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9月3日消息:苗木繁育產業是徽縣最具資源優勢和經濟優勢的特色支柱產業。近年來,徽縣縣委、縣政府緊抓國家扶持林業、加大生態建設和建設「三北」防護林等歷史機遇,精心培育苗木產業,一手抓政策扶持和引導,一手抓多元化投入,使苗木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繁榮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先後被命名為「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珍貴樹種培育示範縣」、「國家側柏良種基地」。
一、發展目標
通過「擴規模、擴品種、擴市場、抓管理、抓品牌、育龍頭」等有效途徑,建設以生態林苗木為主體,珍稀樹種苗木為特色,城鎮綠化苗木為補充的徽縣林木種苗培育基地,到2016年全縣苗木生產總面積達到10萬畝,苗木品種達到15大類100個品種以上,育苗總產值超過20億元,努力把徽縣建成立足甘肅、服務西北、面向全國的「中國苗木之鄉」,加快徽縣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的步伐。
二、發展現狀
近年來,徽縣充分利用境內適宜的自然條件和環境資源,圍繞生態造林、園林綠化兩大需求,以市場為導向,以基地為載體,狠抓生產規模化、質量標準化和經營市場化,初步實現了產業布局合理、區域特色鮮明、規模效益顯著的產業發展格局。
一是基地規模不斷擴大。截至目前,全縣共發展各類育苗面積7.5萬畝,其中2014年淨增發展育苗面積2.2萬畝,初步建成了3.58萬畝以高橋、麻沿、江洛、榆樹四鄉鎮為主的北部山區生態林、珍貴樹種及速生豐產用材林良種苗木繁育基地,3.12萬畝以泥陽、慄川、銀杏、永寧、柳林、城關等鄉鎮為主的中西部城鎮園林綠化大規格苗木繁育基地和0.8萬畝以水陽、嘉陵、大河、虞關為主的南部特色經濟林苗木繁育基地,豐富了苗木品種類型,全縣育苗農戶達到8960戶,其中50畝以上的育苗大戶162戶,1000畝以上2戶。
二是苗木效益快速提升。2014年苗木銷售總產值預計達到9億多元,苗木銷售收入預計達到3.6億元,農民人均苗木收入達到1935元,佔2014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5816元(預計)的33.2%以上,在北部鄉鎮農民家庭經營純收入中的比重達到80%以上,成為育苗項目區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主要的、甚至唯一的來源。北部鄉鎮育苗大戶2014年人均育苗收入達到2.2萬元,是2013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4970元的4.43倍。苗木收入最高的戶達到72萬元,扣除生產費用性支出,家庭總收入達到52萬元。
三是輻射帶動作用凸顯。苗木產業開闢了農民就業的新路子,除苗木種植獲取直接收益外,輻射帶動農民通過土地流轉、苗圃務工增加收入,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並舉。全縣通過流轉土地發展苗木4.8萬畝,每年可為農民創收土地租賃收益2400萬元。當地農民為育苗大戶就近務工,既能照顧家庭,又能在家門口掙到錢。正常情況下,每個勞動力僅苗圃務工一項一年就能收入上萬元。
四是苗木結構趨於合理。徽縣堅持走「調整結構和品種多元化」的發展路子,逐步實現由最初單一的生態造林苗木繁育向造林、城鎮園林綠化和花卉、珍稀樹種等品種多元化發展的轉變。目前,全縣穩定培育的苗木品種已達到58個,包括落葉松、油松、華山松、側柏等生態林苗木,紅豆杉、白皮松、七葉樹、銀杏等珍稀樹種苗木,龍爪槐、紫薇、紫荊、紅楓、石楠、矮櫻、垂枝榆等觀賞樹種苗木,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或「一鄉一品」的苗木產業格局。
五是組織化程度顯著提高。全縣目前累計發展育苗生產專業合作社30多個,組建苗木公司8家,成立了徽縣苗木發展協會,已湧現出了徽縣康鑫苗木綠化公司、鴻森公司、大畜公司、東霖公司、林源苗木繁育公司、華通機械公司、太康農林綜合開發公司和高橋共邦育苗專業合作社、慄川睿雄苗木花卉專業合作社等一大批專業育苗組織,建成了高橋鄉黑松村、木瓜村、四合村、榆樹鄉石碑村、麻沿鄉楊壩村、慄川鄉杜公村等30多個育苗示範村和63個育苗專業村。
三、工作措施
近年來,徽縣高度重視苗木產業發展,將苗木產業納入市縣林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大膽實踐,通過抓宣傳擴市場、強管理促銷路、抓品牌樹形象,不斷壯大產業規模,實現了苗木產業的跨越發展。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認真落實國家扶持農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對於從事苗木培育的農戶、專合組織、企業,從土地流轉、信貸資金、技術支持、項目實施等方面給予傾斜照顧。2011年以來,縣財政每年拿出專項資金對流轉土地進行苗木繁育的企業和大戶給予獎勵,為苗農、苗木專合組織等協調「雙聯惠農貸款」3000多萬元。今年以來,徽縣大膽嘗試,在農村信用社推出了「徽苗旺」苗木產業專項貸款業務,由縣政府拿出部分資金充實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有限公司擔保金,由擔保中心拿出1000萬元擔保基金存入農村信用社,按照1:5的擔保比例,由信用社給育苗大戶提供貸款,育苗大戶用自己的財產及苗木向擔保公司提供反擔保,有效解決目前育苗大戶無法用自己的苗木直接作為銀行抵押擔保品的實際問題。截止2014年7月底,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75筆,4897萬元。
二是培育龍頭企業。通過落實特色產業發展基金、發放惠農貸款、財政貼息等優惠政策,重點扶持培育以康鑫公司、鴻森公司、睿雄合作社、共邦合作社等為主的優勢苗木企業和產銷大戶。不斷推廣「公司+基地+農戶」、「支部+協會」的發展模式,組織企業、合作社和協會發揮好苗木產、供、銷的主導作用,統一組織苗木的引進、規劃布局、種植、技術指導和銷售定價等工作,調控苗木市場價格,抵禦市場風險,推進育苗技術標準化,提高育苗組織化程度,實現基地與市場的有效對接。通過招商引資,吸引甘肅鴻森公司流轉土地4000多畝,已建成了2000多畝的紅豆杉繁育基地;與福建三三藥業籤訂協議,計劃投資1.5億元建設紅豆杉繁育基地及加工項目,為徽縣苗木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是強化綜合服務。徽縣積極整合扶貧、農發、水利、交通等項目,加強苗木基地灌溉、電力、交通等設施建設,將啟動建設徽縣苗木交易市場,為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積極建設優質苗木示範園區,在永寧建成了22公頃的國家級徽縣側柏良種基地,在泥陽、水陽等地建成了百畝優質核桃良種基地、核桃採穗園、銀杏栽植示範園。鼓勵育苗企業、大戶參與土地流轉,積極探索土地租賃、土地入股、反租倒包等流轉形式,有效解決了大戶用地不足和傳統種植效益低下的矛盾。堅持把育苗基地當旅遊景點來建設,北部鄉鎮剡麻路沿線25度以下耕地全部退出了糧食種植,建成了「一心兩翼一圈」的苗木產業帶,形成了一條生態旅遊與觀光農業相結合的產業旅遊線路。
四是加強科技創新。市縣職能部門積極幫助企業、苗農推進林木種苗的科技創新,促進高新技術與常規技術、自主創新與引進吸收,提高育苗科技含量。依託縣苗木組培中心,組織技術力量開展以當地優良造林樹種憨白楊為主的苗木組織培養繁育,成功總結出了一整套繁育技術。依託堅實的技術後盾,對紅豆杉、七葉樹、銀杏等高中檔城市園林綠化苗木及蝴蝶蘭、康乃馨、微型月季等花卉苗木的繁育進行了嘗試,並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力推廣科學的栽培技術,在地塊選擇、苗床設置、種子處理,苗木病蟲害防治等各個環節進行指導,營養缽、容器苗、小拱棚等科學栽培技術也得到了廣泛應用,進一步提高了苗木繁育的生產水平。
五是健全銷售體系。充分藉助報紙、電視、網站、微信、微博等各種媒介,廣泛宣傳徽縣苗木產業的定位、發展前景、投資收益和優惠政策,組織相關企業參加蘭洽會等各類大型節會,向外發布產品信息,發送產業發展專題片、宣傳畫冊,展示推介徽縣苗木,積極拓展銷售渠道和銷售市場。充分利用電子商務,著力打造苗木網上銷售平臺,建成了集信息交流、商品交易、推介服務為一體的「徽縣電商之家網站」和「徽縣電商微信平臺」,全縣406家淘寶店鋪有210家專門銷售苗木林特產品,全縣電子商務網銷農林特產品銷售額達到750萬元。搭建政府和企業信息網絡平臺,及時發布種苗供求信息和參觀交流,培養推銷經驗豐富的營銷團隊和代銷經紀人,苗木主要銷往甘肅、青海、內蒙、寧夏、河北、北京等省市,穩定建立了銷售網絡,為苗木生產者、經銷商、採購商提供準確、及時的市場信息,實現了苗木生產和銷售的高效對接。2013年秋季至2014年春季共實現各類苗木銷售量達2.5億多株,實現銷售收入3億多元。
四、發展願景
徽縣將緊緊圍繞「中國苗木之鄉」的宏偉目標,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加大宣傳力度,完善市場體系,拓寬銷售市場,做大做強徽縣苗木品牌,力爭把徽縣建成立足甘肅、服務西北、面向全國的苗木生產銷售大縣,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一)擴大規模,推進苗木基地建設。按照北部育小苗,川區育大苗的模式,引導農戶發展育苗產業,積極吸引外地客商參與投資,合理流轉土地,完善配套設施,不斷擴大苗木繁育面積。以 「一心兩翼一圈」育苗產業帶為中心,建好三大苗木繁育基地和一個苗木組培中心:①剡麻路(榆樹鄉剡闋至麻沿鄉麻沿村)一線建設生態樹種小苗繁育基地,建設規模3萬畝;②高太路(高橋鄉高橋村至太白村)一線及木瓜村、江洛鎮磚塔村等區域建設針葉樹種苗木生產基地,建設規模1萬畝;③以慄川鄉為中心,輻射江洛、伏鎮、銀杏、水陽、城關、永寧、柳林等鄉鎮適宜村,建設城鎮綠化大苗木和特色經濟林苗木生產基地,建設規模6萬畝。④以徽縣苗木組培中心為基礎,新建徽縣泥陽農業現代園區苗木組培中心,建設規模1000畝。
(二)豐富品種,提高市場適應性。按照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繁育白皮松、雪松、紅豆杉、落葉松、油松、華山松、白皮松、側柏、樟子松、櫻花等各地適宜的生態樹種、經濟樹種、觀賞樹種和綠化樹種,增加苗木繁育品種,合理安排繁育、移栽的苗木區塊,根據苗木生產周期,實行錯峰上市,避免因品種單一而引發的市場供求關係失衡。積極與科研院所、林業專家對接把脈,確定徽縣苗木發展趨勢和導向,精心篩選具有徽縣特色和珍稀植物資源的優良品種,促進苗木產品的多樣化,實現「一村一品」或「一鄉一品」的苗木產業格局。
(三)開拓市場,擴大品牌影響力。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建立徽縣苗木供銷網站、徽縣林業網站、徽縣苗木發展協會網站等,及時發布種苗需求信息,積極拓展銷售市場。壯大苗木行業中介隊伍,建立更加廣泛、更加高效的銷售網絡,通過新聞媒體報導、網站宣傳、節會推介、對口洽談等方式,加大徽縣優質苗木的對外宣傳力度。加快徽縣苗木產品商標註冊、地理產品保護等認證工作,逐步實現全縣苗木標準化生產,確定統一的質量標準,提升徽縣苗木產品的美譽度和市場影響力,全力推介營銷苗木。
(四)強化管理,提高綜合效益。加快林木種苗培訓體系建設,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林業局(站)的聯絡交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育苗專業協會、能人大戶的作用,通過本次節會的宣傳和專家論壇講座,進一步做好苗木品種選擇、發展趨勢和對策研究、新技術培訓、培育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工作,大力推廣輕質網袋、營養(袋)缽容器育苗和組培無土栽培,做好苗木病蟲害防控和自然災害防禦,努力提高苗木產業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
今後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服務環境、金融環境,做大做強徽縣苗木品牌,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誠邀各級領導蒞臨徽縣指導工作,誠邀各地客商光臨徽縣投資創業,誠邀媒體朋友齊聚徽縣採訪報導,助推和見證徽縣苗木產業發展創造新的輝煌!
推薦閱讀:
福建龍巖:花卉苗木產業上半年實現產值二十億
福建:龍巖市花卉苗木產業上半年實現產值二十億元
山西:萬畝苗木基地吸收當地一批農民打工增收
全國苗鄉行考察團走進威海奧孚集團苗木公司平度基地
(來源:徽縣縣委宣傳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