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鍋巴土豆,承載著80、90後記憶中的美食。
總是不經意間,就讓我們回到每個放學的午後、回到笑眯眯阿姨的小攤前、耳邊伴隨著拌土豆時,脆脆的鍋巴土豆碰擊著不鏽鋼缽壁時叮咚的聲音……
鍋巴土豆和狼牙土豆齊名於市井小攤,口感不同,各具特色,都獲得了吃貨們的一致好評。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做法,到底怎樣才算是正宗的鍋巴土豆?今天就跟隨土豆擼冰小編來看看鍋巴土豆的秘密是什麼?
鍋巴土豆,顏色金黃,外表略帶焦糖色,內裡土豆金黃原色;吃起來的口感外表酥脆,內裡軟嫩綿沙,吃一口就回味無窮。初入口時的酥脆如鍋巴的口感讓其獲得了鍋巴土豆的名字。
看似簡單的鍋巴土豆,其製作過程獨具匠心工藝。現在外面很多小攤為了節省時間,減少了很多工序。
鍋巴土豆,正如其名,外皮的鍋巴口感很重要,不然怎麼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鍋巴土豆?要想將鍋巴土豆的鍋巴口感達到優佳,就必須要經過三道炸制工序,每一道工序的油溫、炸制時間都要嚴格把控,才不會炸焦、炸黑,達到想要的略帶焦糖色的外觀,放上幾個小時,土豆也不會軟塌。
一份美味的鍋巴土豆離不開調料的相隨,這裡要說的是鍋巴土豆在四川的核心配料——折耳根(書名:蕺菜、魚腥草,在四川的很多地方,又把折耳根叫豬鼻孔)。
據說,四川人吃鍋巴土豆,沒有折耳根,會認為這是一份失去靈魂的鍋巴土豆。
折耳根,書名:蕺菜、魚腥草
魚腥草主要產區在中國南方(西南地區),北方人基本沒聽過這種植物。折耳根野生于田梗、山地間,根、莖都可食用。在四川,折耳根有很多種吃法,可根、莖涼拌食用;還可以將根挽成一團放到火鍋裡燙熟至軟糯後,夾起來放幹碟裹上厚厚的辣椒麵,火鍋汁水豐富,味蕾也被打開來;不可以夾在牛肉裡串成籤,又搖身一變成了串串香的菜品。
折耳根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美食,愛的人愛到無法言語,恨的人直接永不相見,折耳根對於吃不慣的人來說就是惡夢。我們來看看網民是怎麼評價折耳根的。
反折耳根黨
@復婚的王太:我是河北人,完全沒有聽過折耳根這種東西,但是對它印象卻很深刻。那是2012年的一個秋天,去學校後門的小吃街買土豆,賣土豆的老爺爺在我的鍋巴土豆裡狠狠給了一把白白短短的圓顆粒,我問這是什麼呀,他說這是折耳根。我超喜歡土豆的,但是吃吐了,吃它的一刻全世界的海鮮都在我嘴裡拉屎,其實我就吃那一次,之後再也沒有吃過了。
@裘之戩:只要以後能不痛經,我願意吃一盤折耳根。
@遭遇天堂藍:唯獨此物難以下嘴!迷之難聞!嚇死人的味感啊
@悟空變個妖精給為師玩玩:折耳根是世界上所有黑暗物質濃縮成的瘴氣,可怕。
@小桃lm:不能忍受,碰一口絕對要吐出來再漱口
@連續七天不睡覺:最噁心的是坐月子被老媽天天逼著和折耳根燉雞湯,那叫一個沁人心脾啊。
@九天JW:作為一個雲南人,全家上下都愛吃,就我不愛吃,雖然對人體有益,但是每吃一口我都覺得我在經歷生與死,所以我是拒絕的。但是每次我說我不吃,我仿佛都在被家人歧視。
@雪舞殤伊:魚腥草簡直是我的童年陰影,第一次吃就吃吐了,從此以後再沒有吃過。
撐折耳根黨
@G-Dragon的烏託邦:折耳根可是我們貴州人的命啊,離開它簡直活不了。貴州隨處可見。 @liu:我的最愛,但是我愛的是最嫩的葉芽和白白胖胖的根。花半個下午的時間在家鄉田間挖出小小一袋,再花半個下午的時間一根根清洗。晚上按自家人口味拌上調料,幾大勺白糖,幾大勺油辣子,入口清香爽脆,這些快樂在任何市場和飯店都感受不到。(然而我從不強迫別人吃這個)
@叮叮喵兒咚咚鏘:我們偶爾還會拿它熬水喝,清熱去火的,沒有異味,回甜回甜的。
@熱了要L雪雪雪:超級好吃!從嫩尖可以吃,到葉子部位到根部通通可以吃,完全不浪費,夏天加熱後涼拌好吃的不要不要的。
@UGotMeSoExcited:然而反感一切魚類的我並不覺得折耳根有魚腥味啊。而且,香菜拌折耳根可是人間極品好嗎?沒吃過的人不足以語人生!
@我就知道你會來關注我:超級好吃!跟香菜涼拌在一起,放好多好多油辣子,放點醬油和醋,放花椒油雞精鹽再放點蒜末,真的超好吃!哼!
@洵爺:吃不吃折耳根與基因無關,和心胸有關。愛吃折耳根的小孩不會變壞。
所以雖然在四川來說,折耳根是鍋巴土豆的靈魂配料。但把店開到外省的時候,一定要先做調查,看當地人對摺耳根的接受程度,如果不行,一定不要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