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維亞的艾馬拉人愛戴圓頂帽。中新網
交往
玻利維亞人性情內斂,謙虛和氣,感情不過於外露。正式場合,習慣稱呼職稱、學銜。平日裡,稱呼先生、小姐、太太加姓氏,熟人之間可稱小名。陌生人見面,一般是握手,而熟人和朋友相見,只需致意、問候就行了。大多數男人不喜歡緊緊擁抱或握住對方雙肩等動作。女子之間握手較少,而是親吻對方的面頰。
見面、拜訪,最好事先預約,而徑直前去拜訪,也不為失禮。赴宴或參加舞會等活動,要給男主人送鮮花和小禮品,但不可當場開拆禮品盒。赴宴時應把自己食盤裡的食物吃光,告別時要與在場的人一一握手。
服飾
玻利維亞人平常以便裝為主,牛仔裝頗為流行。出席重要或正式活動,男子多穿西服、打領帶,禮儀活動打黑色領結。婦女一年裡大部分時間都穿裙子,出席社交活動時套上西裝上衣。
當地的印第安人喜歡佩戴裝飾品,特別是帽子不可少,尤其喜歡戴絨帽。未婚男子戴羊駝皮做的絨帽,由紅白兩色組成,而已婚男子戴的則是全紅色的絨帽。
女人戴帽子表示已婚,除了睡覺之外不能脫帽,而未婚女子通常不戴帽子。印第安婦女常常留粗大辮子,喜歡披顏色豔麗的披肩,穿肥厚、多層次的袍裙。她們那鮮綠、火紅、天藍色的裙子,就像安第斯山落日霞光那樣美麗。此外,她們還習慣穿涼鞋和線襪,不管天多冷,都是這般打扮。
飲食
玻利維亞人的主食是大米、玉米、小麥、木薯、甘薯等。肉類有豬、牛、羊肉和雞、魚等。蔬菜有西紅柿、洋蔥、捲心菜和豆類等。餐桌上素以豐盛和量大而著稱。
飲品有牛奶、啤酒、咖啡等。玻利維亞人愛喝酒,不管男女,習慣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城裡人以吃英式西餐為主,口味清淡,不喜油膩。宴請客人也多為西餐,使用刀叉進食。他們晚宴時間較晚,一般在21-22時才開始。印第安人主副食原材料與城裡人沒什麼不同,但做法具有民族特色,習慣把香蕉入菜入湯,如雞蛋牛肉炸香蕉、大米雞肉香蕉湯等。
狂歡節
奧魯羅狂歡節是玻利維亞最壯觀、最熱鬧的節日,每年3月在玻利維亞奧魯羅市舉行,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相傳,人們在奧魯羅開採銀礦時,在礦井中發現了聖母瑪利亞壁畫,引起教民轟動。隨之以紀念礦井聖母為名,並結合天主教每年2月2日的聖燭節,在每年3月初的周六開始舉行大規模慶祝活動。
如今的狂歡節主題是當地原住民宗教與天主教之融合,象徵宗教大團結。屆時,人們身穿五彩繽紛的服裝,頭戴面具從四面八方趕來,載歌載舞,開始遊行。在長達4公裡的遊行區域內,活躍著近50個舞蹈團的約2.8萬名舞者和150個樂隊的1萬餘名樂手。人們湧向礦井神廟,向聖母朝拜,達到慶祝高潮。每年的狂歡節都有數十萬人前來,其中包括各國的遊客。
祈福
玻利維亞人祈福的形式頗為特殊,認為已故親人的頭骨是家人的護身符,故將頭骨供奉在客廳最顯要的位置。11月8日是「頭骨祈福節」,人們手捧頭骨到教堂祈福。牧師舉辦儀式,為頭骨噴灑聖水。
萬聖節之後的一個星期內,人們熱衷於裝飾頭骨,如給頭骨戴上羊絨帽或戴上時尚的太陽鏡與棒球帽、給頭骨戴上色彩鮮豔的花環、紮上馬尾辮等。他們還將裝飾一新的頭骨放在墓地前陳列,讓人們觀賞。當地人認為,家中供奉親人頭骨,小偷都不敢進屋。尊重、愛護頭骨會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幸福,會讓家人事業興旺發達。
禁忌
在玻利維亞,閒談不可涉及政治和宗教話題。未獲同意,不可對著土著居民拍照、攝像等。
(作者為外交部禮賓司原參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