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先生的六大告誡

2020-12-18 放乎四海
王陽明全集

心地上用功而非知見上用功,知行合一而非知行為二,求理於吾心而非外心以求理,專注天理而非逐物著空,須在事上磨而非徒知靜養,在獨知之地用力而非只在人所共知處用功,這是陽明先生的六大告誡。

陽明先生的告誡

一:心地上用功而非知見上用功

孔子問子貢:「你和顏回,誰更賢能?」子貢回答道:「我哪比得上顏回!顏回聞一知十,我聞一才知二。」孔子嘆惜道:「不如啊,我和你都不如顏回啊。」

針對這個典故,陽明先生說:「子貢多學而識,在聞見上用功;顏子在心地上用功:故聖人問以啟之。而子貢所對又只在知見上,故聖人嘆惜之,非許之也。」

因此,要在心地上用功,而非在知見上用功。

二:知行合一而非知行為二

曾有人問陽明先生:「『未發之中』是怎樣的?」陽明先生告訴他:「汝但戒慎不睹,恐懼不聞,養得此心純是天理,便自然見。」對方想請先生略微描述一下感受。先生便告訴他:「啞子吃苦瓜,與你說不得。你要知此苦,還須你自吃。」

知行本是一體,你要真知,還得去行才能知得真切。

三:求理於吾心而非外心以求理

天下無心外之事,亦無心外之理。「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為二也。求理於吾心,此聖門知行合一之教」。

陽明先生問朋友們近來工夫怎樣?有的說虛明(空明),有的說今昔異同。陽明先生認為他們不是在說光景(景象),就是在說效驗(效果)。陽明先生說:「吾輩今日用功,只是要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見善即遷,有過即改,方是真切工夫。如此則人慾日消,天理日明。若只管光景,說效驗,卻是助長外馳病痛,不是工夫。」

因此,不可「外心以求理」,應當懷真切之心,「見善即遷,有過即改」,「求理於吾心」。

四:專注天理而非逐物著空

「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慾之蔽,即是天理。」

「好色則一心在好色上,好貨則一心在好貨上」,是謂逐物。

「意之所在為物」。「意未有懸空的,必著事物」,「若離了事物為學,卻是著空。」

不可逐物,亦不可著空,不管有事無事,都要「一心皆在天理上用功」。

五:須在事上磨而非徒知靜養

陽明先生的弟子陸澄忽然接到家信,信上說兒子病危。陸澄感到憂悶不堪。陽明先生告訴他:「此時正宜用功。若此時放過,閒時講學何用?人正要在此等時磨練。」

因此,不可「徒知靜養」,「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

六:在獨知之地用力而非只在人所共知處用功

「獨知處便是誠的萌芽」。「人若不知於獨知之地用力,只在人所共知處用功,便是作偽。」在獨知處,「若戒懼之心稍有不存,不是昏聵,便已流入惡念。」

因此,要在獨知之地用力。而非只在人所共知處用功。

王陽明像

綜上所言,心無私慾之蔽即為天理,故心即理;既然心即理,自然求理於心,而非外心以求理;心難免被私慾遮蔽,故須事上磨鍊,於獨知處易用力,專注天理;意之所在為物,而身心不可分離,故知行合一而非為二。

相關焦點

  • 陽明先生的四大人格魅力
    陽明先生是誰?想必很多人不知道。陽明先生本名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是儒家四大聖人之一。 因為曾經在會稽山陽明洞隱居,自號陽明子,所以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 致良知四合院:陽明先生與《易經》的因緣
    陽明先生與《易經》有著不解之緣,他一生精通《易經》,在貴州龍場悟道的天然溶洞就被命名為「玩易窩」。在《玩易窩記》中,陽明先生記述自己在困境中日夜讀《易》。提出致良知學說後,陽明先生曾明確指出「良知即是易」。在陽明先生關鍵的人生十字路口,《易經》中的明夷卦,更是成為他決策的指南針。
  • 再學陽明先生——王守仁
    陽明先生創立心學在被貶龍場時期,陽明先生對儒家思想有了新的領悟。教化世人陽明先生告訴我們,每個人胸中各有個聖人,良知,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只是有些人的良知被惡習、欲望遮蔽埋沒。所以王陽明教我們「致良知」,就是發現本心、體悟良知。
  • 「知行合一」再識陽明先生
    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之所以號陽明,是因為他曾於會稽山陽明洞築室修心,所以自號陽明子,世人則稱之為陽明先生,因其諡號是文成,也被稱為王文成公。陽明先生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陸者,南宋象山先生陸九淵是也。王陽明致仕前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後病逝歸途,萬曆十二年從祀於孔廟。
  • 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說精髓
    隨著中華文化的影響傳播越來越廣,陽明心學越來越受人們關注,陽明心學的核心精髓是什麼?對這個問題,不同的人看法不同。這不是一個知識問題,不是一個咬文嚼字的文字問題,中華文化的精髓,本無關文字。知行合一,陽明先生論學最要緊處學陽明心學,知行合一四個字不能不理解。陽明先生說,知行,是兩個字說一個工夫。這一個工夫須著此兩個字,方說得完全無弊病。知之真切篤實處,就是行,行之靜察明覺處,就是知。知,但心不能真切篤實,這個知就不能明覺精察。行,如果心不能明覺精察,行就不能真切篤實。
  • 傳習錄中,陽明先生的分析方法
    先生以為宜從舊本作『親民』,亦有所據否?」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與『在新民』之『新』不同,此豈足為據?『作』字卻與『親』字相對,然非『新』字義。下面『治國平天下』處,皆於『新』字無發明。如雲『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之類,皆是『親』字意。『親民』猶如《孟子》『親親仁民』之謂,『親之』即『仁之』也。
  • 紹興:歡迎回來,陽明先生!
    與張校軍對細節的執著不同,紹興另一位官員——越城區北海街道工作委員會書記趙國良,則用一種更奔放更激情的方式,表達對陽明先生的另類紀念方式。  北海街道工作委員會的轄區內,是王陽明故居伯府第的所在地。趙國良對陽明心學的熱情,有傳承文化的自覺,而發展本地經濟則似乎是更強大的推動力。  北海街道辦事處趙國良的辦公室,若說已被王陽明「佔領」,並不誇張。
  • 如何理解陽明先生的「四句教」
    陽明先生的一生頗有神奇的色彩。他出生於書香門第官宦之家,少年時有志於聖賢之學,中年時被貶謫至貴州龍場,於困苦中修養靜思悟得大道,繼而倡建書院、廬陵安民、南贛剿匪、滅寧王、平思田、襲八寨等立下不世之功。晚年提出良知之教,終成一代聖人!
  • 如何理解陽明先生的天泉證道四句教
    在即將奉命出徵的前夜,在天泉橋上給弟子錢德洪,王汝中講解後來被稱為陽明先生善惡四句教法,即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始稱天泉證道。陽明先生怎樣給弟子講的善惡四句教,其核心又是什麼?首先我們來看陽明先生對格物的解釋。陽明先生認為格物的格字應該做正字來講,物字應該做事字來講。大學裡所說的身就是指耳、目、口、鼻、和四肢。
  • 天下同念——紹興舉辦紀念陽明先生逝世491周年活動
    2020年1月9日,是華夏聖賢、真三不朽者王陽明先生逝世491周年。今天,一場規模盛大的紀念陽明先生逝世491周年活動在陽明先生墓地——紹興蘭亭陽明園舉行。此外,本次活動還特別邀請到浙江省稽山王陽明研究院院長董平先生、副院長錢明先生、潘承玉先生,陽明後人代表王書銘先生,紹興市爐峰禪寺方丈淨芳大和尚,紹興市王陽明研究會會長張校軍先生,以及餘姚市社科聯、餘姚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餘姚書畫院、杭州德塵書院、杭州陽明書院(籌)、陝西省文化傳播協會陽明心學研究會、惠州市王陽明文化研究會、全國陽明教育聯盟、浙江省慈善義工協會、王陽明先祖居住地——上虞區陳溪鄉等單位代表
  • 陽明先生對人性的解讀
    陽明先生作為心學集大成者,對人性有獨到的解說。我們從《傳習錄》中就可窺之一二,書中有這麼一段關於人性討論的記錄。有人問:「古人論性的說法各有異同,誰的說法可以作為定論呢?」先生說:「性沒有定體,關於性的說法也不存在定論。……如果執著於一家之言,便流於偏頗了。
  • 聽聽陽明先生講述該如何給孩童開蒙教育
    我們不妨來聽聽陽明先生講述該如何給孩童開蒙教育的。陽明先生,作為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陽明先生講學我們賞析下陽明先生的文章:《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①古之教者,教以人倫。後世記誦詞章之習起,而先王之教亡。
  • 致良知四合院:陽明先生在此破山中賊,建和平縣 - 如今怎樣?
    陽明先生留下的這些文化,幾百年來一直在我們這裡運行著。」看著眼前這位神採奕奕、驕傲地談起陽明先生的女性企業家,你肯定想不到之前的她是怎樣一種狀態。「過去,我把自己活成了祥林嫂。」從前,這是林仕梅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 苦難即輝煌:貴州龍場徒步行,探尋陽明文化
    晚餐後,同修們觀看了《龍場悟道》及海峰老師《陽明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視頻。晚上休息,帳篷露營。今天的帳篷猶如「玩易窩」,幫助同修們體驗當年陽明先生居無房而以山洞棲身的苦難境況。騰飛老師引導大家思考:1、陽明先生龍場悟道,到底悟到了什麼?
  • 安徽散文·實力派 | 莊有祿 :拜謁陽明文化園
    此次有機會到陽明先生龍場悟道的原地拜謁,實乃人生中的一大幸事,怎能不激動萬分呢!遺憾的是有幾位同行者對陽明先生不感興趣,甚至不知曉他為何方神聖,毅然決然與我們分道揚鑣,奔赴黃果樹瀑布看自然風景去了。我打心底裡地替他們感到遺憾,認為選擇失當,錯過了一次接受陽明先生思想薰陶的機會。
  • 陽明時令菜 | 舌尖上的初夏時光
    陽明食府推出當季時令菜,解鎖你的夏季味蕾。風味特色:選用當季採摘的新茶,新鮮的對蝦用精心調製的醬汁翻炒而成。口味特點:鹹鮮合一鐵觀音的清香和蝦的鮮味渾然一體。豆瓣仙肉蒸蟶子主要原料:自製的鹹肉,當季的大豆,長街的蟶子風味特色:自製的鹹肉蒸製湯汁融入長街蟶子當中,鹹淡適口。
  • 2020想去中國貴陽旅遊景點:陽明文化園,鄉愁貴州,十裡畫廊
    陽明文化園貴陽修文陽明文化園致力打造成為融文化展示功能、旅遊服務功能、商貿商務功能、休閒養生功能、生態居住功能和公共管理功能為一體的新型城市綜合體文化園還以陽明文化為主題,以文化遊憩產業為依託,全力打造龍場驛站綜合區、主題小鎮、文化休閒住區、養生度假區、陽明文化核心區、文化產業住區等六大功能區。
  • 陽明先生前來尋根,陸遊孟郊留詩點讚,紹興上虞這個鄉鎮究竟有何魅力
    千百年來,眾多文人墨客、名儒顯宦踏足此地,嘆服於這裡的美景——孟郊在此觀賞「十尋直列峰,百尺倒洩泉」,陸遊在此尋訪「峰迴內史曾遊地,竹暗仙人舊隱村」……這裡更是明代大儒陽明先生的祖居地。公元1513年,王陽明攜弟子友人專程來陳溪遊學,並留下了「知樂知學,孰非樂非學也」的千古哲思。
  • 「愛鄉楷模」陸章銓先生辭世,曾開發建設太平洋大酒店、江南新城、陽明溫泉山莊……
    太平洋產業開發集團創始人陸章銓先生於2019年8月19日辭世,享年90歲。
  • 陽明心學已成為熱潮,紹興陽明故裡也成為必去之地
    之於紹興,應該說是魯迅先生的《三味書屋》,《孔乙己》給種了草,也可以說是陸遊和唐琬的愛情和那首釵頭鳳給了情懷,是陽明先生的陽明心學給力理念。所以紹興之行是不得不去的,當踏上紹興的土地的那一刻,這一路應該是開始了追逐他們給予的足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