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巷裡的阿婆牛雜!路邊擺攤30年,如今謝幕在即但好消息是

2020-12-19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4M

在廣州,吃貨口中有一種說法:能夠吃上一口阿婆牛雜都是一種緣分!

廣州市荔灣區花蕾路甜園甜品店前

人頭攢動

一陣喧鬧聲後,83歲的陳桂珍踱步入甜品店

系上圍裙,微笑看著眾人

人們都在排隊,等著嘗她親手做的牛雜

場面還是一如以往那樣「火爆」

阿婆陳桂珍不常擺攤

阿婆牛雜謝幕的前奏已經響起

但如今——

阿婆牛雜開固定檔了!

一代代廣州人

在巷裡吃阿婆牛雜,

終將成為我們大家的記憶!

到底是誰呢?

點擊播放 GIF 0.0M

在芳村陸居路的巷口,退休的她用小推車賣了30年牛雜,碗碗品類豐富、味道濃厚,她年事已高不常擺攤,但一旦擺攤必定大排長龍,一門好手藝讓她成了傳奇,即便她四個月不擺攤,也不斷有人尋覓她的蹤跡。

如今,她告別了小推車,來到這家甜品店賣牛雜,因為她把技藝傳承給這家甜品店。

傳承意味著延續

也意味著結束

阿婆牛雜謝幕的前奏已經響起

在與牛雜打交道的三十年

比起烹飪美食的技藝

她卻更看重三樣東西:

「尊嚴「、」人品「和」淡泊「

她的喜怒哀樂都與三者有關

尊嚴:一生堅持自力更生

正被拆遷改造陸居路,處處斷垣殘壁,「阿婆牛雜」只能另尋地方經營。

有人說,阿婆牛雜的情懷,不僅在牛雜的美味,石板路的小巷子、略顯簡陋的小推車,都能讓人找到兒時的回憶。

如今陳桂珍來此甜品店賣牛雜,不僅空間發生了變化,時間也固定從下午3時到下午5時,不像此前那般隨性。只要她出現,依舊大排長龍。原來她本人才是真正的金字招牌。

4月8日下午,甜品店前,牛雜在鍋裡熱氣騰騰,陳桂珍低頭神情專注的看著鍋裡,抬頭略帶微笑的看著長隊。

身旁幾個年輕人在幫忙分裝、剪裁牛雜,陳桂珍還是儘量親力親為,並不斷指導幾個後生操作方法。

牛雜沒有超過兩小時就賣光,店裡夥計大聲吆喝著「賣完了,別排隊啦!」。

很多食客卻還排隊,要買帶著湯汁的魚蛋和生菜。站立一小時以上的阿婆疲憊的坐在凳子上,面容欣慰。

休息半小時後,甜品店的老闆阿新把陳桂珍接送回家。陳桂珍說:「這樣挺好,兩小時就賣完,不必那麼辛苦了。」

換作以前,所有的繁瑣工序,她一人操持,卻需要一周的時間。

周一凌晨出門買原材料;

周二買香料、柱侯醬、黃糖之類的配料;

周三用白醋、糖和番茄辣醬配製醬料;

周四烹煮;周五分揀;周六配些韭菜、肉丸、蘿蔔;

到周日上午正式推車出檔,再花半天才能賣完。

「年紀大了,說身體好是騙人的,有些工序沒法親力親為,凌晨買原材料,都是交給後生仔來做的。「陳桂珍說,做了三十年牛雜,越感力不從心,她在這家甜品店賣牛雜,怕的是以後來得時間會越來越少。「我不會完全跟著做下去了,有精神就來一下吧。」

時光流逝,」阿婆「牛雜由此開啟了謝幕的前奏,回想30年前,陳桂珍是一家百貨公司的售貨員,與牛雜本無緣。

在50歲退休後,為了補貼家中開支,她不得不另尋生計。」幸得一位貴人,教我做牛雜,三十年來,多麼辛苦都忍受過來了。「

牛雜攤前如今門庭若市,但生意起步階段,阿婆也面對著一天都賣不完的境遇,騎著小車四處奔走。「人家做得,我便做得「,她說道。

很多人覺得陳桂珍如此年紀還出來做生意,無非是打發晚年生活。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並不寬裕,賣牛雜的收入對她一直很重要。

「享福人人都會,但是做事卻不是人人都行,我也想享福,但是自力更生更重要。「她的名氣具有」金字招牌「天然屬性,這份堅毅被裹挾進入了商業利益的博弈當中。

當她捨棄了小推車,選擇在另一家甜品店做生意,「收了誰的錢就給誰站隊」的風言風語出現了,她傷心的哭了起來:「你可以不支持我的自力更生,但是不能侮辱我的尊嚴。」

她的家中,還有位殘障的兒子,老伴身體不佳,隨時需要治療的費用,家庭中有很多剛性的開銷,陳桂珍希望儘可能靠自己雙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人品:比技藝重要百倍

尊嚴,在於對人品的堅守。在陳桂珍心裡,人品比技藝重要百倍。

陳桂珍說,自己不願收徒弟,做牛雜百般辛苦,也從不推薦年輕人學。但是有人願學,她都免費的教,所以一輩子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徒弟。

陳桂珍說,要學做牛雜,先要學做人,心不誠,事不成。要吃苦,要刻苦,要好一件事情,需要做好很多細節。

在陳桂珍看來,美味並非第一位。「乾淨是第一,好吃是第二。」

所以她從不吆喝自己的牛雜好吃。當人問起,「您的牛雜為什麼好吃?」她的回答是:「眾口難調,你要試試才知道。」

陳桂珍每每去市場購買原材料,經過挑揀、清洗,六十斤的牛雜最後煮成熟材,只能剩下三斤。她常說的話是:「自己不吃的東西,也不能給別人吃,這是基本的良心。「

她堅持的另一原則是公平,滷好的牛雜,要用剪刀剪成大小一樣,用竹籤串的數量相等。

在陳桂珍口中,甜園甜品的老闆阿新和另一位年輕人阿亮傳承了她的手藝,他們之間沒有「師徒名分」。

這兩位年輕人與陳桂珍萍水相逢,但長時間對她照顧有加。她願意傳授秘法,一是他們的人品經過了考驗,二是感恩他們的幫助。

選擇在甜園甜品擺攤,也是她的個人選擇,也是報答的一種方式。她說,自己現在是甜園甜品的老夥計,老闆阿新只是希望她不要那麼辛苦,幫著監督牛雜的製作過程,保證牛雜的水準。

陳桂珍說,即便不能事事親力親為,她卻也有自己的底線,「想掛阿婆牛雜的名號,必須要乾淨,否則絕對不能接受。「

淡泊:「世外桃源「的心態,我覺得很好

每次擺攤都大排長龍,每道工序卻從不偷工減料。阿婆的名聲和傳奇,都歸於「淡泊名利,寧靜致遠「。對於錢財,她的態度也是「夠用就好」。

「我從來不去管別人,做好自己最重要,我是這樣要求自己的。「陳桂珍沒有手機,她有自己寧靜的空間。」

但是美食的商業競爭,卻因為她的日漸淡出便得更加喧囂。類似「阿婆牛雜」的商標不斷被註冊,甚至她的肖像也一度被濫用。常有人告訴她這些消息,她心裡並不在意。「我從來不打聽別人的消息。「

「就算有人冒用阿婆牛雜的名義,做出好吃的牛雜,我也覺得是好事一件,不必在意。「她對記者說,她的內心一直如世外桃源,她覺得這樣挺好。

但阿婆已如此高齡

希望她不要那麼辛苦!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龍錕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李波

視頻拍攝: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波、龍鯤

視頻剪輯: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羅知鋒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陸凱聲、石鈺

相關焦點

  • 沒上舌尖上的中國的美食:80歲的阿婆牛雜,30年都是這個味
    這位傳奇婆婆,是在廣州芳村陸居路的一條叫民治大街的小巷子裡面,推車賣牛雜的,是我吃過廣州味道最好、最牛的牛雜,更神奇的是30年都是這個味。這個阿婆牛雜很牛的嗎?據說全廣州沒有人不認識她這個檔口。所以,阿婆的一碗牛雜裡面,無論哪個種類的食材,都是十分的足料和火候。牛肺夠爽、牛腸夠嚼勁、牛膀夠入味、魚蛋夠彈牙、就連蘿蔔都煮得十分入味。而其中的精華,就是那份「牛膀厚切」,在每一次阿婆出來擺攤時,都有一份牛膀放在鍋底。因為阿婆的牛雜每次都會提前熬好,火候十分足,而且相當厚切。
  • 沒上舌尖的廣州美食:80歲的阿婆牛雜
    老太太今年已經80多歲,擺攤已經30多年,現在只有周末才能出攤,很多顧客都是直接提前排隊,就怕吃不上這一口。牛雜的味道,就是普通鹹鹹的味道,可以加辣椒,更提味。 這位傳奇婆婆,是在廣州芳村陸居路的一條叫民治大街的小巷子裡面,推車賣牛雜的。那是我吃過廣州味道最好、最牛的牛雜,更神奇的是30年都是這個味。
  • 廣州阿婆牛雜,我不知道是否應該繼續吃下去!
    說起牛雜,廣州人一定會想起一個名字:阿婆牛雜。憑藉一份三十年的堅持,一份老街坊的情懷,「阿婆」陳桂珍用一檔牛雜路邊攤,感動了無數人的心,徵服了無數人的味蕾……當年還在陸居路附近擺攤的時候,無論來自何方食客,無論男女老幼,為了一碗阿婆牛雜排上一兩個小時的隊,似乎都是值得的。
  • 地攤經濟,再也不用擔心北京路阿姨牛雜店,阿婆推車牛雜消失了
    走,跟我擺攤發家致富去!得於國家的政策,這些天地攤經濟又活過來了,再也不用擔心我最愛的北京路阿姨牛雜店,阿婆推車牛雜消失了。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因為工作的原因,我也從越秀區去到增城區。——引自百度百科)而我最常光顧的是廣州北京路的阿姨牛雜店和巷子裡阿婆牛雜攤。這兩家店的牛雜湯汁濃鬱,牛雜軟糯,可以說是最合適我這種又饞又懶得咀嚼的人了。
  • 阿婆牛雜、陳添記、恩寧劉福記……藏在廣州老字號裡的人間煙火
    送牛肉的車一來,四五副牛雜就被壯漢扔在剛清掃好的位置,桂珍伸手一摸,血淋淋的牛雜,熱乎乎的,新鮮。桂珍只選水牛的牛雜,黃牛不行,牛雜不夠厚實,沒嚼勁。 她抬起牛雜裝進紅膠桶裡,放上手拉車,拖著回家。路上會經過陳年的青石子路,輪子摩擦發出哐當哐當的聲響,這聲音,她聽了30年。
  • 80歲阿婆賣牛雜30年,生意好到爆,全程一個人操作,太壯觀了!
    80歲阿婆賣牛雜30年,生意好到爆,全程一個人操作,太厲害了!最美味的東西總在大街小巷中,身為吃貨總是要不停地尋找美食。但如果你實在沒時間,也沒關係,現在就讓小編帶著你們去"品嘗"一下來自廣州芳村的阿婆牛雜,到底為何生意如此火爆!這就是80歲的阿婆賣牛雜的生意狀況,一輛小小的手推車,一個很平常的太陽傘,這就是她賣牛雜的全部家當的,但是來吃的人卻不少,阿婆沒有出現的時候,食客們就已經排起了長龍,都是為了吃到這一碗正宗的廣州牛雜。
  • 再見,芳村陸居路!再見了,阿婆牛雜甜園甜品嘆佬雞煲……
    滷水湯汁裡除了牛雜還有各種麻辣燙食材隨點隨煮牛雜一串兩元阿婆牛雜因為如今阿婆已經把攤子交給了兒媳婦玉姐打理阿婆在一旁指點著Via>甜園甜品的糖水可是附近人的熱愛啊不管是暖熱奶糊還是消暑菠蘿冰這裡的糖水就跟它的名字一樣甜得恰到好處20年過去
  • 廣州冷巷裡熱門的星—阿婆牛雜
    老廣州肯定都知道阿婆牛雜,藏在深巷裡的匠心牛雜檔。阿婆出攤的牛雜檔。阿婆年紀大了,逢周末不定期出檔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但只要阿婆出檔,廣州吃貨們必定不辭勞苦的大排長隊,一飽口福。阿婆出檔,排隊排隊還是排隊為什麼阿婆牛雜可以做到儘管環境髒亂,依舊滿滿的口碑好評?因為匠心。
  • 這家阿婆小攤20年只賣一碗牛雜,一周出攤一次,想吃看運氣
    這家阿婆小攤20年只賣一碗牛雜,一周出攤一次,想吃看運氣很多時候,我們都知道怎麼成為想要的自己,但卻輸在無法堅持。下決心時對自己的承諾就像感情中的山盟海誓,一開始信誓旦旦,到最後絕口不提。阿婆牛雜堅持出攤20多年是周圍很多人從小吃到大的「老字號」了,牛雜老湯配著油兌的花生醬,放在小煤爐上,咕嘟咕嘟地小火慢煮著,隔著好遠,就能聞著牛雜的香氣。阿婆牛雜的做法是預先串好燜好的,是老湯和牛雜分開來做。
  • 汽車撞傷路邊賣梨阿婆 擺攤安全隱患大
    浙江在線08月07日訊每到各種水果上市的季節,椒江、黃巖、臨海、溫嶺等盛產瓜果的地方,馬路邊常常會有人擺攤賣水果。因為稱是剛剛採摘的,而且價格實惠,往往能吸引不少過往市民購買。  但是,路邊擺攤存在的安全隱患一直為人詬病,由此引發的交通事故屢有發生。
  • 「越秀·北京路B口」麵筋牛雜阿婆牛雜,傳承30載的經典美味小吃~
    阿婆牛雜,傳承30載的經典美味小吃~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貪吃,ID:tcsc02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火遍全網的阿婆牛雜堅持用最新鮮的食材專心做一件事…匠心手作的牛雜套餐現在9.9就能開吃坐標:越秀區人均:9.9元從街邊檔到爆紅廣州
  • 終於吃到傳說中的阿婆牛雜
    但阿婆牛雜不是你想吃就能吃得到,阿婆年事已高,從以前的每天出檔,漸漸變成隔天出檔,後來又減少為一周兩次,一個月一次,三個月一次……2019年春節過後,阿婆就再也沒有在陸居路出現過。    有人說她生病了,有人說是因為陸居路要拆了,正在圍蔽改造。4月7日,沉寂已久的阿婆重新出現在芳村花蕾路,粉絲們慕名而來,在這裡排起長龍。重新出山立刻成網紅,芳村阿婆牛雜值得你馬上「幫襯」。
  • 席捲地攤&夜經濟,阿婆牛雜手推車來襲!
    阿婆牛仔,從三十年前,就靠著一輛手推車,一個小攤,一份牛雜,成就了經典。 在廣州那條有著獨特情懷的小巷子裡,阿婆牛雜一擺就是三十年,沒有任何營銷推廣,卻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吃,伴隨著一代廣州人的成長,成為老廣人割捨不掉的情懷。
  • 沒有了阿婆的「阿婆牛雜」,你還捧場嗎?
    前一段時間,在芳村把牛雜賣成了一道風景線的阿婆決定不再出攤了。當年排隊在陸居路排隊四五個小時只為吃一碗阿婆做的牛雜,排晚了還不一定能吃到。有人說能吃上阿婆的牛雜簡直是緣分。然而阿婆宣布了「退休」,她的牛雜卻沒有「退休」。並且在4月7日,搬進了芳村花蕾路的甜園甜品店,每天下午三點準時出檔。價格是20元一碗,有幾條青菜,牛雜,魚丸,還有麵筋跟蘿蔔。看起來是很大一碗, 20元也不算特別貴。作為曾經有幸嘗過一次阿婆親手賣的牛雜的小編決定再吃一碗試試。然而實話實說…並沒有特別驚豔的感覺。
  • 終於吃到限購的廣州阿婆牛雜!阿婆重出江湖街坊大排長龍
    但阿婆牛雜不是你想吃就能吃得到,阿婆年事已高,從以前的每天出檔,漸漸變成隔天出檔,後來又減少為一周兩次,一個月一次,三個月一次…… 2019年春節過後,阿婆就再也沒有在陸居路出現過,有人說她生病了,有人說是因為陸居路要拆了,正在圍蔽改造。
  • 遠近聞名的街頭小吃「阿婆牛雜」強勢入駐超級文和友
    長沙是文和友的起點,從2011年的小攤起家到如今的超級文和友,文和友一步一步把自己打造成如今的,遠近聞名的街頭小吃的「阿婆牛雜」與超級文和友不謀而合。「阿婆牛雜」強勢入駐超級文和友啦!這一份有著30餘年的老廣情懷的極具人間煙火氣息的牛雜,終於在這一刻與文和友牽手!
  • 牛雜店賺錢—不用實體店,做牛雜路邊擺攤也可以賺大錢
    牛雜我們都知道,它是廣東地區的特色小吃,之前在在廣東一帶都特別流行吃牛雜,不過目前的牛雜已經在全國各地都開始流行了。牛雜投資很小,並且不需要太大的實體店,但牛雜該怎樣做才能賺錢?投資成本和利潤又是多少呢?
  • 廣州最有名的阿婆牛雜,當地人抹不掉記憶,她一出攤食客奔走相告
    廣州最有名的牛雜小吃,是一位老太太擺著小攤,人稱阿婆牛雜,不起眼的小巷子裡擺了30多年的牛雜攤婆,牛雜是當地人抹不掉的記憶節點。 牛雜是提前煮熟,各種牛雜放到調好滷汁的鍋裡,小火慢燉鍋裡除了牛仔以外還有各種魚,蝦餃、豆腐泡,還有廣東菜系常見的蘿蔔,老太太的牛雜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它的牛雜做得相當入味,滷汁很醇厚
  • 華輝美食人:廣州最火爆的「牛雜」都在這,幾十年前就是網紅小攤
    阿婆牛雜-甜園甜品 地址:花蕾路1-9號(甜園甜品花蕾路店) 老廣都知道芳村最出名的牛雜就是阿婆牛雜,每次開檔都會大排長龍,甚至有6點多就從花都搭地鐵過來的粉絲。現在阿婆將自己的手藝傳給了甜園甜品的創始人,並於每日下午三點到五點親自到店坐鎮。
  • 阿婆牛雜、吳財記雲吞麵……荔灣新一批區級非遺項目公布
    大洋網訊 12月30日,荔灣區第五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授牌、第四批代表性傳承人頒證儀式暨非遺傳承人迎春座談會舉行。此次公布的第五批區級非遺項目有粵語講古、廣州泥塑、廣州西村窯制瓷技藝、廣式牛雜製作技藝、廣式白切雞製作技藝、廣式臘腸製作技藝以及廣式雲吞麵製作技藝七項,四項為傳統美食類,兩種為工藝美術類,一種為語言藝術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