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國語」

2020-12-25 中國臺灣網

  臺灣的「國語」,是指戰後在臺灣由政府所推行、而逐漸在民間普遍使用的北京話。由於北京話已經在臺灣獨立發展了50年以上,已經與我們在大陸所使用的普通話有些不同,所以有些語言學家因此將其稱之為「臺灣國語」或「臺灣華語」,而在英文文獻中則比較常用「Taiwan Mandarin」這個詞彙來描述這個語言。

  歷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結束日本殖民統治,國民政府接收臺灣。1945年,國民政府派陳儀為「臺灣行政長官」綜理治臺事務。由於當時在臺灣盛行的是日語和臺灣話,很多國民政府官員幾乎都無法與一般百姓進行溝通。1946年,陳儀成立「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隸屬「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由魏建功任主任委員、何容任副主任委員,綜理全臺灣的「國語」(北京語)推行業務。同年10月,陳儀下令廢除報紙、雜誌的日文版,並禁止臺灣作家用日文寫作,使得當時的臺灣人頓時成為文盲或半文盲。在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後,政府下令全面禁用日語,禁用日本唱片。整體而言,雖然主管機關的層級以及主管人員迭有更替,但國民政府推行「國語」的政策始終如一。並以學校教育為主軸兼及其它社教的管道。

  事實上,戰後國民政府剛來臺灣的時候,只有少數大陸人員隨著陳儀過來,他們多半會使用「國語」而不會河洛語、客家語或臺灣原住民語等本土語言。政府機關、學校與軍隊都使用「國語」,而一般老百姓居家做生意則使用不同的臺灣本土語言以及日語。總而言之,當時的臺灣,是個以「國語」和本地語言為主要用於的「雙語」社會,但同時會使用這兩種語言的雙語人又非常的少,因此當時的臺灣社會可以說是「雙言但非雙語」的社會。

  然而隨「國語」的推行開來,雙語人口日漸增加,臺灣逐漸進入「雙言又雙語(diglossia with bilingualism)的社會」。也就是說,在這樣一個社會裡,有不少人除了本土語言之外,還能透過學校教育學會了的第二語言 ——「國語 」—— 來進行溝通交際。這種情形是引發一種語言新變體的最佳環境。因此,在這幾十年間,臺灣於是產生了一種「國語」的全新變體,這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臺灣國語」

  一種語言新變體有很多不同的面向。以下僅就臺灣「國語」的語音特徵、詞彙、做簡單說明。 

相關焦點

  • 「臺灣國語」與「在臺灣的國語」
    臺海網1月16日訊 臺灣作家 資深媒體人桑品載今日在海峽導報上發表文章,全文如下:大約30年前,《中央日報》發表一篇討論我國方言的文章,表示語言在不同發音下,可能造成許多誤會及笑話。文章以兩位國民黨大佬黃季陸和秦孝儀的口音作為比擬,煞是有趣。黃是四川人,秦是湖南人,他們是老朋友。
  • 繁體漢字與臺灣國語
    看到過去中國與現代中國的一種對比。看到現代中國與過去中國的一種關係。行走在臺灣的土地上,其實還有一道不能不說的粲然風景。其之美麗,其所具的魅力,其超凡的影響力,都是嘆為觀止。在臺灣,你可曾聽見滿街熟悉的國語?是的,這是臺灣國語。是與大陸普通話一脈相連的語言。在臺灣境內,臺灣人使用的語言有很多種,呈現一種斑駁共存的局面。
  • 《滄浪亭記》背後的故事:魏建功在臺灣推行國語始末
    近日,筆者有幸尋獲一篇魏建功在臺灣推行國語期間的文章,其刊載於一本名為《滄浪亭記》的書中,作為此書的題跋。該文是魏建功於1948年1月24日暫駐臺灣推行國語時,受其同事張宣忱囑託而寫成的。他是文字學家、音韻學家與教育家,更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早期開拓者之一,中國國語普及與推行的先行者之一。1919年,魏建功考入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健將、著名古文字學家錢玄同的得意門生。1945年8月,抗戰勝利,他以「國語會常委」的身份被臺灣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借調」去臺灣推行國語。
  • 宮崎駿電影首次在臺灣影院說國語
    宮崎駿電影首次在臺灣影院說國語2001年12月30日16:23:00 網易社區    宮崎駿的作品在臺灣曾經登上大螢幕的極少,最近的一部應該是兩年前的【魔法公主】,但是宮崎駿作品在臺灣的知名度卻是高居不下僅次於迪士尼的動畫。
  • 為何我們以前看到的香港電影國語版,都是臺灣配的音?
    關於港片的國語配音版本,首先一個,大家知道為什麼港片會有粵語和國語2個不同的版本嗎?為什麼是叫做國語版?為什麼不叫普通話版本?從國語這個說法,我們就可以明確,港片的國語版本大多數都是和臺灣有關。很多人以為當年港片的國語版本,是為了方便在大陸發行,所以要配音,這個說法就是錯誤的。
  • 寶島聽國語是怎樣的體驗?臺灣閩南語還是閩南語!
    「世紀一握」後相互致詞,一邊是大陸普通話,一邊是臺灣國語。語言共通,腔調不同,這是歷史留給兩岸人民的特殊烙印。問後才知道是「企業管理」,原來「企」字在臺灣國語裡是念四聲的。或許本身就在南方上學,同學也多半有自己的方言,普通話雖然不一定講的多麼標準,但至少用詞會比較規矩,少有北方特有的慣用句和兒化音。即便如此,到了臺灣,仍舊會有種種差異。臺灣在地語為閩南語和客家話,抗戰勝利後才推廣國語,因此國語中會融入許多閩南語、客家話的特有詞彙。
  • Twins放棄聖誕財 苦練國語去臺灣配唱
    人氣組合Twins終於確定要去臺灣發片,預計聖誕節前後要來抽空到臺灣錄音,明年推出,不過普通話說得「很普通」的2人,當務之急就是要練好國語。  在香港紅透半邊天的Twins,在臺灣也靠著電影、緋聞聲名大漲,不過Twins臺灣推出國語專輯的事一直處於「只聞樓梯響」的情況。
  • 今天台灣民眾講一口流利中國話,很大歸功於光復後的國語運動
    臺灣光復初期,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儀大刀闊斧,力排眾議,堅決剷除日本在臺灣50年的殖民文化,變日語日文為中國的語言文字。這些做法對臺灣青少年影響深遠,其成效逐漸顯現。今天台灣民眾講一口流利的中國話,熟練使用中文寫作,與陳儀主導推行的「國語運動」、與一批祖國大陸來臺的中小學中文教師的開創性工作是分不開的。
  • 1995年臺灣國語專輯回顧系列3-超級新聲篇
    1995年的臺灣國語歌壇,依然是百花齊放的時代,那一年,除了眾多已經成名的天王天后、實力派歌手爭相較勁之外,也有一股新人的力量以不遜的實力或成功的作品讓眾多歌迷眼前一亮,今天筆者回顧1995年的超級新聲篇,推薦10位在當年發行的第一張國語唱片的超級新人歌手。
  • 國民黨軍敗逃後,臺灣的「國語」為何跟大陸普通話發音如此相近?
    很多朋友注意到,我國臺灣省的民眾除了使用方言之外,基本都會說「國語」。客觀而言除了帶有些許「臺灣腔」外,國語和大陸從50年代起推廣的普通話發音非常相近,幾乎沒有什麼區別,兩岸的人溝通起來完全沒有障礙。
  • 汪毅夫:關於「國語」和「普通話」
    汪毅夫:關於「國語」和「普通話」——與臺灣友人根誌優先生的談話   2013年元月11日,我偕全國臺聯陳杰副會長等同事會見臺灣賽夏族頭目根誌優先生等友人。席間,我向根誌優先生請教「吳鳳傳說」問題,獲益良多,也同根誌優先生提起有關「國語」和「普通話」的話題,相談甚歡!
  • 80年代臺灣二十大最重要國語歌手(4)
    抄襲自日本少年隊的模式,臺灣第一支少年偶像團體,標榜著清新健康的形象,成功擄獲了小朋友的認同,受到空前的崇拜和歡迎。其首創的貨櫃巡迴演唱會,相信現在X世代的青年印象還很深刻吧!        搖滾鬥士薛嶽雖然在1990年去逝,但其生前為臺灣開創搖滾的精神和貢獻是不可磨滅的。1984年的首張專輯《搖滾舞臺》正是由後來鼎鼎大名的李宗盛所製作,短短幾年雖只有5張作品,但相信已深深啟蒙了後輩搖滾樂團的成長。
  • 臺灣國語和普通話真的「一毛一樣」嗎?
    幫你忙——幫忙你咯——囉大陸:回應「謝謝」的是「不用/不客氣」;臺灣:回應「不會」9 雜七雜八:普通話——國語語境——脈絡如果是的話,臺灣叫」矽膠」。味精——味素國語也是叫味精,正式名稱也是。臺語的話才叫味素。抓狂——倆共(閩南語)抓狂這個詞本來就是臺語的詞。十年前我剛接觸大陸的網路的時候,還沒看到這個詞在大陸的網路出現。後來這個詞循著網路傳入了內地。
  • 臺媒:拜媽祖、講「國語」已植入臺灣人的DNA 想「去中國化」還是省...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7月27日報導,最近熱炒的「滅香封爐」事件,再度在島內引爆「去中國化」爭議,不過,根據臺灣「旺旺中時」所做的民調,無論是神明信仰或源自北京官話,臺灣民眾每天使用的「國語」,多數民眾早已將其內化為臺灣的傳統文化
  • 十日談 | 他是《新華字典》之父,他在臺灣推廣國語,他值得更多人了解
    對魏建功先生的評價,周有光先生在《魏建功文集》的序中說:「他是一位堅持五四精神的大學者」「是臺灣推廣國語(普通話)的創辦人」「我從他的言行中看到一個真正的革命家的品格」。這三句評價,對我影響甚深。魏建功先生去臺灣推廣國語(普通話)這段歷史,我們專門組團去臺灣尋蹤探跡,找相關人士座談,查詢相關資料。
  • 「華語金曲獎」歷屆年度最佳國語男歌手
    「華語金曲獎」歷屆年度最佳國語男歌手「華語金曲獎」是「國際華語音樂聯盟」主辦、評審和運營機制與國際接軌,打造「華語歌壇的格萊美」活動,這是最具公信力的音樂評選平臺,下面我們就看一看歷屆年度最佳國語男歌手都有誰吧。
  • 與S.H.E.正面交鋒 TWINS舌頭打結苦練國語
    TWINS自然又成為最搶鏡的一對,姍姍來遲的TWINS力推剛錄製完畢的國語專輯,並否認之前赴臺錄音時受到S.H.E.歌迷「抵制」。  當天TWINS最晚到場,一進門便向苦候兩個小時的媒體作揖道歉:「我們遲到了,非常不好意思,因為下雨路滑司機開車開得很慢。」
  • 韓國天后金賢政進軍國語歌壇
    韓國天后金賢政進軍國語歌壇2001年08月29日12:57:10 揚子晚報    趕搭「韓流風」,韓國天后金賢政推出中文專輯進軍國語歌壇,她說,雖然大家覺得她唱中文歌發音很標準,但學習中文過程卻很尷尬,因為中文有些字如「想」、「像」的發音,念起來很像韓文的髒字,讓她在錄音室灌唱時很尷尬。
  • 2018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提名預測,林俊傑、陳奕迅機率最高
    之前對2018年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入圍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收到不少朋友的回覆。做了一個簡單的統計,有一大半的朋友都比較看好張惠妹入圍,其次分別是孫燕姿、徐佳瑩。看來大家對這幾位歌手在2017年發行的專輯都比較認可。
  • 那些年的港片和國語版配音幕後,見證了華語電影多少變遷
    從國語這個說法,我們就可以明確,港片的國語版本大多數都是和臺灣有關。很多人以為當年港片的國語版本,是為了方便在大陸發行,所以要配音,這個說法就是錯誤的。港片的國語版本,本來就是特供臺灣市場放映。說到這裡,咱們就不能不說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常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