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整編後騎兵消失,分布在軍馬場的數千萬戰馬,去哪了

2020-12-19 不精準的人

回首過往,悠悠華夏之爭可真是讓人盪氣迴腸,曾經就有女真的金戈鐵馬掃蕩大宋天下,那氣勢真可謂無人可。在古代馬作為騎兵的一種坐騎,是國家戰略資源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重要物資,然而時過變遷,曾經戰場上的戰馬英雄已不再有,那麼戰馬也就需要了。

現在的馬匹除了能夠作為牧民家的一種工具使用之外,還被用來作為肉製品,奶製品等來源,並且還用於一些影視的拍攝、旅遊文創、以及賽馬等方面。

在1928年的4月的時候我們國家是有一部騎兵軍隊,可惜已經解散了。當時這支騎兵部隊是我國軍隊中的第一支,主要建立在西北工農革命中,可惜好景不長,到1985年的時候開始進行整編,這支軍隊雖然在我國歷史上存在了近60年,但是依然存在於人們心中

據統計我們國家曾經是擁有12支騎兵師,在這十幾支部隊中擁有著上百萬的戰馬,這些戰馬除了作為一種移動工具之外,主要是給騎兵騎乘,但是技術時代的快速發展使得騎兵不在適應當前的社會,於是就決定將騎兵部隊解散,對此,有人問,隨著騎兵部隊的解散,那些數量龐大的戰馬又到去了呢?

一、優良戰馬歸於何處?

馬是大草原對我們的一種饋贈,它們源自於綠野,所以它們從部隊撤出之後也應該回歸到草原

馬是有一定年限的,騎兵的戰馬為了保持一種常態,他們一般將戰馬服役10年到12年左右,一旦它們的服役期過之後,因它們的體力跟不上青年時期的實力,所以就將它們從戰場中放回到安靜和平的大草原,從此度過它們剩下的美好時光。

然而有些部隊中的士兵不願意讓戰馬在受到人類馴化之後回到自然界中的弱肉強食,自生自滅,並且騎兵營後勤管理處也養殖一些軍隊馬匹「預備軍」,加上軍隊中也絕不會允許放生還沒有完全成長的預備戰馬自己生活的,於是這些從戰場上撤掉的戰馬就會被安排到市場中按照普通的馬匹來進行販賣。

戰馬被買走主要用於拉貨、載人等用途,其實體力勞累程度不低於戰場,但至少之後的生活要安全很多,所以說 戰馬變成一種民用馬不失為一個非常合理的,並且因為這些戰馬都經歷過軍隊培訓,身體素質是沒的說,再加上經過一些戰爭的洗禮,馬的心理素質和精神狀態也要高於一般的民用馬,最為重要的是不容易受驚導致人類的貨物被毀壞或者使得平民身體受到一定的傷害,對此,人們更喜歡從哪些市場中購買那些從戰場上撤掉的戰馬。

同時,戰馬轉變成民用馬不僅給馬帶來了後半生的穩定與安全,也給國家和政府的經濟方面帶來了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甚至在國家市場監督之下,戰馬的價格非常合理,有時候還低於平常的價格,這也是結合國家的宗旨與目標,所以對於人民來說,購買一匹這樣的戰馬也是非常實惠的。

所以說在這種局面之下,將戰馬進行這種處理是最好的一種方式,據統計,編制進行整改之後,軍馬的轉讓民用之後的資源佔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由此可見,戰馬變成民用馬是最好的一種方式。

二、負傷的戰馬又歸於何處?

在軍隊中有這樣一批戰馬的存在,它們在戰場中受到了非致命的創傷,但情況也是非常不樂觀的。面對此種情況國家本著人道主義的精神,便將這些馬匹送到一個專門養傷的一個機構進行療養,直到讓馬恢復生命力之後,再將馬送到軍馬場養老。

自從部隊的編制進行整改之後,雖然部隊解散了,養馬場也難以維持,但是對於這些受傷的戰馬的養老生活一直在持續,並且國家還重新安排養馬場重新去接替,讓這些退役的戰馬能夠有所歸宿。

畢竟這些上過戰場的馬已經為了我們的國家奉獻出了一份巨大的力量,雖然現在的它們已經回歸到了一種安靜祥和的生活,但是它們依然是我們的驕傲。因為它們曾經在那車輪滾滾的噪聲之中,它們用它們的聲音來為我們吶喊助威,所以我們不能夠拋棄它們,要讓它們在遲暮的年華中享受美好的時光。

三、馬是軍人「戰友」

戰馬雖然是一種動物,是一種純食草的生物,但卻是軍人的一種「戰友」,因為戰馬就像軍人一樣,是捍衛祖國的一道非常堅強而有力的防線。

對此國家政府明確規定不允許宰殺軍馬或者軍犬之類的牲畜,再加上馬肉並不像豬肉那樣非常受到世人的歡迎,同時它們之間生理上還存在很多的差別,比如說,馬肉要比羊肉柴很多,肉質不好也不香,所以現在市場上很少有銷售馬肉的。

雖然說是因為騎兵部隊的解散導致了馬匹被軍人所使用,但其實是因為時代發展的太快了,使得各個方面都提升了。

我們知道之前馬是作為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但是現如今汽車、火車、高鐵、飛機等等交通工具的高速發展,像這種落後的工具自然就被處於一種淘汰之中。

同時,隨著現代化的不斷的發展,使得軍隊建設不同以往,騎兵基本上已經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中,恐怕現在留下的只是一種形式,最為重要的是馬也不會在世人眼中隨便出現,只有去一些大草原上或者馬術比賽中能夠看到馬。

往日在戰場上馳騁的戰馬的那種活力,到現在也恐怕只剩下了觀賞的價值,實在非常可惜。

但轉眼細想,馬也是獲得了解脫,因為它們被人們用韁繩束縛住了幾千年。雖然馬不像人一樣,但是都是大自然的萬物,我們要用一種平等的眼光去看待,這樣才能維持好生態的平衡,同時也非常感謝之前馬為我們所付出的一切。

相關焦點

  • 宋朝的騎兵之殤:失去馬場沒有戰馬,忠勇的將士如何變成歷史?
    河西走廊馬場在漢武帝時期併入中國版圖,其出產的軍馬、軍駝,至今仍然是重要的戰略物資。西域馬場也是在漢武帝時併入中國版圖的,這裡出產的大量優良馬種,在別的地區見所未見。除名垂青史的「汗血寶馬」外,還有著名的伊犁-哈薩克純血馬。與矮小的蒙古馬相比,伊犁-哈薩克純血馬外觀高大俊美體質強壯,擁有極強的爆發力、耐力和負重力。在近2000年的時間裡,伊犁-哈薩克馬一直是中國最優良的戰馬。
  • 退役戰馬的歸宿:或解甲歸田,或軍中頤養天年
    估計軍中大多數是北方兵,有許多旱鴨子,水到齊胸深就怕,哪會遊泳啊;因此,就請大隊民兵連長抽調幾個政治覺悟高、學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前去部隊當臨時遊泳教練。
  • 貴州不僅產戰馬,這裡還一度是古代中國騎兵戰馬的主要來源
    不論東方還是西方,騎兵都是古代戰場上起決定作用的兵種之一。而騎兵的戰鬥力很大部分取決於其胯下的戰馬,能用於衝鋒陷陣的戰馬資源在古代大部分時候都關乎一國國運,不管怎樣重視都不過分。我國大規模運用騎兵的時間很早,戰國時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強大的趙國輕騎兵曾威震六國,將古老的戰車慢慢淘汰出戰場。
  • 宋朝買一匹馬,一半都是稅:結果缺乏騎兵,皇帝跳海自殺
    有網友問:都說宋朝是歷史上最富裕的朝代,可為何連騎兵都組織不出?有人說那是因為宋朝沒有合適的養馬場,所以缺乏戰馬。但是,元朝在關內最大的養馬場,就在安徽和雲南。明朝大型養馬場則在山西,保定等地。就是在宋朝,北宋滅亡以後,金朝也主要在河南和陝西養馬。
  • 打不過金兵是因為缺少戰馬?宋朝皇帝一年能吃掉一萬匹戰馬 還有...
    看到很多人都認同一個觀點,那就是北宋失去了養馬之地,所以建立不了足夠強大的騎兵部隊,所以無法抗衡金兵鐵蹄,只好丟掉半壁江山偏暗江南。但是筆者掌握的資料,卻是金兵一次進攻,佔領一個北宋馬場,就能繳獲兩萬匹戰馬,而且在議和條件中,還專門有一條:北宋需要送給金軍一萬牛馬!宋朝缺少戰馬?
  • 壩上行(十)紅山軍馬場
    過了灤河源頭景區便是內蒙古的紅山軍馬場,紅山軍馬場是60年代北京軍區養軍馬的一個單位,建於1964年8月,是國家唯一的軍馬繁育基地,主要擔負邊防部隊軍馬供應保障任務。軍馬場位於烏蘭布統古戰場核心區,是一片佔地40餘萬畝的草原,烏蘭布統的優質牧草,養育了軍馬場的良種軍馬,是一片不可多得的天然草場。每年數百匹出色的軍馬從紅山軍馬場裡脫穎而出,被送往內蒙、新疆、西藏等地的邊防部隊,成為戰士們守衛祖國邊疆不可或缺的裝備。
  • 沙俄哥薩克騎兵,最後去哪了?融化在普通百姓當中
    在沙俄的歷史上,哥薩克騎兵是一直非常驍勇善戰的隊伍。那麼,這支隊伍如今去哪了?很多人想不到,已經融化在普通百姓當中! 哥薩克人正是憑著一匹戰馬、一柄軍刀在橫跨歐亞大陸的廣闊疆場上,馳騁數百年,縱橫千萬裡。 所以說,哥薩克騎兵輝煌了400多年,左右著俄羅斯的歷史發展,在俄羅斯社會發展史和世界戰爭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漢武帝不惜遠徵大宛,尋求戰馬良種!西方戰馬真強過東方?
    編者按:最近網絡上關於秦漢騎兵的話題比較熱。冷兵器研究所的《羅馬騎兵完勝大漢?兩漢:先不提衛青霍去病,你羅都打不過自家僕從軍》一文發表後,有讀者問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騎兵強弱不好關公戰秦瓊。那麼戰馬是不是西方要強過東方呢?畢竟漢武帝都要去遠徵大宛,去尋求戰馬良種。本文就針對這個問題說一下。
  • 世界最大軍馬場:面積比兩個香港還大,風景美如畫,你想去嗎?
    世界那麼大,一起去看看,跟著旅者看遍世界各地風景,領略不一樣的風情!大家好,我是旅者,今天和大家聊聊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軍馬場——山丹軍馬場,面積比兩個香港還大,美景吸引眾多影片來此拍攝。山丹軍馬場坐落於中國甘肅河西走廊,地跨六縣,是目前世界第一大的軍馬場。起初世界第一大軍馬場並不是山丹軍馬場,而是原蘇聯頓河馬場,後因各種原因該軍馬場解體,因而山丹軍馬場從世界第二大軍馬場升至世界第一大軍馬場。這裡自建場以來,便由軍隊進行管理,每年可以輸出大批的糧油肉類支援國家國防和經濟建設。
  • 老字號的吃穿用你也許知道,聽說過老字號的馬場麼?去甘肅山丹吧
    不僅如此,我還在這裡遇見了短暫的暴風雨在瞬時間轉換成藍天白雲後的彩虹時光……在甘肅省的山丹縣,就有這樣一個亞洲第一大的、世界第二大的軍馬場。這裡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冷龍嶺北麓,位於大馬營草原上,總面積達329 .54萬畝的曾經是歷史上最悠久的皇家馬場!而目前,這個地跨甘青兩地的大草原(馬場)已經躍居為世界第一的位置!
  • 世界最大的馬場在中國,一直盛產戰馬卻鮮有人知,現是旅遊好去處
    隨著現在交通工具越來越發達,很多人都已經忘了曾經千百年來人們出行的一種古老方式騎馬,雖然現在國際比賽上還有馬術和賽馬的比賽,但是對於這項賽事關注的人其實並不多,就算是再現在的農村,也幾乎是看不到馬的存在,只有到了我國的一些草原,還能看到奔馳的駿馬,今天過府君要介紹的景點就和馬有關,
  • 古代日本最強騎兵,令全國喪膽,可牽出這些戰馬後,日本人尷尬了
    公元1555年,越後國的上杉謙信與武田信玄爆發了衝突,史稱第二次川中島合戰。在這次戰鬥中,赤備隊僅僅以800人的弱勢兵力,就擊潰了上杉家多達8000人的先鋒部隊。此後歷經數次戰鬥,赤備隊的騎兵為武田家立下了汗馬功勞。
  • 西部一養馬場比兩香港都大,給國家養軍馬兩千年,首任場長霍去病
    好的騎兵隊伍就需要有好戰馬,霍去病的好馬主要是來自祁連山下河西走廊的山丹馬場。這裡自古就是養馬地方,而公元前121年由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始創為皇家軍馬場,距今2139年了,這期間歷朝歷代山丹都是皇家御用馬場,在這慢長的歷史歲月中,這裡培育了無數良駒寶馬供給朝廷作為軍馬徵用。
  • 日本的「東洋戰馬」,是怎麼來的,軍馬培養政策是什麼
    儘管已經進入熱兵器時代,但是騎兵仍然是陸軍的主力,汽車普及之前,馬還是最主要的運輸工具。鑑於這種情況,日本開始推動馬種改良。1967年,法國為了報答日本拯救了法國蠶業,贈送給日本26匹阿拉伯馬,不識貨的德川幕府將之送給了大名和家臣。
  • 世界最大的軍馬場——山丹軍馬場
    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世界上最大的馬場——山丹軍馬場。山丹軍馬場山丹軍馬場位於河西走廊中部,地跨甘肅、青海兩省,總面積約為2195平方公裡,是當前世界上最大和歷史最悠久的馬場。它於公元前121年由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創立,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 八路軍115師進入山東後,整編了7個教導旅,他們的旅長都是誰?
    1940年10月,進入山東地區的八路軍115師和所屬地方武裝先後整編成立了7個教導旅,下面就和大家說說這個新整編的7個教導旅的旅長都是誰? 孫繼先是山東省曹縣人,1911年生,1932年入黨,曾任紅22軍64師連長、紅一軍團第1師1團(先遣團)1營營長、紅一軍團第1師1團參謀長,紅31軍93師參謀長,參加了長徵。
  • 江西高安市有一處軍馬場舊址 現在已是觀光旅遊的好去處
    亮劍中騎兵連連長形象深入人心在新中國建立的過程中於是1945年前後,人民解放軍通過籌辦軍馬場來進行軍馬的繁殖育種。新中國建立後,出於經濟發展的考慮,軍馬場被保留,以生產農牧業生活物資為主,兼以繁殖與改良馬匹,直至上世紀70,80年代,國防事業開始往現代化轉型,軍馬場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根據公開資料,軍馬場鼎盛時期,從事軍馬事業的人員超過百萬人,為國家培育軍馬、民馬一千多萬匹。
  • 現代軍隊裡逐漸消失的兵種,公安軍落下帷幕,騎兵7次參加閱兵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我們國家的軍隊不斷發展,終於有了海陸空軍,甚至更細緻的傘兵、醫療兵等劃分。但是到了建國後,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有些軍種與兵種因為不適應發展的需要,逐漸被淘汰了,這些軍種與兵種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第一個被淘汰的軍種叫公安軍。
  • 探訪中國最北馬場阿木爾薩布素軍馬場
    從大興安嶺阿木爾林業局龍河林場自駕遊宿營地向北約4.5公裡,就來到薩布素軍馬場。軍馬場三面環水,是群山中少有的「平原」。我們採訪了阿木爾林業局黨委宣傳部長高樹源。歷史從公元1682年說起,康熙帝命寧古塔副都統薩布素等領兵前往黑龍江築城屯田。
  • 光亭:少帥這麼火,也來講講少帥軍
    1929年,奉軍被南京國民政府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簡稱「東北軍」,奉系的歷史就此終結。整編後的東北軍下轄27個步兵旅、4個騎兵旅,總兵力約30萬人。 1930年,閻錫山、馮玉祥組成反蔣聯盟,空前規模的中原大戰就此展開。9月,張學良通電擁蔣,率部入關,迅速控制了平津地區,反蔣聯盟措手不及,很快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