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對加強職工文化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強調要打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全員參與的職工文化,加強對職工的思想政治引領。
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城市,青島高度重視職工精神文化陣地改造提升工作,自2018年以來,就將文化宮提升改造工作列入政府公共文化事業總體規劃。2018年底,青島市總工會將原本閒置出租的35716平方米文化宮場地全部回收,以打造「全國一流文化宮」為目標,三年時間投入2.2億元,改造總面積8萬平方米,打造了城區兩個主場館、周邊6個區市分場館的「文化新矩陣」,智能化設備、一體化培訓、一站式服務的現代化文化宮如涅槃重生般重新走入人們視野。
2020年,工人文化宮、工人劇場煥然一新,成為青島職工群眾爭相「打卡」的文化新地標。
(1956年,青島話劇團建團初期,來自北京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的全體成員在中山公園拍攝的合影。)
1952年,陳映秋從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被分配到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當演員。1956年,帶著組建青島話劇團的使命,他和50多名來自北京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的年輕人一起來到青島,僅8年,就成功排演了《敢想敢做的人》、《紅巖》、《櫃檯》等多部反映時代、深受廣大觀眾喜歡的好劇。
在「青話」期間,陳映秋除了擔任導演、舞臺監督之外,還經常被派到青島市工人文化宮做群眾業餘話劇輔導工作。耐心、細緻的專業輔導贏得了學員們的廣泛歡迎和認可。上個世紀60年代的某一天,青島市委宣傳部在一次會議上宣告,當前專業劇團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話劇文藝的喜愛和需求,應該大力扶持業餘話劇輔導工作。青島市總工會宣傳部張鈞顯部長趁熱打鐵提出要將陳映秋從「青話」調到青島市工人文化宮的想法。此事經青島市文化局協調,做出了將陳映秋從「青話」調到工人文化宮的決定,陳映秋毫不猶豫,欣然接受。
陳映秋(二排右六)和同事們的合影
1960年6月間,陳映秋跨進了青島市文化宮的大門,開始對話劇表演業餘愛好者進行創作、排練和會演的專職輔導。表演培訓班的學員來自各行各業,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學生,為了減少業餘學習與學員工作上的衝突,並讓每個學員都有機會參加排練和演出,陳映秋根據學員不同的工作特性和人物特點去編排了大量的小品,讓學員輪流排戲。工作繁重、時間緊張,陳映秋經常廢寢忘食、通宵達旦。
1963年,青島市業餘話劇團體已多達40餘個,演出劇目更是紅紅火火、百花齊放,展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1980年,陳映秋開始免費舉辦表演培訓班,學員們有的白天在工廠幹完活兒,顧不上吃晚飯就到文化宮來聽課。有很多學員是從郊區騎著自行車來上課的,晚上很晚下課後再騎著自行車回家。
陳映秋與學生們的合影
1990年9月,陳映秋創建的「百花園影視藝術團」表演班招生,引起島城大批業餘話劇文藝愛好者的關注和參與,第一期報名學員就達到400多人。在此後的15個年頭裡,陳映秋共舉辦了24期培訓班,吸引940多名學員學習。截止到1993年,陳映秋推送了許多學員參加了影視劇的拍攝,其中,有幾十名學生還考入上海戲劇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山東省藝術學院等國家專業院校,另有20多名學員被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總政藝術團、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青島話劇院、青島電視臺等專業團體吸收為演員和主持人,很多學員現在依舊是活躍在中國影視界的知名演員。
陳映秋用他的無私奉獻和專業精神為青島群眾藝術和中國影視業的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一生真正地踐行了自己最信奉的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座落在上海路的青島工人文化宮》,陳映秋先生寫就於2012年7月,感謝大家的欣賞與支持!
作者介紹:陳映秋,原青島話劇院藝術室負責人、原青島工人文化宮研究館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山東市戲劇家協會會員、青島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
座落在上海路的青島工人文化宮
作者:陳映秋
寫於2012年7月
工人文化宮座落在上海路,第三公園,體育場都在這裡,是市北區幹部,工人,學生和周邊群眾消遣,遊樂,學習的「天堂」。我是在1960年的6月間我從話劇團調到市工人文化宮工作。
那時節正趕上「吃糠咽菜」的年月,購買糧食和各種副食品,都受各種票據限制,人們的生活很艱苦,但是,同事們很少有怨言,各項工作搞得紅紅火火。如劇場放映電影和各項文藝演出格外頻繁;宣傳組的圖書閱覽室、畫室很受廣大群眾歡迎,尤其是「每周一講」,辦得有聲有色,在青島廣受好評,造成很大影響;
書法班,我市著名書法家高小巖、蔡省廬都曾擔任過老師,培養出一批書法人才;體育組的各項體育比賽,如桌球、棋類、燈謎等,搞得精彩活躍;文藝組的曲藝隊、舞蹈隊、民樂隊都培養了一批骨幹,演出活動可謂異彩紛呈,做到了經常化,無論在室內和露天演出都很受群眾歡迎。
陳映秋和工人文化宮同事們的合影
當時文藝組總共七、八個成員,白天每個人除了完成配合演出的各項管理工作外,還要在晚飯之前,把室內的一百多把木椅子搬到廣場的舞臺前,晚會在深夜11點左右演出結束後,再把椅子搬回室內,但同事們毫無怨言,樂此不疲,文化宮為廣大群眾提供了文化娛樂「豐盛晚餐」。
繁榮群眾文化生活:1961年,為了鼓勵人們克服艱苦生活,排演了大型話劇《我的一家》,在上海路小劇場演出若干場。
1962年,為了調劑群眾的生活樂趣,排演了獨幕喜劇《真假醫生》,在上海路小劇場演出若干場。
1963年,為了響應全國掀起學雷鋒的熱潮,僅用五天五夜的時間,突擊排演了十場大型話劇《雷鋒》,在文化宮工人劇場演出了二十多場,又下基層巡迴演出若干場。這三個話劇的風格不同,演出效果都很理想。
文革期間,全國文化藝術都處在低迷的狀態。文革結束後,「四人幫」被粉碎,沉默很長時間的文化藝術又重新煥發出青春。
1977年初,在文化宮廣場的舞臺上,決定出演獨幕話劇《約會》,觀眾達五、六千人,這是一個描寫在愛情生活中發生誤會的喜劇,文革期間很難見到的題材,拿到今天的舞臺上,讓觀眾感到新鮮,笑聲和掌聲匯成一片。在廣場上演完後,又到基層十幾個廠轉遊演出,有好幾個廠請我排這個劇,我很遺憾不能分身,只能請演員代替。
1977年中期,市北區文化館為「八一」擁軍,特邀我排五幕六場諷刺喜劇《楓葉紅了的時候》,這個劇主要是諷刺當時一些人物的荒謬行為。觀眾看了連連不斷地發出嘲笑和歡快的掌聲,在青島影院公演數場,又到部隊和工廠巡迴演出二十五場。
1978年11月間,在文化宮工人劇場演出四幕話劇《於無聲處》,這個話劇是描寫當時一些革命幹部的坎坷經歷,在文化宮工人劇場演出二十多場,每場演出,劇場裡自始至終寂靜無聲,有的觀眾露出憤慨的面孔,有的觀眾含著眼淚,整個觀眾席裡呈現出一片悲咽的氣氛,大幕關閉後,全場上頓時響起一片激烈的掌聲,久久不息。
陳映秋與劇組演職人員的合影
在自然災害時期演出的三個話劇,演員全由文化宮職工藝術話劇隊的業餘演員承擔。在那艱苦的歲月裡,演員們忍著飢餓,不怕疲憊,不分晝夜,認真排練,全心全意堅持演出。文革後演出的三個話劇,演員也由話劇隊的新老成員承擔,他們還是抱著刻苦耐勞的精神,投入排練堅持演出。文化宮職工藝術團話劇隊,為廣大群眾享受文化娛樂、繁榮群眾藝術默默地發揮著骨幹作用。
從85年開始,由於社會形勢的變化,話劇藝術不景氣,因此,從85年至88年改為影視訓練班。在90年9月用「百花園影視藝術團」表演班訓練班的名義招生,特別引人注目,竟引起四百多人報名,經考試後錄取了一百二十多名學員,分成三個班上課,這是我從辦各種學習班以來最紅火的一年。從80年10月到94年1月,15個年頭共舉辦了24期培訓班,吸引了九百四十多名學員參加。
在歷屆辦班期間,有二十多名學員分別考入上海戲劇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山東省藝術學院,另有二十名學員被總政藝術團、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青島話劇院、青島電視臺等專業團體吸收為演員和主持人。有些學員當前在影視界頗有起色,如王亞楠、李洪濤、詹小楠、紀雪霏、梁愛琪等常在影視屏幕上嶄露頭角,而且,在各部影視片中擔任主角或重要角色。
陳映秋與學員們的合影
為全國各地影視劇組提供演員:青島是個得天獨厚的風景勝地,全國各地的影視劇組來青島拍攝電影、電視劇特別踴躍,文化宮歷年來培養的大批演員也就成為各地影視劇組的「演員倉庫」,要什麼樣的演員,有什麼樣的演員,要多少演員,有多少演員,當時文化宮的培訓班成為各影視劇組必來之處。
電視劇《成功少年》劇照
從1983年開始,各地影視劇組相繼而來,歷屆學員參與拍攝的劇組有《夜色多美好》、《末代皇帝》、《白色琴鍵》、《失蹤的女中學生》、《風流女諜》、《夜幕下的哈爾濱》、《旅人蕉》、《化妝師與漫畫家》、《無敵小子》、《朗園》、《殺人街的故事》、《緊急救助》、《成功少年》、《浪漫青島》、《奇案未終止》……到93年為止,學員們參加了四十多部影視劇。
陳映秋(右二)參與電影《朗園》的劇照
參加劇組拍攝的學員任務相當繁重、艱苦,一是拍攝時間長,從上午到晚上達十多個小時,二是攝製組為了搶時間,接二連三的拍,很少讓學員們休息。如《緊急救助》拍攝地在生活林大酒店,白天酒店要營業,因此每天從晚上七、八點才開始拍,一直拍到深夜兩、三點,每次有三、四十個學員參與,堅持了一個多月。
《無敵小子》是個歷史題材劇,由香港銀都機構有限公司來青島拍外景,李連杰擔任主角,從86年8月29日至11月9日,每天需要30-50個群眾演員。有一天在港務局碼頭拍攝中國同胞歡迎外國軍艦進港,另有數十人扮演憲兵保障外國水兵的安全。劇情是一個夏季的晴天,可是在拍攝的那天已經是十月下旬,氣候開始寒冷,還有海風,偏偏還下小雨。
學員參與拍攝電影《無敵小子》的劇照
按照劇情的要求,演員必須穿夏天服裝,不能打傘,服裝都由劇組提供,午飯後立即要開拍,可是劇組從工廠找來的數百名人,都躲在大客車裡不下車,副導演束手無策,他向我苦苦哀求說,這艘兵艦是租來的,每小時八百元,如果今天不拍,以後還要重新申請,不知哪天才能批准,劇組損失太大了。這次來參與拍攝的學員有三百多人,數十名憲兵全由男學員擔當,其他學員擔當老百姓。
經我和學員們商議,大家都沒有意見,下午一點開拍,學員們穿著單薄的夏裝,冒著風雨,堅持兩個多小時,有些女學員竟然感冒,這真是一場嚴峻的考驗。從以上兩個例子證實,培訓班的學員都具有相當好的素養。銀都機構公司回到香港後寄來感謝信說:「從1986年8月29日起共兩千多人次的拍攝過程中,學員們不但在表演上嚴肅認真,而且紀律性很強,由於貴宮影視班的積極支持,使我們外景隊順利地完成了全部外景拍攝任務,特表示萬分感謝」。
陳映秋和學員們的合照
廣西電影製片廠《化妝師和漫畫家》劇組來信表達:「你們組織了影視表演班學員60人,四次參加拍攝,共完成128個鏡頭,佔我們影片容量的五分之一,在拍攝過程中,學員們表現出較好的藝術道德,顯示了較好的藝術素質,……我們認為文化宮開辦的表演訓練班,給影視攝製高質量、高標準的作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衷心地希望再接再厲,繼續培養出高水準的業餘演員。」另外,還有幾個影視劇組都來信表示,培訓班的學員認真表演,紀律性強。然而,使我更慶幸的是學員們參與所有影視劇的拍攝,從來沒有出現任何安全事故。
2008年以來,世界上出現了金融危機,國內又發生了一些自然災害,在文化藝術領域裡浮躁現象很嚴重,群眾文化工作者工作也很難開展,但是,文化宮領導率領全宮人員迎著當前社會形勢,知難而進,積極前行。並且還念念不忘我們這幫老同志,每到過年前,邀請我們回家團聚。
座落在上海路的工人文化宮給青島人們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人們的業餘文化生活離不開她。文化宮的半個多世紀生涯,如今已走過風風雨雨,培養出一大批文藝、文化名人,願她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