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最強騎兵,令全國喪膽,可牽出這些戰馬後,日本人尷尬了

2020-12-24 萌蛋人官方

日本歷史上最為出名的時期,莫過於戰國時期。這個時期猶如中國的三國時期,可謂「英雄輩出」。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上衫謙信,武田信玄等一些知名人物,都在這個時期相繼湧現。

照片中的日本騎兵

就在武田信玄的手下,有一支神秘的騎兵部隊,因其驍勇善戰,令各路日本大名皆聞風喪膽——這就是武田赤備隊。所謂「赤備」,指的是赤色的鎧甲。日本因為飽受中國影響,中國以紅色為貴,日本自然也是以紅色為貴。赤備隊的核心,就是在日本地位最為高貴的騎兵。(注意,武田赤備隊起初是純騎兵部隊,但後來演變成了步騎混編的部隊,不過其核心戰力仍舊是騎兵)

武田信玄用兵只講究一個字——「」。正所謂「兵貴神速」,用他最喜歡的《孫子兵法》來講,就是「其疾如風」。武田家的赤備隊一登場,就展現了異常強大的實力。公元1555年,越後國的上杉謙信與武田信玄爆發了衝突,史稱第二次川中島合戰。在這次戰鬥中,赤備隊僅僅以800人的弱勢兵力,就擊潰了上杉家多達8000人的先鋒部隊。

此後歷經數次戰鬥,赤備隊的騎兵為武田家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三方原合戰中,武田信玄的一支赤備隊先鋒騎兵,就把大名鼎鼎的德川家康揍得抱頭鼠竄。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赤備隊的騎兵都是日本古代最強的騎兵部隊

木曾馬中比較高的一匹

那麼這麼牛的騎兵部隊究竟騎著什麼樣的戰馬呢?不說不知道,一說就尷尬了!日本本土的馬,品質一直都很差。大多數日本本土馬都是矮種馬。之所以叫矮種馬,是因為其體型卻是非常矮小。究竟有多矮?一些成年矮種馬只能長到85cm還是把頭也算上的高度。只能到達一個身高1.6m 的人的膝蓋高度,差不多相當於哈士奇的大小

矮種馬參考身高

日本古代身材最為 「高大」的本土馬,叫做「木曾馬」。武田赤備隊的御用戰馬,正是木曾馬。可要說起木曾馬的大小,也令現代人詫異的。成年木曾馬大多只有110cm,差不多達到現代普通成年人腰部的高度。這種戰馬其實從嚴格意義上講,根本不能充當戰馬!

更矮的矮種馬

戰馬之所謂被稱為戰馬,首先就要滿足一定的高度。世界上最高的馬要數英國夏爾馬了,肩高超過2m,簡直是巨獸。成吉思汗橫掃亞歐大陸用的蒙古馬,則要矮得多,肩高只有135cm。不過雖然蒙古馬身材不高大,可是生命力非常頑強,適應各種嚴酷的氣候,因此非常適合充當戰馬。但是不管怎麼樣,蒙古馬的身材還是可以接受的

耐用的蒙古馬

反觀日本的木曾馬,真得是矮得過分了,總共只有110cm,基本就是大號哈士奇,給小孩子騎還差不多,怎麼可以打仗呢?如果真得打仗,別說長途奔襲,衝擊力也不達標。也難怪明治維新的時候,日本大量引入歐洲馬匹改良馬種

矮小的日本武士

可就是這種矮小的馬,卻成就了日本古代最強大的赤備隊騎兵,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如果非要解釋的話,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日本人更矮。日本人古代身高普遍只有1.41.5,至少比中國人矮20cm。按照同樣的比例,中國人騎乘的蒙古馬是135cm,減去20cm就是115cm,正好與木曾馬高度差不多。也就是說以古代日本人矮小的身材反而更適合騎那種比較矮一點的馬因此矮小的木曾馬組成的赤備隊騎兵才能讓日本人皆喪膽。

相關焦點

  • 貴州不僅產戰馬,這裡還一度是古代中國騎兵戰馬的主要來源
    不論東方還是西方,騎兵都是古代戰場上起決定作用的兵種之一。而騎兵的戰鬥力很大部分取決於其胯下的戰馬,能用於衝鋒陷陣的戰馬資源在古代大部分時候都關乎一國國運,不管怎樣重視都不過分。我國大規模運用騎兵的時間很早,戰國時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強大的趙國輕騎兵曾威震六國,將古老的戰車慢慢淘汰出戰場。
  • 中國古代騎兵的另一面—古代騎兵的武器、防具、戰術和兵源
    董卓年輕時善於騎射,令羌人佩服! 那麼騎兵用不用弓弩呢? 古代騎兵既可遊弋馳援,又可衝鋒陷陣! 騎兵也使用如矛、戟一類的長兵器。
  • 古代的戰馬一般連續可跑多少公裡?真有有「日行千裡」的寶馬嗎?
    在冷兵器時代,若沒有強大的騎兵,就不可能成為軍事強國"。冷兵器時代,騎兵是具有決定意義的兵種。在古代戰爭中,騎兵就是一支機動性極強的機械化部隊,以步兵對抗騎兵,難度是十分大的。說戰馬是古代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體是不錯的。如果單論經濟文,宋朝是中國封建時代的高峰。
  • 1985年整編後騎兵消失,分布在軍馬場的數千萬戰馬,去哪了
    回首過往,悠悠華夏之爭可真是讓人盪氣迴腸,曾經就有女真的金戈鐵馬掃蕩大宋天下,那氣勢真可謂無人可。在古代馬作為騎兵的一種坐騎,是國家戰略資源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重要物資,然而時過變遷,曾經戰場上的戰馬英雄已不再有,那麼戰馬也就需要了。
  • 日媒揭秘暴力團「怒羅權」:令警方頭疼讓惡棍喪膽
    原標題:日媒揭秘暴力團「怒羅權」:令警方頭疼讓惡棍喪膽 據日本《日刊才藏》雜誌11月12日報導,隨著日本一名涉嫌敲詐勒索的「怒羅權」暴力團相關人員被警方逮捕,日本媒體再次將目光轉移到這個由「二戰」後被遺棄在中國的日本遺孤後代組成的暴力組織身上,並稱「怒羅權」是一個令日本警方頭疼、讓惡棍喪膽的棘手組織。
  • 都說古代日本人矮,以為他們上馬很難,看到他們的馬,真是要笑死
    我們的固有印象中,日本人普遍偏矮,尤其是古代。據古籍記載,漢朝以前的日本人平均身高在1米1到1米2之間。日本古時候被稱為倭,意思即為矮。古代日本人矮,那是因為日本島國,環境封閉,這種環境只有矮個子適合生存,再加上耕地面積少,食物的來源不充足。
  • 宋朝的騎兵之殤:失去馬場沒有戰馬,忠勇的將士如何變成歷史?
    這種武器就是古代戰爭的「坦克」——戰馬。戰馬在戰爭中的重要性在古代戰爭中,戰馬的速度和高機動性,讓騎兵對步兵具有絕對優勢。這一點,即使宋朝有著武器裝備優勢,依然無法彌補。而斷糧後的宋軍步兵戰不能戰,固守又沒有糧食,最終只能被聚殲!另一點,戰馬在戰爭時期的軍事運載能力,同樣是步兵望塵莫及的。比如北宋在「雍熙北伐」前期,曾經擁有巨大的戰略優勢,參與攻擊的部隊多達20萬,而契丹軍兵力一度相差很遠。這時候,契丹依靠自身的騎兵屬性,在兩個月的時間內集結了將近40萬軍隊,一舉扭轉了兵力上的差距!
  • 日本的「東洋戰馬」,是怎麼來的,軍馬培養政策是什麼
    無論哪個抗戰影視劇,都會出現日本軍官,騎著高頭大馬,不可一世的形象。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小國,大部分地區都是島嶼,自古至今沒有好馬。那麼二戰期間,日本的「東洋戰馬」是怎麼來的呢?明治維新後,這批阿拉伯馬被陸續收回,作為種馬,用於改良本土矮馬。經過十年的繁衍,1887年,日本馬的平均身高,從1米增長到1.3米,由於種馬數量過少,大多是近親繁殖,效果並不是很理想。於是日本成立——三田育種場,並制定了30年的馬種改良計劃。
  • 漢武帝不惜遠徵大宛,尋求戰馬良種!西方戰馬真強過東方?
    編者按:最近網絡上關於秦漢騎兵的話題比較熱。冷兵器研究所的《羅馬騎兵完勝大漢?兩漢:先不提衛青霍去病,你羅都打不過自家僕從軍》一文發表後,有讀者問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騎兵強弱不好關公戰秦瓊。那麼戰馬是不是西方要強過東方呢?畢竟漢武帝都要去遠徵大宛,去尋求戰馬良種。本文就針對這個問題說一下。
  • 馬矮刀長槍短,日本戰國時代的騎兵在戰場上的優勢有多大?
    雖然這些精銳武士的主要作用是冒險遊走於戰陣之間傳遞消息,但是他們同時也是己方精銳中的精銳。這些傳令兵身後背負的母衣,是一種用竹子編成的筐形然後再附上不同顏色的布。當戰馬疾馳的時候,風從前方灌入,後面的布就會變的如同一個巨大的氣球一般。據說,這種防具對於流矢有著較好的防禦作用。
  • 實拍日本人的鎧甲:他身高一米六九,日本人稱他是「參天巨漢」
    日本民間藏有豐富的古代各個時期的鎧甲和武器,他們對古文物的重視程度,是世界上最擅長保存文物的國家。最有特色的就是日本武士穿過的鎧甲,個個精美絕倫,盔甲是上層武士的穿的奢侈品,在戰場上起到的防護能力非常有限,就是撐門面用的。圖為日本明治時期的武士,照片中的武士身高137。
  • 實力相差懸殊,八路軍騎兵團巧布口袋陣,痛殲日軍精銳騎兵旅團
    而在1938年7月的張鼓峰戰役和1939年5月的諾門罕戰役中,日本的騎兵部隊,在蘇聯的裝甲部隊面前碰得頭破血流,一敗塗地。從那以後,日本在戰鬥中再也沒有使用騎兵對付裝甲部隊的戰例。並開始有計劃的削減騎兵部隊的規模。
  • 古代打仗,步兵戰勝騎兵有多難?「卻月陣」是怎麼大敗騎兵的?
    騎兵的出現是中國古代戰爭的分水嶺,最早在商朝時期,北方遊牧民族就已經能在馬背上作戰了,此後周王朝更是以養馬而聞名,古籍記載「古公瞏父,來朝走馬」。當然最初的作戰主力還是步兵,大致在公元前5世紀前後,埃及就培養出了戰鬥力不俗的步兵軍團,此後西方興起的羅馬、希臘等國都有各自的步兵陣營,步兵又有重裝步兵與普通步兵之分。
  • 騎兵,為何在古代被稱為戰爭之王
    少了一隻馬掌,丟了一匹戰馬。少了一匹戰馬,敗了一場戰役。敗了一場戰役,失了一個國家。理查三世騎兵的發展,源自數千年前被人類所馴化的野馬,但在那時,因其數量稀少,也只是作為偵察所用。直到幾次大型的戰役,騎兵的作用才徹底展現出來。
  • 中國歷史上八大最強的軍隊,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排在第一
    而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中國古代這些厲害的軍隊中最厲害的八支。他們分別是蒙古鐵騎、秦軍、漢軍、白袍軍、北府軍、嶽家軍、戚家軍、滿州八旗。1、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蒙古騎兵是中世紀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智勇兼備、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
  • 二戰時日本陸軍:騎兵和炮兵聯隊,所裝備的火炮種類
    聯隊,是二戰時期,組成日本軍隊的最主要軍隊編制,屬於一級作戰單位;日軍的軍旗,就是聯隊旗,由日本天皇親自授予。聯隊以上的編制,比如旅團、師團等,都是由若干個聯隊所組成,而旅團、師團卻都沒有軍旗,是日本軍隊所特有的現象。
  • 古代打仗的戰馬既非公馬也非母馬,那是什麼馬?網友:漲知識了
    古代騎兵是唯一的機動性作戰部隊,其作用可以說是十分巨大。不說別的,漢武帝時期能夠擊敗匈奴的主要原因還是漢朝有著良好的騎兵部隊,才能夠將匈奴人打的毫無招架之力。而事實上中原民族與少數民族的差距就是騎兵素質的差距了。
  • 蒙古騎兵四處徵戰,為何要帶上大量母馬隨行?
    在這種野蠻的行軍風格下,雖然幾乎沒有敗仗,但是戰馬損失肯定不少,那麼為了補充戰馬,只能靠母馬源源不斷地生出小馬。所以母馬地第二個作用,補充戰馬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蒙古戰馬是蒙古騎兵能夠在歐亞大陸橫行的先決條件。蒙古馬或許不是世界上最好的戰馬,但是肯定是跟蒙古人匹配最合適的戰馬。
  • 為什麼一般古代軍隊很怕騎兵呢?軍制變革下,你只知道馬鐙?
    在古代的作戰序列當中,騎兵確實是一大優勢兵種,但是正規騎兵的歷史其實並不長,在趙武靈王以後才登上歷史舞臺,但是也並不意味著之前我們的國家和地方政權沒有騎兵。戰馬早就已經投入到戰場,在商朝周朝時期的戰車,都是由戰馬進行配備的,而遊牧民族策馬彎刀多次到相關地區,擄掠農產品資源和人口。在當時也可以管他們叫做騎兵,但是他們的這種騎兵更多的是一種社會性質的騎兵。
  • 古代最強悍的戰馬是什麼馬?
    古代最強的馬,莫過於汗血寶馬,為了得到這種名馬,漢武帝還不惜發動了兩場戰爭。下面我就來說說汗血馬的歷史傳奇。第一,汗血馬之前,大漢帝國的馬匹在漢代,馬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能否保有一支強大的騎兵,關鍵在於能否有優良的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