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養殖技術 中蜂快速繁殖技巧

2020-12-14 毛氏部落

之前聊過中蜂採用活框飼養技術,但是大部分蜂農都有一個同感,認為中蜂發展、增殖緩慢,蜂群數年年總是在10~20箱之間徘徊,久久不能上規模。有的蜂友棄中蜂改養意蜂,有的棄蜂改行。

經過長期、耐心、反覆地觀察分析,閱讀了有關中蜂的書籍、雜誌,總結出一套使中蜂快速增殖的有效措施,從2004年春繁開始做試驗至今,每年蜜蜂由開繁時的1框蜂、1隻蜂王,半年內就增殖到14~16框蜂。

2006年春開繁時用13框蜂、13隻蜂王,到農曆六月就增殖到200框蜂、38隻蜂王。照這樣設想:如果家中勞力多,擺放蜂箱的場地大,又捨得投資,那麼用10群蜂、10隻蜂王在3年內就可以建成一個有270箱蜂的中蜂場了。

經過3年的試驗,我認為阻礙中蜂快速增殖的原因是:在上半年主要繁蜂季節沒有控制蜂群的「分蜂熱」,蜂王隨意停產,失去了發展蜂群的良機。

每年春繁都安排在春節過後開始,因為蜜源早油菜始花期在正月十五前後,春節前氣溫又特別低。如果過早地包裝蜂群,用糖水獎飼,則會促使蜂王早產子,就等於強迫工蜂出巢採水尋蜜,巢內的工蜂將開始造脾、育蟲,使有限的生命力過早地付出,結果育出的幼蜂無幾。

春節後氣溫漸漸回升,可在天晴的午後對蜂群進行包裝。用頭年較好的巢脾,將下邊黑舊部分削去,每群放1框即可;巢脾擺放在蜂箱中間,兩側各放1塊保溫板,保溫板外側放乾草保溫,巢門縮至只能讓1隻蜂通過,每天傍晚用白糖水獎勵。

三四天後用花粉和酵母片各半或單獨用1種都可以,酵母片研粉用白糖水和至膏狀放在框梁上,不能間斷,直至外界有大量的蜜、粉進巢,滿足需要時才能停止飼喂,餵糖約20天後,巢脾造到邊角、保溫板外側有半脾蜂時,加第2張裝好了整張巢礎的巢框,注意每次加的框都必須造到邊角。

如果第1、第2框脾造不到邊角,則以後都不容易造到邊角,說明巢內蜂量不足。

有的蜂農只求框數多,但框框都是半框,每框除上邊存有蜜粉外,下邊育蟲面積有限,天天影響了蜂群的快速增殖。每個花期都要不失時機地多造優質新脾,不斷用新脾更換老脾,這樣蜂群發展快,育出的幼蜂個體大、素質好,少生疾病。

當群內有四五張大子脾時,工蜂就會在脾下邊多少不等地造出王臺,隨即工蜂出勤下降、造脾停止,.蜂王產卵減少直至停止,蜂群產生分蜂意念。

如果順其自然,蜂王將從停產至分蜂10天左右不會產卵,這對蜂群在黃金季節高速發展增殖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為此,我的做法是:如果發現脾下造有王臺,則果斷地將群內還沒造臺基的脾帶蜂提出2-~3框另放於1隻空箱內飼養,使蜂王繼續產卵;再將場內其他群造有王臺的脾帶蜂提入有王臺的無王箱內。上述處理都可以立即解除分蜂意念。

根據場內蜂群多少設若干個蜂王培育群,等幼王出臺,用本群巢脾帶蜂組織交尾群。提脾要把所有臺基清除乾淨。如果蜂王培育群沒有較多的脾和蜂量時,可用有分蜂意念群的脾和蜂組織交尾群,把幼王直接介入即可。

交尾群用小幼蟲脾較好,有1脾蜂即可,新王交尾產卵後再用強群或有「分蜂熱」群內老子脾帶蜂補1 ~2次,交尾群有3張脾時就可以自行發展壯大;交尾群用單箱較好,蜜蜂不會錯入巢門,免得幼蜂受圍。

在新王交尾成功數是原群的2倍時,時間已進入4月,抓緊時機更換老劣蜂王,同時繼續用有「分蜂熱」的或強群的老子脾補充較弱的交尾成功群。在四五月份內全場每群調整為4~6框蜂,保持每群有充足的飼料,準備度夏。

在蜂群度夏期間最好選有樹蔭、安靜、衛生的場所;度夏期間如果附近沒有潔淨水源,蜂場內可設水池供蜜蜂採水。

下半年對蜂群的管理可遵循四大要點:

1、巢內長期保持充足的飼料;

2、要保持蜂脾相稱;

3、蜂群內時常保持有較新的巢脾;

4、蜂群內要保持有1隻產卵整齊而多的優質新王。

相關焦點

  • 蜜蜂春繁,外界缺少蜜源,如何讓蜜蜂快速繁殖?養蜂人常用這3招
    在蜜蜂開始人工養殖以後,蜜蜂養殖開始更加規範,出現了野生蜜蜂所沒有的各種養殖方式。我們都知道,蜜蜂分為野生蜜蜂和人工養殖的蜜蜂,由於野生蜜蜂是生長在野外,是屬於自身自滅的情況,所以野生蜜蜂並不受到人們的幹擾,並不存在我們常說的這些養殖技術。
  • 號稱養蜂業上的先進技術,野生中蜂卻實力打臉,蜜蜂智慧不簡單
    要說現代化的養蜂,基本上指的就是活框養殖技術吧。不錯!活框養殖技術的確為現代化的養蜂提供了大量的幫助,不管是在生產上還是繁殖上都大大提升了效率,也讓蜜蜂的數量和蜂產品數量都在活框養殖技術產生以後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群快速春繁保溫方法、保溫程度及散熱方法
    春季是蜂群周年管理的開始,管理工作應遵循蜜蜂生活習性,合理處理蜂群與氣候、蜜源的關係,為蜂群創造快速春繁的條件和克服不利於蜂群發展的因素。一、中蜂群快速春繁保溫方法春季蜂群繁殖初期(越冬蜂更替階段)及中期(蜂群群勢增長階段)哺育區(暖區)對巢溫的要求嚴格,此期人工保溫比蜂群斷子蟄伏期更為重要,在繁殖期,蜂群對哺育區巢溫的要求是34.8℃左右,而蟄伏期蜂團的內外溫度維持在6~20℃範圍即可,在繁殖期保溫不良,則貯蜜消耗多,越冬工蜂壽命縮短,幼蜂發育不良,群勢發展緩慢
  • 南方蜜蜂養殖技術篇,秋繁1脾變5脾,冬蜜豐收有希望
    南方連續的高溫天氣,迫使蜜蜂進入度夏階段。度夏以後,蜜蜂明顯減少,採集力明顯下降,特別是弱小的蜂群,已經出現惡性循環,無法快速恢復正常,只能通過人為養殖,才能快速壯大起來。今天閩南蜂哥要分享一套快速繁殖蜜蜂技術,幫助蜜蜂從1脾的蜂量,快速發展成5脾蜂量的強群。
  • 論中蜂的生存之道與養殖之術
    2 借鑑傳統養殖中蜂的優勢,完善現代活框養蜂技術 無論是老法飼養還是活框新法科學養殖的蜜蜂,都應遵循蜜蜂的生活規律與生物學特性,重其道而善用其術,才能養好,生產更多的蜂產品。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原群發生二次自然分蜂對新分群的管理措施
    1、哺育蜂與採集蜂矛盾結合新分群中主要蜜蜂的蜂齡,可以發現,當蜂王產卵爆發期到來時,巢內現有的蜜蜂延續哺育期,則採集蜂蜂量不足,若不延續哺育期,採集蜂足,哺育力不足,出現蜂群的哺育力與蜂王的產卵量不協調。2、飼料需求與採集力弱矛盾新分群中,主要蜜蜂蜂齡較小,蜜蜂生長以及蜂王產卵哺育需要消耗大量的飼料,與群內採集蜂少,採集量小,形成鮮明的矛盾。
  • 為什麼野生蜜蜂沒有盜蜂,家養蜜蜂卻盜蜂嚴重?教你科學防盜
    對於我國的本土中蜂來說,雖然說近年來隨著養蜂技術的不斷成熟,人工養殖中蜂的規模在不斷上升,但是中蜂人工馴化的時間還是太短,基本上還可以算作是野生的蜜蜂,而野生的中蜂,其實我們很多農村的朋友都見過,一般生長在枯樹中、石洞中、泥洞中,但是見過野生中蜂的朋友都知道,我們幾乎沒有看到過野生中蜂遭受盜蜂的現象,如果不是人工養殖了中蜂,或許很多朋友都不知道盜蜂是啥意思。
  • 蜜蜂飼餵白糖會爛子?中蜂爛子的5種原因,為什麼蜜蜂可以飼餵白糖
    雖然白糖代替不了蜂蜜,但是蜜蜂飼餵白糖繁殖,絕不至於引起爛子病。為什麼百事通這樣說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蜜蜂為什麼要餵白糖,白糖為什麼可以餵蜜蜂,引起蜜蜂爛子病的原因有哪些?了解完這幾個問題,基本上就明白白糖會不會引起爛子病。首先來說一下蜜蜂為什麼要餵白糖。蜜蜂飼餵白糖,一直是蜜蜂養殖中,大家都不願意正視的灰色地帶。
  • 義大利蜂有哪些缺點?如何養殖義大利蜂?
    義大利蜂有哪些缺點?義大利蜂,又稱意蜂,洋蜂,是西方蜜蜂的一個品種,原產於義大利的亞平寧半島,上個世紀引進我國,由於其經濟效益高,現被廣泛飼養大量繁殖,那麼義大利蜂有哪些缺點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義大利蜂有哪些缺點?
  • 冬季餵養蜜蜂,為什麼不能餵花粉,資深蜂農的農業技術
    蜜蜂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養殖方式,春季主要繁殖蜜蜂和生產蜂蜜,夏季重在保存蜜蜂數量,秋季在於發展蜂量和採集蜂蜜,而冬季的蜜蜂養殖與地域有很大的關係。不同的地域,冬季蜂群的養殖,有著很大的區別。冬季較為暖和,蜜源豐富的地區,重點生產冬蜜,較為寒冷的地區,重點是餵養蜜蜂和蜂群越冬。
  • 西「蜂」東漸 本土蜜蜂瀕危傷及生態鏈
    養蜂行業唯一的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東營市蜜蜂研究所所長宋心仿在一份給政府部門的建議中提到,中蜂的分布區域縮小了75%以上,種群數量減少80%以上。  西蜂的引入  現代養蜂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革新。  19世紀中葉以後,隨著現代養蜂工具的發明,以及人工育王技術即人為誘導蜂群培育新蜂王技術的發展,傳統養蜂業擺脫了小生產狀態。
  • 想學誘蜂,誘蜂的技巧,怎麼樣才能誘到蜜蜂
    今天就來說說誘蜂?想學誘蜂,怎樣才能誘到蜜蜂,誘蜂的原理又是什麼?有朋友問我,說「放這個誘蜂水能不能把蜂王給誘過來呢?」我今天告訴大家不可以。因為那個放誘蜂水它的原理跟那個誘蜂箱的原理是不一樣的。放誘蜂水只是為了那個蜜蜂來吃這個誘蜂水。之後,它要飛回巢,它飛回巢會形成一條路線,就是一條飛翔的來線。
  • 帶你了解東北黑蜂的養殖知識,東北黑蜂是我國養殖的主要蜂種之一
    東北黑蜂屬於蜜蜂科,蜜蜂屬,西方蜜蜂種,是在黑龍江省饒河地區特定的生態環境當中形成的具有典型形態特徵和生物學特性的優良地方蜂種。東北黑蜂的具體形態特徵從鋒芒來看,體色分為兩種,一種背板為黑色,另一種第二三節背板有褐色環帶。
  • 蜜蜂養殖實用技術,如何選擇養蜜蜂的工具?
    關於在蜜蜂養殖中,如何選擇養蜂工具的問題。由於養蜂工具較多,有價格低的,也有價格比較高的,而商家往往都是挑好的說,所以在養蜂工具的選擇上,其實有時候就算花了錢也不一定能夠買到好的蜂具。一般來說,意蜂蜂具要求相對要簡單點,從蜜蜂的接受能力來說,中蜂的蜂具要求較高。
  • 東北黑蜂具有中蜂和意蜂特點,為何沒有大量推廣?養殖區域是關鍵
    我們都知道,在養殖蜜蜂的過程中,蜂產品的種類比較多,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蜂王漿和蜂蜜,而蜂王是產漿厲害還是產蜜厲害,在研究中通過不斷的選育,蜂王已經形成了各自的特點,我們把擁有強大的產蜜能力的蜂王叫做蜜性王,擁有強大的產漿能力的蜂王叫做漿王,在實際養殖中我們常說的是蜜王或者漿王。東北黑蜂具有什麼特點?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首次自然分蜂后新群的特點及管理方法
    在春末夏初,外界候平均氣溫15℃以上,蜜粉源尚可,蜜蜂群勢達到當地強群時,蜂群容易發生分蜂行為,在分蜂準備階段,蜂群內呈現出不同的分蜂熱徵兆,以築造雄蜂房、培育雄蜂兒作為分蜂初期徵兆,以築臺、培育分蜂蜂王作為分蜂中期徵兆,以分蜂王臺封蓋作為分蜂后期徵兆,同時伴有群勢快速增長,哺育力過剩,休閒蜂增多等熱症。
  • 蜜蜂春繁不光要有技術,加上2樣東西,蜜蜂健康採蜜好
    對於我們養蜂人來說,蜜蜂越冬以後最關鍵的一個時間就是蜜蜂的春繁了,因為一年中蜜源植物最豐富的時間就在春季,所以想要在一年中豐收,對於我們很多地方的朋友來說春季是至關重要的。我們都知道,蜜蜂春繁是一項養殖技術,需要我們根本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來採用不同的繁殖方法,而所有的繁殖方法中,其主要目的都是有計劃地培育優質的適齡採集蜂,關鍵就是不光是採集蜂多,還要在當地第一個大流蜜期的時候蜜蜂剛好達到採蜜的日齡,還有一個強壯的身體,所以說蜜蜂的春繁,實際上是一個比較嚴謹的養殖技術。
  • 蜜蜂養殖技術|人工分群與自然分蜂蜜蜂工作積極性的分析及應用
    在春末夏初,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蜂群容易發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不僅能增加自然界蜜蜂種群數量,對養蜂者而言,分蜂時間合理,也能增加蜂產品產量,提高蜜蜂養殖經濟效益,但是,自然分蜂對於蜜蜂規模化養殖來說,會導致蜂場原有的秩序被打破,不止一群發生分蜂時,使蜂養蜂者手忙腳亂,因此,在養蜂實踐中,養蜂者常用人工分群的方法代替自然分蜂
  • 版納植物園邀請寮國專家到勐侖開展野生蜜蜂養殖培訓
    此次培訓的技術人員之一Souvick Chanthayod是版納植物園主任陳進指導的寮國籍碩士研究生,也是寮國農業局技術骨幹,有著豐富的野生蜜蜂養殖經驗和技術。他介紹了野生蜜蜂養殖的益處、寮國野生蜜蜂養殖的情況,對野生蜜蜂的種類、分布、習性、繁殖,以及如何從野外引蜂、蜂箱的製作和蜂蜜的收割技術等作了詳細地講解。
  • 郊區草帽山蜜蜂養殖合作社2018年力爭開拓高端市場
    蜂農們這麼做,目的是提高蜂群繁殖數量,為花季豐收打基礎。   南溝村草帽山蜜蜂養殖合作社理事長閆潤生最近很忙。3月15日,他剛給社員開完會,就電話聯繫相關專家來村指導蜂農養殖技術。「合作社的蜜蜂還麻煩您來給看看,咱們敲定個時間,蜂農有不少問題要問您呢……」掛了電話,閆潤生說,「都聯繫好了,請區裡的養蜂專家來村指導,好讓今年蜂農獲得更多收益。」  南溝村鼓勵農民養蜂,把養蜂當成產業來發展,蜂農也把養蜂當成事業來做。閆潤生掏出手機,打開微信群展示群裡大家交流養蜂技術的聊天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