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咚咚找房】微信公眾號:szhome001
歡迎評論分享
===============================================
715新政已經半個月了,這半個月的深圳樓市甚至臨深樓市,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深圳二手房網籤量,715後一周比前一周平均下降79.8%,東莞也在接下來的周末,出臺史上最嚴調控。
那麼對於深圳買房人來說,他們是怎麼想的呢?晶晶搜集了【家在】最近一段時間的置業貼,通過幾個不同的真實案例,可以看到深圳買房人的心理變化:
01
新政前,賣掉龍華房子,準備加入「打新」大軍!
@紅塵房苑:
今年新政前樓市的火熱有目共睹,自己也買房賣房親身參與其中。趕在新政前賣掉了一套龍華的房子,準備加入打新大軍!
最近在瘋狂看房,既要看過度的租房也要看打新的新盤,發個帖子和大家分享下。
有一些親身體會的觀點,談不上多專業但是沒有踩過坑,也踩對了點,獲得了片區發展的紅利!一套正確的房子確實能夠讓辛苦打拼的資本有了跨越式的變化。
02本來想賣惠州4房買深圳3房,
結果限購沒有資格了,果斷「殺回」惠州買!
@大亞灣山民:
本來想著省錢,先賣掉龍光城「滿五唯一」四房,然後去深圳買三房。結果,看著鄰居們賣房子贖樓和收款很慢,深圳市暴漲,收到尾款估計已經年底了。
於是決定不賣龍光城的房子先,改去買深圳小房!
目標管理也是很準確,鎖定了兩三個小區,一周時間,鎖定唯一小區和三個房子,業主很「拽」不願意上班日來談,於是約周六來,結果周五深圳出新政,我因為失去買房資格買不了深圳房了。
而同時,龍光城的成交還是比較厲害,吸取教訓,決定買個龍光城四房或者五房,目標鎖定南四、北四、北八、北十一、北十二,其他區域不到萬不得已,不選。
這次有了教訓,我看房非常積極,下班到家吃完飯,八點半開始實地看房,經常看到晚上十一點,連續看房一周積極把龍光城我中意的區和戶型全部看完。
後面發現換中介看房已經開始出現重複房源,但是我也不相信,這麼大的龍光城盤子,居然沒多少房賣?
很多人掛著不賣根本約不出來談價。一些業主債務問題才開始賣房,北八之後房子贖樓比較麻煩,風險較高,後面居然不得不看南二的房子,並且根本沒有好樓層。
不買了?那不可能的,還是要買!
再次降低要求,降低樓層,後面鎖定三套房子進行談價以及佣金費用。但是基本沒有談判空間,一套房東有債務風險,一套一分不少,佣金也沒得談,一套七樓的始終不甘心,但是有什麼辦法!
誰能知道偌大龍光城居然搞得無房可選!
最終下定決心選了七樓,這幾個月因為房子事情搞得心力交瘁,先休息三個月,再賣龍光城四房吧……真的累了。
03想在臨深安個家,東莞新政後計劃「泡湯」
只好繼續在深圳租房,燃燒無可安放的青春
@kuikui719:
本人80後,來自河源的一個小鄉村,從小窮怕了,就立志好好讀書,要跳出農門的那款。所以讀書那會,唯一的願望就是要考上大學,要跳出農門。
是2009大學畢業的。到2020年,畢業11年,人家都事業有成了,我卻在中年危機到來時候,失業了。現在失業後自己掙的,也勉強養家餬口而已。
在畢業的11年期間,做過很多份工作,基本上把企業裡的崗位全部都走了一遍。
所以我基本上沒攢到幾塊錢,斷斷續續還有生娃,除了在上一份工作做了四年半省下的天天背前一晚做好放冰箱結凍室的剩飯午飯錢,攢了小8萬左右。
孩子一直帶在身邊上學,一直租房,今年不想勞累不安定了,孩子上學的事也條件變得苛刻了。
拼拼湊湊弄來差不多25萬首付……
因為貧窮,把我的想像力限制在了臨深的一套小二房、二手房。是樓梯房,還是樓頂,因為幼兒園小學中學都近,樓頂再弄一個小菜園,這樣菜錢也打算省了。
我和孩子的戶口轉過去上學,就這樣過一個像樣的家。
今天聽到東莞新政,挺難過的。
非東莞戶籍,非東莞社保。我想應該都泡湯了。
我還是老老實實地繼續在深圳租房吧!繼續燃燒無可安放的青春。
04
為換房倉促買房,新政後後悔沒有再等等,可以挑挑
@Monkey2020:
今天五月把房子賣了,然後開始看房之旅,總價預算350萬,看了中海康城、吉祥裡等,看房看了兩個月轉眼7月了,回頭一看中海康城已經漲了快60萬了,開始看不起的大運,龍崗中心城已經買不起了。
預算加到400萬,衝動買了14號線四聯站信義錦繡,不知自己是對是錯?
一方面超預算壓力很大,一方面開始沒買中海那邊感覺錯過了,心裡難受。
半個月了,新政一出,新政對我並沒有什麼影響,早知道等等了,這一鎖定就是五年,心裡七上八下很不開心,買了之後就沒笑過。
大家覺得我是不是買錯了?
05
新政後,想違約不賣房子了,該怎麼辦?
@吳與佩比:
6月份賣了房子,低於市場價。買家交了定金,但是目前我沒有收到定金,籤了合同第二天做了公證。7月新政出來了,現在不想賣了要怎麼解決?
06
新政後,不少人「轉戰」看南沙?
除了上述網友外,據了解,不少人將目光投向了公寓,詢問南沙樓市的置業者,也在新政後,多了起來。
從上述真實案例,可以感受到幾點:
1、新政後,不管是買家還是賣家,都有一部分人考慮暫緩「出手」。買家認為新政後,深圳樓市會冷卻下來,可以慢慢挑房子了;賣家可能考慮自己購房資格受限,或者自己房子沒到5年賣不出「好價錢」等諸多原因,而放緩賣房速度。
2、新政後,剛需有集中向新房市場「打新」的趨勢,畢竟深圳新房、二手房市場倒掛現象仍然存在,目前二手房稅費增加,新房優勢更加凸顯。
3、雖然新政後,一部分深圳人沒有了買房資格,但是手握資金的買房人,很多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轉戰臨深樓市。
4、曾經的剛需,通常所說的置換,是在深圳範圍內,小房換大房。而以下有兩個案例,都是從想要從東莞、惠州等區域先買房,在置換回深圳,都是有實際住房需求。深圳、惠州、東莞等大灣區城市之間的融合,將會越來越內化。
新政剛剛執行半個月,深圳樓市的應對的變化才剛剛表現出來,那些還擁有房票的人,會作何選擇?那些消失的購買力,又會漂向哪裡?需要新政對於市場進一步發酵,才能看的更真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