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禮儀(禮儀漫談(129))

2020-12-16 人民網

原標題:孝敬父母禮儀(禮儀漫談(129))

  今年7月1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開始實施。「常回家看看」入法,體現國家對子女孝敬父母問題的關注。「孝敬」或「孝順」有兩層意思:贍養和順從。一般人所謂「孝」,無非是多給父母錢物,保障「豐衣足食」,但有的人甚至連這一點也做不好。至於尊重父母意願,則更是做得遠不如古人。

  出必告

  《禮記·曲禮》說:「夫為人子者,出必告,返必面。」意思是:作為子女,外出去哪裡,必須向父母稟告;返回家時,要和父母見面,報平安。這樣做,無非是為了讓父母放心,即外出不做出格事,平平安安回家來。現在,我們上、下班以及上學、放學出進門時,是否會對父母說一聲「我上班(下班)去(回來)了」?據筆者觀察,大部分「人子」能夠做到「出必告」。但也有人不注意這些「小事」,出門不哼不哈,揚長而去;進門不打招呼,悄悄躲到自己房間裡玩電腦、寫作業,對在家裡忙家務的父母或爺爺奶奶,就好像沒看見似的,不理不睬。這就做得不好。

  為人子

  「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意思是說,大凡為人子女的規矩是:冬天要留意父母穿衣是否溫暖,居處是否暖和。夏天,要考慮怎樣讓父母感到涼爽。每晚睡前扶持父母就寢,早上起床要看望父母,問身體是否安好。現代人比較忙,且又不與父母同住,每天扶持父母就寢恐怕辦不到,但應經常打打電話,詢問父母家裡有什麼事要做,身體狀況如何,降壓藥是否按時吃了?甚至連煤氣是否安全,水管是否有漏水現象等等,也應關照到。周末幫父母幹點家務,一起吃吃飯、聊聊天、散散步。如果父母年老多病,就應拿出更多時間陪伴、照料。

  長者立

  「長者立,不可坐;長者來,必起立。」意思是:長輩站著的時候,自己不要坐下;長輩到來的時候,一定要起立。「徐行後長,不疾行先長,不在長者座前踱來踱去。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說的是:應在長者身後慢行,不要跑到長者前面快步行走,不可在長者座前晃來晃去。長者給東西的時候,要用雙手去接。現在,我們家家有個「小皇帝」或「小公主」,由父母、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六個人伺候。這樣的「小皇帝」或「小公主」能夠做到上述教導嗎?家長不可掉以輕心,應讓孩子從小養成尊老、愛老的習慣,從一點一滴做起。另外,作為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做出表率。

  召無諾

  「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意思是:父親召喚,不要只口頭上應答,老師召喚,不要只是應答,應該在應答的同時,停下自己的事,立即起身聽候吩咐。古人這條規矩,今天看來仍有現實意義。有些孩子,父母同他說話時,常常會心不在焉,哼哈答應著,可眼睛還盯在電視機上,身子就是不動。還有的子女嫌長輩(特別是媽媽)囉嗦,不願聽嘮叨,甚至用雙手把耳朵捂住,或者是躲起來不理睬,給你來個小鬼不見面。性情急躁的孩子,甚至會同父母頂嘴、爭吵。這些都是很失禮的行為。

  (作者為原外交部禮賓司參贊)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搬凳子與孝敬禮儀
    《紅樓夢》裡的這段描述,顯示了在大觀園裡,長輩和晚輩,婆婆和兒媳之間,有著根深蒂固的論資排輩的威嚴禮儀。我不認為這是一種腐朽封建禮儀,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威嚴禮儀,人和人之間才會有一種符合人性的尊敬,才會培養成一種良心的謙讓。
  • 家庭教育禮儀系列一:敬愛父母老人禮儀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父母以他們的慈愛和辛勞,養育我們一天天長大。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小懂得孝敬父母,關愛長輩,不僅培養了自己的良好品德,還給我們的家庭生活帶來了幸福和歡樂。家庭禮儀的主要內容包括:敬愛父母老人禮儀、關愛兄弟姐妹禮儀、家庭餐飲禮儀、家庭賓客禮儀、家庭電話禮儀、鄰裡之間禮儀等方面。家庭禮儀體現在家庭生活的一個個細節之中。同學們在家裡要細心體會父母的關愛和辛勞。從小事做起,學會關愛,一邊體驗禮儀一邊體驗感情。
  • 多親近師長學習禮儀孝敬父母,才為正道
    「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香九齡 能溫席 孝於親 所當執」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作為子女的我們,在青少年時期應該親近、尊重老師和正直的朋友,多學習有用的知識。以及,人和人之間交往時待人接物的禮節。漢朝時有個出名的孝子叫黃香,他九歲時,就知道用自己的身體把被窩暖熱後,才讓父親上床睡覺。
  • 淺談小學生的禮儀養成教育
    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無論是工作、學習、交際、娛樂,我們都在提倡講文明,講禮儀。「禮儀」一詞可以說婦孺皆知。本文針對如何加強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禮儀養成教育進行了闡述。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一個具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禮儀之邦。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無論是工作、學習、交際、娛樂,我們都在提倡講文明,講禮儀。「禮儀」一詞可以說婦孺皆知。
  • 禮行天下| 英國的著裝禮儀
    學禮賓禮儀 | 成就魅力自我 讓禮儀之光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而晚間聚會,如外交宴請活動,禮儀隆重程度稍遜,著裝要求一般為black tie(黑領結),即應穿黑色不帶燕尾的小禮服,其翻領為閃閃發光的黑緞面,扎黑色領結。
  • 禮行天下| 薩摩亞的著裝禮儀
    學禮賓禮儀 | 成就魅力自我 >讓禮儀之光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今天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薩摩亞的著裝禮儀吧!
  • 禮行天下|​​喬治亞的交往禮儀
    學禮賓禮儀 | 成就魅力自我 讓禮儀之光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今天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喬治亞的交往禮儀吧! 作者:馬保奉 圖片均來源網絡 作者簡介 馬保奉 資深外交官,禮賓禮儀文化專業委員會高級顧問。長期在外交部禮賓司工作,期間也曾在駐外使、領館供職,曾任參贊。
  • 生活中的文明禮儀伴我行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基礎,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敬不孝,那麼面對社會上的老人怎麼會尊?看見幼兒怎麼會愛?他根本沒有權利涉及道德,否則將會是對道德的褻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有香九齡,能溫席,得到無數人傳譽;現有全國道德模範李美麗無怨無悔照顧公婆的事跡,感動世人。今天我們做文明少年,必須由此開始。
  • 禮行天下| 卡達人的飲食禮儀
    學禮賓禮儀 | 成就魅力自我 讓禮儀之光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卡達位于波斯灣西南岸的卡達半島上,與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接壤,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卡達人的飲食禮儀都有哪些吧!
  • 博物館禮儀,折射父母規則意識
    博物館禮儀,折射父母規則意識張瑜近日,一張廣東省博物館觀眾留言本照片在網上引起熱議。有人在留言本上質疑博物館工作人員「管得好多啊」,質問:「不讓孩子解放天性嗎?跑怎麼了跳怎麼了?碰恐龍又怎麼了……」對此,@廣東省博物館 回應:在博物館遵循相關的禮儀規範,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 青雲鎮中心小學舉行「文明禮儀伴我行」活動
    大眾網臨沂4月22日訊:(通訊員 王文杰)為加強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打造文明校園,構建和諧校園,進一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近日青雲鎮中心小學大力推行「文明禮儀伴我行」活動。  本次活動主要是從四個方面開展。
  • [貴州] 正安一小「二十條」文明禮儀抓道德建設
    10月17日上午,正安一小在升旗儀式結束後,開展了「做一名講文明·重禮儀的好少年」宣誓儀式。本次活動結合未成年人年齡特徵,從個人禮儀、交往禮儀兩方面著手,挑選小學生常見的文明禮儀「二十條」,讓學生學習和踐行,在校爭當好學生、在家爭做好兒女、在社會爭做好少年,三位一體助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 文明禮儀教育,父母可以做得更好
    一個人行為習慣的黃金培養期就是幼兒園和小學時期,杭州的家長又是否重視孩子的基本禮儀教育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走訪了50位市民及多位專家學者,聽聽他們的看法。    74%的受訪者常教孩子禮儀 其中大部分是媽媽  杭州市人大代表、學軍小學榮譽校長楊一青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實際上是給孩子最直接的榜樣。」
  • 燒香拜佛,你一定要知道的禮儀!
    《漫談品禪》系列第9回曆來已久都有很多人喜歡去寺院燒香拜佛,有的人祈求升官發財,有的人祈求家人身體健康,有的人單純表達對佛菩薩的敬意和感恩,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去寺院燒香拜佛,一定要知道的禮儀和禁忌,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 小學生禮儀教育
    家庭禮儀基礎知識1不抱怨父母的無能沒有人是萬能的,也沒有人是完美的!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費盡心力把我們養育成人,已很不容易,我們要感恩父母辛苦生、養了我們。小學生家庭禮儀常識尊重長輩,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見和教導,經常和他們交流思想、學習情況,主動求得長輩、父母的教育、幫助,聽取他們的教導和指點。關心體貼父母。
  • 大寶爸爸品《三字經》—禮儀篇2
    三字經原文-禮儀篇2:Xiāng jiǔ líng néng wēn xí香 九 齡 , 能 溫 席。〖白話譯文〗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大寶爸爸品讀】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孝敬父母,這是做人的準則。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順父母,並激勵自己刻苦學習。9歲的小黃香就是這樣孝敬父親,人稱溫席的黃香,天下無雙。
  • 美國父母是怎培養寶寶的餐桌禮儀的?
    原來這對兄妹都是隨父母從美國回來的小海歸,爸爸媽媽受身邊美國同事的影響,認為餐桌教育是育兒內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重視「吃飽」以外的其他事。所以兩個孩子從小都是自己坐在餐椅上,從頭到尾,自己吃完飯。等父母把他們抱下餐椅,他們會踮著腳尖把碗放進水池。在進餐時,美國孩子受到的第一課禮儀教育就是要杜絕偏食、挑食。美國家長認為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多是幼兒時期家長遷就造成的。
  • 客家文化︱客家人的孝道禮儀
    這其中思想理念就是闡明要敬愛、奉養、侍疾、喪禮、祭祀等都按禮儀進行,一點也不能馬虎。客家人奉行孝道、體現在尊祖和敬親。追源溯本,若沒有先祖,吾等從何而來?建祠立牌就是感恩戴德,寄託對先祖的懷念,傳承先輩之德懿,維繼世澤的家聲。客家人始終以孝道的君子之風的形象,出現在中華民族之間,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文化之所以經久不衰,成為古代世界文明延續至今的古文明,孝道文化亦是重要因素之一。
  • 禮儀概念:禮儀的含義、禮儀的特徵
    禮儀概念:禮儀的含義、禮儀的特徵某演出團計劃於下月赴英國演出,該團團長李建就此事向市文化局作請示,於是他撥通了文化局局長辦公室的電話。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於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以建立和諧關係關係為目的的各種符合禮的精神、要求的行為準則或規範的總和。在禮學體系中,與禮貌和禮節相比,禮儀的內涵要深一些,主要有以下幾點:(1) 禮儀是一種行為準則或規範。
  • 多米尼克習俗(禮儀漫談)
    禮儀多米尼克人與歐洲人的禮儀、禮節基本一致,流行握手、擁抱、吻手、女士優先等。交際場合,稱呼對方先生、夫人、女士以及少爺和小姐等。公務場合,習慣在稱呼前加行政職務或學術職稱。這裡的居民大多數是黑人和黑白混血人士。官方語言為英語,但中下階層民眾講帕多語(一種英語、法語混合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