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養殖:北方夏季對蜂群的管理

2020-12-14 蜂群裡的守望者

夏季管理的時間是5~8月,此期的氣候特點是溫度處於一年中的最高時期。5~6月雨多,而7~8月常高溫乾旱。此期的主要蜜源,南一些地區有杜鵑花、石榴、桉樹、烏桕、荊條、向日葵、瓜花,而另一些地方則是處於長達3個月左右的缺蜜越夏期。北方則有油菜、狼牙刺、漆樹、椴樹、沙棗、紅棗、草木樨、紅豆草、地錦草、香薷、黨參、蕎麥等,各種山花相繼開花流蜜。因此,在不同的地區,管理的重點各有不同。

北方抓強群取蜜,結合換王、分蜂,控制分蜂熱

北方5~8月是養蜂生產的黃金季節,此時氣溫開始大幅回升,各種蜜源植物先後開花流蜜,因此要在春繁的基礎上,加強蜂群的管理。在前期氣溫尚低、蜜源不夠充裕的情況下,獎勵繁殖,積極加礎,造脾擴巢。

一般越冬4~5框,早春3~4框蜂的蜂群,從3月上旬前後包裝,經過50~60天的繁殖,蜂群在5月初即可達6~7框的群勢,但此時距大流蜜期的到來還有1個月左右的時間,由於氣候、蜜源等原因,進入5月後,此時已有部分蜂群開始產生分蜂熱。然而,這個時期正是育強群,迎接主要流蜜期到來的關鍵時期,因此要及時解決壯群繁育與分蜂熱之間的矛盾,將育王、換王、分蜂及控制分蜂熱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自然分蜂到來之前,儘量早養王、早換王,旱分群。

當人工王臺成熟後,應首先將大群中的老王帶蜂1~2脾分出,組成雙王繁殖群,然後給大群誘入成熟王臺,讓大群既是新王群,又是採蜜群。也可用分群不分箱、隔老王培育新王的辦法,把一箱蜂用閘隔開,分作兩區,在無王區裡誘入成熟王臺,並改走側、後門,待處女王交尾產卵後,合併為一群,更替老劣王。對於所提老王小群組成的雙王繁殖群,也應適時除去老王,更替為新王群。此外,應利用四區交尾箱,儘量多培育一些新產卵王,用於更換蜂王及組織多的新雙王群,同時,應以強助弱,將強群中的封蓋子脾與弱群中的卵蟲牌互換,使蜂群均衡發展。到6月進入主要流蜜期後,即能養成8框以上的群勢投入採集。

東北地區的蜂群,4~6月為繁殖、換王、分蜂期(大流蜜期前30天停止分蜂),7月採極樹蜜。椴樹花期結束後,可8月轉地到平原地區採一季胡枝子(苕條)、胡枝子花前期以採蜜為主,後期貯蜜為主,為蜂群備足越冬飼料。

相關焦點

  • 中蜂養殖:南方夏季對蜂群的管理
    夏季有大蜜源的地區從春季一直延續到夏季的蜜源,如雲南5月的杜鵑、石榴、桉樹,廣東、廣西的龍眼等,仍按春季流蜜期的管理進行。夏季沒有蜜源的地區,應利用夏初的輔助源(如板慄、毛慄、拐棗、薔薇科野生蜜源),平衡和恢復群勢,一般以4~5框的群勢(華南中蜂、海南中蜂以3框左右群勢)越夏南方大多數地區夏季缺乏大蜜源,即使有烏、桉樹蜜源的地區,7月下旬後也會有相當長的缺蜜階段,加之此期氣候炎熱,巢蟲危害猖獗,蜂群往往因缺蜜、巢蟲危害而飛逃
  • 山區提高中蜂養殖效益的應對措施
    近年來,龍山縣中蜂養殖發展勢頭強勁,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貧困戶脫貧的主要養殖產業之一。目前,全縣有中蜂9300餘群,有中蜂養殖專業合作社12個,有30群以上中蜂養殖大戶254戶,年產天然優質蜂蜜約6000公斤,產值達1080萬元以上。
  • 夏季到來,如何飼養管理中蜂?
    □本報記者 張立峰四川的中蜂飼養數量為90萬群,這些蜜蜂在我省農業生產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是養蜂人賺錢養家的致富蜂。進入夏季,如何管理和飼養中蜂?記者近日採訪了省蜂業管理站研究員王順海。「四川不同地方夏季蜜粉源和氣候差異較大,中蜂夏季飼養管理也要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王順海告訴記者,盆地、河谷等低海拔地區,氣溫逐漸升高,蜜粉源植物開花流蜜散粉減少,蜂群減少甚至停止產卵繁殖,進入越夏狀態。高半山高原等高海拔地區,氣候溫暖,多種蜜粉源開花,進入大流蜜期,蜂群進入主要產蜜期。
  • 雨季如何正確管理蜂群?
    春季俗稱春雨季節,夏季在南方雨水也非常的豐富;我們現在正處在春夏交替的季節,所以經常要面臨下雨的情況。養蜂就靠天,下雨肯定對蜂群的健康是有一定負面影響的,那麼在雨季我們該如何正確的管理蜂群呢?春季最容易發生爬蜂病,夏季溫度高,爬蜂病的情況相對較少。二、不隨意添加巢脾,保障蜂多於脾。到了雨季,蜜蜂無法正常外出採集蜜源,此時整體的造脾能力較弱,如果強行添加巢脾,效果必然不會太好。此時應該密切關注蜂群的蜂脾結構,不建議隨意加脾,保障蜂多於脾才有利於蜂群的健康。
  • 中蜂秋季怎樣科學管理?
    三、調整蜂群強弱 仔細檢查蜂群強弱及每群蜂的巢脾數量,如果發現有個別蜂群較弱,可把強群的子脾調整給弱群,達到蜂場全部蜂群群勢相當,巢脾數量相當,保證安全越冬。
  • 中蜂新法飼養生產百花特種成熟蜜
    中蜂新法飼養,極大地改善了中蜂的飼養管理方式,有效地控制了自然分蜂、飛逃、自生自滅等多種弊端,提高了中蜂的生產能力,遏制了舊法飼養中蜂毀巢取蜜所造成的蜂蜜質量下降的問題。但是,中蜂新法飼養,不能採用西方蜜蜂的理念管理過箱後的中蜂,生產低濃度不成熟單花蜜。要遵循中蜂的特點,生產營養價值較高的百花特種成熟蜜。
  • 中蜂飼餵防盜秘訣,拋磚引玉,希望對你有用
    養蜂過程中,讓人比較頭疼的就是缺蜜期的蜂群管理,因為需要進行飼喂。作為養蜂人,還真不缺那幾個飼料錢,讓人受累的是,飼餵蜂群常常引發盜蜂,給蜂場造成很多困擾。如何才能避免因為飼養導致的蜂場互盜?我僅以我自己的操作方法,與大家分享,算是拋磚引玉。
  • 什麼樣的中蜂養殖方式?能產出高品質蜜和真蜂蜜
    目前常見的中蜂飼養方式其實目前常見的中蜂飼養蜂箱種類雖然多種多樣,但是總結下來就兩種飼養方式。一種是比較前衛的活框養殖方式,另一種是過去比較傳統的土法飼養方式,這兩種飼養方式都根據不同地區而製造出了不同的蜂箱,所以飼養方式還是主要為土法飼養與活框飼養。
  • 中蜂問題群春繁特點、原則及措施
    中蜂屬於半野生蜂種,具有怕熱不怕冷,個體抗寒能力強,低溫時好結團,自我復壯能力強等特點,結合問題群本身的特點,經細心管理,使其達到正常蜂群的群勢,避免蜂群損失。
  • 論中蜂的生存之道與養殖之術
    中蜂活框科學飼養的實踐證明:尊重蜜蜂的生存之道,改非活框老法飼養為活框養殖,從蜜蜂的生活環境、小氣候,蜂箱的結構、大小、製作材料,蜂群的放置環境、檢查時間、次數、管理技術等環節入手,注重蜜蜂群體自身調節作用的充分發揮,減少拔苗助長式的人工管理措施,營造蜜蜂生存的良好環境,儘量少幹擾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應能顯示出科學養蜂的優勢。
  • 從考古到姜歧養蜂,從詠蜂詩詞到養生文化,談中蜂文化對人的啟示
    中蜂的起源和發展,中蜂對蜜源的利用和追尋,中蜂對生存環境的適應能力,中蜂團結互助的友愛以及中蜂分享奉獻的精神等等,都給了國人深刻的啟迪。隨著國人認識越來越深刻,其中蜂的文化也就得以越來越發展。有關中蜂和土蜂蜜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而根據周朝尹喜所著《關尹子 三級》中有「聖人師蜂立君臣」表明,2500年前古人對蜂群生物學已經有所了解。中蜂養殖大發展於東漢時期,出現了我國的養蜂鼻祖姜歧。東漢推行重農政策,養蜂業逐漸發達,進入了人工規模養殖時期。
  • 四種顏色的中蜂哪種最好?養蜂必先了解的養蜂知識
    在中蜂養殖中,可能對蜜蜂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發現蜜蜂的蜂群會出現不同的顏色,很多朋友由於對蜜蜂不了解,把不同顏色的蜜蜂當成了蜜蜂變老或者成長的過程,實際上,這是錯誤的。對於中蜂來說,常見的蜜蜂顏色有四種,分別是紅色蜂群、褐色蜂群、麻色蜂群、黑色蜂群,這些蜜蜂的最大特點是工蜂與蜂王呈現出同一種顏色。那麼這些顏色的蜂種中哪種蜂種最好呢?它們又擁有什麼樣的特點,今天蜂部落就向朋友們分享關於這四種蜂種的一些小知識。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群分蜂后期分蜂熱的四個特徵及操作建議
    然而了解和掌握分蜂后期蜂群分蜂熱的特徵是中蜂養殖的重中之重,分蜂后期最顯著的特徵是王臺封蓋、蜂量最大,閒蜂多,蜜蜂待飛。操作建議:正常情況下,在發現王臺封蓋後,就應採取必要的措施,以防發生自然分蜂,給管理帶來麻煩。處於前蛹期階段(2天)的蜂王蛹體幼嫩,對溫度變化敏感,如果割臺、插臺不慎容易出現死臺現象。
  • 崗柃花期的中蜂管理:王志忠 王巧紅
    ,這45天左右的蜂群繁殖,顯然是極為重要的,因為沒有足夠的群勢,要獲得冬蜜豐產是困難的。這階段的關鍵是尋找豐富的蜜粉源,促進蜂群迅速恢復和發展群勢。崗柃正好是這個時候開花,蜜粉俱佳,花期長,十分理想。崗柃不是山山都有,亦有泌蜜量多少之分,要擇合適處。此階段閩南除崗柃外,一些地方還有晚稻、倭茶、茶等蜜粉源,對中蜂繁殖也很有利。
  • 中蜂養殖:什麼時候春繁?春繁前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呢?
    春繁是讓蜂群快速健康的繁殖,使青壯年工蜂出現的高峰期與大流蜜期相吻合,以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大地回暖、氣溫回升、百花待放的時間也就是中蜂進入春繁最佳時候!度過寒冷的冬天,蜜源最為匱乏的季節,蜜蜂的體質與壽命都在下降,抓住最佳時間春繁至關重要,南方地區大概1月15號左右開繁,北方地區大概2月15號左右,注意:結合當地的氣溫來決定開繁時間。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首次自然分蜂后新群的特點及管理方法
    新群與原群由不同的蜜蜂組成,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和行為趨向,應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應對。一、蜂群首次分蜂新群的特徵1、蜂量在分蜂群中,由於蜂王具有多雄交配及交配雄蜂精液量隨機,因此,蜂群都是由數個同母異父的亞家庭組成,導致新群中老蜂王和原群中王臺與蜂群中蜜蜂個體親緣關係指數不同(僅討論雌性蜜蜂),如果從春繁開始沒有換王的情況下,老蜂王與蜂群中所有的已經羽化的蜜蜂及未羽化的蜂兒之間親緣關係指數均為0.5(母女關係),而蜂群中的王臺與蜂群中的蜜蜂及蜂兒之間的親緣關係指數為
  • 中蜂定地飼養已進入度夏預備階段,讓蜂群稍安勿躁,便是成功
    而中蜂從產卵到孵化出來,前後需要23天左右的時間,所以我們對蜂群的恢復和發展前前後後也需要大概一個多月,所以,這一個多月就是度夏準備工作的黃金時間。按照前面文章所闡述的管理節奏,目前正是育王完成,進行換王操作的時期。新王交尾至開產到爆產一批新蜂,剛好需要一個月多月左右時間。這樣可以確保蜂場蜂群育仔節奏基本一致,在度夏來臨時達到蜂群的最佳狀態:新王、新脾、新蜂。當然,如果你在這階段不進行換王操作也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採取對應的辦法,達到育仔節奏平穩即可。總之不要讓蜂群蜂齡老化,甚至出現空巢斷仔,這是極其重要的事情。
  • 遇到蜂群飛逃後這樣做儘量減少損失
    秋季是豐收的季節,同樣也是我們養殖的中蜂最容易產生飛逃的時間段。一不小心,花了一年時間養壯的中蜂群也許在一眨眼的功夫就逃的一隻不剩。對於我這種養蜂新手來說別提有多心疼了。少了一群採蜜工,來年的蜂蜜產量也是大打折扣。
  • 收捕野生中蜂時,準備工作要做好,教你收捕樹洞和泥洞中的蜂群
    野生中蜂生活環境很特別,養蜂人教你怎樣收捕野生蜂群論蜂王的重要性,論雄峰培育的重要性,論抗病育種技術……話不多說,我們一期一期來慢慢闡述這些重要性,本次瘋狂養蜂人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收捕野生中蜂。在進行捕捉中蜂之前要好好的做好場地的選擇、蜂箱蜂具的添置、收捕工具等必要的準備工作。蜂箱最好是選用以前養過中蜂、乾淨、沒有經過病害侵襲的蜂箱、蜂箱周圍沒有縫隙,並且帶有蜜蠟香味的蜂箱。若是沒有蜂箱也可以使用竹筒、竹筐等容器也可以當做飼養中蜂的蜂巢。蜂場最好設置在避風向陽乾燥的地方擺放。
  • 蜜蜂養殖,中蜂蜂巢是怎樣的?養蜂師傅道出真相
    中蜂蜂巢的形狀第一:人工養殖的中蜂由於人工養殖的中蜂是通過添加人工巢礎的方式來進行養殖的,而巢礎的性狀是長方形,導致我們看起來中蜂的蜂巢是長方體的結構,因為蜂箱本來就是長方體,這是一般我們常見的標準箱的蜂巢結構,因為蜂箱的種類比較多,就目前來說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多達一百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