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孝敬父母禮儀(禮儀漫談(129))
今年7月1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開始實施。「常回家看看」入法,體現國家對子女孝敬父母問題的關注。「孝敬」或「孝順」有兩層意思:贍養和順從。一般人所謂「孝」,無非是多給父母錢物,保障「豐衣足食」,但有的人甚至連這一點也做不好。至於尊重父母意願,則更是做得遠不如古人。
出必告
《禮記·曲禮》說:「夫為人子者,出必告,返必面。」意思是:作為子女,外出去哪裡,必須向父母稟告;返回家時,要和父母見面,報平安。這樣做,無非是為了讓父母放心,即外出不做出格事,平平安安回家來。現在,我們上、下班以及上學、放學出進門時,是否會對父母說一聲「我上班(下班)去(回來)了」?據筆者觀察,大部分「人子」能夠做到「出必告」。但也有人不注意這些「小事」,出門不哼不哈,揚長而去;進門不打招呼,悄悄躲到自己房間裡玩電腦、寫作業,對在家裡忙家務的父母或爺爺奶奶,就好像沒看見似的,不理不睬。這就做得不好。
為人子
「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意思是說,大凡為人子女的規矩是:冬天要留意父母穿衣是否溫暖,居處是否暖和。夏天,要考慮怎樣讓父母感到涼爽。每晚睡前扶持父母就寢,早上起床要看望父母,問身體是否安好。現代人比較忙,且又不與父母同住,每天扶持父母就寢恐怕辦不到,但應經常打打電話,詢問父母家裡有什麼事要做,身體狀況如何,降壓藥是否按時吃了?甚至連煤氣是否安全,水管是否有漏水現象等等,也應關照到。周末幫父母幹點家務,一起吃吃飯、聊聊天、散散步。如果父母年老多病,就應拿出更多時間陪伴、照料。
長者立
「長者立,不可坐;長者來,必起立。」意思是:長輩站著的時候,自己不要坐下;長輩到來的時候,一定要起立。「徐行後長,不疾行先長,不在長者座前踱來踱去。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說的是:應在長者身後慢行,不要跑到長者前面快步行走,不可在長者座前晃來晃去。長者給東西的時候,要用雙手去接。現在,我們家家有個「小皇帝」或「小公主」,由父母、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六個人伺候。這樣的「小皇帝」或「小公主」能夠做到上述教導嗎?家長不可掉以輕心,應讓孩子從小養成尊老、愛老的習慣,從一點一滴做起。另外,作為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做出表率。
召無諾
「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意思是:父親召喚,不要只口頭上應答,老師召喚,不要只是應答,應該在應答的同時,停下自己的事,立即起身聽候吩咐。古人這條規矩,今天看來仍有現實意義。有些孩子,父母同他說話時,常常會心不在焉,哼哈答應著,可眼睛還盯在電視機上,身子就是不動。還有的子女嫌長輩(特別是媽媽)囉嗦,不願聽嘮叨,甚至用雙手把耳朵捂住,或者是躲起來不理睬,給你來個小鬼不見面。性情急躁的孩子,甚至會同父母頂嘴、爭吵。這些都是很失禮的行為。
(作者為原外交部禮賓司參贊)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