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群分蜂后期分蜂熱的四個特徵及操作建議

2020-12-25 毛氏部落

對於新手養殖蜜蜂者來說,最為喜見的就是分蜂,分蜂不僅代表著養殖達到一定的水平,更能體現養殖規模擴大,有滿滿的成就感。在分蜂初期即使採取了很多的措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分蜂依然會到來。然而了解和掌握分蜂后期蜂群分蜂熱的特徵是中蜂養殖的重中之重,分蜂后期最顯著的特徵是王臺封蓋、蜂量最大,閒蜂多,蜜蜂待飛。

一、王臺封蓋

王臺封蓋是蜂群進入分蜂后期分蜂熱的標誌(開始培育雄蜂是分蜂初期標誌,築臺育王是分蜂中期的的標誌),正常情況下,中蜂育王從封蓋到出房時間約為6.5天,較意蜂短1.5天時間。一般中蜂王在王臺封蓋後2~6天發生分蜂。在多次毀壞王臺時,分蜂時間可能提前,在外界天氣不允許時,分蜂可能推遲。

從王臺封蓋到蜂王羽化,王臺內外的變化。第1天時,王臺被完全封蓋後,幼蟲在王臺內吐絲作繭;第1.5天時,工蜂啃去王臺上端和頂部的封蓋蠟,形似鋼盔的半繭,幼蟲呈現前蛹期;第2.5天時,蜂王呈現典型的離蛹態,蛹體色白體嫩;第3.5天時,蛹的複眼著色,由紅色逐漸變為醬色;第4.5天時,單眼著色;第5天時,蛹體開始轉色,由白轉黃,複眼呈黑色;第5.5天時,蛹體顏色進一步加深,王臺繭蓋略發黑,第6天時,蛹體呈褐色,繭蓋明顯發黑;第6.5天時,蜂王羽化出房。

操作建議:正常情況下,在發現王臺封蓋後,就應採取必要的措施,以防發生自然分蜂,給管理帶來麻煩。處於前蛹期階段(2天)的蜂王蛹體幼嫩,對溫度變化敏感,如果割臺、插臺不慎容易出現死臺現象。

二、蜂量最大

分蜂是蜂群的群勢達到一定階段發生的行為,一般中蜂群分蜂時成蜂的數量達到蜂群最多量,1公斤以上,約12000隻以上,以蜂脾相稱,約5足框。分蜂時具體的數量,與中蜂品種、氣候、蜂王優劣程度等有關。

以此可以判斷蜂王分蜂性的強弱,在同一蜂場,相似的管理水平,排除疾病害幹擾,分蜂時蜂群的群勢越大,說明蜂王越優質,可以作為人工育王的母群。

操作建議:如果要分蜂,新分群群勢大小應參考時間與養殖目的。首先分蜂時間與當地大流蜜時間距離的長短,時間不足半月的,建議不分蜂;時間接近1月時,新分群的群勢應儘量大,一分二為宜,時間超過一個月,新分群的群勢可適當減小,一分三或二分三;其次養殖目的,如果以取蜜為主,蜂群群勢的恢復時間應與大流蜜吻合,如果以增加群數為主,可採用一群多分、組合分蜂等辦法。

三、閒蜂多

在分蜂的後期,隨著新蜂羽化出房,蜂群中隔板內外,自由空間的箱壁聚集較多的閒蜂,尤其是晴天的中午,這些閒蜂以幼蜂和青年蜂為主,是哺育大小幼蟲以及造脾的主要力量,蜂群中除了撫育以外,其他的活動(造脾、採蜜等)基本停滯,蜂群中閒蜂多促使分蜂的進程,同時閒蜂多與王臺成熟度相吻合。

操作建議:一般,養殖者認為中蜂的群勢較意蜂小,中蜂養殖箱應比意蜂小,能更好的保暖,滿足中蜂愛密集的習性,實際恰好相反,中蜂怕熱不怕冷,中蜂活動最頻繁的時期多在溫暖及高溫季節,如果養殖箱內空間太小,容易造成悶熱,促漲蜂群分蜂性。

如果中蜂群採用七框箱飼養,分蜂前蜂脾相稱,達到五框,即使王臺封蓋,蜂群撫育仍然積極,再加產卵脾,箱內幾乎沒有自由空間,箱內的悶熱加劇,進一步促使蜂群必須分蜂、儘快分蜂。

四、蜜蜂待飛

在中蜂群中,王臺封蓋以後,只要蜂群中還有可供蜂王產卵用房,蜂王產卵積極性不減,直到王臺老熟,蜂群臨近遷飛時,才停止產卵。而意蜂王在王臺封蓋後,產卵量快速下降甚至停止,與中蜂王差別較大。

在王臺封蓋以後,巢內有充足供蜂王產卵用房時,蜂群越接近王臺老熟遷飛,說明老王越優質。

操作建議:採用合理的中蜂養殖用箱,始終保持箱內有足夠的自由空間和供蜂王產卵用房,儘可能的在分蜂前老王多產卵,積累更多的蜂兒。

結束語:根據中蜂群分蜂后期王臺的老熟程度,以及蜂群內呈現出的特徵,判斷蜂群大概的分蜂時間,並採取措施,充分利用這些特徵,積累蜂量,飼養強群,培育優質蜂王。

相關焦點

  • 蜜蜂養殖技術|人工分群與自然分蜂蜜蜂工作積極性的分析及應用
    在春末夏初,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蜂群容易發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不僅能增加自然界蜜蜂種群數量,對養蜂者而言,分蜂時間合理,也能增加蜂產品產量,提高蜜蜂養殖經濟效益,但是,自然分蜂對於蜜蜂規模化養殖來說,會導致蜂場原有的秩序被打破,不止一群發生分蜂時,使蜂養蜂者手忙腳亂,因此,在養蜂實踐中,養蜂者常用人工分群的方法代替自然分蜂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首次自然分蜂后新群的特點及管理方法
    在春末夏初,外界候平均氣溫15℃以上,蜜粉源尚可,蜜蜂群勢達到當地強群時,蜂群容易發生分蜂行為,在分蜂準備階段,蜂群內呈現出不同的分蜂熱徵兆,以築造雄蜂房、培育雄蜂兒作為分蜂初期徵兆,以築臺、培育分蜂蜂王作為分蜂中期徵兆,以分蜂王臺封蓋作為分蜂后期徵兆,同時伴有群勢快速增長,哺育力過剩,休閒蜂增多等熱症。
  • 怎麼樣才能防止蜜蜂分箱逃跑?
    感謝邀請:關於防止蜜蜂分箱逃跑的問題,大家都知道蜂群出現分蜂熱,蜜蜂容易出現分蜂逃跑的情況,消除蜂群內分蜂熱可以防止蜜蜂分蜂逃跑,蜂群在分蜂熱較嚴重的時候,處理蜂群分蜂出逃的應急方法。蜂群出現分蜂熱的誘因,蜂王臺是如何產生的分蜂季到來春季和秋季是蜂群容易出現分蜂的季節,蜂群經過流蜜期的繁殖壯大,流蜜期蜂群內工蜂的勞動強度高,工蜂1個月左右換代一次,蜂王產卵負擔較重,會出現兩個原因導致蜂群內出現蜂王臺。
  • 1群蜜蜂2隻蜂王!老蜂農的母女同巢養殖技術,操作簡單又快捷
    一群蜜蜂只有一隻蜂王,一直是自然界蜂群生活的規律,但是人工養殖的蜂群,由於養殖技術的提升,還有研究人員不斷的鑽研,兩隻蜂王養殖技術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目前雙蜂王養殖技術,有西方蜂種採用最多的,隔王不隔蜂的雙王群養殖技術,有中華蜜蜂一般採用的,隔王又隔蜂的一箱雙蜂群養殖技術,但是接下來我們要分享的是,不隔王也不隔蜂的雙蜂王同巢養殖技術。蜂王的特性蜂王與蜂王之間,天生有一種競爭關係。一群已經有蜂王的蜂群,是不會接受一隻外來蜂王的,即使是蜜蜂接受了,蜂王也不會接受她,最終便是蜂王單挑打架。
  • 蜜蜂養殖新技術,解決交尾群回蜂問題,增加蜂王婚飛成功率
    培育新蜂王是養殖場重要的養殖工作,每年春季繁蜂和秋季繁蜂后,都是培育新蜂王的好時機。除了培育新蜂王,組織交尾群和提高新蜂王的婚飛成功率,也是養蜂人必須掌握的另外一項重要技術。不過有些養蜂人缺乏經驗,組織的交尾群回蜂嚴重,導致新蜂王婚飛成功率低下,這該怎麼辦呢?其實最近閩南蜂哥在組織蜜蜂交尾群時,偶然發現了這樣的一個方法,能夠大大的減少蜜蜂回蜂問題,還能提高新蜂王的婚飛成功率。
  • 蜜蜂養殖技術 中蜂快速繁殖技巧
    之前聊過中蜂採用活框飼養技術,但是大部分蜂農都有一個同感,認為中蜂發展、增殖緩慢,蜂群數年年總是在10~20箱之間徘徊,久久不能上規模。有的蜂友棄中蜂改養意蜂,有的棄蜂改行。經過長期、耐心、反覆地觀察分析,閱讀了有關中蜂的書籍、雜誌,總結出一套使中蜂快速增殖的有效措施,從2004年春繁開始做試驗至今,每年蜜蜂由開繁時的1框蜂、1隻蜂王,半年內就增殖到14~16框蜂。2006年春開繁時用13框蜂、13隻蜂王,到農曆六月就增殖到200框蜂、38隻蜂王。
  • 圓桶土養的蜜蜂,如何讓它們不分蜂?學會這3招,輕鬆解決
    對於圓桶土養的蜜蜂來說,由於我們觀察蜂群變化和操作比較困難,在養殖蜜蜂的時候,可以說很多朋友是既期待蜜蜂發生自然分蜂,又擔心蜜蜂發生自然分蜂。原因是什麼呢?在蜜蜂發生自然分蜂的時候,養蜂人如果沒有經驗,很容易導致蜜蜂飛逃,造成我們的蜂群數量變小,影響我們蜂蜜的採收。
  • 中蜂實戰之原地分蜂,就三種地形情況,沒你想像的那麼複雜
    如題,中蜂分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原地分蜂,減少搬運,還方便管理。具體操作細節,可關注後,參照昨天發布的短視頻。中蜂日常管理主要還是以平穩發展為主。如果自己的蜂場還沒有飽和,有強烈的擴群欲望,就可以實現人工育王,將蜂群打散,兩脾一群介入處女王,實現飽和式獎飼餵粉促繁。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原群發生二次自然分蜂對新分群的管理措施
    蜂群在發生首次分蜂后,原群(原址處女王群)巢內分蜂熱依然嚴重,有多個王臺以及工蜂積極護臺的情況下,極易發生二次自然分蜂,二次分蜂后新分群的蜂量大約為二次分蜂時巢內蜂量的一半,較首次分蜂群的蜂量少了很多,且蜂群的蜂齡普遍年輕。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群快速春繁保溫方法、保溫程度及散熱方法
    春季是蜂群周年管理的開始,管理工作應遵循蜜蜂生活習性,合理處理蜂群與氣候、蜜源的關係,為蜂群創造快速春繁的條件和克服不利於蜂群發展的因素。中蜂箱帶底或側通氣窗的,應暫時關閉或填塞。上面的箱內保溫及箱外保溫具體操作時,根據個人習慣及已有材料,二選一即可。(6)箱體保溫暖式蜂箱。如果養蜂使用的是方形蜂箱,在繁殖期,可以延續越冬過程中的保溫方法,巢門與巢脾平行的暖式飼養法。
  • 南方地區養蜜蜂,初夏蜂群有問題,是採蜜還是分蜂呢?
    前一段時間沒有收到蜂蜜的蜂友們,好多現在才開始再收蜜,如果此時分蜂,當然會影響蜂蜜的產量,但是此時不分蜂,又會出現分蜂熱。這確實是一個讓蜂友們兩難的選擇,那到底要分蜂還是要生產蜂蜜呢?其實這時候如果蜂群起分蜂熱,那也會造成蜜蜂怠工問題,這同樣影響蜂蜜的生產。所以閩南蜂哥要教大家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 油菜花期都快謝了,強群還不分蜂,咋辦?這3個小妙招可以幫助你
    ①促進蜜蜂自然分蜂:其實蜂群能夠維持較大的群勢,說明蜂群中儲蜜不多,空間大,蜜蜂數量少,這是蜜蜂自然分蜂的條件,這個條件是我們可以改變的,方法是縮小蜂路,補充成熟子脾、獎勵飼喂,這樣由於蜜蜂數量的增加,工蜂採蜜積極,蜂王產卵增多,很快蜂群中就會產生分蜂熱現象,出現自然王臺,然後自然分蜂就出現了。
  • 養蜂減少蜂群內出現雄蜂的方法,預防分蜂熱,減少儲蜜消耗!
    養蜂人在飼養蜂群的過程中,會發現蜂群在這些情況下,蜂群內工蜂會自主培育一批雄蜂,這些雄蜂是為了給新蜂王交尾使用的,舉例,在春季和秋季的繁蜂旺季,不管是人工飼養的蜂群,還是外界的自然蜂群,蜂群在這時都會出現分蜂熱,蜂王控蜂能力和產卵能力下降的情況下,蜂群容易誘發自然分蜂的現象。
  • 擒賊先擒王,除了擒王法收捕分蜂群,其實這種方法可能更方便有效
    中華蜜蜂很容易產生分蜂熱,分蜂就是它們的天性。在春分時節,常常在陽光明媚的晌午,蜂群就很容易產生分蜂,它們喜歡結團在高高的樹枝上,常常讓很多養蜂人那是束手無策。首先我先跟大家普及一個蜜蜂小知識,蜜蜂都喜歡黑暗的地方,也就猶如它們停留在露天就會結團一樣,這是為什麼呢?其實蜂群如果停留在露天下,它們就會覺得很不安全,但因為要尋找新的住址卻又沒有辦法,如果此時有個黑的洞穴出現,它們就會認為裡面很安全而立即往裡爬,所以聰明的養蜂人也就製作了收蜂籠。
  • 蜂箱「巢門」管理技術,養蜂人你學過嗎?這是一項被遺漏的技術
    巢門是指:蜂群與外界相連的通道,它是蜜蜂活動最頻繁的通道。每一群蜜蜂都需要至少一個巢門,野外生存的野蜂巢甚至有多個巢門通道。在人工養殖的蜂群裡,通常有兩個巢門,但是平時只開一個巢門。巢門的管理對人工養殖的蜂群來說特別重要,可惜好多養蜂人卻不了解巢門的管理技術,甚至忽略了這一項技術,直接憑著自己的感覺來開大巢門或者縮小巢門。
  • 號稱養蜂業上的先進技術,野生中蜂卻實力打臉,蜜蜂智慧不簡單
    ①現代化的養蜂技術:所謂的現代化養蜂技術,實際上指的就是活框養殖技術,這種技術在意蜂進入國內以後,不但意蜂採用了這種養殖技術,中蜂也在意蜂養殖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總結出了中蜂的活框養殖技術,所以說在意蜂進入國內以後,不僅是意蜂沿用了過去的活框養殖技術,中蜂也在意蜂活框養殖技術的基礎上總結出了中蜂的活框養殖方法,出現了中蜂和意蜂共同活框養殖的局面
  • 為什麼夏天晚上蜜蜂都聚集在蜂箱門口扇翅膀?
    關於夏天晚上蜜蜂為什麼聚集在蜂箱口扇翅膀的問題,其實這是蜜蜂在夏季的時候經常出現的正常現象,主要是由於蜂群內巢溫過高造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夏天溫度較高以外,蜂群內蜜蜂過多也會出現這種現象,但是如果蜜蜂只是結團,不扇風或者少扇風,則應該考慮其它因素,蜂部落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 返鄉創業,目前養殖蜜蜂的前景如何
    農村小夥返鄉創業,準備在家鄉養蜜蜂,目前養殖蜜蜂前景如何,在蜂蟲蟲看來,其實養蜜蜂最好的環境還是在農村,尤其是有山有水,有樹木,有花朵,空氣又好。很適合養蜜蜂,在農村要如何養蜜蜂才賺錢?在農村靠養蜜蜂賺錢的方法有好幾種,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蜜蜂方式,並不是所有養蜜蜂的人都能從養蜂中賺到錢,如何去避免一些養蜂的誤區,在我看來是很多想要養蜂的朋友需要關心的問題。
  • 江油:創新建立蜜蜂產業技術扶貧新模式
    隨著脫貧攻堅產業扶貧工作的逐步推進,江油市農業農村局創新探索建立了「育人才、結聯盟、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促營銷、助脫貧」的高效優質養蜂技術扶貧新模式。目前,我市有蜂業協會1個,中蜂養殖技術試驗示範基地1個,中蜂養殖合作社21個,養蜂戶2800餘戶,規模以上養蜂戶300餘戶,飼養總量4萬餘群。 2020年蜂蜜產量1854.8噸,蜂業總產值8326.7萬元,蜂蠟8000斤。一是注重人才培養,大力推行「名師帶徒」培育新模式。借鑑 「師傅」帶「徒弟」的傳統教育方式,通過「面對面」、「手把手」的「師帶徒」模式,培養高效優質養蜂技術能手。
  • 蜜蜂養殖知識,蜜蜂王國裡的唯一雄性蜂,最不受歡迎的懶漢:雄蜂
    在蜜蜂王國裡,有一類數量不多,好吃懶做,最不受歡迎的雄性蜂——就是「雄蜂」。它們數量不多,但食量較大,整日無所事事,好吃懶做。養蜂人見到雄蜂蛹就會割除掉,就連蜜蜂王國裡的工蜂們其實也不太歡迎這些雄蜂,在外界少蜜源時常常被工蜂們驅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