墨西哥級戰列艦的改進型,二者的電氣推進動力系統相同。而田納西級的艦體劃分成多層隔艙,水下防禦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圖為日本扶桑級戰列艦】扶桑級是日本海軍首型超無畏級戰列艦,採用飛剪式艦艏設計,主炮是12門口徑為356毫米四一式艦炮(6座雙聯裝),滿載排水量30600噸。首艘扶桑級戰列艦「扶桑」號於1912年開工建造,1915年服役。
  • 雷霆海戰十大戰列艦排名 你已擁有多少艘
    納爾遜級戰列艦於1927年完工服役,與日本的兩艘長門級戰列艦、美國的三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等7艘擁有最大口徑火炮的戰列艦,被各國海軍界人士稱為「big seven」。 八、維內託級戰列艦 維託裡奧?維內託級戰列艦是義大利建造的一種戰列艦。20世紀30年代法國針對德國的「袖珍戰列艦」開始建造新型敦刻爾克級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