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個多宗教的國家,不同的宗教就會留下不同的建築,不同的宗教建築都帶著宗教獨有的特色。這些都是中國的藝術瑰寶,象徵著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國各地布滿了不同的宗教建築,這些都成為了遊客們的旅遊景點。例如嵩山少林寺、河南白馬寺、北京白雲觀、樂山大佛等等。去這些景點旅遊可能是被它的名氣所吸引,去看看這些的宗教建築特色以及周圍景色,也可能是這些寺廟祈福比較靈驗人民前往求香拜佛。
但隨著旅遊業的興起一到節假日很多景區都是人滿為患,這個時候去旅行看的不是景而是人頭。同時很多旅遊景區的門票也開始瘋狂上漲,讓很多遊客望而卻步。而一些寺廟不僅會把門票價格往上長還會向遊客收取各種各樣的香火錢,讓人覺得這些地方已經沒有佛門該有的清靜,反而商業氣息太嚴重,被遊客們瘋狂的吐槽。
但是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城的關鎮卻有一座寺廟。這座寺廟身為5A級景區,它的門票卻沒有5A級景區的排面,門票只需5元錢是不是個非常良心的景區。不僅它的門票非常的便宜景區內的齋飯也只需2塊錢就能吃一頓,現在的景區哪有這麼便宜的飯,很多地方一段飯都要幾十塊錢。所以像這座寺廟一樣身為5A級景區,門票卻那麼便宜的想必不多吧。
這座良心的寺廟叫做國清寺,寺廟最開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時期,就是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在位時期,也就是公元598年距今也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寺廟一開始以地為名叫做天台寺,後來改名為國清寺一直沿用至今。之所以叫國清寺就要扯出一個傳說,故事是講當時的天台祖師智者大師從江陵來到了天台山。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位面容和藹、慈眉善目的老和尚,老和尚說他叫做定光。
智者大師在和他的交談中發現這個和尚不僅學識淵博、佛法也非常的高超,於是就拜這位定光老和尚為師。智者大師在天台弘揚佛發的時候就想建造一座寺廟,於是智者大師就請教他的師父定光,定光師父給他指定一個有山有水的福地建寺並告訴他一定要記住六個字「寺若成,國即清」。因為當時的世道並不太平,各地戰火連天、烽煙四起、殃及百姓。如果這座寺廟建成,國家也平息戰亂了,百姓也安居樂業了寺廟才可以取名為國清寺。所以後來國家安寧了這座寺廟才改名為國清寺。
國清寺雖然距今有14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也曾多次被毀,現在的寺廟是後期重新修建的。雖然他的名氣可能沒有少林寺、靈隱寺這些寺廟的名氣大。但是它在宗教裡的地位絕對是非常高的,不僅與濟南靈巖寺、南京棲霞寺、當陽玉泉寺並稱為「中國寺院四絕」。寺廟裡還曾駐錫過不少的高僧,例如唐一行法師、寒山、拾得等等,雖然提起濟公大家會想到靈隱寺,但是濟公和尚的出家寺廟其實就是國清寺只是後來去了靈隱寺。
除此之外國清寺還是佛教天台宗的發祥寺,影響程度遠至國外,鑑真東渡時就曾經來朝拜過國清寺。在唐朝時期日本的最澄大師以及空海大師就曾來到國清寺學習天台佛法,回國後在日本的京都創立了佛教。天台宗後來更是稱國清寺為祖庭,多次來華學習,促進中日的友好交流。寺內存在的摩崖、碑刻、佛像、法器等珍貴的文物,這些都見證著中國佛教的發展史,在中外佛史發展上也有著重要的地位。
國清寺的佔地面積有7.3萬平方米,寺廟依山而建隱藏在茂密的樹林之中。建築古樸雅致從南到北依次是彌勒殿、雨花殿、大雄寶殿、藥師殿、觀音殿。寺內有著很多重量級的文物寶藏,還有很多著名的景點。高聳入雲的隋塔就是國清寺的標誌性建築,這座塔近60米高長、約五米寬,是一個有六面的九級高塔。建於隋朝時期畢竟也歷經了千年,雖然沒有倒塌但是也經過長時間的風雨侵蝕,出於安全的考慮這座高塔已經禁止入內了,遊客們只能遠遠觀望。高塔曾經遭遇過大火焚燒的原因,隋塔的飛簷鬥拱都被焚毀四周都是空洞。
園內還有一株隋朝時期的梅花,這株梅花由天台宗的五祖章安灌頂大師種下距今應該也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是中國最古老的的梅花樹之一,詩人鄧拓曾寫過一首關於隋梅的詩「剪取東風第一枝,半簾疏影坐題詩。不須脂粉綠顏色,最憶天台相見時」。在寺廟的山門前還有七佛塔,真正的七佛塔好像早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現存的七佛塔都是在遺址上重現建造的距今也就只要三四十年的歷史。
國清寺給人最大的感悟就是,一個人如果能夠一直堅守自己的初心,那就是非常可貴的事情。而一座名聲顯赫的寺廟能都千百年初心不變,哪怕在如今的大環境下依舊能做到遠離塵世,認真修心,保持佛門該有的清淨更為可貴。泰國的寺廟「不務正業」,除了念經還當學校教導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