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8月07日訊每到各種水果上市的季節,椒江、黃巖、臨海、溫嶺等盛產瓜果的地方,馬路邊常常會有人擺攤賣水果。因為稱是剛剛採摘的,而且價格實惠,往往能吸引不少過往市民購買。
但是,路邊擺攤存在的安全隱患一直為人詬病,由此引發的交通事故屢有發生。
馬路上擺水果攤安全隱患大
前車停下買梨,後車撞上路邊賣梨的阿婆
這段時間,正是梨子上市的季節,也是溫嶺城南鎮山岙村梨農最為忙碌的時候,不少梨農將梨擺在道路兩旁售賣。
8月3日上午,山岙村松門往溫嶺方向西坑嶺隧道附近,看到路邊有人賣梨,一名車主就停下來買。後面一輛紅色的車子為了避讓,方向把握不準確,直接撞上了賣梨的阿婆。事故造成多人受傷,幸好都是皮外傷。
類似這樣的事故,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溫嶺交警大隊葉警官介紹,溫嶺市城東街道一些村子盛產桑葚,每年桑葚成熟的時候,都會有人擺到機動車道上來賣。前些年,一對賣桑葚的夫妻就在機動車道上被撞身亡。
但是,這幾年,同樣的地點,還是有很多人在賣桑葚。「如果是擺在非機動車道上,還稍微安全一些,很多果農不僅擺到機動車道上來賣,還會走到車道中間來,向過往車輛招手,示意他們過來買。」葉警官說。
這樣的經歷,溫嶺的劉霞也曾有過,每年楊梅上市的時候,經過橫淋線新河路段時,常常會有賣楊梅的商販在路邊售賣。「商販會走到機動車道上攔車。」劉霞說,有一次不趕時間,又感覺這邊的楊梅可能新鮮實惠一些,便停車來看了會兒,最後她發現,這裡的楊梅並不新鮮,而且價格也比其他地方高,就沒有買。
椒江往前所路上有條「水果大道」
現在正是水果上市的旺季,台州許多地方有沿路擺攤賣水果的現象,讓路過的司機心驚膽戰。
在椒江往前所的道路上,有一段約500米的道路,被稱為「水果大道」。
前天中午,記者在「水果大道」上走了一遍,發現共有8個攤販在擺攤,其中大部分是賣葡萄的,還有一個攤位賣西瓜。有的攤販將攤位擺在輔道上,有的擺到了機動車道上,由於天熱,甚至有人將水果攤擺進了公交亭。
「我們在這裡賣很多年了,我家的葡萄就種在路邊,摘了洗乾淨就直接賣。」一葡萄攤販和記者聊了起來。
「擺在公交亭裡,乘車的人怎麼辦?」
「這裡涼快點,公交亭很少有人等車的。」這名攤販說,這裡賣水果很多的,城管來的時候,就把攤位挪進輔道,沒有城管的時候,都會擺在外面。
據了解,這裡攤販多的時候差不多有近20家。
這時,一輛車子在路旁停了下來,車主搖下窗,說要買2斤葡萄。這名司機告訴記者,自己是臨海杜橋人,每次回家經過看到新鮮的水果都會買。「這裡的葡萄比水果超市的好吃啊,老婆和孩子都喜歡,所以每次回家都會帶幾斤。」賣葡萄的攤主告訴記者,葡萄是自己種的,後邊一大片大棚都是種葡萄的,而這裡的葡萄跟別處不一樣,個頭小而黑,特別甜。說到是否安全時,他嘿嘿一笑說,大家都是這麼賣的,沒什麼不安全的。
杜橋人陳彤在椒江工作,周末回家,周一回椒江上班。每個星期一都是她開車最提心弔膽的時候,「我剛考出駕照,星期一去椒江上班的人多,來往車輛也多,很多車會突然停下來買水果,好幾次我都差點追尾了。」
臨海的黃先生對這條路印象也很深刻,這條路本來就不怎麼寬,常常被小販和顧客佔據得只剩一車道通行,很多車子都停在路邊買水果,黃先生想不通,這條路難道就不能好好管管了嗎?
小販與執法部門玩「貓捉老鼠」
雖然知道危險,甚至出過事故,但是路邊賣水果的現象仍然屢禁不止,葉警官告訴記者,擺在路旁賣水果的一般都是當地的村民,因為果農有實際的經濟利益,知道路邊生意好,自然都會習慣性地擺到路邊賣。
對於路邊水果攤販,執法部門也很無奈。「檢查的時候,有些村民會收斂一些,擺到裡邊去。一走,又會擺到馬路上來,像是在玩『貓捉老鼠』的遊戲。」葉警官建議,村裡其實可以集中一片區域,為果農提供正規的售賣水果的場所,把顧客逐步引導到水果市場買,這樣既可以解決村民的銷售渠道問題,又保障了買賣雙方的交通安全。
本報呼籲,為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廣大車主不要到路旁的水果攤買水果,長期沒有生意,自然不會有果農在路邊隨意擺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