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工人文化宮拆遷,見證「文化宮時代」落幕|有一種青春,叫大廠...

2020-12-06 哈爾濱新聞網

「推土機上去的時候,不少現場看的中老人眼眶溼了,」望著承載了諸多人生記憶的軸承文化宮變成殘垣斷壁,50餘歲王鴻感慨「我的青春謝幕了!」

近期,位於香坊紅旗大街的軸承文化宮迎來拆遷。依據城市發展規劃,這棟62歲高齡建築被正式拆除。人們恍然回頭:在城市快速發展與資訊時代洪流中,作為人們曾經精神文化樂園的大廠文化宮,早已消融在時代前行的背景裡。

對於哈爾濱這座東北老工業基地而言,國營大廠文化宮是見證冰城傳統工業輝煌的文化地標,更是是連結幾代冰城人生活、事業、愛情的精神樂園。在那個工廠喧囂的火紅年代中,在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每個「老哈」都或多或少有一段跟大廠文化宮相關的記憶。

時代地標

工業大廠孕育別樣文化生活符號

1986夏的一天,20歲的普通電工阿遠,懷著激動的心情騎自行車從道外北七道街來到位於紅旗大街的軸承廠文化宮領獎,這是一幢像《列寧在十月》中的斯莫爾尼宮一樣的建築。他的小小說《純潔的童心》獲得了哈爾濱日報與軸承廠聯合頒發的銀珠文學獎。

「那時我每個月的工資才35元,當時一下得了165元的獎金和稿費。不想當電工了,我一下子發現了自己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此後,阿遠憑藉著那個時代文學青年特有的執著與努力,把自己從一名紡織廠電工寫成了一名職業記者、影評人,進而闖蕩文壇……30年後,當年一文不名的阿遠成了中國作協會員,他寫的電視劇拿下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編劇。

對阿遠而言,軸承文化宮是見證一個工人命運轉折的起點。更多人回望過去的時光,大廠文化宮夾雜在一場電影的幻影中、一次活動的喧囂中、一次約會的甜蜜中……但無疑,其已融入人們生活工作的點點滴滴,成為人生經歷中繞不開的一個重要坐標。

上世紀五十年代,哈爾濱陸續興建一批大工廠,汽輪機廠、鍋爐廠、電機廠、軸承廠……這些國營大廠大都設有文化宮。公開資料顯示,到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哈爾濱市共有企業文化宮70餘家。從規模、影響力、文化輻射範圍等指標上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座:軸承文化宮、電機廠文化宮和汽輪機廠文化宮。提起它們的名字,當時的哈爾濱人幾乎無人不知。

這三家文化宮都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扎堆改造擴建。今年84歲的王忠學當時是電機廠文化宮改造的工程師。他回憶,由於三家文化宮都在老動力區,距離也不太遠,當時三家工程設計人員偶爾聚在一起探討工程設計方面的問題,「改造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通過科學合理的擴充物理空間,並增加相關設施,滿足群眾更進一步的精神與文化生活需要」。王忠學清晰地記得,軸承文化宮的工程師來自清華大學。如今,當年的一起探討的工程師大都故去,只剩王忠學在世。

事實上,在人們精神生活、業餘生活相對有限的時光裡,大廠文化宮早已超脫房屋建築的基本功能,成為公眾文化生活、社會互動的重要集散地。

命運交集

一家三代,文化宮串聯的人生

作為老工業基地,哈爾濱「廠辦社會」曾是一種廣泛的存在。一個人從進入工廠的那一刻,生老病死、結婚生子都與單位深度綁定,而人生很多節點則與廠文化宮有著各種聯繫。

1992年,王鴻的女兒小葉出生在哈電機廠家屬大院,上的是電機廠辦的電工小學,每當開學或者重大慶典活動,學校就會組織全校師生到電機廠文化宮。「兩個同學手拉手排著長長的隊列從學校出發,從電工小學走到電機廠文化宮,整齊的校服和長長的隊列是街上一道景觀。」小葉回憶,五年級時,她在學校的一次慶典上,登上電機廠文化宮的舞臺模仿趙本山小品中的「黑土」角色。幾乎「一戰封神」,成了全校的風雲人物。如今,電機廠文化宮早已拆除,原址高樓林立,但小葉每次路過樂園街和幸福路路口時,當年的記憶還是會像潮水般湧來。

王鴻的父親跟電機廠文化宮有著更深刻的淵源,他就是當年負責電機廠文化宮改造的工程師王忠學。他記得,電機廠文化宮最初是日本人設計的,比較小。70年代上千人班組大會根本裝不下,於是有了擴建的想法,但在特定歷史時期,樓堂管所不允許大建,只能以改造的名義進行。彼時30多歲的王忠學找到50多個上山下鄉回來探親的小青年低調幹活,把原本一層的文化宮改造成了兩層。改造後,文化宮不僅空間增大了,能演馬戲、還有了舞池、配建了高效的防火通道,這些在當時都是比較超前的設計。

王鴻的愛情,則由這座文化宮見證。王鴻與丈夫雙方的父母都是電機廠的工人。上世紀80年代,兩人經人介紹相識相戀,在那個沒有KTV的年代,去文化宮看電影自然成了工廠青年約會的首選場地。由於不同廠子放的電影不一樣,除了電機廠文化宮,王鴻與丈夫最常去的還有距離自家不遠的軸承文化宮和星光廠文化宮。1990年二人結婚,1992年小葉降生……

在那個烙印著大工業特徵的工廠年代,文化宮就這樣,串聯起很多人的人生,也成就了數不盡的緣分。

電影記憶

談性色變的年代和故追恐懼的青春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每年春節,如果誰家孩子沒去廠裡文化宮看電影,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情。」在哈軸家屬大院長大的媒體人王承旺回憶,在那個沒有3D和IMAX的年代,國營大廠的文化宮承包了幾代冰城人關於電影的記憶,攜兒帶女三五成群地去廠辦文化宮看電影是工廠家庭乃至普通市民最普遍的娛樂方式。

「那時普通電影院的票價約2-2.5毛錢,寬銀幕電影票價是4毛錢,而國營大廠文化宮的票價比普通電影院便宜了一大截,直接打對摺。家裡有親戚在大廠,逢年過節還會給發票。」阿遠說,與普通電影院相比,廠辦文化宮電影院的放映機制更加靈活,很多在普通影院已經下線很久,但膾炙人口的經典電影還能在廠辦文化宮重溫。

比如,講述貧苦婦女被騙賣到南洋當妓女故事的日本電影《望鄉》。在哈市一些文化宮重新上映時,影片中沒有被完全減掉的情色鏡頭讓彼時談性色變的冰城觀眾震撼不已。而在影片結尾處,酩酊大醉的女主人公面向大海喊出要「到哈爾濱去」,讓哈爾濱觀眾全場沸騰,拍椅子、鼓掌、唏噓聲此起彼伏……

王鴻依然記得約40年前,在星光廠文化宮第一次觀看恐怖片時的情景。那時革命片多,愛情片很少,恐怖片幾乎沒有。一天,聽說要播香港演員朱虹演的鬼片《畫皮》,大家都興衝衝地去搶票。王鴻沒搶到票,特別沮喪。但有同事卻擔心看完後回家得走夜路,打起了退堂鼓。於是王鴻花高價收了票。但看完電影,望著茫茫的夜色,王鴻卻也真的嚇得不敢往家走……直到家人到文化宮來找她。

職能轉變

被時代變遷刻錄的生命歷程

時代在改變,冰城廠辦文化宮職能也在不斷變化。

以軸承文化宮為例,其始建於1958年,建成初期主要功能是開會學習和放映革命電影。一位哈軸集團退休職工回憶,六十年代末期,在「黨的九大」召開之際,一檯曆時兩個多小時的大型歌劇亮相軸承文化宮,劇中光原創歌曲就有40多首,在全市引起極大反響。彼時的哈爾濱正處於計劃經濟時代,物質文化生活都相對匱乏,電視仍是奢侈品,文化傳播方式並不發達,以軸承文化宮為代表的哈市各大國營大廠的文化宮,是企業乃至所在區域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宣傳陣地。

到了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激活了冰城大眾文化娛樂的市場化需求。國營大廠文化宮也成為起滿足職工乃至周邊地區居民文化娛樂需求的精神樂園。除了可以看各種題材的電影,很多人還喜歡去廠子裡的文化宮跳舞、打撞球、打桌球……曾在軸承文化宮當放映員的於彬說,1993年他到文化宮時,每天放映6場電影。

隨著改革開放深入,國企改革的大幕徐徐拉開,冰城國營大廠上下求索探尋市場化改革路徑。九十年代中後期,哈市一些廠辦文化宮陸續由大廠供養向市場化經營的方向探索。文化宮的一些房屋或設施開始對外出租,於是棋牌室、外語培訓班、撞球廳、歌舞廳、桌球館等文化項目開始在哈市各大廠辦文化宮生根發芽。

進入新世紀,電視、電腦、手機和平板等接管了人們的日常娛樂,KTV、IMAX院線更是司空見慣……以電機廠文化宮和軸承文化宮為代表的大廠文化宮的職能在市場機制下漸漸消失,開始逐漸退出歷史舞臺。2002年,軸承文化宮每天只放1場電影,2003年有一天一場電影只賣出5張票。

2011年,中航集團在文化宮開會,放映了一場宣傳片後,軸承文化宮的電影記憶就此謝幕,其各項文化職能也逐漸凋零。人來人往60餘年,軸承文化宮終於消逝在時代洪流之中。

(應受訪者要求,部分人物為化名)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霍亮/文 苑金山/攝 以及相關資料片

編輯:劉鋮

相關焦點

  • 有一種青春,叫大廠文化宮時光
    軸承工人文化宮。 苑金山 攝「推土機上去的時候,現場一些中老年人眼眶溼了。」望著承載了諸多人生記憶的軸承文化宮變成殘垣斷壁,50餘歲的王鴻感慨「我的青春謝幕了!」近期,位於香坊紅旗大街的軸承文化宮——這棟62歲「高齡」的建築迎來拆遷。
  • 再見,新街口工人文化宮!一代南京人的青春
    近日68歲的新街口工人文化宮正式開始拆除南京人的青春 要和它說再見了 1951年,中山東路54號 南京工人文化宮建成 南京市第一任市長劉伯承元帥親筆題詞「工人之家」這裡從此成為全市廣大職工群眾學習知識開展文化體育休閒活動的主要陣地對於老南京人來說工人文化宮曾經也是南京城最時髦的休閒地第一次玩大章魚飛車、第一次溜冰第一次看電影、第一次開碰碰車……這裡,記錄了南京幾代人的青春一組老照片,帶你穿越回當時的歲月▽▽▽市民去工人文化宮活動當選市總工會委員宣誓
  • 長沙工人文化宮即將原址重建,是誰的青春?
    說起東塘,就不得不提長沙工人文化宮。 1989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工人文化宮,是兩代長沙人的共同回憶,巴比倫溜冰城和各種興趣班相信是不少80、90後的青春回憶。
  • 株洲環洲歌劇院+工人文化宮,跨越時代50年的換血融合
    當年,他們在工人文化宮內吹拉彈唱,熱鬧非凡。很多重大演出活動及重要會議都在此舉行,作為當時全市的政治文化生活的中心,這裡給人們留下了太多珍貴的記憶,也見證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在上個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株洲工人文化宮」可稱得上是株洲市的一張風光名片。
  • 山東省總實施工人文化宮三年集中整治提升行動
    敢於動真碰硬,處理歷史積弊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工人文化宮是山東各城市的「地標」和「名片」,是廣大職工的精神家園。但由於種種原因,近年來工人文化宮沒有跟上時代發展步伐,陣地萎縮。一組來自山東省總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該省107家工人文化宮中有63家存在出租、承包行為和被佔用、被拆遷問題,其中「三無」工人文化宮(無場地、無人員、無活動)達27家。有的甚至掛著工人文化宮的牌子,卻被歌舞廳租用。
  • 67歲的南京工人文化宮正式搬遷 這裡承載幾代人的青春記憶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文化宮將搬至中山南路371號原江蘇省郵電規劃設計院辦公樓過渡。到2020年,位於秦淮區白下路257號的新址建成,再正式搬遷。從舊址到新址,從中山東路到白下路,直線距離僅1.7公裡,但對南京人來說,卻相隔著一個時代的距離。燈光球場、溜冰場、大章魚旋轉車……幾代南京人要和記憶裡的文化宮說再見了。
  • 新刊推介 | 工人文化宮「重裝歸來」
    本期深度報導聚焦生動而鮮活的工人文化宮「變身記」,將工人文化宮如何在市場浪潮衝擊下變得冷清凋敝、又如何在近幾年「重裝歸來」等層層道來。幾代人記憶裡的工人文化宮正在重回職工的視野,作為職工的「學校和樂園」,工人文化宮實現「華麗轉身」,是當下工會改革創新的重要體現。工人文化宮的建設和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下工會服務職工的能力和水平。
  • 南京市工人文化宮真的拆了!「新宮」明年建成
    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岑 文/攝)南京市工人文化宮要正式拆除了!7月16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新街口,工人文化宮周邊已經搭起腳手架,圍上了綠色網紗。記者了解到,目前工人文化宮大多數活動遷至中山南路371號過渡。預計今年下半年,新的工人文化宮將封頂,2020年建成使用。
  • 南京新街口工人文化宮正式拆除 新文化宮預計明年建成
    正在拆除的南京工人文化宮。   位於新街口的工人文化宮正式進入拆除程序。揚子晚報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南京市工人文化宮新宮位於白下路257號,根據規劃,計劃於2020年建成。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薛玲   探訪>>>  新街口工人文化宮開始拆除 過渡期所有工作和活動照舊   新街口工人文化宮已經開始拆除了。
  • 工人文化宮:老青島人的記憶
    1956年,帶著組建青島話劇團的使命,他和50多名來自北京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的年輕人一起來到青島,僅8年,就成功排演了《敢想敢做的人》、《紅巖》、《櫃檯》等多部反映時代、深受廣大觀眾喜歡的好劇。在「青話」期間,陳映秋除了擔任導演、舞臺監督之外,還經常被派到青島市工人文化宮做群眾業餘話劇輔導工作。耐心、細緻的專業輔導贏得了學員們的廣泛歡迎和認可。
  • 銅川老區文化宮的時代記憶
    銅川老區文化宮的時代記憶銅川老區的文化宮位於現在的王益區政府正對面,文化宮當時可是銅川市的中心廣場,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提起銅川市,人們就自然而然想到了文化宮,文化宮和銅川居民有著深厚的感情,這種情結真的難於用語言來表達,是發自肺腑的,是真情實意的。文化宮的老建築拆除了,人們心中空蕩蕩的,好像失去了一位老朋友一樣傷感。經過重建文化宮,打造王益區的人文景觀,為居民創造更加舒服的人居環境,現在的文化宮成了王益區一張靚麗的名片,為我們追回了兒時的記憶。
  • 南京工人文化宮精品工程 為國慶獻禮
    在「雙節」期間,中建一局一公司江蘇分公司南京工人文化宮項目部安排人員進行合理排班值守,通過實際行動,加強建設向國慶獻禮。在這「雙節」長假期間,有員工們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全力以赴、爭分奪秒,為南京市工人文化宮早日建成而不懈地努力著。他們放棄節假日休息,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奮鬥在工程一線,他們希望工程早日竣工,為祖國的生日獻上祝福!
  • 壽光工人文化宮「舊貌換新顏」
    近日,山東省壽光市工人文化宮多功能培訓室熱鬧了起來。3萬名職工通過現場、「壽光雲」APP和微信公眾號接受了「家政技能知識」主題培訓。這是該市工人文化宮普惠職工的一項內容。 壽光市工人文化宮升級改造項目自2018年11月啟動。據壽光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志強介紹,壽光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劃出市體育館7000多平方米建設文化宮,市總投入2000多萬元進行再造。
  • [中國夢 勞動美——與新時代齊奮進] 吉安市工人文化宮舉辦培訓...
    吉安新聞網訊 為集中展示市工人文化宮培訓成果,11月28日,由市總工會主辦、市採茶歌舞劇院和大江網協辦的「中國夢·勞動美·工會情」市工人文化宮培訓成果匯報演出在廬陵劇場精彩上演。伴隨著古箏《雙面燕爾》的奏響,演出正式拉開序幕。
  • 工人文化宮,那些逐漸消失的新鄉地標符號,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
    工人文化宮位於勝利路與宏力大道交叉口西南角,緊臨老航空啤酒廠,從火車站乘坐1路車出發,沿著解放路大約有三站路程,就到了工人文化宮站。工人文化宮是新鄉當時數一數二熱鬧的地方,這裡白天是書市,晚上搖身一變成了熱鬧非凡的夜市,吃過晚飯大家都喜歡來這裡溜達,整個廣場上都充斥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 桃江縣工人文化宮建設項目動工
    紅網時刻益陽12月3日訊(通訊員 李成剛 劉雨欣)12月3日上午,桃江縣工人文化宮建設項目舉行開工儀式。桃江縣工人文化宮位於桃花江鎮建設路、資江路、振興路和太平路的合圍區域,規劃總用地面積 34371平方米。該PPP項目採用BOT模式進行,建設內容包括工人文化宮綜合樓、地下停車場、田徑運動場、健身場地、廣場等,估算總投資1.3億元。
  • 天津市第三工人文化宮
    南開文化宮,也就是老百姓俗稱的「三宮」,它經過半個世紀的風吹雨打,如今已經破舊不堪。南開區制定的文化宮古建築群保護修繕方案,嚴格按照「原形制,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的古建築維修原則,在實施有效保護的前提下,修舊如舊。「三宮」修復後將保持清代建築風貌,主要開展「王府復原陳列」「民族文化交流」「古玩鑑賞」「皇家園林文化休閒」等項目,並將申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你的地方·回顧|從「東方飯店」到「上海市工人文化宮」
    1990年代,家鄉最高的建築就是「兩宮」大樓(即「青少年宮」和「工人文化宮」),佇立在市中心的位置,堪稱淮北城市的地標。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被父母送進大樓裡學習繪畫。那棟樓有很多個教室,周末滿是各種各樣的兒童興趣班。樓頂有一個碩大的塔鍾,堪比上海海關大樓上的鐘樓。這些是我對「工人文化宮」的最初印象。
  • 泰安工人文化宮建設駛入「快車道」
    本報訊 (記者田國壘 通訊員陳超)近段時間以來,山東省泰安市總工會堅持把政策引到基層去、把問題解決在縣市區、把資金傾斜至工程,實打實幫助各縣市區解決難題、破解瓶頸,使該市各級工人文化宮建設駛入「快車道」。
  • 蘇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宮今日啟用!
    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成就了它   ——蘇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宮。   蘇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宮   地下車庫共有735個停車位,   未來場館南面配套的   市民休閒活動的場所   ——蘇州工匠廣場   也會有500多個停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