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有多少件珍貴文物?快來看故宮博物院院長"數家珍"

2020-12-21 騰訊網

豆豆魔方科學育兒/ 微觀點

Learning= on the play

1925年10月10日,有多少公眾進入了第一天開放的故宮博物院?

人們為什麼要到故宮博物院來?

故宮博物院究竟有多少件文物藏品?

紫禁城古建築群有9999間半嗎?

除了國寶,故宮還有哪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聆聽 「廉潔文化公開課「

感受歷史 哲學 文化的思考

故宮作為一座博物館,從建築到收藏,無不凝聚著中國勞動人民的集體智慧和汗水。每年有多少觀眾走進故宮?故宮有多少件文物藏品?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走進《廉潔文化公開課》,「做傳統優秀文化的忠實守望者」,聆聽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講述如何傳承與保護優秀傳統文化。

1

每年有多少觀眾走進故宮?

單霽翔:故宮大家並不陌生,這是一塊充滿故事的地方。在1925年的10月10日,紫禁城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叫「故宮博物院」。當天乾清宮的大門打開了。大家想一想一個封閉了幾百年普通老百姓不能進入的地方,一旦大門打開迎接普通民眾,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文化事件。當天在3000多名社會名流的見證下,紫禁城高舉了一塊新的牌子,叫「故宮博物院」。當天究竟多少市民、多少公眾進入了第一天開放的故宮博物院,今天並沒有準確的統計。但是我們的老員工回憶,當天下午當觀眾離去的時候,他們從地上撿起被踩掉的鞋,整整撿了一大筐。這就是當天的情景。昔日的紫禁城成為一個公共文化場所以後,是格外引人注目的。

這些年故宮博物院的觀眾在持續增長。在2002年,當時故宮觀眾第一次突破了700萬,成為當時世界上觀眾人數第二多的博物館。第一多的博物館在法國,叫羅浮宮。但是僅僅過了十年,到2012年,故宮的觀眾突破了1500萬,達到1534萬。世界上今天只有一座博物館,每年要接待上千萬觀眾,就是故宮博物院。為什麼人們要到故宮博物院來?就是因為它有獨具特色的文化魅力。每年不但要接待1500萬普通觀眾,而且還要接待大量來賓、貴賓走進故宮博物院,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人們到故宮可能第一個是要看古建築群,這裡是世界最大規模的木結構建築群、也是世界最大規模的宮殿建築群。大家知道古都北京有一條清晰的中軸線:從永定門到鐘樓,7.8公裡,虛實結合。在這條中軸線上,最重要的一組建築,莫過於「所謂9999間半」組成的紫禁城古建築群。其實我們今天經過詳細的統計,現在是9371間古建築。它是世界文化遺產,所以北京的城市建設對於故宮的周邊進行了有效的控制,14平方公裡以內是不能建設高層建築和大體量建築,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緩衝區。

今天這裡有壯美的建築、嚴謹的形制、絢麗的彩繪,都表明它是中國官式古建築的最高形制。同時有很多生動的空間,都有很多值得訴說的歷史故事。這裡有這些精美的裝飾、獨特的色彩、真實的信息、典雅的園林。每一個角落都表明著它歷史的厚重和它傳承的中華傳統文化。

2

故宮究竟有多少件文物藏品?

單霽翔:故宮博物院究竟有多少件文物藏品?我們一共有1807,558件套。珍貴文物佔93.2%、一般文物佔6.4%、資料只佔0.4%,幾乎件件都是珍貴文物。

繪畫

故宮今天這些文物被分了25個大類、200多個類別。比如繪畫,大家看到的《千裡江山圖》《五牛圖》還有《韓熙載夜宴圖》《清明上河圖》這些都是重要的繪畫,一共53,000件。書法,像《蘭亭序》、《中秋帖》、《伯遠帖》這樣的重要藏品一共有75,000件。

書法

還有2,800 件碑帖非常重要。這三項一共156,000件,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紙式文物最集中的一個收藏。

碑帖

故宮博物院是收藏銅器世界上最多的博物館,一共16萬件,其中特別珍貴的有1,670件帶先秦銘文的青銅器。還有11,000件金銀器、19,000件漆器、6,600件琺瑯器,這些都是傳世的藝術品。

青銅器

金銀器

漆器

琺瑯器

玉石器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驕傲,中華5000年文明,甚至上溯8000年的歷史,通過故宮的玉石器收藏,可以把它串聯起來,串聯一個完整的歷史鏈條。

玉石器

瓷器

陶瓷,故宮是世界收藏陶瓷最多的一座博物館,是個天文數字,一共有367,000件,95%以上都是出品於景德鎮的御窯瓷器。

此外,故宮還收藏有11,000件雕刻工藝、13,000件其它工藝。在我們的藏品中要精心保管、比較難以保管的就是這種盆景,半米高,枝幹是寶石做的、花瓣是玉片做的,支楞起來的那些樹葉是象牙染的,染牙。所以無論是清洗也好、搬運也好、展陳也好,都要格外的小心。有一類非常有趣的藏品,叫生活用具。還有一些食品,比如中藥、比如普洱茶。上面這塊就是當年的一塊普洱茶。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比如下面一個炕席,兩米一六長,居然是用象牙做的炕席。文房四寶、紙墨筆硯一共是68,000件,數量也很多。我們還有6,200件明清家具,非紫檀即黃花梨。

雕刻工藝品

其他工藝品

今天我們所說的「一帶一路」,故宮是明清時期「一帶一路」的重要的支點。大量的通過「一帶一路」的使臣納貢、商品貿易、文化交流的實物保管在故宮博物院裡面。比如西洋鐘錶,18世紀的西洋鐘錶收藏最多、品質最好的在故宮博物院,我們收藏著2,200架西洋鐘錶。

西洋鐘錶

武備儀仗,太和殿前盛典、慶典使用的那些裝備,包括鍾和韶樂,數量也很大,33,000件。銘刻是非常重要的一類文物,大家知道有文字的文物,比沒有文字的文物更直接述說歷史。十面石鼓就是我們國家國寶中的國寶。出土於安陽殷墟的甲骨,大家查故宮博物院的網站會知道,收藏了4,700片。實際上我們的庫房裡收藏了23,000片。每一片都需要定名、需要判義,這件工作我們還在進行,大約在三年之後可以完成。古籍文獻一共有60萬件,其中有24萬塊是刷印的書版,也是世界上收藏書版最多的一座博物館。

武備儀仗

甲骨

古籍文獻

3

當年南遷國寶的曲折故事

單霽翔:1931年日寇侵略東北,華北告急。當時故宮是理事會制,召開了理事會。最後做出決定,故宮的一部分文物避敵南遷,通過京漢鐵路運到上海去。於是故宮人就釘了這種箱子,一共釘了13,491個箱子。1933年的1月到5月,分五批運到了上海。後來形勢緊張,1936年又運到了南京。但1933年5月最後一批文物運走了以後,故宮人開始清理沒有運走的文物,從1934年開始一清理就清理了6年半。清理的結果有1189,000件並沒有南遷,就是大多數沒有南遷,並且沒有南遷的都是體量大的。比如像剛才說的6,200件明清家具、比如1,500塊大地毯、比如玉山子、瓷母,大型的青銅器這些都沒有辦法南遷,留下了。南遷的文物呢?1936年、1937年形勢又緊張,於是又分三路西遷,最遠的一條路一直到昆明,然後繞到了重慶、四川。最危險的一條路走的是秦蜀古道,從陝西然後走蜀道到了四川。還有一條就是順著長江溯流而上到了四川。

當年裝箱準備南遷的國寶

1945年日寇投降,於是把集中在西部這些故宮的文物開始向峨嵋這個地方集中,然後1947年運回南京。解放戰爭開始了,就沒有再開箱。1948年12月到1949年的1月,包括故宮文物在內的很多物資集中在上海港(準備運到臺灣),已經沒有商船船隊了,只能搭載海軍的軍艦。第一艘裝了故宮的文物、第二艘裝了故宮的文物、第三船隻裝了一半就叫停了。這樣裝了多少?裝了兩船半故宮的文物,2,972箱。也就13,491箱南遷文物只裝走了2,972箱,裝走了22%,78%沒有來得及裝,就運回了故宮博物院。

這些文物重新回到了故宮博物院,回到了我們公眾的視野中,它們不斷地發揮著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我們的藏品對社會公布了,我們的古建築逐漸修繕擴大開放了、我們的觀眾人數持續增長。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博物館協會,對於故宮博物院重新定位,故宮被稱作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

相關焦點

  •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如何讓故宮的文物活起來?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第一次我到庫房嚇我一跳,誰躺在臺階底下?他們說那是非常珍貴的秦始皇兵馬俑。」在Up2019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談到故宮藏品時表示,當文物得不到保護的時候它們是沒有尊嚴的,它們是蓬頭垢面的。只要得到展示,它們才光彩照人。
  • 故宮博物院七大展千餘件珍貴文物「十一」亮相太原
    中國網新聞9月19日訊 (記者 蘇向東) 故宮博物院7項專題大展,1000餘件珍貴文物將於10月1日亮相太原博物館。展示主題包括清代萬壽盛典、明清官式建築、宮廷琺瑯器、明代御窯瓷器、傅山及明末清初名家書法和畫作等。「這是故宮歷史上到地方城市辦展規模最大的一次。這次展覽也是太原博物館開館後的首展。」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
  •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故宮,只有一個
    在歲末年初、春機孕育之際,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去年下半年推出的新著《天府永藏》首次系統全面地介紹兩岸故宮博物院的沿革、淵源和各自收藏的特點,在海內外引起反響之時,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在近期策劃運作和即將進行的一系列互訪交流、合作辦展活動為兩岸文化交流帶來濃濃的春意——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在百忙中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 北京故宮院長反駁「珍貴文物都在臺灣」:北京故宮藏品是南遷文物的...
    「現在有一種誤解,認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都去了臺灣」,北京故宮院長單霽翔在6月30日的「故宮博物院藏品三年普查清理計劃」發布會上首次主動公開提及這一話題。在他看來,事實並非如此。據悉,留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多達118.9萬餘件,更有數以百萬計的明清檔案,為南遷文物的20餘倍。
  • 故宮博物院院長回應4大質疑:臺灣文物佔比22%
    據新華社電 文物藏品都是清朝的?珍貴文物都去了臺灣?逛故宮為什麼看不到很多文物?故宮為何沒有「鎮館之寶」?……昨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接受採訪時首次解答這些公眾疑問。  故宮文物基本為清朝文物?
  • 故宮博物院院長 單霽翔卸任
    曾出版《城市化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留住城市文化的「根」與「魂」》《平安故宮·思行文叢·壬辰集》等十餘部專著,並發表百餘篇學術論文。  4月8日,據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65歲的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當日卸任,52歲的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接任。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一位工作人員當日對記者確認,王旭東已正式接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目前各項交接工作正在展開。
  • 故宮博物院院長:「香港故宮」預計2022年6月開幕
    《故宮博物院院刊》10月11日刊出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使命與擔當 故宮博物院95年的回顧與展望》一文,其中透露:2018年5月破土動工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預計於2022年6月底正式開幕。院長文章亮出故宮家底王旭東的文章從平安故宮、學術故宮、活力故宮和數字故宮四個方面對故宮95年的發展歷程等進行了回顧,同時也亮出了故宮的不少家底。
  • 「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 資深故宮人
    新任「閣員」名單中有不少是校內學者,而「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也將由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長周功鑫出任。將擔任故宮院長的周功鑫算是老故宮人,她由導覽工作作起,隨後擔任第一任院長蔣復璁的秘書,其後並擔任故宮展覽組組長,在故宮的資歷有27年之久。
  • 故宮博物院院長:故宮開始走向5G
    主辦方供圖單霽翔介紹故宮文創產業。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3月24日電 (記者 馬海燕)「我真不是網紅,是『被網紅』。」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24日在北京表示,「我就是在故宮博物院裡面看門,每天觀眾有序地走進這座博物館,我們做好服務」。他同時宣布故宮已經開始走向5G。
  • 「數字故宮」小程序上線 600件珍貴文物指尖把玩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8月10日下午消息,由故宮博物院、新華社全媒編輯中心與騰訊集團合作打造的「數字故宮」小程序正式上線,其中專題展示了600件院藏珍貴器物。「數字故宮」小程序的面世標誌著故宮博物院在新文創、新技術領域邁出重要步伐。
  •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故宮將首開夜場喜迎「上元之夜」
    新華社哈爾濱2月17日電(記者楊思琪)「今年元宵節,故宮將首開夜場,迎『上元之夜』,千裡江山圖、清明上河圖將在古城牆上閃耀展示,讓這個『最大的四合院』亮起來。」在17日的2019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九屆年會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
  • 易培基: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為何後來卻成了「故宮盜寶案」主謀
    1934年11月,張繼一紙狀書將故宮博物院院長易培基上訴法庭,指控其在1929年到1934年的5年時間裡,一共盜取故宮博物館中珍珠1319顆,寶石526顆,並且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用假的珍珠和寶石共計12000多顆將真的調換,並最終佔為己有。
  • 臺北故宮吊打北京故宮博物院?呵呵!那些絕世文物他們修都不會修
    提起博物館,很多朋友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故宮博物院。身為網紅大IP的故宮博物院包攬了很多名聲,是好壞參半。2011年,故宮就曾因管理失當,出了不少問題。記得當時故宮丟失了數件珍寶,北京市公安局幫助故宮追回了文物。
  •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香港故宮」預計2022年6月開幕
    故宮藏品的數量與種類方面,王旭東介紹,歷史上故宮博物院已經進行過五次大規模的清理: 第一次是清室善後委員會成立後逐宮逐殿的清點清宮藏品,此次工作自1924年底持續到1930年完成,出版《故宮物品點查報告》28冊,據統計當時文物數是117萬餘件套。
  • 國家頂級珍貴文物超九成,「網紅院長」單霽翔濟南講述故宮故事
    ,故宮持續走高熱度的背後離不開前任院長單霽翔的努力。12月6日,由工商銀行山東省分行和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的「那一刻幸福年味」暨故宮文化講座在濟南舉行。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用600多張高清照片,展示了故宮博物院近年來在古建維護、文物修復、便民惠民和藝術傳播等方面的創新與成果。翔實的數據、生動的案例、詼諧的語言,讓現場掌聲不斷。
  • 故宮院長:北京故宮文物數量是臺北故宮的20倍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這些項目包括與港臺地區及在京文博單位的合作項目,且許多研究工作在學術界具有前沿性和開拓性的特點,對今後文博界從事大型科研工作的模式具有積極的探索意義。」  雖然每一項的名頭聽上去都很「高大上」,不過實際效果卻個個「接地氣兒」。比如,故宮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與硏究項目的啟動,將喚醒沉睡了半個多世紀的兩萬餘片甲骨,《故宮百科全書》也將開始編撰。
  •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從「四個故宮」建設體系到使命與擔當
    2020年,在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建院95周年之際,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近日在《故宮博物院院刊》專門撰文表示,通過回顧和整理故宮歷史的發展脈絡表示,對「四個故宮」建設體系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並對故宮博物院的使命與願景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回顧故宮博物院95年的光輝歷程,更加堅定故宮人的初心與使命。」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之說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形勢嚴峻,國民政府決定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 臺北故宮博物院簡介與珍貴藏品
    博物館名稱臺北故宮博物院,英文名Taipei Palace Museum,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回溯歷史,其繼承了數千年華夏民族文化之珍稀,肩負了開物成務的重大使命。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主要來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處的皇家珍藏,成為了臺灣多元文化源流極重要一部分。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北京故宮在臺「大選」後已暫停文物出借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25日表示,前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在交接時提到,大陸北京故宮博物院從今年1月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束後,就暫停文物出借給臺北故宮博物院。林正儀25日上午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業務報告,國民黨「立委」吳志揚提到,未來臺北故宮與北京故宮之間要如何互動?林正儀透露,「目前北京故宮文物不借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