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me王@bigfun社區
仍記得我幼小的童年時光,那時的人們多靠口耳相傳來分享自己的記憶,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長輩講那過去的事情。
很快,科技的潘多拉寶盒被打開,人們享受到了更多來自科技的恩惠,其中對於記憶的儲存和分享,也開始由一臺小小的膠捲相機所代勞。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夜之間,照相館如雨後春筍般的遍地開花,並且那時的照相是要預約排隊的,我們小鎮子上最紅火的照相館要預約排隊到下個月。膠捲相機也是昂貴的代名詞,因此,能有個屬於自己的膠捲照相機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父輩們看著動則幾個月工資的膠捲相機,往往只能望洋興嘆。
時光荏苒,時過境遷。在2020年的今天,當初售價幾個月工資的膠捲相機也逐漸演變成了回憶。但是對於感性的人類來說,膠捲相機中的美好回憶則逐漸演變成了懷舊文化。膠捲相機也被卷進了一場名為復古浪潮的時代狂歡,在當初自嘲為文藝青年的我自然也加入進了這場關於膠捲相機的浪潮。
於是乎,我在2018年入了膠捲相機的坑,在某魚上花了120元,購買下了這臺 美能達 DYNAX 500si。
# 簡介
這臺美能達 DYNAX 500si(以下簡稱500si),是日本的美能達公司於1994年推出的中端膠捲相機,可惜的是目前美能達已經停止了自身的相機及相關業務,這也是一代相機巨頭的沒落。我隨機的問了幾個四五十歲的親戚,他們幾乎都知道這個曾經的相機巨頭。
再說回500si,其實這臺相機在當時已經有了些現代數位相機的雛形,它有自動對焦,所有常規的A/S/M/P檔一應俱全,甚至還有人像/風景/微距/運動這樣的傻瓜檔都一應俱全,曝光補償,自動測光,去紅眼功能,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我覺得這臺相機在當時的單反圈裡應該是傻瓜機一般的存在。
# 外觀
500si的機身正面頂部和正面右側印著的文字標識和型號,時刻都在彰顯著自己沒落貴族的身份。
在機身的正面右側還有著不同功能的4顆按鈕,從上到下分別對應著是,閃光燈、曝光補償、鏡頭鎖扣,自動/手動對焦切換的功能
機身的正面左側還有著快門和功能旋鈕
機身頂部左側是模式設置用來調節擋位,拍照設置用來設置設置單/連拍、定時拍,還有電源鍵用來開關相機。
機身頂部右側則是模式細節的調整和去紅眼功能的按鈕,還有一塊小小的黑白液晶屏,上面會顯示目前所有設置的參數
機身的頂部中間還集成了個閃光燈。
機身背面是裝膠捲的地方,上方有取景器。由於相機中還有膠捲,就無法打開給各位看後倉打開的樣子
仔細看,背部是有個小窗口用來展示膠捲的參數,我在裡面塞得是柯達200的普通膠捲
電池倉設置在機身底部,我的這臺500si只需要裝一枚電池,就能續航非常久。
500si所配套的鏡頭是一枚 AF28~80mm F4~5.6 的自動變焦鏡頭,
神奇的是這枚鏡頭還可以使用微距模式來進行拍攝,只需要將鏡頭扭到藍色橫線的區間內,就是標準的微距模式
# 實際體驗
在細細品味完這一臺上世紀的產品後,我就要開始準備拍攝了,而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買膠捲。
既然是膠捲相機,那麼膠捲的選擇也自然是豐富多彩,各種系列,各種牌子。比如富士pro400h、富士color100、柯達 Kodak Ektar、柯達 Kodak Portra等等,每個系列和種類的膠捲拍出的效果都不盡相同。在各種不同膠捲的複雜變化下,你所拍攝出來的照片質感也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面對這紛繁複雜的膠捲世界,貧窮的我最後選擇購買了最普通的富士c200和柯達200
在一切準備就緒後,我終於開始了我在膠捲相機上的第一次拍攝。
眼睛貼近取景器,調整角度和鏡頭,對準被攝物體,右手調節曝光參數,準備就緒後半按快門時自動對焦,對焦完畢,按下快門,咔嚓一聲,一張嶄新的照片就已經拍好了。
接著習慣性的低下頭想看看剛剛的那張照片,很遺憾,面對我的,只是一面黑漆漆的背板。
如果單論拍照時的體驗,500si在拍攝時的體驗與數位相機差別的確不大,都是同樣的旋鈕調節參數,按鈕調節曝光,半按快門時自動對焦,按下快門時拍照。
但是在按下快門的一瞬間,你就能明顯感受到它們之間的距離了。
數位相機 能在拍照後馬上回看,還擁有大容量儲存,擁有動則幾千張的照片儲存量;
膠捲相機 則只能在衝洗完膠捲後才能查看,並且一卷膠捲也只有36張照片可以儲存拍攝。
這樣的差距所導致的結果,就是我在用膠捲相機時都會很小心的拍攝每一張照片,這張照片從上還是從下拍,光圈調多少,快門調多少。。
這些東西都會在我用膠捲時去細細的琢磨和思考。畢竟每張照片都有它不可逆的獨特屬性。拍完後的無法回看也讓我的心中一直有一種悸動,有一種期待,期待相片成像那天時,它所帶給我們的美好。
終於,在拍完了一卷36張照片後,我們來進行最後一步衝洗,讓照片呈現出它本來的色彩。然而,目前能進行膠捲衝洗的照相館已經很少了,因此我們可以依靠萬能的淘寶來進行這一步,搜索能衝洗掃描膠捲的店鋪,將膠捲寄過去,你就能滿懷期待的等著相片的到來了。
如果你恰好有一雙巧手的話,你還能夠自己在淘寶上購買衝洗材料,自己進行衝洗這一步,看著自己的相片從自己手中產生,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呢。
我承認膠捲相機的操作過於繁瑣,但人生的意義不就是在於折騰嗎。特別是但當你滿懷期待的等待了幾天後,拿到相片成像的那一刻,你就會明白,所有的一切全都是值得的。
有內味了,當然也有一些異常失敗的照片。
如果你恰好會些PS技術,那還能拯救一下這些照片。讓它看起來更酷一點
當然,無論是好是壞,每當我帶上了這臺膠捲相機。我都會小心翼翼的拍攝每一張照片,儘管我也用手機拍了不少照片,但我最期待的仍然還是膠捲中36張照片所帶來的未知驚喜。
正是這種享受等待的感覺,讓我愛上了膠捲相機。
但我最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使用過這臺膠捲相機了,而我也不推薦各位現在入坑膠捲相機。因為,膠捲漲價了,漲的離譜。本次漲價的主要原因還是奸商炒價,從國外買膠捲郵寄回國內都比國內直接買便宜。
誰能想到,我的這場復古的懷舊風潮最後會因為奸商的湧入而走向滅亡。
# 結
毋庸置疑,膠捲帶給我的體驗的確是前所未有的,你能很明顯的感知到相片中所呈現出來的年代感,你也能很輕易的體驗到《從前慢》中所描繪的畫面,「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而這種奇特的慢體驗又讓我從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剝離出來,讓我去享受從前慢的美好。總之一句話,體驗使用膠捲相機的我,是幸福的。(前提是膠捲沒有漲價)
這篇文章是在編輯完「分享你的最有年代感的電子產品」這場活動後過幾天突然想起的,有這樣一臺爺爺級的相機在,居然忘記了,本想水一貼就算了,但在看了翻閱了之前用這臺膠捲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後,一股懷舊的念頭在我心中蕩漾,久久不能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