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行星比木星還大,有的能裝下1萬個地球,有的比恆星還大還熱

2020-12-15 科普大世界

我們的地球是一顆巖質行星,它的質量就已經很大了,但是和木星比起來,地球簡直小的可憐。

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屬於氣態巨行星類型,其質量是地球的318倍,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開車跑高速半天時間也就是剛出一個省,坐飛機從中國飛到美國也需要十個小時左右,覺得地球真的好大,然而我們的地球只相當於木星的1/1300,是不是小的可憐呢?如果我們的地球在木星附近的話,那麼只能成為它七八十顆天然衛星中的一顆。

太陽系中的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質量也很大,但是它們和木星比起來都是小巫見大巫了,那麼有沒有比木星還大的行星呢?肯定是有的,不過由於行星都不會發光,所以觀測太陽系外的行星相當困難,基本只能通過「掩星(行星運行時經過恆星表面遮擋恆星的光的過程)」方法發現太陽系外行星,但是即便如此,人類仍然發現了一些質量和體積都比木星更大的行星。

比如KELT-9b這顆距離我們650光年的類木行星,質量為木星的2.1倍,密度卻只有木星的一半,所以其體積比木星大了四倍多,比紅矮星這樣的小型恆星的體積更大,而且它也是已知最熱的行星,向著主恆星的一面溫度高達4200℃,比紅矮星的表面溫度更熱,這是因為它距離主恆星特別近的原因,受到的主恆星光輻射非常強烈,而且它已經被主恆星潮汐鎖定,總是一面向著主恆星,每1.5個地球日就公轉一周。

另外還有WASP-79b,它的直徑大約是木星的2.1倍,體積相當於木星的八倍大,能輕鬆裝一下1萬個地球。然而質量僅為木星的90%,所以它是一個體積比木星大,質量卻比木星小的行星,同類型的行星還有TERS-4,它的體積相當於兩倍木星,但是質量只有木星的0.85左右。

還有一顆編號為SIMP J01365663+0933473的類木行星,據測定其質量是木星的12.7倍,奇葩的是這是一顆流浪行星,它並不依附於任何主恆星運行,其自身磁場是地球的400萬倍,距離我們約20光年,而其前進的方向則很靠近我們的太陽系。

那麼最大的行星到底有多大呢?其實行星也是有它的質量上限的,通常認為只要質量達到木星的13倍的行星就會啟動其內部的氘核聚變,從而成為一顆褐矮星,褐矮星是介乎於恆星和行星之間的天體,那麼也就是說理論上行星最大的質量不能超過木星的13倍,超過的話就不能算是行星了。

天文學家還觀測到兩顆編號為SR 12 c和HD 217786b的行星,它們的質量均為木星的13倍,因此還無法肯定他們到底是行星還是褐矮星,比它們質量更大的星體基本上就不能再算作行星了。

相關焦點

  • 木星比1000個地球還大,它會成為恆星嗎?若成了恆星地球會怎樣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除太陽之外最大的天體,其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因此總有人認為木星將來有可能成為另一個太陽,它質量增加的話終究會成為恆星。木星的質量距離成為恆星還很遙遠,最小的恆星的質量也需要達到太陽質量的8%,或者木星質量的80倍,也就是說木星的質量需要增加80倍左右才能成為最小的恆星,想一想,木星的質量已經相當於318個地球,80倍木星質量的星球將相當於25,440個地球,所以如今木星的質量距離成為恆星還差得遠。
  • 木星比銀河系中某些恆星大,那麼為什麼木星沒有演化成恆星呢?
    木星和太陽比你所知道的更相似這個氣體巨人可能不是一顆恆星,但木星仍然是一個大交易。它的質量是所有其他行星總和的2.5倍。只是,作為一個氣體巨人,它具有非常低的密度:每立方釐米約1.33克;地球的密度為每立方釐米5.51克,略高於木星的四倍。但是有趣的是注意到木星和太陽之間的相似之處。太陽的密度為1.41克/立方釐米。這兩個天體在成分上非常相似。
  • 木星明明比一些恆星還要大,為什麼它沒能成為恆星?
    提到太陽系中的龐然大物,除了主星太陽之外,木星一定榜上有名。人類通過對木星的研究,為木星起了很多個名字:「地球衛士」、「太陽系殺手」等等,此外,也有一些人對木星感到不解,因為明明木星要比一些恆星還要大,為何木星卻並沒有變成恆星呢?
  • 木星的體積比最小的恆星還要大,為什麼它不能成為恆星呢
    銀河系中處於主序階段最小的恆星是EBLM J0555-57Ab,它是一顆距離我們有600光年遠的紅矮星。雖然它是主序恆星,但它的體積卻非常小,平均半徑只有5.9萬公裡,只比土星要大一點。太陽系中有兩顆天體比它還大,一顆是太陽,另一顆也是充滿氫氣的木星。
  • 比太陽還大的恆星你知道多少?
    讓我們乘坐超級飛船,去宇宙中尋找最大的恆星。我們經過的第一顆恆星就是我們自己的太陽,到目前為止他還不是最大的,但他還是很大了,你能夠在裡面的塞進一百萬顆地球。這就意味著,如果你把太陽想像成一顆籃球,那麼地球的大小就會是鉛筆橡皮擦的一半。
  • 科學家發現新系外行星,一年比地球一天還短
    在宇宙中,有一些行星就不懂得這個道理。正所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它們是「明知恆星燙,偏向恆星浪」。目前來說,科學家已經發現的這些特別「浪」的行星,大部分都是氣體行星,有的和海王星差不多大,有的和木星類似甚至遠遠比木星還要巨大,它們分別被歸類為熱海王星和熱木星。
  • 木星大紅斑是什麼?能裝下一個地球的大紅斑,隱藏著什麼秘密
    宇宙中有各種各樣的天體,行星與恆星更是多如牛毛。行星是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旋轉的天體,的確 ,對於其他的行星來說,要靠反射太陽的光線才能發光。但是,唯獨木星卻具備自身發光的能力。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這顆會自身發光的行星-木星。
  • 行星能夠比恆星大嗎?在浩瀚的宇宙空間中,任何事都有可能存在
    這些基本物質在引力的作用下不斷演化,凝聚才有了現在豐富多彩的宇宙世界。浩瀚的宇宙有很多種天體,其中恆星和行星是最為常見的兩種天體。在我們的認知裡,恆星是一個能夠發出光和熱的天體,行星圍繞恆星做圓周運動。比如,我們生存的太陽系,中心位置是恆星太陽,圍繞它進行圓周運動的行星有八顆。
  • 太陽系中最大行星是木星,那麼在宇宙中,最大的行星又有多大?
    關於太陽系巨無霸木星的傳說木星在太陽系裡的存在可以用一極來形容,它的直徑大約14萬千米是地球的十幾倍,質量則是其它所有行星質量的2.5倍,是地球的1321倍,更讓叫絕的是,它並不是完全繞太陽公轉的,而是和太陽一起繞著太陽半徑以外的的一個質心公轉!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木星是太陽的伴星其實也對。
  • 它能大到什麼程度?裝下1.3億億個地球
    在太陽系的行星中,最大質量的是木星,相當於317個地球,在木星這個口袋裡能夠裝下1321個地球,把11個地球並排放在一起才能和木星的直徑一樣,這就是一個巖石行星和一個氣態行星的差距,顯而易見。不過在宇宙中還有比木星更大的氣態行星,因為木星的質量也就是太陽的1/1000,距離8%的太陽質量還有一段的距離,因此在這個空間內還會存在很多比木星大的氣態行星。當一顆氣態行星是木星質量的1.3到9倍時,那麼這顆氣態行星就會在自身的引力下通過「開爾文-亥姆霍茲機制」發出發光發熱,但是強度非常低,這類天體被稱為褐矮星。
  • 宇宙中的天體大小排名:最大行星、最大恆星、最大星系都是誰?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萬億顆星系,不計其數的恆星與行星,人類一直都想弄清楚宇宙究竟有多大,可是面對龐大的宇宙,人類又顯得無能為力,不說宇宙就是人類生活的太陽系已經很大,狹義的太陽系直徑長達200億公裡,廣義太陽系半徑則長達2光年(包括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 僅僅這樣的距離人類發射的旅行者1號等深空探測器飛行40
  • 宇宙中質量最大恆星和體積最大恆星大比拼,太陽和地球都靠邊站
    宇宙給我感受就是一個字「大」。宇宙的大似乎是沒有邊際的。地球是人類在宇宙中的家。地球有多大?咱們以前也聊過。對於人類來講地球已經是非常大了。然而地球和太陽系中的其它幾顆巨型行星比起來了還是小了不少。從質量上看,天王星是地球的14.5倍,海王星是地球的17倍,土星是地球的95倍,木星是地球的是地球318倍。
  • 太陽系「失敗的恆星」木星,如果被點燃,會變成第二個太陽嗎?
    但是,即使成分與太陽之類的恆星十分相似,木星並不能像它們那樣發光發熱,所以它也被人們稱為「一顆失敗的恆星」。木星自身無法像太陽一樣「燃燒」,那人類是否可以「點燃」木星,人為的讓它變成「太陽」呢?如果木星被點燃,它會變成「第二個太陽」嗎?
  • 若地球成為一顆「流浪行星」,人類還有生存的可能嗎?
    它們有的剛形成就被拋出,成為了浪跡宇宙的「孤兒」,而有的原本是圍繞著恆星正常公轉,但由於受到了其他恆星的幹擾,這才被迫流浪宇宙。    引力透鏡效應不僅能夠告訴我們流浪行星的存在,甚至還能告訴我們這顆行星的體積以及質量。一顆和木星差不多大的行星所造成的引力透鏡效應,通常能夠在宇宙中持續好幾天,而類似地球這樣的小質量行星,一般只會持續幾小時左右。
  • 宇宙中最大的行星有多大?科學家:15萬個地球不及它一半
    現在在人們的認知中,宇宙是浩瀚無邊的,其中存在著數萬億個行星天體。往往在一個星系列之中,恆星的質量都是最大的,要遠遠的大於行星。也因為它遠超行星的體積和質量,所以具備了非常大的引力。在引力的作用下,吸引著眾多行星圍繞它旋轉,成為基本的子單系。
  • 木星將成為新的恆星木衛二上有生命
    ,這些氣態巨行星從成分到結構,各方面都和太陽很像尤其是木星,近年來還有研究發現,木星竟然能自己發出微弱的光,亮度還在慢慢的增大。因為它的內部在不斷的產生並向外散發出能量,它散發的能量幾乎等同於它接收到的太陽能量,所以說感覺木星它貌似已經具備了成為恆星的基本條件了,甚至有人認為,當太陽進入演化未期的時候,木星將有可能開始接替太陽的位置(地位),成為太陽系中新的恆星,但是事實上木星想成為恆星,還缺少了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質量,我們的太陽在整個宇宙的恆星家族中,已經算是個「小弟弟」了,木星的質量只是太陽質量的千分之一
  • 木星和太陽相似度很高,卻沒有成為恆星,未來有機會嗎?
    木星是太陽系中很神奇的一個行星,不僅是太陽系中的第一大行星,木星的質量還是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總和的2.5倍。也是太陽系中和太陽具有相同構造的氣態行星。木星的主要成分是以氫和氦為主,那麼,很多人想,木星是否能夠改變自己的位置,由行星升級成為恆星呢?
  • 紫金山天文臺等在熱木星大氣中發現多種組分
    熱木星是一類在太陽系中無對應體的系外行星,其質量和木星差不多甚至更小,半徑通常比木星大。由於離宿主恆星的距離不到水星與太陽距離的四分之一,基本上處於潮汐鎖定狀態,這類系外行星的向陽面受到高強度的恆星輻照,溫度通常超過1000 K,有的甚至能夠達到小質量恆星的溫度。
  • 地球只有一顆天然衛星 木星的衛星為什麼那麼多?
    它們的半徑比任何矮行星都大,是太陽系中除太陽和八大行星以外最大的天體。木衛三是木星衛星中最大的一顆,其直徑甚至大於水星。隨著觀星技術變得越來越先進,人們又發現了這4顆衛星的更多同伴。謝潑德的研究小組確認了12顆新的衛星,使木星的衛星總數已經達到79顆。值得一提的是,這12顆新衛星都十分袖珍,大小几乎都在1至2公裡。在太陽系中,還沒有其他行星能達到這個數字。
  • 39倍大的地球長什麼樣?天文學家發現這顆行星,恰是地球的39倍大
    一個比地球大39倍的行星核根據《新華社》7月3日的報導,在距離地球730光年之外的地方,天文學家們竟然找到了一個巨大的行星核,這個行星核足足有39個地球那麼大,它也是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大的一顆巖石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