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鄉隆盛是日本明治維新最大功臣,沒有之一。
明治5年(1872)7月10日,新組建的明治政府,對維新人員進行獎賞。
西鄉被天皇賜賞典祿米2000石,維新第一功臣。
祿米,相當於國家俸祿,石,是大米數量的單位,日本自古以此計量俸祿。
賞典,天皇賞賜的典禮。
而同時賞賜的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也是「維新三傑」,都在其後,祿米1800石。
當年10月底,明治天皇又下詔書,對他們的官位進行恩賜,論功行賞,西鄉隆盛的是「正三位」,「三傑」中的另兩人,是「從三位」。
之後,西鄉隆盛以授勳過高為由,不予接受。
尤其是,他不能接受比自己所在的薩摩藩的藩主,還好高的官位。
後來,在政府推行維新改革過程中,由於與大久保等人不和,接受不了新政府的作風,尤其是,看不慣浮華、奢侈、腐敗,自己又無力回天,最後辭職回鄉。
坐一林中獵人,攜愛犬,穿山林,閒雲野鶴,泡溫泉,讀漢書,養性修身。
本想安度晚年,不料,樹欲靜而風不止。
一方面,新政府怕他「功高震主」,擁兵遺患。
另一方面,失去社會福利的被革新一族,幾百年的下級武士,從各地雲集而來,密謀造反,要與維新政府,來一次魚死網破的決戰。
西鄉居中,位置尷尬,最終,他不可控地,被激蕩的武士們擁兵起事。
由此,點燃了1877年的西南戰爭。
戰至最後,西鄉剖腹,終結了51歲的一生。
作為武士的精神領袖,隨著他的倒下,日本明治政府,徹底肅清了改革障礙。
武士,從此退出了日本歷史舞臺。
西鄉隆盛,因此被稱為「最後的武士」。有本書以此為名,專門寫他的人生。
武士雖沒,但武士的影響永遠在,這就是日本最特殊的精神價值,武士道。
後世的日本,當下的社會,雖然盡數吸收西方文明,但骨子裡的,仍然是被他們稱為「大和魂」的日本價值。
大和魂是什麼,從日本幹的事,和他們的產品,均可觸感探知。
但有一點很清晰,西鄉並沒走遠,西鄉留下來的精神遺產,至今被日本人奉為「國寶」。
西鄉在日本的地位,如同神話,是不容置疑的。
有句傳聞是:在西鄉的家鄉,先前的薩摩藩,如今的鹿兒島,如果敢說西鄉一個不字,就別想活著回來。
話雖誇張,含意不虛。
事實上,西鄉的一生,跌宕起伏,飽含悲情,除了明治維新,其最大的魅力,並不在維新之功,而在為人之道。
尤其是,他不可複製的威望、影響力,與人交往的信任感,人脈人緣,抑或情商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及至隱退之時,他的存在,已經成為一個神話,或精神符號。
酒井忠篤,原莊內藩藩主,西鄉之敵手,1868年的戊辰戰爭中,他的藩兵被西鄉率軍打敗。
在處置俘虜時,政府軍中建議把他殺掉,西鄉卻不僅不殺,還甚為優待,之後放回了他們。
這令酒井和所有莊內藩的後人,對西鄉感恩戴德,終身永世。
2年後,西鄉一度退隱鹿兒島時,酒井率前藩家臣77人,來到西鄉家,親自拜謝,而且提出一要求:要和西鄉一起住下來,以求春風雨露,思想薰陶。
在與西鄉一起生活、勞作、學習的數月中,他們把西鄉的話認真記下來,形成西鄉語錄,久而久之,集成《論語》式的西鄉思想集。
西鄉死去12年後,日本明治維新的標誌性成果《明治憲法》頒布,西鄉之罪,在這一年,也被天皇赦免,重新立為明治功臣。
此時,酒井等一干人,立即將西鄉「論語」出版。
因西鄉號南洲,故名《南洲翁遺訓》。
此集與《論語》神似,極為簡練,又飽含哲理,從修身、處世、為官、治事等多方探討,幾十篇遺訓,每篇皆有背景釋義。
這些話,至今讀來也令人警醒,堪為金石。
在此,飛春讀傳簡要摘出幾篇頗有感觸的,與老鐵共享:
1、不要鄙視小人
「採用人才,而君子小人之辨過酷時反生害也。」
在這一篇,西鄉說,自天地開闢以來,世界上的人,十之七八都是小人。
但小人有小人的才能,要善察小人之才,置其小職位上,盡其才藝,而不能不用也。
同時須知,萬萬不可將其置於重要職位,否則必覆邦家大業。
2、學錯的文明
在談至西方文明時,西鄉說:
文明,「非指宮室之莊嚴、衣服之美麗、外觀之浮華」。
現在的世人,對文明和野蠻是非不分,以西洋之野蠻為「文明」。
我以為,若西洋為真文明,那麼他們對未開化之國,本應予以慈愛、懇切的諭導,來使之開化。
但事實上,西洋並非如此,其對未開化的蒙昧之國,行極殘忍之事以利己,此為野蠻。
3.最難對付的人
他還說,人最難對付的,是不要命,不要名,也不要官位和錢財之人。
想幹大事,就要和這樣的人共事,否則難以成就大業。
4、多讀中國書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遺訓中特別強調要多讀中國書:
「成漢學者,可漸就籍學道。道乃天地自然之物,無東西之別。苟知當時萬國對峙之形勢,可熟讀《春秋左氏傳》,進而輔以《孫子》。應與當時之形勢相去不遠。」
在這句遺訓中,西鄉特別提出2本中國書,《春秋左氏傳》和《孫子》,讀懂這兩本書,就知道了當時世界萬國對峙的局勢,讀懂了這兩本書,就可以洞曉當今日本與世界的形勢,與當時相差不遠。
西鄉的這個道理,其實就是我們讀歷史的原因。
我們為什麼讀歷史,因為歷史是人類當下的鏡子。我們無法看準未來,惴惴不安中,卻發現完全可以在鏡子裡,找到自己在未來的影子。
5、不為兒孫買美田
西鄉最有名的,也是在其墓碑背面寫的遺訓,是:
「幾歷辛酸志始堅,丈夫玉碎恥瓦全。一家遺事人知否,不為兒孫買美田。」
不為兒孫買美田,成了廣為傳頌的佳句,許多讀者知曉此言,但很少有人知道前提。
即,不買美田的背景,是讓兒孫們自己歷練,歷經艱險苦難,卻又不放棄,屢屢搏起奮鬥,才能最終成就事業。
這句話告訴世人,只有以不怕死的決心、頑強的意志、不懼苦難的勇氣,才能最終成才。
否則,基本買下萬千美田,也守之不住,最終坐吃山空。
——飛春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