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慶活動失光環 臺灣文創遭遇了什麼

2021-01-20 華夏經緯網

  民俗表演是各地節慶活動都有的項目,圖為2016臺北禮品展上的民俗表演。

  上周,2016宜蘭國際童玩節落幕,這個被譽為臺灣最成功的文化創意活動今年入園人數為歷年最低;同時,嘉義市的「KANO一夏」嘉年華系列活動開幕,也冷清到「垃圾桶裡都沒垃圾」。文創產業是臺灣的驕傲,臺灣上世紀90年代就力推文創概念,2002年將文創列為「發展重點計劃」,2010年頒布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但努力了20年,不少文創節慶活動的光環卻已失色,文創,遭遇了什麼?

  食洋難「化」

  當文創成為朝陽產業,臺灣各縣市都依託特產、環境、宗教、民俗等元素打造了大型節慶活動,柿餅節、假面節、煙火節、鮪魚季、石雕季等達100多個,臺灣每年出版的觀光年曆主要介紹每月的節慶活動。記者曾經探訪苗慄國際假面節,這個活動的設計依據為苗慄有木雕、制陶等傳統產業,生活在苗慄的客家人在祭祀時還保留配戴面具的傳統,假面藝術節可彰顯苗慄的傳統產業與客家文化,促進產業發展,吸引旅遊人潮。但記者在園區卻難以找到苗慄元素,從展品到紀念品到表演都是義大利威尼斯的假面具,連小吃都是「洋貨」,「國際」分量很足,但文創呢?不能說辦個大集就是文創吧?

  宜蘭的國際童玩節也很「洋」,既然有「國際」二字,每年都請來各國的表演團體,展覽、演出、互動遊戲要熱鬧一個夏天。1996年首屆童玩節大獲成功,之後成為宜蘭縣最重要的活動,帶動宜蘭民宿業迅速發展,掀起了宜蘭旅遊業的高潮,2002年童玩節曾吸引90多萬人入園。可嘆近幾年童玩節人氣直落,今年舉辦50多天只有37萬人次入場。有人分析是因為內容重複,童玩節不再有吸引力。但也有人指出有些兒童遊戲能受到一代又一代人喜愛,為什麼巨資打造的童玩節卻如此「早衰」?究其原因,泊來的洋文化會滿足獵奇的心理,但難以保持長久魅力。專家指出,節慶的文創必須吸納當地的文化元素,深入民間生活,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審美標準、生活水平相聯接,才能達到「產業」的規模。

  政治添亂

  已經有人提出請宜蘭考慮停辦童玩節,但開辦或停辦一項節慶活動不只是衡量活動本身的質量,還要評估政治影響。童玩節是民進黨籍縣長遊錫堃任上創辦,一直是民進黨籍參選人的政績。某次鄉鎮長選舉,民進黨籍參選人稱國民黨籍參選人「會停辦童玩節」,對手很委屈:「鎮長有那麼大權力?」等到國民黨籍縣長呂國華上任,童玩節又成了縣政府「圖利」的話題。呂國華考慮童玩節風光不再,曾在任上停辦,結果變成政治事件,當時的領導人陳水扁都出言指責,社會輿論也認為呂國華器量不大,容不下「老縣長」創辦的童玩節,呂國華喊冤:童玩節已經賠錢,向上申請活動補助款又不順暢,到底是誰容不下誰?

  政治力影響節慶活動非此一例,這些活動都是由縣市主辦,從一開始就有政治正確的考慮。受到冷遇的「KANO一夏」活動,主題來自電影《KANO》,電影名是日文「嘉農」的發音,內容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嘉義農林學校(簡稱嘉農)棒球隊,在日籍教練訓練下打進日本決賽的故事。這部電影曾經熱映,但也有爭議,被批評其美化日本殖民統治。但臺當局卻支持嘉義打造「KANO棒球園區」,已投入超過5000萬元新臺幣,聲稱要發展成為「臺日交流重點」,至於文化意義和產業效益,大概要讓位於政治了。

  複製成風

  宜蘭童玩節由盛至衰,還有一個原因是初獲成功後,其他縣市陸續複製童玩節,添加更新的科技與流行元素,漸漸分散了宜蘭童玩節的人流。抄襲和複製成為臺灣文創產業的致命傷。

  因為出發點是政績和入園人數,因此,不少大型文創活動沒有對文化的深入研究和獨特呈現,只追求一時風光和短期效益,也沒有穩定的運營團隊和長期規劃,把成功的模式複製過來,牽強附會上當地元素,隆重開場,艱難支撐,只剩場面,失去內容,沒有文化的創意和產業的養成,讓文創淪為表演,產業成為作秀。

  節慶活動是臺灣各縣市最大型的文創作品,上百個節慶活動中,分傳統、宗教、客家、少數民族、特色主題幾大類,同質性很高,文化挖掘不夠,難以成為地方獨一無二的文化產業。由節慶到文創園區到文創產品,往往是「跟風才會贏」,什麼能聚攏人潮先跟了再說,文創園區成了吃喝玩樂的休閒地,山上的民宿颳起歐洲古堡風,進口植物成為花田造景主角,文化元素只剩簡單複製的符號,比如印花布圖案、少數民族圖騰、卡通歷史人物等,沒有了創意和設計。甚至墾丁音樂節、臺北燈會這樣的知名活動也傳出抄襲的質疑。如果只重表面,忽略了「文創」口號背後政策、人才、管理的支撐,就如臺灣媒體所稱:「小點子」太多,「大點子」太少,這是麻煩的源頭。(陳曉星)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左秋子

相關焦點

  • 童玩節冷落、嘉年華沒人臺灣節慶活動退燒
    民俗表演是各地節慶活動都有的項目,圖為2016臺北禮品展上的民俗表演。本周,2016宜蘭國際童玩節落幕,這個被譽為臺灣最成功的文化創意活動今年入園人數為歷年最低;同時,嘉義市的「KANO一夏」嘉年華系列活動開幕,也冷清到「垃圾桶裡都沒垃圾」。
  • 臺灣打包展示節慶民俗活動
    臺灣打包展示節慶民俗活動www.fjsen.com 2013-07-25 08:57  李向娟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新華社發東南網7月25日訊(福建日報駐臺記者 李向娟) 24日,臺「交通部觀光局」在臺北101大樓舉辦「臺灣觀光年曆·飛趣臺灣
  • 節慶民俗|臺灣客家文化活動
    」與你相約,陪你回味臺灣     臺灣現在做為全球最注重保護客家文化的地區,客家文化早已成為臺灣旅遊的一大特色。    ▼為加強桐花意象與在地客莊文化之結合,特別凸顯地方特色,由新北市、桃園、新竹、苗慄、臺中、彰化及南投等7縣市 ,引領鄉鎮及社團,共同辦理超過百場以上的藝文活動;另為提升臺灣客家特色產業之發展,本會結合地方傳統產業及異業結盟業者 ;並與知名客家美食餐廳合作,推出客家美食等各式好康活動。從客家生活工藝到客家美食,在桐花祭的帶領下,整體呈現客莊的文化活力。
  • 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
    華山,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ROT案先行,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群聚移動,是臺灣的文創櫉窗『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在臺北所有的文創園區中,它雖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同時也是人氣最旺的一處。
  • 5月去臺灣玩什麼?這些精彩的節慶活動等你來哦!
    5月去臺灣玩什麼?
  • 臺灣8月的節慶活動大盤點
    臺灣每個月都有很多節慶活動,如果你八月份有去臺灣的計劃,可不要錯過這些非常有臺灣特色的節慶活動宜蘭 - 童玩藝術節
  • 探訪臺灣文創園區 解密園區營運之道
    2002年,臺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對華山藝文特區進行舊空間活化再利用,將其調整為"創意文化園區"。2005年底,結合舊廠區及公園區的"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重新開放,供藝文界及附近社區居民使用。2006年,華山正式定位為推動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旗艦基地。2007年12月,臺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了園區25年的經營管理權利。
  • 臺灣文創專家為大安鄉「文旅融合」發展支招
    5月29日,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永萍
  • 疫情加劇 臺灣展覽、節慶、教育等活動改推線上方案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加劇 臺灣展覽、節慶、教育等活動改推線上方案中新社臺北3月31日電 臺灣新冠肺炎疫情近期加劇,多地展覽、節慶、教育等活動轉至線上進行,或推出線上應對方案。據中央社、《聯合報》等臺灣媒體3月31日報導,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宣布,為配合當局防疫措施,避免群聚感染風險,規劃於上半年主辦的展會將全部延期。今年內,該機構規劃成立46個不同主題的數字虛擬展館,賣家產品於網上數字展館上架,買家可在線洽商、下單。其中,首個虛擬展館「織襪眼鏡時尚虛擬展館」已於當日上線。
  • 臺灣本土疫情風波,凸顯跨年節慶活動舉辦與否的政治娛樂化問題
    近日,臺灣再度出現新冠肺炎的本土感染病例。因正值跨年節慶前夕,許多原來地方縣市政府,都高分貝宣傳的室內、戶外集會活動,是否將繼續舉辦,也讓眾多主辦方感到進退維谷、舉棋不定。其實,臺灣現在的地方縣市政府,爭相舉辦節慶活動集會的政治娛樂化現象,是有源頭來源的。
  • 劉結成:臺灣文創園區擁有五大特色
    三、活動聚人氣,共生擴大效益   影響文創園區的成功因素有很多,我堅持「活動」是最重要的因素,沒有之一。因為文創園區要成功,首先必須聚集人氣,吸引人才,而活動是吸引人氣、聚集人才最好的方式。對臺灣文創園區考察發現:做得越好的園區,舉辦的活動也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一結論。
  • 2018秋冬節慶活動資訊大公開
    當然大家最關心一定是「煙火什麼時候放?」,只要把日月潭官網這張圖片存下來,就不會忘記囉,而且還可以按照煙火施放的日期和地點來安排日月潭旅遊行程怎麼玩!活動時間|9/29~11/17有接近8成的萬裡蟹都在新北市生產,而萬裡蟹其實是由花蟹、三點蟹、石蟳三種天然海蟹組合而成的,據說萬裡蟹是臺灣最好吃的蟹種,怎麼烹煮都能保留牠的美味,單單只是想就垂涎三尺。9月到11月底的萬裡蟹季別忘了來吃飽滿鮮美的蟹肉,順便也可以欣賞北海岸的海景。都來到北海岸福隆的海邊了,吃飽欣賞完美境外,也該趁機動動身體來個水上活動。
  • 臺灣文創IP「走紅」三要素:情懷、用心、生活美學
    在這個即將迎來品質消費的時代,臺灣溫和、柔軟、有溫度的商業業態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在內地許多爆品商業項目裡,都能看到臺灣美食、臺灣咖啡館、臺灣動漫、臺灣文創零售的影子。這座肩負起中國傳統繼承之路與未來發展之道的寶島,也成為了越來越多人「文創之旅」的首選地。
  • 臺灣如何用文創連結城市與鄉村?
    :食養山房/臺北夜市/特色美食/五星級酒店&特色民宿③文創課程分享、項目交流與診斷會、總結復盤會臺灣文創專家文創頂層設計分享;專家直接項目問診,找準決策方向;導師與學員交流座談,共同探討文創相關話題,鞏固學習成果。
  • 臺灣11月節慶活動大盤點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楓葉逐漸變黃,適合秋冬季的娛樂活動也要逐漸提上日程,比如臺灣的溫泉泡湯季。臺灣得天獨厚,擁有冷泉、熱泉、濁泉、海底泉等多樣性泉質,是世界知名的溫泉勝地。 隨著臺灣的「溫泉」及「美食」兩大觀光資源整合規劃推出「溫泉美食嘉年華」活動。該活動每年在全臺各地同時登場,並從全臺17個溫泉區選出啟動地點。
  • 莊錦華:第五波文創旅遊新思維 從桐花藍海邁向夢幻未來
    臺灣2003年開始做文創旅遊和節慶活動,也是那時開始做客家桐花祭,開創了所謂的「圖騰文創」。每年4、5月的時候是桐花的花期。2002年之前,桐花兀自飄零山林、桐花飄落惹人嫌。而4、5月在2002之前也是旅遊的淡季,所有景點的人都去休假。
  • 臺灣文創之旅,我都買了些什麼?
    大多數去臺灣旅行的人,都是奔著寶島的美景、美食去的,愛文創的@多肉貓餅乾 卻把自己的臺灣之行走成了一趟文創買買買之旅,跟著她感受一下臺灣繁榮的文創業態吧
  • 漢博商業全視野|臺北松山文創園,行走在臺灣的文創氛圍下
    本期漢博商業全視野欄目,帶各位走進一家歷史悠久的文創園區——臺北松山文創園,為各位詳解探秘該項目如何因地制宜的引領臺灣文創市場。臺北松山文創園,佔地18.98萬平方米,園區前身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廠」, 由日本人始建於1937年,是臺灣日治時期戰後最具代表性的煙廠。
  • 臺灣文創產業品牌集體亮相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
    此次活動周以「設計引領·融合發展」為主題,透過不同的展覽形式,將上海展覽中心內12500平方米的空間打造成一個濃縮版的「設計之都」,頗為引人關注的是,15家臺灣文創企業集體亮相,以獨特的巧思、精緻的做工全面呈現創新生活美學理念。  此次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匯聚來自全球不同類型與主題的創意設計,展現全球5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設計思維。
  • 【宿聯課堂】民宿運營之臺灣「民宿+文創」營銷案例
    文創,是產業與地方文化的情感連結,透過新形態的創作,帶出了環境的溫度,讓傳統與現代、自然與發展,世代傳承、生生不息;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