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鄉隆盛遺訓:判斷日本和世界局勢,要讀懂2本中國書

2020-12-18 飛春讀傳

西鄉隆盛是日本明治維新最大功臣,沒有之一。

明治5年(1872)7月10日,新組建的明治政府,對維新人員進行獎賞。

西鄉被天皇賜賞典祿米2000石,維新第一功臣。

祿米,相當於國家俸祿,石,是大米數量的單位,日本自古以此計量俸祿。

賞典,天皇賞賜的典禮。

而同時賞賜的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也是「維新三傑」,都在其後,祿米1800石。

當年10月底,明治天皇又下詔書,對他們的官位進行恩賜,論功行賞,西鄉隆盛的是「正三位」,「三傑」中的另兩人,是「從三位」。

之後,西鄉隆盛以授勳過高為由,不予接受。

尤其是,他不能接受比自己所在的薩摩藩的藩主,還好高的官位。

後來,在政府推行維新改革過程中,由於與大久保等人不和,接受不了新政府的作風,尤其是,看不慣浮華、奢侈、腐敗,自己又無力回天,最後辭職回鄉。

坐一林中獵人,攜愛犬,穿山林,閒雲野鶴,泡溫泉,讀漢書,養性修身。

本想安度晚年,不料,樹欲靜而風不止。

鹿兒島上野,西鄉牽犬遊獵像

一方面,新政府怕他「功高震主」,擁兵遺患。

另一方面,失去社會福利的被革新一族,幾百年的下級武士,從各地雲集而來,密謀造反,要與維新政府,來一次魚死網破的決戰。

西鄉居中,位置尷尬,最終,他不可控地,被激蕩的武士們擁兵起事。

由此,點燃了1877年的西南戰爭。

戰至最後,西鄉剖腹,終結了51歲的一生。

作為武士的精神領袖,隨著他的倒下,日本明治政府,徹底肅清了改革障礙。

武士,從此退出了日本歷史舞臺。

西鄉隆盛,因此被稱為「最後的武士」。有本書以此為名,專門寫他的人生。

電視劇中的西鄉

武士雖沒,但武士的影響永遠在,這就是日本最特殊的精神價值,武士道。

後世的日本,當下的社會,雖然盡數吸收西方文明,但骨子裡的,仍然是被他們稱為「大和魂」的日本價值。

大和魂是什麼,從日本幹的事,和他們的產品,均可觸感探知。

但有一點很清晰,西鄉並沒走遠,西鄉留下來的精神遺產,至今被日本人奉為「國寶」。

西鄉在日本的地位,如同神話,是不容置疑的。

有句傳聞是:在西鄉的家鄉,先前的薩摩藩,如今的鹿兒島,如果敢說西鄉一個不字,就別想活著回來。

話雖誇張,含意不虛。

鹿兒島市城山町西鄉自殺處

事實上,西鄉的一生,跌宕起伏,飽含悲情,除了明治維新,其最大的魅力,並不在維新之功,而在為人之道。

尤其是,他不可複製的威望、影響力,與人交往的信任感,人脈人緣,抑或情商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及至隱退之時,他的存在,已經成為一個神話,或精神符號。

酒井忠篤,原莊內藩藩主,西鄉之敵手,1868年的戊辰戰爭中,他的藩兵被西鄉率軍打敗。

在處置俘虜時,政府軍中建議把他殺掉,西鄉卻不僅不殺,還甚為優待,之後放回了他們。

這令酒井和所有莊內藩的後人,對西鄉感恩戴德,終身永世。

2年後,西鄉一度退隱鹿兒島時,酒井率前藩家臣77人,來到西鄉家,親自拜謝,而且提出一要求:要和西鄉一起住下來,以求春風雨露,思想薰陶。

在與西鄉一起生活、勞作、學習的數月中,他們把西鄉的話認真記下來,形成西鄉語錄,久而久之,集成《論語》式的西鄉思想集。

西鄉神社

西鄉死去12年後,日本明治維新的標誌性成果《明治憲法》頒布,西鄉之罪,在這一年,也被天皇赦免,重新立為明治功臣。

此時,酒井等一干人,立即將西鄉「論語」出版。

因西鄉號南洲,故名《南洲翁遺訓》。

此集與《論語》神似,極為簡練,又飽含哲理,從修身、處世、為官、治事等多方探討,幾十篇遺訓,每篇皆有背景釋義。

這些話,至今讀來也令人警醒,堪為金石。

在此,飛春讀傳簡要摘出幾篇頗有感觸的,與老鐵共享:

西鄉書法:敬天愛人

1、不要鄙視小人

「採用人才,而君子小人之辨過酷時反生害也。」

在這一篇,西鄉說,自天地開闢以來,世界上的人,十之七八都是小人。

但小人有小人的才能,要善察小人之才,置其小職位上,盡其才藝,而不能不用也。

同時須知,萬萬不可將其置於重要職位,否則必覆邦家大業。

2、學錯的文明

在談至西方文明時,西鄉說:

文明,「非指宮室之莊嚴、衣服之美麗、外觀之浮華」。

現在的世人,對文明和野蠻是非不分,以西洋之野蠻為「文明」。

我以為,若西洋為真文明,那麼他們對未開化之國,本應予以慈愛、懇切的諭導,來使之開化。

但事實上,西洋並非如此,其對未開化的蒙昧之國,行極殘忍之事以利己,此為野蠻。

3.最難對付的人

他還說,人最難對付的,是不要命,不要名,也不要官位和錢財之人。

想幹大事,就要和這樣的人共事,否則難以成就大業。

4、多讀中國書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遺訓中特別強調要多讀中國書:

「成漢學者,可漸就籍學道。道乃天地自然之物,無東西之別。苟知當時萬國對峙之形勢,可熟讀《春秋左氏傳》,進而輔以《孫子》。應與當時之形勢相去不遠。」

在這句遺訓中,西鄉特別提出2本中國書,《春秋左氏傳》和《孫子》,讀懂這兩本書,就知道了當時世界萬國對峙的局勢,讀懂了這兩本書,就可以洞曉當今日本與世界的形勢,與當時相差不遠。

西鄉的這個道理,其實就是我們讀歷史的原因。

我們為什麼讀歷史,因為歷史是人類當下的鏡子。我們無法看準未來,惴惴不安中,卻發現完全可以在鏡子裡,找到自己在未來的影子。

日本漢書

5、不為兒孫買美田

西鄉最有名的,也是在其墓碑背面寫的遺訓,是:

「幾歷辛酸志始堅,丈夫玉碎恥瓦全。一家遺事人知否,不為兒孫買美田。」

不為兒孫買美田,成了廣為傳頌的佳句,許多讀者知曉此言,但很少有人知道前提。

即,不買美田的背景,是讓兒孫們自己歷練,歷經艱險苦難,卻又不放棄,屢屢搏起奮鬥,才能最終成就事業。

這句話告訴世人,只有以不怕死的決心、頑強的意志、不懼苦難的勇氣,才能最終成才。

否則,基本買下萬千美田,也守之不住,最終坐吃山空。

——飛春讀傳

相關焦點

  • 西鄉隆盛之死①:西鄉的首次婚姻,為啥以失敗告終?
    比如日本明治維新的大佬,西鄉隆盛,他用一生的奮鬥和悲劇的結尾,留在歷史上一個永遠的英雄。今天起,飛春讀傳將講述西鄉隆盛的一生。主要為你解答,他為什麼是英雄,英雄如何誕生,如何落幕,他做了什麼,為啥他的一生最終必須走向悲劇,以及為啥在他死後的今天,仍然還令日本人念念不忘。
  • 日本維新後的內戰——西南戰爭,明治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殞命沙場
    重返鹿兒島的西鄉隆盛希望遠離政治權力的紛爭,過一種超然物外的田園生活,沒有打算在鹿兒島建立士族的獨立王國。不過,離開京城的西鄉隆盛自回鄉之時起,就被日本各地士族視為東山再起的希望之星。1876 年12月下旬,他派遣東京警察官中原尚雄等20餘人,以回鄉探親的名義秘密地返回鹿兒島,監視西鄉隆盛等人的活動,伺機瓦解"私學校黨",削弱西鄉的勢力。三、內戰爆發  數月之後,形勢突變。1877年2月上旬,中原尚雄等人行跡洩露,遭"私學校黨"逮捕。酷刑嚴拷之後,"私學校黨"令中原.等人承認,返鄉的目的是受大久保之命謀刺西鄉隆盛。
  • 專訪:西鄉隆盛至今仍然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橋梁
    楓葉尚未紅透的深秋,我已經顧不上新冠肺炎疫情的束縛,從東京羽田機場乘坐飛機,前往日本南端的鹿兒島縣採訪。記得我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採訪田中角榮政權的內閣官房長官二階堂進的時候,他就告訴我:「你有機會應該到我的家鄉去,多了解一下西鄉隆盛。他對日本和中國的近代化都產生過重大影響。」
  • 第1030回:開拓萬古智勇心胸,推倒一世西鄉隆盛
    本圖文中部分章節文字內容可能局部來自公開網絡或公有領域,僅供個人學習研究和欣賞而使用,沒有明確商業用途。1844年,西鄉隆盛擔任「郡方書役助」。1847年,擔任鄉中的二才頭。1850年,薩摩藩發生由羅騒動,赤山韌負切腹;
  • 明治維新的功臣,亦是西南戰爭的叛賊,最後的薩摩藩武士西鄉隆盛
    那麼到底西鄉隆盛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一生又有怎樣的故事呢?一、兩度流放1828年1月23日,西鄉隆盛出生於日本的薩摩藩鹿兒島城下的下加治屋町山之口馬場,其父為御勘定方小頭西鄉九郎隆盛。至於為什麼西鄉隆盛的名字和他父親一樣, 這其實是個誤會,長久以來西鄉隆盛用過好幾個名字比如「隆永」、「武雄」。
  • 近代史上,由西鄉隆盛策劃,日本對中國最早實施的兩起間諜行動
    嚴格意義上來說,近代歷史上,日本間諜的魔爪摸向了鄰近的中國,是從西鄉隆盛開始的。日本剛開始明治維新,對外要"開疆拓土",海上向南擴張的目標就是琉球和臺灣。(西鄉隆盛)第一個心懷叵測的探路者:西鄉隆盛西鄉隆盛是日本江戶時代末期的薩摩藩武士、軍人、政治家,被稱為明治維新三傑之一,維新成功後他一直鼓吹並支持對外侵略擴張,成為日本近代史上最早一位開始策劃侵略中國的陰謀家。
  • 日本的庶民英雄西鄉隆盛,從普通百姓到維新三傑的波瀾一生
    一、庶民的後代 1828年1月23日,日本薩摩藩鹿兒島城下加治屋町山只口馬場的一戶家庭裡誕生了一個健壯的男嬰,作為御勘定方小頭的父親西鄉九郎隆盛十分高興。在那個動蕩年代,西鄉九郎隆盛並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將會給未來的日本帶來多大的影響,看著這個向自己微笑的小生命,他只想著給他一個最美好的將來。
  • 西鄉隆盛鼓吹進攻朝鮮?這其實是大久保利通和長州閥的偷換概念
    打那之後歷代史學家都認為,西鄉隆盛是日本「徵韓論」的代表人物,但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歷史會發現,西鄉隆盛這一輩子做得最多的應該是和人談判,而不是直接上去和誰開打。那麼既然如此,西鄉隆盛怎麼就成了徵韓論的支持者?這個說法又是從何而來呢?
  • 從西鄉隆盛到乃木希典,明治時代軍政巨子的漢詩
    之後二百多年間,日本向大唐王朝派出的「遣唐使」及隨員多達19次,人員每每在數百人。從此,在複製了唐朝模版的社會制度的同時,四書五經和歷代中國大儒的著作也成了日本上流社會的必讀書,以致漢學成為島國的第一學問。上自天皇王公,下至各藩武士,人人苦讀中國聖賢書,個個熟悉李白、杜甫、白居易。在他們筆下,中國的典故也是他們的典故,中國的價值觀也是他們的價值觀。
  • 旅遊景點:西鄉隆盛像你知道在哪嗎,在日本的上野公園
    東京「上野恩賜公園(上野公園)」的西鄉隆盛像於1898年(明治31年)12月18日舉行揭幕儀式。正式發表。在1889年(明治22年)大日本帝國憲法頒布大赦的先驅下,以反抗明治政府的「叛徒」西鄉的汙名被解除為契機,薩摩出身的吉井友實等人為中心計劃建設。
  • 明治維新三傑,戊辰戰爭的功臣西鄉隆盛,為何最後卻掀起了內戰?
    繼而入侵朝鮮,企圖霸佔中國。日本的明治維新是很值得探討的。在這個改革中,曾經湧現出三位傑出的人物。分別是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和西鄉隆盛。其中西鄉隆盛更值得研究。他曾是明治維新的骨幹。改革成功後,又背叛新政府,發動了西南戰爭。當他死後,日本人很憐憫他,感到甚是遺憾。那麼,西鄉隆盛又是為何如此複雜呢?
  • 西鄉隆盛之死④:慈禧的垂簾聽政,在日本也有過
    西鄉隆盛的恩主齊彬,被人陷害英年早逝後,西鄉的目標瞬間錯亂,未及調整就被幕府追捕,走投無路之下跳海自盡。被救起後,他在偏僻的小島中隱姓埋名,與農民和孩子打成一片,平靜地生活了3年。這期間,他已經放棄輕生念頭,轉而繼承主公遺志,發誓為主公報仇雪恨,畢一生之功,實現齊彬未竟之志:武裝倒幕。
  • 西鄉隆盛:明治政府的功臣如何成了叛臣
    在湯姆•克魯斯和渡邊謙主演的電影《最後的武士》中,就把西鄉隆盛塑造成沒落武士階級的同情者和舊時代的遺民。為此電影特地設計了一幕:西鄉隆盛率領騎馬武士衝向機關槍。其實西鄉隆盛是維新志士,與老鄉大久保利通和長州藩(今廣島縣)出身的木戶孝允合稱「維新三傑」。薩摩藩也是最早引進西方武器、軍制的地方。戊辰戰爭中,西鄉隆盛就已經率領近代化的薩摩軍四處奮戰。
  • 最後的武士西鄉隆盛,英雄善戰推翻幕府,卻遭政府算計身首異處
    戊辰內戰薩摩藩武士西鄉隆盛是好萊塢電影《最後的武士》主人公原型,前期率領薩摩藩武士從事倒幕運動,為日本政府推翻幕府統治立下赫赫戰功,後期卻因反對政府政策遭政府軍和西洋軍合力絞殺,身首異處,其英雄事跡可謂悲壯。
  • 日本網友的強力推薦,NHK大河劇《西鄉殿》10大必踩景點
    NHK大河劇《西鄉殿》在2018年播出的時候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即便在中國也有一些觀眾觀看,劇中主角西鄉隆盛也引人們的熱議,甚至有人會在到日本旅行時尋找與西鄉隆盛相關的景點參觀,這一次我們就整理了10大與西鄉隆盛有關的重要景點,供大家參考。
  • 宛如飛翔——大久保利通與西鄉隆盛
    一個半世紀之前,這裡在動蕩的幕末曾經湧現出無數維新志士,其中最有名的是被稱為「明治維新三傑」之一的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兩人志同道合,共同倒幕,卻在此後風雲激蕩的歲月中分道揚鑣,演繹了一段令人唏噓而又感慨的時代劇。薩摩藩主乃是戰國以來的著名大名島津家。
  • 日本NHK大河劇《西鄉殿》平均收視率達12.7%
    人民網東京12月18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日本收視率調查公司的調查結果顯示,由日本演員鈴木亮平主演的NHK大河劇《西鄉殿》16日播出時在關東地區的平均收視率達到12.7%,在關西地區的平均收視率達到了15.8%。
  • 在日本換一本中國書,讓日本富強,在中國成為禁書
    清朝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使中國在晚清時期吃盡了苦頭,使中國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此外,清政府還割地賠款,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恥辱。被稱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清代思想家魏源,1794年4月23日出生於湖南。
  • 西鄉隆盛之死②10年基層公務員屌絲逆襲,3樣東西讓他一步登天
    西鄉隆盛,24歲那年,接連死去祖父、父親和母親,6個月不到辦了3次喪事,一個完整的家頓時剩一個老大帶6個弟弟妹妹,嚇得媳婦娘家人忙把她領走了。然而,生活要繼續。天要下雨媳婦要嫁人,由她去。事實證明,這個目光短淺的媳婦,失去了眼前一次共享榮華富貴的機會。
  • 西鄉隆盛之死③:人死10幾個小時後復活,這事真的有
    不少人讀日本明治維新,是在與同時期的晚清作比較。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永世擺脫不了的鄰居,註定相互影響,相互襯託,在比較和競爭中發展。中國關注著日本,取長補短。日本同樣時時注視著中國。幕末,中國晚清政府領導下的這片大陸,已經繁華落盡,備受列強欺凌,內憂外患,破落如行將零散的列車。這一切,日本看在眼裡,急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