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聊過中蜂採用活框飼養技術,但是大部分蜂農都有一個同感,認為中蜂發展、增殖緩慢,蜂群數年年總是在10~20箱之間徘徊,久久不能上規模。有的蜂友棄中蜂改養意蜂,有的棄蜂改行。
經過長期、耐心、反覆地觀察分析,閱讀了有關中蜂的書籍、雜誌,總結出一套使中蜂快速增殖的有效措施,從2004年春繁開始做試驗至今,每年蜜蜂由開繁時的1框蜂、1隻蜂王,半年內就增殖到14~16框蜂。
2006年春開繁時用13框蜂、13隻蜂王,到農曆六月就增殖到200框蜂、38隻蜂王。照這樣設想:如果家中勞力多,擺放蜂箱的場地大,又捨得投資,那麼用10群蜂、10隻蜂王在3年內就可以建成一個有270箱蜂的中蜂場了。
經過3年的試驗,我認為阻礙中蜂快速增殖的原因是:在上半年主要繁蜂季節沒有控制蜂群的「分蜂熱」,蜂王隨意停產,失去了發展蜂群的良機。
每年春繁都安排在春節過後開始,因為蜜源早油菜始花期在正月十五前後,春節前氣溫又特別低。如果過早地包裝蜂群,用糖水獎飼,則會促使蜂王早產子,就等於強迫工蜂出巢採水尋蜜,巢內的工蜂將開始造脾、育蟲,使有限的生命力過早地付出,結果育出的幼蜂無幾。
春節後氣溫漸漸回升,可在天晴的午後對蜂群進行包裝。用頭年較好的巢脾,將下邊黑舊部分削去,每群放1框即可;巢脾擺放在蜂箱中間,兩側各放1塊保溫板,保溫板外側放乾草保溫,巢門縮至只能讓1隻蜂通過,每天傍晚用白糖水獎勵。
三四天後用花粉和酵母片各半或單獨用1種都可以,酵母片研粉用白糖水和至膏狀放在框梁上,不能間斷,直至外界有大量的蜜、粉進巢,滿足需要時才能停止飼喂,餵糖約20天後,巢脾造到邊角、保溫板外側有半脾蜂時,加第2張裝好了整張巢礎的巢框,注意每次加的框都必須造到邊角。
如果第1、第2框脾造不到邊角,則以後都不容易造到邊角,說明巢內蜂量不足。
有的蜂農只求框數多,但框框都是半框,每框除上邊存有蜜粉外,下邊育蟲面積有限,天天影響了蜂群的快速增殖。每個花期都要不失時機地多造優質新脾,不斷用新脾更換老脾,這樣蜂群發展快,育出的幼蜂個體大、素質好,少生疾病。
當群內有四五張大子脾時,工蜂就會在脾下邊多少不等地造出王臺,隨即工蜂出勤下降、造脾停止,.蜂王產卵減少直至停止,蜂群產生分蜂意念。
如果順其自然,蜂王將從停產至分蜂10天左右不會產卵,這對蜂群在黃金季節高速發展增殖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為此,我的做法是:如果發現脾下造有王臺,則果斷地將群內還沒造臺基的脾帶蜂提出2-~3框另放於1隻空箱內飼養,使蜂王繼續產卵;再將場內其他群造有王臺的脾帶蜂提入有王臺的無王箱內。上述處理都可以立即解除分蜂意念。
根據場內蜂群多少設若干個蜂王培育群,等幼王出臺,用本群巢脾帶蜂組織交尾群。提脾要把所有臺基清除乾淨。如果蜂王培育群沒有較多的脾和蜂量時,可用有分蜂意念群的脾和蜂組織交尾群,把幼王直接介入即可。
交尾群用小幼蟲脾較好,有1脾蜂即可,新王交尾產卵後再用強群或有「分蜂熱」群內老子脾帶蜂補1 ~2次,交尾群有3張脾時就可以自行發展壯大;交尾群用單箱較好,蜜蜂不會錯入巢門,免得幼蜂受圍。
在新王交尾成功數是原群的2倍時,時間已進入4月,抓緊時機更換老劣蜂王,同時繼續用有「分蜂熱」的或強群的老子脾補充較弱的交尾成功群。在四五月份內全場每群調整為4~6框蜂,保持每群有充足的飼料,準備度夏。
在蜂群度夏期間最好選有樹蔭、安靜、衛生的場所;度夏期間如果附近沒有潔淨水源,蜂場內可設水池供蜜蜂採水。
下半年對蜂群的管理可遵循四大要點:
1、巢內長期保持充足的飼料;
2、要保持蜂脾相稱;
3、蜂群內時常保持有較新的巢脾;
4、蜂群內要保持有1隻產卵整齊而多的優質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