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下泉井村

2021-01-17 蕭東說史

世界自然遺產地江郎山西南麓有一個名為泉井的古村落,始建於南宋中期,歷史悠久,文物遺存豐富,人文底蘊深厚。泉井村中現存一泉二祠、古民居、鴉片教所等文化遺產,為秀美奇峻的江郎山增添了一抹厚重的人文色彩。

泉井村東依江郎山,西臨仙霞古道,村因泉得名,古村落的歷史則與以周美為始祖的江山「五坦」周氏有著密切的關係。據《學坦泉江周氏宗譜》載:周美,唐初淮西(今河南省東南部)人,貞觀三年(629 )任衢州刺史,卸任後因江山「山環水秀,土沃風醇」而定居,生五子分居五地,以坦為名,分別為新、桐、麗、學、平。這就是「五坦」的來歷。宋嘉定十五年(1222),學坦顯華公遊獵江郎,宿於江郎山下,早起遠眺,見煙氣上騰,如紫霧交飛、青雲生地,遂前往察看,乃一窟清泉。該泉位於江郎山腳下,四周風景秀美,又加其附近留春塢即為周美墓地所在,顯華公遂決定將學坦一支自禮賢遷至泉井,此為泉井周氏之始。

自學坦周氏定居泉井後,至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學坦周氏宗族繁衍生息,枝繁葉茂,並在生產生活和宗族文化建設中留下諸多文化遺產。

泉在古代不但是飲用水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是農田灌溉的重要水利設施。我市雙塔街道巖下村就保存了一塊明代隆慶年間的碑刻,記載了村民為爭奪白馬泉灌溉權,縣知事進行調停的過程。學坦泉江周氏宗譜中也記載了周氏與祝氏為爭泉而訟之事,經三任縣主裁判、歷8年方確定泉井歸屬。可見古代泉井的重要性。泉井村之泉,經歷代整修,現由一井一泉二池一塘組成,自東向西依次排列,其功能分別是飲用、淘洗食物、洗滌衣物、防火塘,層層遞進充分展現了古人用水的科學智慧。其井狀似壽桃,當地人稱「壽桃井」。據說其水質宜人,村中多長壽者,正合其壽桃之名。

泉井周氏宗祠名為「學坦世家」,表明其雖遷居而不忘其根本。與江山其他規模相類似的宗祠相比,有其特別之處。宗祠大門為八字型磚雕大門,門額上以磚雕砌「學坦世家」四字,中間牆體高出屋面,屋面下飾以簡單鬥拱,兩側牆體比中間低一階,做法相似,與我市其他宗祠相比,門樓做法簡單大方,沒有繁雜的雕刻裝飾,系晚清至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進入門廳,是一戲臺。戲臺內頂部飾八角藻井,原有彩繪,現已剝落殆盡;戲臺前端兩翼屋面出挑,簷下牛腿、雀替、梁枋雕刻精美。兩牛腿對稱分布在戲臺兩角,內容為「劉海戲金蟾」,手執一-串銅錢,手足舞蹈,憨態可掬,惟妙惟肖。兩牛腿之間的梁枋上,均勻分布四隻對稱的小牛腿,雕刻鯉魚跳龍門題材,水波間,鯉魚一躍沖天,形態逼真。梁枋與雀替以花草和水果雕刻為裝飾,古味盈然。一座祠堂 ,最精華的雕刻部分往往除了大門門樓與戲臺外,就數中堂的門樓了。周氏宗祠中堂的門樓,據村中老人回憶原為多重挑簷,可惜在文革時毀去,現僅存一一重。 簷下以兩個鼓形垂蓮柱將三月梁兩鬥拱聯在一起,造型別致。月梁都浮雕纏枝紋,意喻子孫後代生生不息。中間月梁下,「周氏宗祠」匾尤在,雖斑痕累累「周氏宗祠」四字依舊清晰可見。左右兩月梁下,對稱分布兩塊雕花板,中間均雕「壽」字,周圍團簇纏枝紋。與左右兩月梁相連,是兩個對稱分布的鬥拱。以鼓形蓮柱為基座,以卷草狀出挑,如同一籃生機勃然的綠蘿,為古老的宗祠建築增添了絲絲春意。鬥拱下又有兩隻對稱分布的牛腿,雕鹿形,鹿與「祿」諧音,寓意吉祥。周氏宗祠戲臺與中堂門樓的雕刻繁雜華麗,工藝細膩,是清代中期的建築風格。中堂明間為抬梁式梁架結構。月梁、雀替、鬥拱雕刻細緻,柱上設鬥拱,支撐月梁和檁條,是清代中期古建築的顯著特徵。除了造型精美的梁架,中堂最引人注目的是柱礎石。南方多雨潮溼,木柱之下都要墊以柱礎石,古代工匠也將其作為施展才藝的地方,雕刻各種裝飾圖案,並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例如唐代崇佛,柱礎多雕刻蓮花;清康乾盛世時建築富裝飾,審美多元,柱礎雕刻圖案豐富多彩。學坦周氏宗祠中堂的柱礎石碩大簡樸,沒有雕飾圖案,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與柱粗相當,接柱下延約20公分,中部最大下部漸小,狀如鼓。這種風格卻是元明時期柱礎的做法,元代上部較長,周氏宗祠中堂的柱礎石應為明代後期的風格。

一座祠堂,自大門至內堂,分別具有晚清、清中期和明代後期的建築特徵,似乎讓人費解。古人以宗族為紐帶,宗祠是維繫這種小社會關係的重要場所。當某一姓氏的族人在一地定居下來,首要的大事就是營造祭祀和宗族議事的場所,初始大多為「廳」,家業稍興,族中富有者捐助田產等作為宗祠公產,稱為「祠田」,祠田每年收取的田租作為建造祠堂的經費來源。因田產經營壯大需假以時日,倘若遇上天災人禍,時間就更長。因此一個家族的宗祠建造,往往要用幾代人的時間,祠堂中不同的部分屬於不同的朝代就易於理解了。據《學坦泉江周氏宗譜》記載:泉井周氏明代時即已建有宗祠,「國(清)初遭寇焚掠,宗祠被毀」,經慘澹經營,於清康熙二十四年( 1685 )建成後寢前廳(後堂),又過了整整63年,於清乾隆十二年(1747)建中堂並崇德報功兩廂房,一個宗祠建了半個多世紀,僅完成一半 ,由於財力有限,大門、照壁和協樓只能留待後人來完成。這一等又等了81年,到清道光七年(1827)時,才最後建成完整的宗祠。由這份記載可以推測,周氏宗祠明代建的宗祠被毀後,清康熙重建時將柱礎石等耐火的石構件重新利用,從而在清代建築中出現了明代的構件。這份記載也清楚地解答了祠堂不同部分建築風格不同的原因。

泉井村中除了周氏宗祠外,還有-座「康七公祀」。祀是指祭祀的場所,因此也是宗祠建築。像這種「一村二祠」的現象,也非泉井村獨有。鳳林鎮南塢村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楊氏宗祠就在一村中分為內祠與外祠,一建於明代,一建於清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大多是宗族中支派間產生了矛盾,從而另立門戶,自建祠堂。周氏宗譜記載康七公系明代永樂時人,為學坦周氏外大門派之始祖。據村中老人回憶,該支派人丁興旺事業發達,家族聚會時常有喧賓奪主之勢,引起族人不滿,遂另建祀所。其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據調查,現存康七公祀由周氏利字輩文科公於民國十年(1921)左右領銜建造,前後花了8年時間才建成。康七公祀大門建築風格與周氏宗祠相類似,內部僅存後堂、廂房及門廳,戲臺、庭院圍牆、挑角等已毀,惟從外看其輪廓,依舊氣勢巍然,折射出往日的輝煌。

泉井村古建築中,有一處外表普通的民居,淌白外牆,青瓦蓋頂,房中一小天井,前後二進。是民國時期「鴉片教會所」所在地。據村中老人介紹,清末民初,村人周尚獻在福建浦城打鐵,引人鴉片教,勸戒吸食鴉片,人教者眾多,鼎盛時在上海也設有辦事處。鴉片教會所舊址古建築內現存兩獅形燭臺,造型別致。據福建南平師專學報《建國前福建基督教的社會活動》一文考證,所謂鴉片教即為基督教。光緒九年( 1883),閩南基督教把禁菸定為教會幾件大事之一,嚴查教會內部人員買賣鴉片及種植罌粟之事。福建真耶穌教會在福清、莆田、涵江等地設戒菸所多處,並以勸戒鴉片促宣教,即先向鴉片吸食者宣傳、幫助戒菸,再以此為契機向他們宣傳基督教,發展為教友。由此可見,泉井村的「鴉片教會所」即是福建基督教戒菸所的一個分支。泉井鴉片教會所展示了特定的歷史時期,古村落與外界聯繫的一一個縮影,同時對研究基督教在民國時期的傳播具有一定的文物參考價值。

巍巍江郎三峰,見證了山下泉井古村落的興衰。伴隨著仙霞古道的喧器與沉寂,泉井之水依舊綿綿流長,滋潤著一方水土。泉井村內周氏先人留存的文物古蹟有待洗去鉛華,以嶄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相關焦點

  • 帶你看懂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
    帶你看懂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 走進江郎山 打造浙江大花園璀璨明珠 探索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 6月13日 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走進江郎山活動
  • 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將在浙江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舉行...
    建設浙江大花園——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走進江郎山打造浙江大花園璀璨明珠,探索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6月13日,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江郎山,位於江山城南25公裡處的石門鎮,古名金純山,須郎山,玉郎山。2010年8月2日,江郎山與廣東丹霞山、貴州赤水、湖南崀山、福建泰寧大金湖、江西龍虎山以「中國丹霞」的名義捆綁申遺成功,江郎山成為浙江省首個世界遺產、江浙滬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
  • 波哥帶你看世界: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丹霞地貌的傑作
    環遊世界41個國家和地區,並用手機進行攝影創作。讓我們跟著波哥一起,欣賞全世界的美景吧。第四十五站,是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江郎山江郎山在浙江省江山市城南25公裡的石門鎮,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更是如今國內不多的世界自然遺產之一。山形主體為三個高聳入雲的巨石,傳說是古時候三個姓江的兄弟登上山頂變成為三大巨石而形成,所以又叫江郎山。
  • 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江郎山召開
    世界自然遺產與一個城市的發展命脈息息相關,它不僅是這個城市通往世界的一張金名片,也為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了科學完整的理念和機制。 時光荏苒,如今,江郎山申遺成功已過去十個年頭,江山從這塊「金字招牌」中汲取養分,開啟了人文業態發展的新篇章,同時也為城市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等你來
    6月13日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將浙江首個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所在地江山市啟動活動期間,浙江林業局、江山林業局將聯合都市快報杭州西湖 攝影:陳中秋故宮、八達嶺長城、西湖、龍門石窟、秦始皇陵兵馬俑...這些歷史遺留下的民族璀璨文化瑰寶,散落在祖國大地,熠熠生輝,講述著一個個時代的傳奇故事 ,如今,它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世界遺產」。
  • 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走進江郎山在江山啟動
    都市快報江南六月,草木蔥蘢,素有「雄奇冠天下,秀麗甲東南」之譽的江郎山巍然矗立,是浙江省首個世界遺產。昨天上午,在江郎山腳的倒影湖前,當大屏幕動畫中的三爿石走過億萬年的滄海桑田,終於巍然崛起在江山大地上,「建設浙江大花園——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走進江郎山」活動正式啟動。
  • 世界遺產看中國:浙江江郎山
    世界遺產看中國:浙江江郎山中國,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在中國,文化、景色和美食都是處於世界的頂端,在中國,幾乎沒有你看不到的景色,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相信大家在家裡都憋了很久了,總是想著能夠在周末外出玩耍遊玩一下,只有在旅途中
  • 「建設浙江大花園——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走進江郎山」活動...
    建設浙江大花園,走進世界遺產地江南六月,草木蔥蘢,素有「雄奇冠天下,秀麗甲東南」之譽的江郎山巍然矗立,是浙江省首個世界遺產、江浙滬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6月13日上午,「建設浙江大花園——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走進江郎山」活動的啟動儀式在江郎山山腳的倒影湖前隆重舉行。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宣傳以江郎山世界自然遺產地為代表的全省風景名勝區等自然遺產及其生態價值、科學價值、社會價值,宣傳推動浙江大花園建設進程。
  • 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江郎山」導視標識系統設計理念
    朗域視覺科技以特色化、標準化、系統化、人性化為規劃設計原則,通過造型、色彩、文字的版面編排等調性,將標識系統融入到江郎山的自然環境當中,體現出江郎山獨特秀麗、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特色。」導視標識系統設計不但表面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凸顯出國家級重點風景區,更是展現出如今國內不多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之一。
  • 來來來,快跟俺一起爬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
    江郎山有三個山頭,這個角度從左到右分別為郎峰、亞峰、靈峰,這個一線天在亞峰和靈峰之間。這個左邊就是亞峰,右邊就是靈峰。又近了一點兒。江郎山的一線天高312米,長298米,最寬處4米,最窄處3.5米,被華東56位地質專家勘定為「全國一線天之最」。確實比較壯觀。有個老外穿著飛翼服從這狹縫中穿過,真是不怕死啊。
  • 衢州江郎山,被譽「中國丹霞第一奇」,是浙江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
    位於浙江衢州的江郎山,有「中國丹霞第一奇」的美譽,還是浙江省唯一的一座世界自然遺產,除了浙江衢州的江郎山,還有甘肅的張掖七彩丹霞,福建泰寧,湖南崀山等等幾十個有丹霞地貌特徵的地方,江山地處丘陵地帶,地勢不高,三座山峰拔地而起,連綿起伏的丘陵。
  • 世界遺產浙江江郎山,壯美中國紅的一部分,除免費還有哪些亮點?
    這三巨石是世界自然遺產中國丹霞的一部分,還是AAAAA景區,大部分時間免費開放,這在門票上百尋常事的中國,是不是一種美好?丹霞地貌是完全的中國製造,中國人在1939年首次提出,幾十年裡,專業學者為了它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 江郎山申遺剛成功 旅行社就推世界遺產遊套餐
    浙江在線08月10日訊日前在巴西利亞舉行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批准新增加一批世界遺產,包括中國幾地聯合申報的「中國丹霞」、登封「天地之中」兩處。其中,浙江的江郎山作為聯合申報「中國丹霞」的六地之一,躋身世遺名錄,這也是浙江首個世界遺產。一時間,丹霞旅遊、世界遺產遊,呼之欲出。
  • 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以三爿石聞名天下,中國一線天之最!
    浙江衢州江郎山,古稱:玉郎山、金純山,以雄偉奇特的「三爿石」著稱於世,擁有中國丹霞第一奇峰,全國之最的一線天,天然造化的偉人峰,驚險陡峭的郎峰天遊,千年古剎開明禪寺,千年學府江郎書院,全國最大的偉人手書體「江山如此多嬌」摩崖石刻、「煙霞亭」等景觀百多處,和我國廣東韶關、湖南崀山、貴州赤水等省的幾座山以
  • 颱風過後,雲霧縹緲中的世遺自然奇觀——江郎山
    江浙地區唯一一處世界自然遺產奇觀,江郎山中國每年申遺的步伐都在前進,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名錄幾乎年年都會有新喜,近期新公布了江浙新添「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的消息。在江浙地區,雖然世界人文非遺內容和備選內容不少,但申遺成功的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地點,卻還只有「浙江衢州江郎山」這一處,因為這裡確實很特別。
  • 國內世界自然遺產之一,擁有中國丹霞第一奇峰,名字卻鮮為人知
    導讀: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也有太多的地質奇觀,其中不乏世界自然遺產。我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遺產共有53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1項、世界文化景觀遺產5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3項,並且在世界遺產名錄國家的排名中,與義大利共有53項並列第一。在我國這些為數不多的世界遺產名錄當中,世界自然遺產的數量也就更不多了,僅僅只有13項。
  • 浙江省首個世界自然遺產
    可是,江郎山的名頭卻很大,大到聞名全世界。因為,它是浙江省首個世界自然遺產。一個由三塊石頭引發的5A景區,並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說句實在話,也許周邊的兄弟城市都會好生妒忌。江郎山素有「雄奇冠天下,秀麗甲東南」的美譽。
  • 衢州山水與世界自然遺產「撞臉」了
    198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巨人之路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地質專家認為,這個壯觀景點同時推動了地球科學的發展。●烏溪江節理石柱,形成原因與「巨人之路」相似,只不過它的年代更早,大約在一億三千七百萬年前,而且數量更多,經地質學家推算有5000萬根石柱分布在方圓30平方公裡內,只不過裸露在外的僅是一小部分,而大部分隱藏在山體之內。
  • 中國丹霞江郎山世遺保護日活動在江山舉行
    8月2日,由市林業局和市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慶祝江郎山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成功十周年暨中國丹霞江郎山世界自然遺產保護日活動在江郎山景區舉行。上午9時許,江郎山遊客中心門口的中國丹霞地貌美景圖片宣傳展板,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觀看。在了解到今年是江郎山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成功十周年的特殊日子後,不少遊客紛紛在一早準備好的紀念橫幅上籤下名字。
  • 世界自然遺產:中國丹霞,六處著名風景名勝區,真值得遊覽觀光
    中國丹霞是目前唯一以丹霞(紅層)地貌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系列提名。它們包括了最能代表中國丹霞地貌的區域,展現了中國丹霞全面的特徵以及主要的自然價值。提名地全部位於中生代到新生代紅色沉積層之中,並且最能代表中國丹霞的地球科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