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入職一家新單位。老舅正好跟單位領導張主任是同學,張羅著吃頓飯,順便做做工作,爭取把我安排進辦公室,最好能給領導當個秘書。我為了給領導初次見面留個好印象,特意買了包「華子」(中華煙的民間俗稱)。
到了飯局上,老舅湊了五六個同學小聚,讓我多長點眼神,眼裡有活,少說話,多服務。我上桌後,就趕緊給領導們遞煙,「領導,抽根華子」。張主任沒有接,客氣地說「抽這煙,我咳嗽。」張主任掏出自己的煙,給大家散了幾根。我趕緊給他們點菸,一連點了兩個人,給張主任點菸時,他推開我的打火機,笑著說「你上香呢?」自己點著了煙。
飯局後第二天,張主任對我老舅說,「這孩子暫時不適合做秘書,先打進車間磨練一下。」老舅也認同領導的觀點,讓我先去基層摔打摔打。老舅回來給我上了一課:你給領導遞煙時,用手捏著菸嘴,非常不衛生,讓人嫌棄。還有,你點菸時也犯了「一火三煙」的忌諱。如果要當秘書,首先要懂「待人接物」的禮數,細節決定成敗,否則,讓外人看領導的笑話。
不可否認,抽菸喝酒,依然是社交載體之一。尤其是人際交往,見面主動遞根煙,就容易拉近距離,打開話匣子,有利於促進交流。同學朋友之間,不講究遞煙接煙的禮數,但在商務公務場合,還是要講究抽菸、點菸的商務禮儀的。
這就是我的親身經歷。飯局上,我說「抽根華子」,領導說「抽這煙咳嗽」,我給多人點菸,領導笑話我「你上香呢」,因為我不懂這5個禮數,顯得不會來事,備受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