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4M
在廣州,吃貨口中有一種說法:能夠吃上一口阿婆牛雜都是一種緣分!
廣州市荔灣區花蕾路甜園甜品店前
人頭攢動
一陣喧鬧聲後,83歲的陳桂珍踱步入甜品店
系上圍裙,微笑看著眾人
人們都在排隊,等著嘗她親手做的牛雜
場面還是一如以往那樣「火爆」
阿婆陳桂珍不常擺攤
阿婆牛雜謝幕的前奏已經響起
但如今——
阿婆牛雜開固定檔了!
一代代廣州人
在巷裡吃阿婆牛雜,
終將成為我們大家的記憶!
到底是誰呢?
點擊播放 GIF 0.0M
在芳村陸居路的巷口,退休的她用小推車賣了30年牛雜,碗碗品類豐富、味道濃厚,她年事已高不常擺攤,但一旦擺攤必定大排長龍,一門好手藝讓她成了傳奇,即便她四個月不擺攤,也不斷有人尋覓她的蹤跡。
如今,她告別了小推車,來到這家甜品店賣牛雜,因為她把技藝傳承給這家甜品店。
傳承意味著延續
也意味著結束
阿婆牛雜謝幕的前奏已經響起
在與牛雜打交道的三十年
比起烹飪美食的技藝
她卻更看重三樣東西:
「尊嚴「、」人品「和」淡泊「
她的喜怒哀樂都與三者有關
尊嚴:一生堅持自力更生
正被拆遷改造陸居路,處處斷垣殘壁,「阿婆牛雜」只能另尋地方經營。
有人說,阿婆牛雜的情懷,不僅在牛雜的美味,石板路的小巷子、略顯簡陋的小推車,都能讓人找到兒時的回憶。
如今陳桂珍來此甜品店賣牛雜,不僅空間發生了變化,時間也固定從下午3時到下午5時,不像此前那般隨性。只要她出現,依舊大排長龍。原來她本人才是真正的金字招牌。
4月8日下午,甜品店前,牛雜在鍋裡熱氣騰騰,陳桂珍低頭神情專注的看著鍋裡,抬頭略帶微笑的看著長隊。
身旁幾個年輕人在幫忙分裝、剪裁牛雜,陳桂珍還是儘量親力親為,並不斷指導幾個後生操作方法。
牛雜沒有超過兩小時就賣光,店裡夥計大聲吆喝著「賣完了,別排隊啦!」。
很多食客卻還排隊,要買帶著湯汁的魚蛋和生菜。站立一小時以上的阿婆疲憊的坐在凳子上,面容欣慰。
休息半小時後,甜品店的老闆阿新把陳桂珍接送回家。陳桂珍說:「這樣挺好,兩小時就賣完,不必那麼辛苦了。」
換作以前,所有的繁瑣工序,她一人操持,卻需要一周的時間。
周一凌晨出門買原材料;
周二買香料、柱侯醬、黃糖之類的配料;
周三用白醋、糖和番茄辣醬配製醬料;
周四烹煮;周五分揀;周六配些韭菜、肉丸、蘿蔔;
到周日上午正式推車出檔,再花半天才能賣完。
「年紀大了,說身體好是騙人的,有些工序沒法親力親為,凌晨買原材料,都是交給後生仔來做的。「陳桂珍說,做了三十年牛雜,越感力不從心,她在這家甜品店賣牛雜,怕的是以後來得時間會越來越少。「我不會完全跟著做下去了,有精神就來一下吧。」
時光流逝,」阿婆「牛雜由此開啟了謝幕的前奏,回想30年前,陳桂珍是一家百貨公司的售貨員,與牛雜本無緣。
在50歲退休後,為了補貼家中開支,她不得不另尋生計。」幸得一位貴人,教我做牛雜,三十年來,多麼辛苦都忍受過來了。「
牛雜攤前如今門庭若市,但生意起步階段,阿婆也面對著一天都賣不完的境遇,騎著小車四處奔走。「人家做得,我便做得「,她說道。
很多人覺得陳桂珍如此年紀還出來做生意,無非是打發晚年生活。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並不寬裕,賣牛雜的收入對她一直很重要。
「享福人人都會,但是做事卻不是人人都行,我也想享福,但是自力更生更重要。「她的名氣具有」金字招牌「天然屬性,這份堅毅被裹挾進入了商業利益的博弈當中。
當她捨棄了小推車,選擇在另一家甜品店做生意,「收了誰的錢就給誰站隊」的風言風語出現了,她傷心的哭了起來:「你可以不支持我的自力更生,但是不能侮辱我的尊嚴。」
她的家中,還有位殘障的兒子,老伴身體不佳,隨時需要治療的費用,家庭中有很多剛性的開銷,陳桂珍希望儘可能靠自己雙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人品:比技藝重要百倍
尊嚴,在於對人品的堅守。在陳桂珍心裡,人品比技藝重要百倍。
陳桂珍說,自己不願收徒弟,做牛雜百般辛苦,也從不推薦年輕人學。但是有人願學,她都免費的教,所以一輩子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徒弟。
陳桂珍說,要學做牛雜,先要學做人,心不誠,事不成。要吃苦,要刻苦,要好一件事情,需要做好很多細節。
在陳桂珍看來,美味並非第一位。「乾淨是第一,好吃是第二。」
所以她從不吆喝自己的牛雜好吃。當人問起,「您的牛雜為什麼好吃?」她的回答是:「眾口難調,你要試試才知道。」
陳桂珍每每去市場購買原材料,經過挑揀、清洗,六十斤的牛雜最後煮成熟材,只能剩下三斤。她常說的話是:「自己不吃的東西,也不能給別人吃,這是基本的良心。「
她堅持的另一原則是公平,滷好的牛雜,要用剪刀剪成大小一樣,用竹籤串的數量相等。
在陳桂珍口中,甜園甜品的老闆阿新和另一位年輕人阿亮傳承了她的手藝,他們之間沒有「師徒名分」。
這兩位年輕人與陳桂珍萍水相逢,但長時間對她照顧有加。她願意傳授秘法,一是他們的人品經過了考驗,二是感恩他們的幫助。
選擇在甜園甜品擺攤,也是她的個人選擇,也是報答的一種方式。她說,自己現在是甜園甜品的老夥計,老闆阿新只是希望她不要那麼辛苦,幫著監督牛雜的製作過程,保證牛雜的水準。
陳桂珍說,即便不能事事親力親為,她卻也有自己的底線,「想掛阿婆牛雜的名號,必須要乾淨,否則絕對不能接受。「
淡泊:「世外桃源「的心態,我覺得很好
每次擺攤都大排長龍,每道工序卻從不偷工減料。阿婆的名聲和傳奇,都歸於「淡泊名利,寧靜致遠「。對於錢財,她的態度也是「夠用就好」。
「我從來不去管別人,做好自己最重要,我是這樣要求自己的。「陳桂珍沒有手機,她有自己寧靜的空間。」
但是美食的商業競爭,卻因為她的日漸淡出便得更加喧囂。類似「阿婆牛雜」的商標不斷被註冊,甚至她的肖像也一度被濫用。常有人告訴她這些消息,她心裡並不在意。「我從來不打聽別人的消息。「
「就算有人冒用阿婆牛雜的名義,做出好吃的牛雜,我也覺得是好事一件,不必在意。「她對記者說,她的內心一直如世外桃源,她覺得這樣挺好。
但阿婆已如此高齡
希望她不要那麼辛苦!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龍錕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李波
視頻拍攝: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波、龍鯤
視頻剪輯: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羅知鋒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陸凱聲、石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