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魔方科學育兒/ 微觀點
Learning= on the play
1925年10月10日,有多少公眾進入了第一天開放的故宮博物院?
人們為什麼要到故宮博物院來?
故宮博物院究竟有多少件文物藏品?
紫禁城古建築群有9999間半嗎?
除了國寶,故宮還有哪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聆聽 「廉潔文化公開課「
感受歷史 哲學 文化的思考
故宮作為一座博物館,從建築到收藏,無不凝聚著中國勞動人民的集體智慧和汗水。每年有多少觀眾走進故宮?故宮有多少件文物藏品?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走進《廉潔文化公開課》,「做傳統優秀文化的忠實守望者」,聆聽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講述如何傳承與保護優秀傳統文化。
1
每年有多少觀眾走進故宮?
單霽翔:故宮大家並不陌生,這是一塊充滿故事的地方。在1925年的10月10日,紫禁城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叫「故宮博物院」。當天乾清宮的大門打開了。大家想一想一個封閉了幾百年普通老百姓不能進入的地方,一旦大門打開迎接普通民眾,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文化事件。當天在3000多名社會名流的見證下,紫禁城高舉了一塊新的牌子,叫「故宮博物院」。當天究竟多少市民、多少公眾進入了第一天開放的故宮博物院,今天並沒有準確的統計。但是我們的老員工回憶,當天下午當觀眾離去的時候,他們從地上撿起被踩掉的鞋,整整撿了一大筐。這就是當天的情景。昔日的紫禁城成為一個公共文化場所以後,是格外引人注目的。
這些年故宮博物院的觀眾在持續增長。在2002年,當時故宮觀眾第一次突破了700萬,成為當時世界上觀眾人數第二多的博物館。第一多的博物館在法國,叫羅浮宮。但是僅僅過了十年,到2012年,故宮的觀眾突破了1500萬,達到1534萬。世界上今天只有一座博物館,每年要接待上千萬觀眾,就是故宮博物院。為什麼人們要到故宮博物院來?就是因為它有獨具特色的文化魅力。每年不但要接待1500萬普通觀眾,而且還要接待大量來賓、貴賓走進故宮博物院,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人們到故宮可能第一個是要看古建築群,這裡是世界最大規模的木結構建築群、也是世界最大規模的宮殿建築群。大家知道古都北京有一條清晰的中軸線:從永定門到鐘樓,7.8公裡,虛實結合。在這條中軸線上,最重要的一組建築,莫過於「所謂9999間半」組成的紫禁城古建築群。其實我們今天經過詳細的統計,現在是9371間古建築。它是世界文化遺產,所以北京的城市建設對於故宮的周邊進行了有效的控制,14平方公裡以內是不能建設高層建築和大體量建築,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緩衝區。
今天這裡有壯美的建築、嚴謹的形制、絢麗的彩繪,都表明它是中國官式古建築的最高形制。同時有很多生動的空間,都有很多值得訴說的歷史故事。這裡有這些精美的裝飾、獨特的色彩、真實的信息、典雅的園林。每一個角落都表明著它歷史的厚重和它傳承的中華傳統文化。
2
故宮究竟有多少件文物藏品?
單霽翔:故宮博物院究竟有多少件文物藏品?我們一共有1807,558件套。珍貴文物佔93.2%、一般文物佔6.4%、資料只佔0.4%,幾乎件件都是珍貴文物。
繪畫
故宮今天這些文物被分了25個大類、200多個類別。比如繪畫,大家看到的《千裡江山圖》《五牛圖》還有《韓熙載夜宴圖》《清明上河圖》這些都是重要的繪畫,一共53,000件。書法,像《蘭亭序》、《中秋帖》、《伯遠帖》這樣的重要藏品一共有75,000件。
書法
還有2,800 件碑帖非常重要。這三項一共156,000件,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紙式文物最集中的一個收藏。
碑帖
故宮博物院是收藏銅器世界上最多的博物館,一共16萬件,其中特別珍貴的有1,670件帶先秦銘文的青銅器。還有11,000件金銀器、19,000件漆器、6,600件琺瑯器,這些都是傳世的藝術品。
青銅器
金銀器
漆器
琺瑯器
玉石器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驕傲,中華5000年文明,甚至上溯8000年的歷史,通過故宮的玉石器收藏,可以把它串聯起來,串聯一個完整的歷史鏈條。
玉石器
瓷器
陶瓷,故宮是世界收藏陶瓷最多的一座博物館,是個天文數字,一共有367,000件,95%以上都是出品於景德鎮的御窯瓷器。
此外,故宮還收藏有11,000件雕刻工藝、13,000件其它工藝。在我們的藏品中要精心保管、比較難以保管的就是這種盆景,半米高,枝幹是寶石做的、花瓣是玉片做的,支楞起來的那些樹葉是象牙染的,染牙。所以無論是清洗也好、搬運也好、展陳也好,都要格外的小心。有一類非常有趣的藏品,叫生活用具。還有一些食品,比如中藥、比如普洱茶。上面這塊就是當年的一塊普洱茶。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比如下面一個炕席,兩米一六長,居然是用象牙做的炕席。文房四寶、紙墨筆硯一共是68,000件,數量也很多。我們還有6,200件明清家具,非紫檀即黃花梨。
雕刻工藝品
其他工藝品
今天我們所說的「一帶一路」,故宮是明清時期「一帶一路」的重要的支點。大量的通過「一帶一路」的使臣納貢、商品貿易、文化交流的實物保管在故宮博物院裡面。比如西洋鐘錶,18世紀的西洋鐘錶收藏最多、品質最好的在故宮博物院,我們收藏著2,200架西洋鐘錶。
西洋鐘錶
武備儀仗,太和殿前盛典、慶典使用的那些裝備,包括鍾和韶樂,數量也很大,33,000件。銘刻是非常重要的一類文物,大家知道有文字的文物,比沒有文字的文物更直接述說歷史。十面石鼓就是我們國家國寶中的國寶。出土於安陽殷墟的甲骨,大家查故宮博物院的網站會知道,收藏了4,700片。實際上我們的庫房裡收藏了23,000片。每一片都需要定名、需要判義,這件工作我們還在進行,大約在三年之後可以完成。古籍文獻一共有60萬件,其中有24萬塊是刷印的書版,也是世界上收藏書版最多的一座博物館。
武備儀仗
甲骨
古籍文獻
3
當年南遷國寶的曲折故事
單霽翔:1931年日寇侵略東北,華北告急。當時故宮是理事會制,召開了理事會。最後做出決定,故宮的一部分文物避敵南遷,通過京漢鐵路運到上海去。於是故宮人就釘了這種箱子,一共釘了13,491個箱子。1933年的1月到5月,分五批運到了上海。後來形勢緊張,1936年又運到了南京。但1933年5月最後一批文物運走了以後,故宮人開始清理沒有運走的文物,從1934年開始一清理就清理了6年半。清理的結果有1189,000件並沒有南遷,就是大多數沒有南遷,並且沒有南遷的都是體量大的。比如像剛才說的6,200件明清家具、比如1,500塊大地毯、比如玉山子、瓷母,大型的青銅器這些都沒有辦法南遷,留下了。南遷的文物呢?1936年、1937年形勢又緊張,於是又分三路西遷,最遠的一條路一直到昆明,然後繞到了重慶、四川。最危險的一條路走的是秦蜀古道,從陝西然後走蜀道到了四川。還有一條就是順著長江溯流而上到了四川。
當年裝箱準備南遷的國寶
1945年日寇投降,於是把集中在西部這些故宮的文物開始向峨嵋這個地方集中,然後1947年運回南京。解放戰爭開始了,就沒有再開箱。1948年12月到1949年的1月,包括故宮文物在內的很多物資集中在上海港(準備運到臺灣),已經沒有商船船隊了,只能搭載海軍的軍艦。第一艘裝了故宮的文物、第二艘裝了故宮的文物、第三船隻裝了一半就叫停了。這樣裝了多少?裝了兩船半故宮的文物,2,972箱。也就13,491箱南遷文物只裝走了2,972箱,裝走了22%,78%沒有來得及裝,就運回了故宮博物院。
這些文物重新回到了故宮博物院,回到了我們公眾的視野中,它們不斷地發揮著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我們的藏品對社會公布了,我們的古建築逐漸修繕擴大開放了、我們的觀眾人數持續增長。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博物館協會,對於故宮博物院重新定位,故宮被稱作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