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巨嬰」詩人!警方要依法將顧城移送精神病院,妻子拒絕籤字

2020-12-25 記者李滿

「巨嬰」,泛指極度自私、只求索取、絕對自我中心,且缺乏規則、法律意識,將別人付出、贈與視為理所當然的奇葩成年群體。

深入研究過近現代詩人顧城的人都不能否認: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顧城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巨嬰」。

「巨嬰」有特定的土壤,顧城變成「巨嬰」,在很大程度上,與和他結婚十年的妻子謝燁有關。

作為詩人,顧城是成功的,他的詩作影響了一代人。他的代表作《一代人》、《遠和近》、《小巷》等,甚至被看作是一個時代的經典烙印。

但如此天才的詩人,卻終究沒把控好自己的人生命運。

1993年10月8日,詩人顧城在紐西蘭懷希基島(又名激流島)一個只有兩千人的小島上,殺妻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

一個天才的詩人,最終竟以這種方式辭別了人世。顧城死前殘忍殺妻的行為,很難讓人將他與唯美的詩聯繫在一起。

悲劇,是把美好毀滅給人看。美好越甚,悲劇便也越甚。

顧城的死,充滿了悲劇意味。這在很大程度上因為:顧城和相伴十年的妻子謝燁之間的愛情,曾美好如童話。

1979年,在一列疾馳的火車上,已是著名詩人的顧城邂逅了美麗的謝燁。

他為她的美震撼,回憶中,顧城如此描繪他第一次見到的謝燁:

「(謝燁)眼睛又大又美,深深的像是夢幻的魚群,鼻線和嘴角有一種金屬的光輝.......」

火車上的幾個小時裡,兩人開始搭話,他給她念了詩,她撲閃著大眼安靜聽著,眼睛裡有奇異的光。

火車到站後,顧城掏出紙筆寫下了自己的聯繫方式,自此,這段感情便拉開了幕簾。

此後,顧城開始對謝燁展開猛烈的追求,為了追上美人,顧城甚至一度守在謝燁家,還與謝燁一家吃住了很久。

顧城的誠心打動了謝燁母親,也打動了謝燁。在母親的支持下,兩人開始了浪漫的戀愛。

戀愛期間,兩人曾分開過四次,但每一次,顧城都用他近乎「死纏爛打」的方式,重新追回了謝燁。

1983年,經過無數感情波折後,兩人終於修成正果:結為了夫妻。

婚後,兩人夫唱婦隨,十分恩愛。發展到此,這段感情都可以被看成「幸福的典範」。

實際上,這種表面的幸福背後,卻潛藏著巨大危機。

謝燁是大度、堅忍的女子,她對顧城的包容程度,甚至達到了超乎人想像的地步。顧城雖較謝燁大兩歲,但平日裡,無論在生活還是精神上,都是謝燁在照顧著顧城。

顧城對謝燁的依賴,甚至遠比他對母親的依賴更甚。

顧城曾寫過一首詩,詩的名字就叫《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在婚姻裡,顧城更多的時候都更像一個孩子,而不是一個丈夫。

1986年,顧城與謝燁在一次詩會上結識了一個叫李英的女子,她便是後來闖入兩人生活的「英兒」。

那次詩會上,顧城代表的「朦朧詩」遭到了猛烈批判,年僅23歲的英兒站起來為顧城辯駁。自此,顧城與謝燁夫婦便與英兒結下了友誼。

英兒是個愛好詩歌的少女,她對天才詩人顧城有著近乎崇拜的狂熱。

三人開始交往後,謝燁經常對英兒講起顧城的愛好等等,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用心記下這些後的英兒,開始依照顧城的喜好「撩撥」顧城,隨即,顧城與英兒之間開始有了某種不能言說的情愫。

謝燁是個敏感且聰慧的女子,對於丈夫和英兒的情感變化,她豈會不知。

只是,讓世人都很難理解的是:她不僅未阻止,反而開始促成二人的交往。

謝燁之所以如此做,乃是因為她極度包容丈夫,這種包容,在某種意義上,甚至比母親對兒子的包容還要嚴重。

1988年1月,顧城、謝燁要去往紐西蘭的前一天,李英向顧城愛情告白。自此,顧城與英兒的關係便被捅破了最後一層窗戶紙。

顯然,這件事情,謝燁是知情的,但她似乎並未有任何表示。

更讓人詫異的還在後頭,1990年7月,顧城和謝燁經過商議後,將英兒接來紐西蘭激流島跟他們一起生活。

謝燁對顧城的包容不止體現在愛情上,還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在對待親生孩子的事情上,謝燁也始終對顧城包容。

1988年,顧城與謝燁的兒子小木耳出生後,顧城很不開心。

因為,小木耳的性別,不符合他的理想。顧城一直想在激流島上建立他心目中的「理想女兒國」。既是女兒國,自然不能由除了他以外的任何男子,這個「任何」包括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小木耳的存在,甚至讓顧城感受到了生理上的不適。有一次,因為小木耳的吵鬧,感覺到頭痛欲裂的顧城甚至將沙發上的小木耳摔倒了地上。

對於顧城的這一行為,謝燁雖然後怕,卻並未對他指責。

在成人的世界裡,極度的包容,往往意味著毀滅,謝燁顯然不知。

不久後,因為不滿小木耳的存在,顧城提出把小木耳送人。顧城想將兒子送人的理由是:小木耳是男性,與他試圖建立的女兒國衝突,且他的存在讓謝燁忽略了自己。

經過考慮,謝燁答應了丈夫的的要求。不得已之下,謝燁將小木耳送到了當地毛利人家裡撫養。

謝燁畢竟是母親,將親生孩子送人的她,無時無刻不在煎熬中。

她愛顧城,也愛小木耳,當這兩種愛發生衝突時,她體會到了真正的糾結。

此時,英兒也已經到了島上居住。

「三人行」的日子裡,謝燁的堅忍達到了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一次,英兒洗澡時故意讓顧城給她拿毛巾。羞澀的顧城問向謝燁,她竟笑著說:「讓你去你就去唄!」

這之後不久,顧城與英兒陷入熱戀。

而此時的謝燁竟安之若素,研究顧城的專家認為,此時的謝燁其實已經在想法離開顧城。

而謝燁想離開顧城的原因,則與她與他的理想衝突有關。

顧城的理想是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立女兒國」,而謝燁的理想,則是過正常的家庭生活,正常的生活裡,肯定有她的小木耳。

謝燁的理想生活,與大多數正常女子是一樣的。

但她的這種理想,在丈夫顧城這兒,卻不可能實現。

悲觀失望下,謝燁開始尋找出路,她甚至想逃離顧城的世界。將英兒接到激流島,很可能就是謝燁想逃離的「嘗試」之一。

謝燁借希望於英兒能替代自己在顧城生活中的位置,那樣,自己便可安心離開顧城。但謝燁發現,顧城與英兒戀愛後,他對自己的依戀,卻一丁點兒沒有減少。

1992年3月,顧城應邀赴德國從事文學工作,顧城和謝燁一同前往,而英兒則被留在激流島。幾個月後,英兒與一個外國老頭相戀並離開了激流島,這讓顧城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敗。

幾乎在同一時間,在德國的謝燁,也有了一個狂熱的追求者:身穿一身名牌服裝的流體力學博士大魚。

之後,兩人私下的交往被顧城發現後,夫妻兩還爆發了激烈衝突,爭吵,顧城第一次對謝燁動了手:掐了她的脖子。

顧城的極端行為驚動了鄰居,隨即警方趕來。因為顧城反應激烈,警方提出要把他送進精神病院,為期三個月。

在這個節骨眼上,謝燁卻出面阻止了警方的處置:謝燁堅持不肯在執行書上簽字。

因為謝燁的姑息,顧城沒被送往精神病院治療。

但實際,從後來顧城無數次提到自殺的跡象來看,當時的顧城精神已經不正常了。

英兒失蹤後,顧城更加頻繁地想到了死。此時的謝燁不僅沒有阻止或安慰顧城,反而和顧城一起譴責英兒的「背叛」,她對媒體說:「(我)為顧城殺人也願意。」

為一個人去殺人也願意,這在今時我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謝燁卻不僅敢想,還敢公開說。實際,如果真讓她做,她也一定會如自己所說:幫顧城「殺人」。

後來,根據相關佐證,謝燁的確曾幫顧城設計了一個「追殺英兒」的荒唐計劃。

發展到此,真真讓人已經看不懂:謝燁對顧城到底是愛還是恨,抑或是其他。

顧城告訴謝燁《英兒》這部小說完成後,他就自殺,這樣的話,書一定會大賣,如此,也是他作為一個天才詩人的最完美結局。

顧城的計劃,竟也得到了謝燁的支持。

謝燁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丈夫做任何決定她都會無條件支持,這種無條件支持看似偉大,細思卻極恐。

根據後來的調查結果和顧城的遺書,可以斷定:她之所以支持丈夫的瘋狂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顧城的死對她而言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顧城死後,謝燁不僅可以接回兒子,而且可以與情人大魚一同出國,過上她夢想的生活。

讓謝燁沒有想到的是,當顧城寫完小說後,他卻改變了主意:他不準備自殺了。

顧城把寫好的小說給謝燁看,謝燁看完後,覺得小說與自己的預想不符,她認為:顧城在小說裡過度美化英兒了。

顧城對謝燁的不滿並未太在意,實際,在與妻子謝燁相處的十多年裡,他從未真正在意過她的感受。而她,也從來是「自己做什麼決定,她都會無條件支持的」。

也正因此,顧城甚至認為,自己做決定是無需徵求妻子同意的。

改變主義的顧城開心地對妻子謝燁說:我看小木耳也挺可愛的,我決定接回他和我們同住。

謝燁聽到這個消息後的表情,與顧城料想的顯然不符。顧城以為謝燁會開心地跳起來,畢竟,她一直想念小木耳。

但謝燁的表情卻極不自然,她近乎咆哮地對顧城說:

「晚了!晚啦!」

謝燁說「晚啦」,是因為在顧城透露自殺意願時,她就已經邀請大魚到島上來了,換言之,謝燁已經做好了顧城自殺的一切準備,連未來的生活她也已經準備好了。

另外,顧城即便不自殺,謝燁也會與他離婚,因為她已經愛上了別人。

直到此時,顧城才明白,謝燁的真實意圖是:脫離他。

傷心絕望的顧城決定遵照原計劃自殺,但在死前,他決心向世人坦白真相。於是,決定赴死當天,顧城寫下了四封遺書。

在寫給姐姐、父母的一封遺書裡,顧城寫到:

「我現在無奈了,英走了也罷,燁也私下與別人好,在島上和一個小XX,在德國和一個叫陳XX的人。現在正在分家、離婚。她說要和陳生個娃娃。燁許多事一直瞞我。她好心、合理,亦有計劃的(地)毀滅我的生活。」

顧城單獨寫給媽媽的一封遺書上寫到:

「媽,我沒辦法,燁騙了我,她們都騙了我,還說是我不好。媽,好好的,你要能過去,我就高興了。爹要邦(幫)老媽媽,全當我還在遠方。媽,好好的,為了我最後的想念。」

從當時遺書的字跡可以看出,這些遺書都是準備自殺當天,顧城倉促間寫下的。

從遺書內容可以判斷出:寫遺書時,顧城並未想過要殺謝燁,如果他決心殺謝燁,顯然,他不必在遺書中特別交代自己死後「房子等歸木耳」。因為如果沒有了謝燁,房子等必然是木耳的。

所以,顧城在自殺前用斧頭砍死謝燁,肯定屬於預謀之外。

這點,從顧城自殺當天和姐姐顧鄉的電話也可以確定。

1993年10月8日,顧鄉接到了弟弟顧城從紐西蘭激流島上打來的電話,電話裡顧城只說了簡單的一句話:「我把謝燁給打了」,聲音悲涼而絕望。

意識到形勢嚴峻的顧鄉,當即撥通了當地急救中心的電話。顯然,已寫下遺書的顧城當時並沒有必要特意打電話給姐姐,他這通電話只有一個目的:讓姐姐來救謝燁。

打完電話後,顧城便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了。

當救護人員趕到現場時,顧城已經死亡,而顧城妻子謝燁,則倒臥在島上的一條小徑上。

頭部被斧頭砍傷的謝燁被送到醫院搶救數小時後,因救治無效身亡。

這年,顧城37歲,謝燁35歲。

有無數人認為,謝燁與顧城的悲劇是兩人的婚外戀。但通透感情的人都知道:外遇出軌,從來只是婚姻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顧城與謝燁的悲劇,與顧城的極端自我主義、完美主義分不開,但誰又敢否認:它與謝燁對丈夫的過度包容無關呢?

謝燁一直將顧城當一個孩子寵溺,這樣的愛,看似偉大,卻能殺人於無形。

親情、愛情都需要理解、包容,但倘若面對違背原則甚至違背道德、法律的事情,也選擇一味包容,其結局,無疑必是「毀滅」了。

謝燁本有無數次機會逃過死劫,但她卻都沒有。謝燁的姐姐毫不避諱地在書中用「春秋筆法」論證:謝燁並不無辜,她是天堂有路不走,地獄無門非闖。

這話,不無道理!

末尾,附上顧城那首《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部分:

我是被媽媽寵壞的孩子,我任性,我希望,每一個時刻,都像彩色蠟筆那樣美麗。我希望,能在心愛的白紙上畫畫,畫出笨拙的自由,畫下一隻永遠不會流淚的眼睛,

部分參考書目:

《英兒》:作者|顧城

《我面對的顧城最後十四天》:作者|顧鄉

《魂斷激流島》:作者|英兒

【看完記得點關注】

相關焦點

  • 激流島殺妻後自殺的童話詩人——上帝與魔鬼的結合體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這句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詩句來自詩人顧城的《一代人》,這是他早期的一些詩,但大多是片段句子,記錄對紛亂社會生活的反應。顧城原籍上海,出生在北京,1969年隨父親顧工下放山東農村,1974年回到北京,80年代以後生活在紐西蘭等國。他有很多的著名詩集,如《黑眼睛》、《北島顧城詩選》等等,他是天才的詩人,是朦朧詩的領軍人物。
  • 才女李英愛上顧城:激流島上三人行,自己輸了人格,顧城輸了人生
    這一次她來到紐西蘭激流島投奔詩人顧城,說是投奔,其實是又一次插足別人的婚姻。李英和顧城相識於一場詩會,顧城是朦朧詩派的代表,當時在詩會上,朦朧詩遭到一些評論家的抨擊,李英站出來力挺顧城。他們從此結下一段不解之緣,出席詩會的還有顧城的妻子謝燁,他們夫妻相識於火車上一次偶然的邂逅,二人原本十分恩愛,但這一切隨著李英的出現慢慢發生改變。因為詩會上李英的「仗義執言」,顧城夫婦對她十分欣賞。
  • 英兒:天才詩人顧城「激流島殺妻自殺」事件的罪魁禍首?
    」——顧城《遠和近》相信只有少數人不知道顧城這個詩人。他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寫過很多流傳至今的作品,後世對他的評價很高。然而,我們今天不講顧城,講一個和他關係非常密切的人——李英。而當時的主編就是劉湛秋,他是一個詩人和詩歌理論研究者。英兒在和顧城在一起之前,已經和劉湛秋在一起過了。那時候劉湛秋是有妻子的,但是英兒不顧世俗道德,依然和劉湛秋走到了一起。英兒特別希望劉湛秋能夠離婚,然後和自己在一起。因為她和劉湛秋是以情人的名義在一起的,說白了,她就是第三者。
  • 顧城兩個一生所愛皆離他而去,理想世界的破滅,讓他變成殺人魔鬼
    顧城以理想的光輝照亮了那個特殊的時代,這首詩歌不知鼓舞了多少人,詩人顧城也一戰成名。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顧城用童真和理想看待整個世界,這給了他"童話詩人",卻也將他送入了深淵。他的一生,遇見了兩個一生所愛,卻都離他而去。理想世界的破滅,讓他變成殺人魔鬼,一夕之前,從天才的寶座,跌入魔鬼的地獄。
  • 詩人顧城和英兒:誰也不知中止玫瑰。顧城的詩歌《一人》賞析
    ——賞詩品文論世集我攀爬著詩句的藤蔓,就是要看看世間的情感,那片波譎雲詭的海。——賞詩品文論世集顧城的詩歌《一人》,是寫詩人和英兒之間的情感糾葛,這種情感糾葛在詩人看來是「不能避免」的,是「他的命運」;顧城的詩歌《一人》,寫詩人和英兒之間的「危險安心」的愛戀,「危險」是為顧城置妻子謝燁不顧而與情人英兒的畸形之戀,「安心」是為顧城確實在與英兒的愛戀中找到了靈肉相合的感覺,顧城曾說:「英兒是我的靈魂」。
  • 顧城給了我們一個詩的天堂,卻將自己化成了殺人惡魔!
    不刻意找尋韻腳的排比,不精心於華麗辭藻的堆砌,這些朦朧詩人用自己眼裡的心和心上的眼睛去找尋想要表達的東西,卻又給這些東西編制了夢一般的外衣。而這一眾詩人之中,在你耳邊環繞的名字不應該僅僅只有北島,還應有一個孩子般赤誠的詩人顧城。不得不說,父母的影響對孩子來說是很深刻的。
  • 因為心裡氣不順 妻子竟然將丈夫送進精神病院 一關就是三年
    李師傅被妻子送進精神病院,一呆就是三年,一個正常男人如何被妻子強送到精神病院?難道他不知道求助嗎?李師傅的二姐夫稱,李師傅前一天還在跟他在一起上班,第二天人就沒來了,上哪兒去了他們也不清楚,然後妹妹就把家搬了。
  • 顧城生前情人"英兒"被曝病逝 生前飽受非議(圖)
    謝燁、顧城、英兒(從左往右)  微博認證為「詩人阿翔」的網友@安徽阿翔8月2日發微博稱,詩人顧城與謝燁、英兒的「三角戀」主角之一麥琪(原名李英),已於2014年1月8日病逝於雪梨至此,盤桓糾纏了20餘年的曠世悲劇的三位主人公均已離世,有關顧城、謝燁、英兒三人之間愛恨情仇的猜測毀譽,似乎戛然而止。  麥琪2011年患上鼻咽癌 拒絕西醫治療  早在2011年,麥琪就被查出鼻咽癌晚期,但她拒絕西醫治療,主要依靠食療調理。而從確診病情開始,麥琪就幾乎不再見任何外人,尤其是華人,也不希望朋友打電話給她。
  • 他曾是風靡一時的浪漫詩人,卻拿斧子活活砍死愛妻,不忍直視
    他曾是風靡一時的浪漫詩人,卻拿斧子活活砍死愛妻,不忍直視顧城,中國近代有名的詩人,他的才華舉世皆知。但是他的下場卻讓很多人都感到唏噓。1993年,顧城的自殺於紐西蘭的一個小島之上。在他死之前,他親手拿斧子砍死了自己的妻子謝燁。
  • 執迷不悟嫁給顧城,十年後卻慘死他手,謝燁的愛情到底有多卑微?
    作為30年前最著名的朦朧派詩人,顧城那首《一代人》留給人們深刻的印象:「黑色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是個純粹的詩人,但他更像個純粹的孩子,遇到愛情的時候,需要的是更純粹的女人。謝燁準備下車時,顧城慌了,他害怕錯失心愛的姑娘,便將自己的地址寫在一張紙上,怒氣衝衝地塞到謝燁手裡。其實在談論中,謝燁已經被他的才華所吸引,心想:「他就是自己要找的人。」當她打開那團紙的時候,看著上面的地址,想著剛才談笑風生和怒氣衝衝的那個人,一股激流湧入心頭,那是愛情的味道。
  • 【轉載】商磊:激流島懷想:尋找顧城
    路一直垂直向山頂蔓延,走起來很費勁,很難遇到行人,偶爾會有車急駛向上。終於在一所房子前遇到了一位老婦人。從老婦人家裡接出的水管裡接點水,一邊喝著一邊打聽:「您聽說過有一位詩人顧城嗎?他二十年前住在這裡,後來發生了悲劇,他和他的妻子都不在了。」「奧,知道!」她居然很痛快的作答,臉上鬼魅的一笑:「他有兩個妻子!」「您和他們有往來嗎?」「沒有。」她加重了語氣,「他們只是自己。」
  • 謝燁魂斷激流島:「童話詩人」的暴虐和乖張,謝燁的愛卻是原罪
    1993年10月8號,「童話詩人」顧城在紐西蘭的激流島將妻子謝燁殘忍的殺害了,顧城隨後也自殺了,他們兩個人的死亡時間間隔還不到一個小時。其實,謝燁和顧城的愛情,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當然也註定了他們的愛情就是一個悲劇。
  • 李英:誘發顧城在激流島殺妻又自殺,渴望精神層次愛情又敗給現實
    說起二十世紀中期的現代詩人,可能首先會浮現在我們腦海裡的的就是北島、三毛、張愛玲、顧城等名氣大的詩人了吧。不過我們可能不知道,其實他們並不是一個派別的。在現代詩人當中,有一個人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他不僅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還創造出了只有中國古代才會存在的"三個人的激流島"。在坐享齊人之福的同時,最後卻用斧頭砍殺了原配妻子,事後自己又上吊自殺,這樣的結局無疑令人唏噓。而那"三個人"中唯一倖存的"紅顏知己"最後的下場又如何呢?
  • 史上最全,顧城18首詩歌名句,句句扎心
    詩人顧城在我眼中,像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他不諳世事,孤獨,明麗純淨。顧城的詩歌同樣充滿童真氣質,但是在童真裡又有讓人心碎的悲哀,他的詩歌最適合挑一個乾乾淨淨的下午讀,想起詩歌裡的無數感傷和歡喜,總是太動人。
  • 顧城: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
    《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顧城於1956年生於北京,年少時便開始寫詩,他的一生是與詩歌緊密相連的。作為我國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他被冠稱為「童話詩人」,因為他以一顆童心看著這個世界。
  • 【閱獨】顧城《門前》
    【編者按】顧城是從文革中泅遊過來的詩人,如同從沼澤歸來的麋鹿一般,他不會再為遍地鮮花的大地所迷醉。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尋找幸福的青鳥,殊不知幸福得來從不費功夫。,但太陽是明亮的草在結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站著,不說話 就十分美好有門,不用開開 是我們的,就十分美好早晨,黑夜還要流浪 我們把六弦琴交給他 我們不走了我們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毀滅的土地 我們要乘著它
  • 童話詩人顧城: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顧城,原籍上海,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唯靈浪漫主義」詩人。1956年9月24日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父親顧工。1968年,12歲時的顧城在家養豬,「文革」前開始寫詩。1973年開始學畫,寫詩的事業也進入社會性作品階段。1993年10月8日在紐西蘭寓所因婚變用斧頭砍傷妻子謝燁後自縊與一棵大樹之下。
  • 想到顧城,除了萬分遺憾,還有那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精神世界豐富的顧城,在生活上卻是個需要保護和照顧的孩子,他對謝燁的依賴達到不可想像的地步。曾有朋友回憶說,謝燁需要買衣服,顧城又一步離不開妻子,只好由他陪著去市區一家時裝店,她買衣服,他就一聲不吭地坐在地上。在西新蘭生活時,顧城不會英語,也不願意學,他的作品多是謝燁幫他電腦上編譯出來。
  • 男子戀上人妻難自拔 被警方兩次送精神病院
    李明告訴記者,妻子胡峰和徐剛在一起的兩個多月,和家裡基本處於「失聯」狀態,電話不接,簡訊偶爾才回一兩次。  由於擔心妻子和孩子的安全,一家人想了個辦法。「在7月初,我們發了個簡訊給她,說有一筆20多萬的移民款,必須要她本人在7月10日前回來才能領取。」李明說,這個簡訊起到了作用。7月7日下午,胡峰帶著孩子回到了湘潭。
  • 顧城的帽子,黃某陽的頭巾,藏著什麼秘密?高知家教問題帶來警示
    父母要理解支持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這樣才能夠化解孩子心中的塊壘。而不是一味指責孩子推搡孩子,做他的敵方。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仁之本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