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維亞習俗(禮儀漫談)

2020-12-11 人民網

玻利維亞的艾馬拉人愛戴圓頂帽。中新網

交往

玻利維亞人性情內斂,謙虛和氣,感情不過於外露。正式場合,習慣稱呼職稱、學銜。平日裡,稱呼先生、小姐、太太加姓氏,熟人之間可稱小名。陌生人見面,一般是握手,而熟人和朋友相見,只需致意、問候就行了。大多數男人不喜歡緊緊擁抱或握住對方雙肩等動作。女子之間握手較少,而是親吻對方的面頰。

見面、拜訪,最好事先預約,而徑直前去拜訪,也不為失禮。赴宴或參加舞會等活動,要給男主人送鮮花和小禮品,但不可當場開拆禮品盒。赴宴時應把自己食盤裡的食物吃光,告別時要與在場的人一一握手。

服飾

玻利維亞人平常以便裝為主,牛仔裝頗為流行。出席重要或正式活動,男子多穿西服、打領帶,禮儀活動打黑色領結。婦女一年裡大部分時間都穿裙子,出席社交活動時套上西裝上衣。

當地的印第安人喜歡佩戴裝飾品,特別是帽子不可少,尤其喜歡戴絨帽。未婚男子戴羊駝皮做的絨帽,由紅白兩色組成,而已婚男子戴的則是全紅色的絨帽。

女人戴帽子表示已婚,除了睡覺之外不能脫帽,而未婚女子通常不戴帽子。印第安婦女常常留粗大辮子,喜歡披顏色豔麗的披肩,穿肥厚、多層次的袍裙。她們那鮮綠、火紅、天藍色的裙子,就像安第斯山落日霞光那樣美麗。此外,她們還習慣穿涼鞋和線襪,不管天多冷,都是這般打扮。

飲食

玻利維亞人的主食是大米、玉米、小麥、木薯、甘薯等。肉類有豬、牛、羊肉和雞、魚等。蔬菜有西紅柿、洋蔥、捲心菜和豆類等。餐桌上素以豐盛和量大而著稱。

飲品有牛奶、啤酒、咖啡等。玻利維亞人愛喝酒,不管男女,習慣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城裡人以吃英式西餐為主,口味清淡,不喜油膩。宴請客人也多為西餐,使用刀叉進食。他們晚宴時間較晚,一般在21-22時才開始。印第安人主副食原材料與城裡人沒什麼不同,但做法具有民族特色,習慣把香蕉入菜入湯,如雞蛋牛肉炸香蕉、大米雞肉香蕉湯等。

狂歡節

奧魯羅狂歡節是玻利維亞最壯觀、最熱鬧的節日,每年3月在玻利維亞奧魯羅市舉行,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相傳,人們在奧魯羅開採銀礦時,在礦井中發現了聖母瑪利亞壁畫,引起教民轟動。隨之以紀念礦井聖母為名,並結合天主教每年2月2日的聖燭節,在每年3月初的周六開始舉行大規模慶祝活動。

如今的狂歡節主題是當地原住民宗教與天主教之融合,象徵宗教大團結。屆時,人們身穿五彩繽紛的服裝,頭戴面具從四面八方趕來,載歌載舞,開始遊行。在長達4公裡的遊行區域內,活躍著近50個舞蹈團的約2.8萬名舞者和150個樂隊的1萬餘名樂手。人們湧向礦井神廟,向聖母朝拜,達到慶祝高潮。每年的狂歡節都有數十萬人前來,其中包括各國的遊客。

祈福

玻利維亞人祈福的形式頗為特殊,認為已故親人的頭骨是家人的護身符,故將頭骨供奉在客廳最顯要的位置。11月8日是「頭骨祈福節」,人們手捧頭骨到教堂祈福。牧師舉辦儀式,為頭骨噴灑聖水。

萬聖節之後的一個星期內,人們熱衷於裝飾頭骨,如給頭骨戴上羊絨帽或戴上時尚的太陽鏡與棒球帽、給頭骨戴上色彩鮮豔的花環、紮上馬尾辮等。他們還將裝飾一新的頭骨放在墓地前陳列,讓人們觀賞。當地人認為,家中供奉親人頭骨,小偷都不敢進屋。尊重、愛護頭骨會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幸福,會讓家人事業興旺發達。

禁忌

在玻利維亞,閒談不可涉及政治和宗教話題。未獲同意,不可對著土著居民拍照、攝像等。

(作者為外交部禮賓司原參贊)

相關焦點

  • 幾內亞比索習俗(禮儀漫談)
    新年浴過年時,當地人的傳統習俗是「新年浴」,即到河裡洗澡。屆時,人們把一籃一籃的鮮花撒到河裡,然後歡天喜地跳進「花海」裡,用花瓣洗浴全身。他們認為,花瓣不僅可以洗掉汙垢,也可洗掉晦氣,換得吉祥和富貴。Gunbe是幾內亞比索音樂的標誌,融匯了該國多種民間音樂傳統的獨特風格,常見於各種禮儀和啟蒙儀式活動中。葫蘆是該國最常見的樂器,用於演奏極快和富有節奏感的複雜舞曲。歌詞創作常用克裡奧爾語(一種深受葡萄牙語影響的語言),內容幽默,與時事政治息息相關。該國的國歌《我們親愛的家鄉》樂曲,由中國作曲家曉河創作,為中幾比友誼留下一段佳話。
  • 多米尼克習俗(禮儀漫談)
    禮儀多米尼克人與歐洲人的禮儀、禮節基本一致,流行握手、擁抱、吻手、女士優先等。交際場合,稱呼對方先生、夫人、女士以及少爺和小姐等。公務場合,習慣在稱呼前加行政職務或學術職稱。這裡的居民大多數是黑人和黑白混血人士。官方語言為英語,但中下階層民眾講帕多語(一種英語、法語混合的語言)。
  • 塞席爾習俗(禮儀漫談)
    習俗當地習俗,常有女人戴一隻耳環,據說可避邪。當地人很重視女子婚前的貞操。結婚遊行是塞席爾的傳統婚俗。新婚夫婦赴婚宴途中,行走在鄉間小道上,前面有樂隊伴奏,中間有賓客伴送,吹吹打打,好不熱鬧。婚禮後,新郎父母必須探洞房,據說這一習俗來自法國農村。探望洞房時,新郎父母攜新郎新娘和賓朋們一起分享蛋糕、公布新娘的貞潔喜訊。現如今,塞席爾人舉辦西式婚禮更為常見。
  • 孝敬父母禮儀(禮儀漫談(129))
    今年7月1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開始實施。
  • 南蘇丹習俗(禮儀漫談)
    丁卡人有紋面習俗。為孩子舉行成年儀式時,在孩子前額用刀刺出6條疤痕,這不僅是族群的標記,也是成年資格象徵,此後就可以結婚了。紋面時,孩子若因疼痛喊叫、抖動,導致線條不直,會終身遭受鄙視。  婚 俗  南蘇丹努埃爾人婚俗的特點是:除了一夫多妻制外,女人也可以娶妻。
  • 萬那杜習俗(禮儀漫談)
    酋長對當地的傳統習俗影響很大,對土地、文化、語言、捕魚、打獵等問題,擁有決定權。當地婦女承擔大部分地裡的農活,男人們則幹一些力氣活以及技術活,如砍樹、種植黑木薯和紅薯等。當地人生活節奏較慢,對金錢、財物等看得較淡,物質欲望低。他們崇尚與同部落人互相幫助,有誰遇到困難,可隨時向親友求助,親友們會爽快拿出物品或金錢相助。
  • 密克羅尼西亞習俗(禮儀漫談)
    社交該國一些地方有女婿與嶽母之間互相迴避的習俗。婦女以肥胖為美。逢年過節或辦婚、喪之事,常送活豬當禮物。密各州的居民較閒適,時間觀念不強。在公共場所,婦女講話較少,交談時輕聲慢語。外人不得隨便同婦女開玩笑。
  • 蒙特內哥羅共和國習俗(禮儀漫談)
    求 婚黑山民間一直流傳著咖啡訂婚的習俗。小夥子看上誰家姑娘,可徑直到其家中求婚。對於小夥子的到來,姑娘本人及其父母都會出面熱情招待。這種熱情只是禮貌待客,並不說明什麼。小夥子表達對姑娘的愛慕之情後,能否應允這門親事,姑娘及其家人不會直接用語言回答,而是用獻咖啡的方式向小夥子傳遞信息。
  • 格瑞那達習俗(禮儀漫談)
    多姿多彩的環境養成格瑞那達人追求絢麗彩色的習俗。建在首都聖喬治山坡上的木屋、拖車式住宅甚至酒吧,無一不被裝點得五光十色,豔麗非凡。人們最崇尚的色彩是紅、黃、綠三色。聖喬治街道兩旁的牆壁、壁畫、路標,海港裡的大小船隻等,多塗有醒目的紅色、黃色和綠色。這3種顏色也是格瑞那達國旗的三種色調。  芳 香  格瑞那達有著「天堂島」的美譽。
  • 澳大利亞的禮儀習俗有哪些
    澳大利亞是一個不錯的國家,那麼澳大利亞的禮儀習俗有哪些呢?小編這裡,舉例幾種常見的禮儀習俗。澳大利亞信奉基督教的人佔總人口的82%在社交場合,遵從女士優先的原則,忌諱打哈欠、伸懶腰等小動作。
  • 伊朗習俗禮儀
    二、 儀態禮儀  在伊朗,人們的言談舉止、體態表情是很有講究的。在說話或跟對方正面而坐時,應將兩手平放而不可雙手交叉,如果雙手交叉著說話,就會被認為態度傲慢,甚至被視為有意挑釁。在伊朗微笑和點頭實際上只是主人一種禮貌的表示,並不一定是表示同意。
  • 禮行天下| 英國的著裝禮儀
    學禮賓禮儀 | 成就魅力自我 讓禮儀之光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而晚間聚會,如外交宴請活動,禮儀隆重程度稍遜,著裝要求一般為black tie(黑領結),即應穿黑色不帶燕尾的小禮服,其翻領為閃閃發光的黑緞面,扎黑色領結。
  • 禮行天下| 薩摩亞的著裝禮儀
    學禮賓禮儀 | 成就魅力自我 >讓禮儀之光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今天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薩摩亞的著裝禮儀吧!
  • 禮行天下|​​喬治亞的交往禮儀
    學禮賓禮儀 | 成就魅力自我 讓禮儀之光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今天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喬治亞的交往禮儀吧! 作者:馬保奉 圖片均來源網絡 作者簡介 馬保奉 資深外交官,禮賓禮儀文化專業委員會高級顧問。長期在外交部禮賓司工作,期間也曾在駐外使、領館供職,曾任參贊。
  • 玻利維亞的月亮谷
    在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也有一個月亮谷,是個很值得去看看的地方。他實際是一個土林地貌景觀群,造物主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奇特的景觀。 今天是大年初五,按照中國北方習俗應該吃餃子迎財神這要感謝來玻利維亞十幾年的一位山東青島的中餐館女老闆。
  • 摩納哥習俗(禮儀漫談)
  • 安道爾習俗(禮儀漫談)
  • 葛摩習俗(禮儀漫談)
  • 吉里巴斯習俗(禮儀漫談)
  • 巴哈馬習俗(禮儀漫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