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捲相機怎麼用 膠捲相機使用方法【詳解】

2020-12-15 太平洋電腦網

  摘要:膠片照片色彩奇特,中、大畫幅相機玩膠片機更實惠,使用更顯文青,所以還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膠捲相機怎麼用?下面為您介紹膠捲相機入門知識。

  【膠片相機】膠捲相機怎麼用 膠捲相機入門知識

  膠捲相機完全入門

  世界的一切都是光。

  什麼是膠捲相機?說白了,就是用膠捲拍照的相機。那麼膠捲是怎麼記錄圖像的?這在 9 月 14 日的日誌《膠捲入門》裡已經大致提過了,簡單來說,就是上面吐了一層藥,能夠感覺光,記錄光,把光存儲下來變成圖像。我們人眼看到的所有東西,其實都是光的反射,都是光,所以拍照就是捕捉光。

  那麼今天就要說一下膠捲相機的工作原理了。

  相機的基本工作原理

  膠捲是用來記錄光的,因此它們是見不得光的!而 相機 本身,就是一個「暗盒」。膠捲在其中是一點光都見不到的。當我們需要拍東西時,我讓膠捲去見光,這就是「拍照」最基本的原理。

  因此,相機就是「捕捉光的機器」。(無論數碼還是膠捲,都是如此)

  那麼相機要如何捕捉光呢?這就需要兩個東西:鏡頭和快門。這也涉及到傳統相機的兩大核心技術:光學和機械。

  鏡頭把我們需要捕捉的光,投射到機器裡,這個過程就叫做「對焦」,這涉及很複雜的光學知識,以後再說。簡單來說,鏡頭讓圖像呈現到相機裡。

  接下來就是捕捉了,相機打開快門,讓膠捲感受到光,然後關上。由鏡頭捕捉到的光就在電光火石之間,記錄在膠捲上了。

  這樣,一張照片就拍好了。

  曝光,快門速度與光圈

  我們上面說的這一系列過程,就叫做「曝光」,也就是讓膠片感受光,記錄光。

  數位相機也是一樣,只不過他們用來感受光,記錄光的東西換成了傳感器,而不再是膠捲。

  但是,並不是曝光我們就能得到滿意的照片,因為光是有數量的,有多少的。如果我們捕捉得太多,那麼照片就亮了,而如果我們捕捉得太少,照片又會變暗。我們如何控制「光的捕捉量」呢?

  這裡就涉及兩個部件:鏡頭上的光圈和機身上的快門。

  任何相機鏡頭的原理都是「小孔成像」,但是這個孔的大小是可以調節的,孔越大,能夠獲得的光就越多,反之越少。然而孔又和清晰度有關,孔越小,越清晰,景深越大,孔越大,越模糊,景深越小。

  而快門的速度是可以調節的,快門越慢,也就是說打開的時間越長,膠捲捕捉光的時間就越長,那麼自然能夠捕捉到更多的光,反之亦然。

  於是,光圈和快門形成一種合適的比例時,我們就能夠得到最合適的「光捕捉量」。

  光圈大小示意圖

  快門轉盤示意圖(自動相機的快門由電子控制,大多沒有這個轉盤)

  測光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要拍照,我們又怎麼能知道什麼是合適的「光捕捉量」呢?我們要怎麼調節快門速度和光圈呢?人眼能不能測?能,但是需要長期的經驗,而且肯定不準。因此,我們需要「測光」。

  有的膠捲相機自帶測光功能,而有些則沒有這個功能,比如徠卡 M3 之類的。這時,就需要測光表來輔助測光了。當然,你也可以用數位相機,或者有測光功能的相機來測光。

  機械相機和自動相機

  有了上面那些基礎,我們可以聊聊機械相機和自動相機了。

  照相機一開始都是機械的,快門是一個機械部件,不需要電池的,因此,機械相機拍照,是不需要電的,是純粹的「光學 + 化學反應」。

  人類都是懶惰的,那麼能不能通過電子技術把相機搞得自動一點呢?當然可以!這就是所謂的「相機自動化」。

  相機的自動化和數碼化是兩回事,在膠捲時代,就已經有各種全自動的相機了,包括佳能的 EOS 系列。

  機械相機的光圈,快門速度需要自己調節,全手動。

  自動相機則分成三種。最基本的是 A 檔相機,這種相機的快門速度是電子控制的,可以和機器測光聯動完成「自動快門速度」,但這種相機的光圈還需要手動控制,而且一般沒有自動對焦功能。

  第二種是有 A 檔,而且有自動對焦功能的 相機 。日本相機在 1980 年代末已經開發出了成熟的自動對焦系統。但是這種相機的光圈還是機關式的,很多時候仍然需要手動調節,比如尼康的 D 頭系列。

  第三種就是全自動相機,鏡頭對焦和光圈開合由超聲波馬達控制,和現在的數位相機操縱起來別無二致,主要就是佳能的 EOS 膠捲機。

  SMAP

  smap 是自動相機的 4 種模式,也是 4 種專業模式。

  M 檔,完全自己控制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

  A 檔(佳能為 AV 檔),自己控制光圈大小,機器自動控制快門速度。

  S 檔(佳能為 TV 檔),自己控制快門速度,機器自動控制光圈大小。

  P 檔,相機控制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但自己可以選擇數據比率。(比如光圈 4 ,快門 125 和光圈 8 ,快門 60 都能獲得同樣的曝光時,自己可以選擇要哪組)

  尼康的功能轉盤(來自數碼機)

  佳能的功能轉盤(來自數碼機)

  裝片,過片,倒片

  膠捲相機需要裝膠捲,然後拍完一張,需要拉一下,讓下一段沒有曝光過的膠片來感光,這叫做「過片」,一卷全部拍完,要把膠捲倒回暗盒裡(這裡說的是 135 ),這叫做「倒片」。自動相機的這三個過程都是自動的,但是機械相機都是手動的。

  膠捲衝洗和底片掃描

  一卷膠捲拍完以後,我們把它們倒回那個圓形盒子裡,那個圓形盒子叫做「膠捲暗盒」,只有 135 膠捲有, 120 膠捲是沒有的。

  這時候,膠捲上的圖像還是潛伏的,我們無法直接看到,需要去衝洗店,讓膠捲上的圖像顯現出來。

  顯現出來後,他們就不叫膠捲了,叫做「底片」。可是底片很小,我們需要放大,才能成為照片。在過去,這個過程叫做「放大」和「彩擴」。現在中國幾乎沒有彩擴了。我們需要使用掃描儀,把模擬信號重新轉變為數位訊號。

  但是這個轉變過程和直接拍數碼照片不同,因為掃描儀可以得到更大的色彩範圍。

  (大型膠捲衝洗機)

  膠捲相機和數位相機的不 同

  膠捲相機,特別是自動膠捲相機在操作上和數位相機幾乎沒有差別,最大的不同在於膠捲和傳感器的不同。

  數位相機最大的好處是拍完一張就能看,但膠捲不行,得把 36 張(或 24 張)全部拍完,送去衝洗,讓膠捲上的圖像顯現,再掃描,才能看到圖像。

  但是即使如此,膠捲仍然能夠呈現比數碼更加豐富的顏色和動態效果。但在像素上,畫面細膩度上,膠捲不及數碼。

  實踐出真知

  理論的東西都是虛的,大家只要多拍幾卷,多實踐幾次,自然能夠把握膠捲攝影的精髓了。

相關焦點

  • 數碼時代,為什麼還有人用膠捲相機?4個使用膠捲相機的理由
    隨著日新月異數字影像技術的發展,為什麼還有人在使用一百多年的膠片攝影技術呢? 當您可以輕鬆使用數碼單眼相機時,為什麼還要經過漫長的拍攝、顯影和掃描過程? 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5個原因:另一方面,膠捲攝影世界更加和平。即使仍在開發和發行新膠捲,相紙,化學藥品和設備,但膠捲攝影動蕩的創新時代已經過去了。使用膠捲相機的人不用去關注數碼影像的各種營銷,那些營銷帶來的最大需求的欲望也消失了。當然,可能有很多新技術新裝備供您嘗試,但是您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做。這樣,你就可以將您的精力更多投入攝影本身。
  • 數位相機拍攝時為什麼不需要膠捲呢?
    所以,這也就是膠捲相機淘汰的主要原因。中所周知,相機是由成像、曝光和輔助三大結構系統組成。成像:包括一些鏡頭、測距調焦、取景系統、再就是一些透鏡或者是效果鏡等。下面我們就來詳解!第一,數位相機與膠捲相機的成像數位相機成像:數位相機是通過光學系統將影像聚焦在成像元件CCD/ CMOS 上,通過A/D轉換器將每個像素上光電信號轉變成數碼信號,再經DSP處理成數碼圖像,存儲到存儲介質當中。
  • 美能達500si 膠捲相機:一場由膠捲所帶來的時代魅力
    再說回500si,其實這臺相機在當時已經有了些現代數位相機的雛形,它有自動對焦,所有常規的A/S/M/P檔一應俱全,甚至還有人像/風景/微距/運動這樣的傻瓜檔都一應俱全,曝光補償,自動測光,去紅眼功能,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我覺得這臺相機在當時的單反圈裡應該是傻瓜機一般的存在。
  • INS上的網紅相機?!這特麼是在用生命在模仿膠捲相機啊!
    最近各位玩 INS 的差友有看到一些復古的膠捲照片嗎?類似這樣的。。。還有像這樣好看的小姐姐。。。嗯,還有這些加了謎の漏光濾鏡的。。。這些盛行在 Instagram 上的網紅照片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像是用膠捲洗出來的。
  • 膠捲行業秘聞大全:照片曝光8小時,買耗材送相機,膠捲機身賣4萬
    數碼影音時代,其實膠捲比存儲卡還優秀,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膠捲和錄像帶是傳統影像行業的必備法寶。上個世紀,柯達公司還憑藉膠捲傲視全球。即使到了90年代,擁有一部買柯達膠捲送的柯達相機,還依然是成功人士標配,能用自家的相機拍一張全家福,衝印後留下膠捲底片,是當時吊打照相館的最時髦事情。
  • 簡單易用 伊爾福推出一次性黑白膠捲相機
    一家歐洲地區攝影網站在今天發布消息,著名的伊爾福(Ilford)公司發布了兩款支持ISO 400黑白膠捲的一次性傳統相機新品,具體型號為XP2和HP5。此兩款產品售價為8.99英鎊,約折合人民幣90元左右。
  • 迷你Klasse 富士推出新款一次性膠捲相機
    富士又推出膠片相機了,這次還是向自己產品的致敬。富士推出了最新款的一次性相機套裝Premium Kit II,新套裝除了一臺富士的一次性相機外,還附贈了一個Klasse相機外殼,讓你的一次性相機變身Klasse。
  • 秀芝,泫雅、宋閔浩……韓流明星沉迷於膠捲相機
    filmcamera1秀芝秀芝似乎迷上了膠捲相機的魅力在旅途中,用你自己的視覺觀察風景和人們的照片。膠捲相機的特殊質感展現了攝影師在旅途中的心情當我和朋友一起旅行時,我會留下我的記憶。2金寶拉這位前《天空之城》明星也是電影攝影機的忠實粉絲她的照片記錄了她在旅行中看到的異國風光。
  • Rapid膠捲、發條過片的半幅相機:日本富士Fujica Rapid D1!
    Fujica Rapid D1是日本富士公司在1966年推出的一款使用Rapid膠捲的旁軸相機,該機主要的特點有兩個:1、該機為一部半幅相機;2、該機是發條為動力進行過片的相機。說到日本富士公司,大家想必都不會陌生,因為即使沒用過Fuji的相機,但應該不會沒有用過Fuji的膠捲,哈。實際上,Fuji公司最早就是生產膠捲的。Fuji公司成立於1934年1月20日,成立之初產品就是各種膠捲。從上個世紀40年代起,富士公司開始生產軍用光學玻璃產品,並在1948年開始生產照相機。
  • 老機新生 Supper Baldax膠片120膠捲相機測試樣片
    但是還是用紅窗過片判定第一張照片。相機在1950年代初由西德公司BaldaBünde出售。它僅以6×6版本存在,這個機器小巧實用,鏡頭配置也是相當到位,但是做工要受環境影響有所下降。尤其是頂部的上蓋,比較薄容易生鏽,黃斑對焦也是簡單的結構,取景窗和黃斑的窗口都是用膠水粘到頂蓋上,隨著歲月老化很容易掉落。
  • 富士居然還在生產膠捲相機 而且要賣1800美元
    騰訊數碼訊(天空之城)富士最近推出一款新的復古測距相機,下個月正式上市,起步價約為1800美元。富士GF670測距摺疊相機用膠捲拍攝,安裝Fujinon EBC 80mm f/3.5鏡頭,配有藕合測距器。相機的快門設計模仿電子設計,快門速度介於1/500-4秒,支持閃光燈同步。
  • 膠捲雅西卡,被停用15年的相機,或許將永久被時代遺忘
    寫新聞,拍新聞圖片……從華廈照相機到國產海鷗單眼相機再到日本雅西卡單眼相機,對於我來說,可以認定為膠捲拍攝時期;從三星數位相機到尼康單反數位相機,再到佳能的5D、6D、7D單反數位相機,從半畫幅到APS-C畫幅再到全畫幅,這應該算是數碼時代。
  • 從公元前5世紀的暗箱到彩色膠捲,你知道相機發展背後的故事嗎
    暗箱後來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成為一種很受歡迎的工具,尤其是在發明家開始使用雙凸透鏡使其圖像更加明亮之後。天文學家在觀測太陽和日食時用它來保護眼睛,藝術家們則用它來輔助肖像和山水畫。2.碘化銀紙照相法:1841年大約在「達蓋爾排版狂」盛行的同時,英國發明家威廉的這種方法把銀版印刷的金屬板換成了高質量的光敏紙。當暴露在光線下時,這種紙產生了一種可以用亞硫酸鹽衝洗並保存的潛影。結果比銀版印刷稍微模糊一些,但它們提供了一個關鍵優勢:易於複製。
  • 全國二手相機交易會開幕 膠捲攝影成主角
    手機攝影當道的今天,依然有一部分人鍾情於傳統相機。10月12日在京開幕的第四十三屆全國二手相機交流大會上,膠捲相機成為市場的主角,來自全國各地的古舊相機愛好者在此交流切磋,交易會將於今天(13日)下午5點結束。
  • 新玩具 柯達ISO800一次性膠捲相機
    喜歡膠捲相機的鴨哥入了柯達800小黃人塑料質地,外表的黃色紙啥的不用撕拆盒後再撕開鋁紙包裝即可直接上手使用啦~我hin喜歡膠片的顏色和質感即使是相機直出的照片也很好看(完全不用後期都美的那種)出門旅行的時候帶它也hin方便小巧且輕便並且拍下的照片也會變得很有意義我很期待回家後洗出來的照片是什麼樣的
  • 膠捲攝影入門之名詞解釋
    膠捲拍出來怎麼看呢?現在用的都是數字掃描的方式,通過掃描可以獲得數字文件,常見的形式是TIFF。也許有朋友會問,那這和數位相機不是沒區別嗎?120膠捲常見的畫幅有645,66,67,68,69,還有寬幅的612和617,不同畫幅使用的照相機都不同。大畫幅:大畫幅不再是膠捲,底片是一片一片的,用於大畫幅相機使用,下面就是典型的大畫幅相機:
  • 膠片的感覺就是不同,Lisa在時裝周看秀也不忘帶上膠捲相機!
    或許我們萬萬也沒想到,對BLACKPINK的Lisa來說,卻是一臺膠捲相機!BLACKPINK成員們喜愛膠捲相片已經不是新鮮事,光從成員們的Ins拍照風格便能見得,上回我們曾向大家介紹過Jennie愛用的膠捲相機還有她的攝影帳號,而這回有粉絲好眼力捕捉到了前幾天參加Prada大秀的Lisa,金色搶眼的手袋裡裝的不是別的,正是膠捲相機!
  • 這年頭,誰還用膠捲照相機?
    今天,小俠和大家來聊聊膠捲相機這個東東。在數位相機出現以前,拍照啦,拍電影啦,包括一些其他領域的成像工作都是需要用膠片來進行紀錄的。所以那時候相機都是「膠捲相機」,就攝影領域來說,膠捲也有很多種,膠捲就相當於現在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大小規格就是畫幅,135是全畫幅,120是中畫幅,還有大畫幅,我們在生活中,一般最常見的就是135膠捲相機,從前家裡用的傻瓜相機,都是用這一規格的膠捲。對,在N年前,拍照這個事情是很高大上的,相機不是誰家都買得起的,有個傻瓜相機就很了不起了,單反那都是奢侈品。
  • 膠捲攝影的膠捲,你都分得清嗎?
    今天我們的文章,來和大家說一下,膠捲的有關知識。膠捲的規格有很多,asp膠捲135,120膠捲有4乘5,5乘7,8乘10大畫幅的多種規格,現在的規格是普遍將滷化銀塗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面,這種膠片是軟性的,也是膠捲,比較方便使用。膠捲有黑白負片,也有彩色負片,還有一次性的成像膠片,也就是拍立得的相紙。
  • 數位相機當道 為什麼大家還用膠片相機?
    數位相機當道 為什麼大家還用膠片相機?膠片相機到數位相機的演變  數位相機發展的初期有著好幾個坎,一是真的沒啥使用價值,30萬的像素就是標清視頻的大小,存儲卡容量也小,一張存儲卡大約就頂一桶膠捲的拍攝量,外出拍攝沒有筆記本電腦作備份就很麻煩。二是大家都用膠片相機,要轉型沒這麼快,對於新事物都處於觀望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