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末夏初,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蜂群容易發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不僅能增加自然界蜜蜂種群數量,對養蜂者而言,分蜂時間合理,也能增加蜂產品產量,提高蜜蜂養殖經濟效益,但是,自然分蜂對於蜜蜂規模化養殖來說,會導致蜂場原有的秩序被打破,不止一群發生分蜂時,使蜂養蜂者手忙腳亂,因此,在養蜂實踐中,養蜂者常用人工分群的方法代替自然分蜂。
我們經常會聽到自然分蜂群工作(採集、哺育)積極性高,蜂產品產量高的說法,那麼人工分群是否也有自然分蜂群的優點呢?下面我們從自然分蜂群工作積極性的來源作簡要分析,指導人工分群操作。
一、自然分蜂群工作積極性的來源
1、蜂群分蜂熱積累的過程
在北方經歷漫長越冬的蜂群,在冬末春初,蜂王開始產卵,蜂群進入春季繁殖初期,當蜂王第一批產卵羽化出房時,越冬蜂開始被更替,此時蜂群的群勢不變或稍有縮小,但是蜂群採集、哺育能力開始提高,由之前的一隻越冬蜂只能哺育1.12隻幼蟲,到一隻新蜂能哺育3.85隻幼蟲;越冬蜂被完全更替後,蜂群進入春繁發展期,蜂群群勢開始增長,蜂王產卵隨著群勢的增長而增多,不斷有新蜂羽化出房;當蜂群中蜂王的產卵量增長不能滿足蜂群哺育需求時,蜂群進入春繁後期,蜂群中不斷積累過剩的哺育力。
當蜂群中過剩的哺育蜂積累到一定程度,部分工蜂卵巢發育,築造雄蜂脾,培育雄蜂,阻擾蜂王產卵,造臺育王,準備分蜂。
2、蜂群在準備分蜂階段巢內變化
蜂齡結構。在蜂群準備分蜂階段,蜂群的群勢接近年最大量,蜂群中不斷羽化的幼蜂,因為沒有機會參與哺育,其壽命延長,生理年齡較小,能夠從事分蜂后蜂群中任何不以其日齡為轉移的工作。
工作潛力巨大。參與分蜂的蜜蜂是原群中的休閒蜂,與其說是無事可做,不如說是蜜蜂為分蜂以及分蜂后積累能量。
二、人工分群延續自然分蜂群工作積極的方法
自然分蜂群中有大量生理日齡較小的蜜蜂,能從事蜂群中的採集、哺育、造脾等各項工作,這是自然分蜂群工作積極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人工分蜂中應引起重視。
1、新分群沒有分蜂熱
分蜂熱是導致分蜂原群積極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一般在人工分群後,蜂群的群勢被削弱,新王產卵後的一段時間內,蜂群中很少出現分蜂熱,對人工分群應誘入優質產卵蜂王,或插入基因、形態較好的王臺,多餘的王臺、不當的飼餵、較小的巢間距等都可能使蜂群「致熱」。
2、分蜂群分蜂熱嚴重
群勢。不論採用那種人工分群方法,分蜂群應有嚴重的分蜂熱,只有分蜂熱嚴重,才能保證蜂群中積累足夠的群勢,分蜂后的新分群及原群的蜂量較多,群勢恢復快,不影響隨後的大流蜜採集工作。
蜜蜂生理日齡較小蜜蜂數量多。只有在分蜂熱嚴重的蜂群中,才能積累更多的生理日齡較小的蜜蜂,在分蜂后能更快的從事各種必須的工作。分蜂熱的程度和積累較小日齡蜜蜂數量呈正相關,而蜂群的群勢大,並不一定有較多的生理日齡較多的蜜蜂。
3、避免蜜蜂受熱
在人工分群過程中,將蜂群逼出巢門(模擬自然分蜂)、抖蜂、調脾、收捕、入箱及搬運等過程中,應避免蜜蜂受熱應激,一旦蜜蜂在此過程中受到熱應激,蜜蜂的體色發黑,壽命縮短,蜂群蜜蜂個體的質量下降,日後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結束語:自然分蜂后,蜂群的工作積極性,主要是因為新分群中沒有分蜂熱,而且新分群中的蜜蜂生理日齡較小,而人工分群,只要方法得當,依然能滿足條件,使新分群具有自然分蜂群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