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個朋友朋友跟我說,他喜歡讀書是因為當他遇到理解不了的問題,就能從書上找到問題的答案,並且樂此不疲。
凱勒曾經說過:「書是隨時在近旁的顧問,隨時都可以供給你所需要的知識,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願重複著顧問的次數。」
很多人讀書的時候會遇到一種情況,花了幾個小時去閱讀一本書,想要從書上得到某些知識,最後還是找不到頭緒,所以達不到想要的目標。
原因就在於他們不知道如何成為一個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如何將精神集中在他們所做的事情上,而不會一無所獲。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裡作者提出,做一個主動閱讀者最重要的就是在閱讀時提出問題,並嘗試回答這些問題。只有當你提出問題,才能在書上找到答案。
那麼,讀一本書,我們需要怎樣提出問題呢?
(一)總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你一定要想辦法找出這本書的主題,作者如何依次發展,這個主題如何逐步從核心主題分解出從屬的關鍵議題來。
(二)作者在細節部分說了什麼,是怎麼說的?
你一定要想辦法,找出主要的想法聲明與論點,然後把這些總結成作者想要傳達的特殊訊息。
(三)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在你完全了解這本書在說些什麼的時候,你就能了解作者的想法是什麼,然後通過自己的判斷能力分析這本書是否有道理。
(四)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如果這本書給了你一些資訊,你一定要問問自己,這些資訊有什麼意義?為什麼這位作者會認為知道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嗎?
如果這本書不只提供了資訊還啟發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關的更深的含義或建議,以獲得更多的啟示。
任何一種超越基礎閱讀的閱讀層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問題,然後盡你的可能找出答案。
你必須能夠以自己的判斷來掌握這本書的整體或部分道理與意義,才算真正完成了閱讀。
養成提出問題的習慣,才能成為一個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你還能通過這種訓練得到如何精準、正確的回答問題。
讀書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是思考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過思考,才能把書上的知識吸收到我們的大腦。只讀書而不思考,讀書就沒有了意義。
#笑薇讀書營##如何閱讀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