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劉是一位畢業一年的大學生,算上實習的時間,在單位也工作近兩年了,最近有一個好的升職機會,小劉不想錯過,於是想請領導吃個飯,拉近一下關係,正好,自己單位的領導,又與自己的舅舅是同學,小劉感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飯局之上,領導讓小劉遞煙,小劉想到最近網上流行的話語說了一句「來根華子」。不料領導愣了一下,皺了皺眉,掏出自己的香菸,表示:「我只抽這個煙,抽別的咳嗽。」其他的幾位同行的領導勉強接受了。
看著領導要抽菸了,小劉在幫另外兩位老闆點了煙之後,又連忙去幫領導點菸,結果被推開了,領導訓斥小劉:「你上香呢?」然後自己點了。
過了幾天之後,升職結果出來了,小劉並沒有如願以償,去跟自己的舅舅訴苦的時候,舅舅表示都在意料之中,小劉的「社會經驗」太缺乏了。
尤其是體現在「香菸」這個環節上,雖然我們一直倡導吸菸有害健康,當然是少吸菸、不吸菸是最好的,但是有的時候在職場中,不管你吸不吸菸,都一定要懂得吸菸的「禮儀」,否則會失去很多好的機會和人脈。
所謂細節決定成敗,不懂這5個香菸禮數的職場人,一定要注意了
1、遞煙切忌捏菸嘴
不管是面對領導還是自己的長輩的時候,給對方遞煙,直接用手捏著菸嘴都是非常不禮貌,也是不衛生的行為。
都知道菸嘴是要放進嘴裡的,對於抽菸的人來說,看到你的手捏過了菸嘴,自然會覺得反感、噁心。
正確的拿煙方式有兩種:
第一,就是從煙盒的後端取煙,拿煙的白色部分。第二,就是用手敲彈出數支香菸,把煙盒遞給對方,讓其自行拿取。2、遞煙之後原則上要點菸
我們平常和朋友、同事在一起的時候,遞煙之後可以不用在意那麼多細節,但是給自己的領導或者長輩遞煙之後,最好是順手幫其點一下煙,這是一種尊重。
在點菸的時候,無論周圍是否有風,都用雙手擋一擋火苗,這也是一種敬意。
3、點菸切忌「一火點三煙」
一般情況下,最好不要一個火機或者一根火柴同時給3個人點菸,這是一種非常忌諱的事情。
要知道,在中華傳統中,給故人上香的時候才會點3根,你給第三個人點菸,是一種非常晦氣,且不吉利的做法。
4、點菸、發煙注意「尊長有序」
如果在場的人比較多,原則上堅持優先給領導、長輩、女士發煙,點菸也是如此。
這種尊長有序的禮節,在很多情況下都是適用的,例如酒局、出行等等,所以在香菸方面也要注意。
5、遞煙不要有「歧視」
有的時候你可能拿著很貴的煙,而你遇到的可能是一群人,如果每個人都發那肯定虧死了。
這個時候,你要麼不動聲色,自己不抽,也不給別人發,要麼就每個人都發到,不要有任何的歧視或者漏發行為。
例如站在人群邊上的不發,發煙的時候隨意丟過去等等,都是一種歧視。
最後還是要強調一下,抽菸確實有害健康,我們儘量少抽菸,最好是不要抽菸,但是關於香菸的「禮節」我們多多少少都要懂一些,對於我們職場的發展很有幫助。
毫不誇張的說,飯局,幾乎貫穿著我們的整個人生。
然而一頓飯局社交下來,經常令人感到心力交瘁。跟上司吃飯,要小心翼翼估摸上司的性情,生怕說錯了話;跟同事吃飯,不會拒酒,最後被灌得爛醉。
即使職場多年,在酒桌上也難免不如意,更別提職場小白了,經常在飯局上被帶著走,甚至摸不著頭腦。但是官場、職場、情場、託人辦事、聯絡感情、親友見面......哪一樣都少不了需要飯局。
其實飯局不可怕,可怕的是摸不清飯局中的規律。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就認為:「通常,沒有飯局解決不了的問題」,一頓飯解決不了那就來兩頓。
在別的地方很多辦不成的事情,往往一頓飯的事情就能解決。
想要在生意場上贏得合同,你就要和客戶吃飯;想要在官場上平步青雲,你要和領導吃飯;想要維護好友誼,你要和朋友吃飯,這些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正因為飯局在交際中,往往能發揮如此重要的作用,今天人們還是喜歡在飯局上談生意、說事情。
身處飯局,如何讓自己很好的融入其中,又能置身其外?如何做到從飯前擺局,到飯後跟蹤,從席中敬酒、擋酒,到用酒做引子進行談判?如何讓自己的應局技巧從尷尬到駕輕就熟?你想要的這些答案,其實在《中國式飯局》系列中,都可以找到。
為了方便大家學習酒桌知識,讓自己從小白,變成高手。
我在這裡鄭重推薦一套臺灣大作家、高級經濟師鄭德明先生寫的飯局酒局人脈叢書,共有3本,這套書都是乾貨,拿來就用,非常方便,小白必備:
第一本:《中國式飯局人脈學》:在飯局上,和陌生人、老闆、同事、下屬、客戶、哥們兒,怎麼吃,怎麼聊,這本書裡能給到你答案。第二本:《中國式飯局讀心術》:這本書從飯前設局,到飯後跟蹤,以實例傳授你一套飯局讀心術閱人術,讓你從用嘴到用「心」吃飯,察言觀色讀懂人心,抵達財富彼岸!第三本:《中國式酒局應酬學》:這本書用簡潔的表達,經典的案例詳細解讀了酒局的來龍去脈,告訴我們在不同的場景、情景下祝酒及擋酒的技巧,以及酒場規則、酒桌生意、如何健康飲酒等等。
如果能讀懂這套書,可以說啥飯局、酒局都不害怕了,並且這套書目前3本才75元,一頓飯的錢,就能讓你在酒局、飯局上混得更好,直接影響到你的升職加薪,很划算了!
買回去提升自己,自己看完了還可以給家人看。書籍就像一座寶礦,只要自己肯下功夫去挖掘,一定會收穫到意想不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