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文化宮:老青島人的記憶

2020-12-12 青島新聞網

編者按: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對加強職工文化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強調要打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全員參與的職工文化,加強對職工的思想政治引領。

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城市,青島高度重視職工精神文化陣地改造提升工作,自2018年以來,就將文化宮提升改造工作列入政府公共文化事業總體規劃。2018年底,青島市總工會將原本閒置出租的35716平方米文化宮場地全部回收,以打造「全國一流文化宮」為目標,三年時間投入2.2億元,改造總面積8萬平方米,打造了城區兩個主場館、周邊6個區市分場館的「文化新矩陣」,智能化設備、一體化培訓、一站式服務的現代化文化宮如涅槃重生般重新走入人們視野。

2020年,工人文化宮、工人劇場煥然一新,成為青島職工群眾爭相「打卡」的文化新地標。

(1956年,青島話劇團建團初期,來自北京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的全體成員在中山公園拍攝的合影。)

1952年,陳映秋從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被分配到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當演員。1956年,帶著組建青島話劇團的使命,他和50多名來自北京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的年輕人一起來到青島,僅8年,就成功排演了《敢想敢做的人》、《紅巖》、《櫃檯》等多部反映時代、深受廣大觀眾喜歡的好劇。

在「青話」期間,陳映秋除了擔任導演、舞臺監督之外,還經常被派到青島市工人文化宮做群眾業餘話劇輔導工作。耐心、細緻的專業輔導贏得了學員們的廣泛歡迎和認可。上個世紀60年代的某一天,青島市委宣傳部在一次會議上宣告,當前專業劇團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話劇文藝的喜愛和需求,應該大力扶持業餘話劇輔導工作。青島市總工會宣傳部張鈞顯部長趁熱打鐵提出要將陳映秋從「青話」調到青島市工人文化宮的想法。此事經青島市文化局協調,做出了將陳映秋從「青話」調到工人文化宮的決定,陳映秋毫不猶豫,欣然接受。

陳映秋(二排右六)和同事們的合影

1960年6月間,陳映秋跨進了青島市文化宮的大門,開始對話劇表演業餘愛好者進行創作、排練和會演的專職輔導。表演培訓班的學員來自各行各業,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學生,為了減少業餘學習與學員工作上的衝突,並讓每個學員都有機會參加排練和演出,陳映秋根據學員不同的工作特性和人物特點去編排了大量的小品,讓學員輪流排戲。工作繁重、時間緊張,陳映秋經常廢寢忘食、通宵達旦。

1963年,青島市業餘話劇團體已多達40餘個,演出劇目更是紅紅火火、百花齊放,展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1980年,陳映秋開始免費舉辦表演培訓班,學員們有的白天在工廠幹完活兒,顧不上吃晚飯就到文化宮來聽課。有很多學員是從郊區騎著自行車來上課的,晚上很晚下課後再騎著自行車回家。

陳映秋與學生們的合影

1990年9月,陳映秋創建的「百花園影視藝術團」表演班招生,引起島城大批業餘話劇文藝愛好者的關注和參與,第一期報名學員就達到400多人。在此後的15個年頭裡,陳映秋共舉辦了24期培訓班,吸引940多名學員學習。截止到1993年,陳映秋推送了許多學員參加了影視劇的拍攝,其中,有幾十名學生還考入上海戲劇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山東省藝術學院等國家專業院校,另有20多名學員被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總政藝術團、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青島話劇院、青島電視臺等專業團體吸收為演員和主持人,很多學員現在依舊是活躍在中國影視界的知名演員。

陳映秋用他的無私奉獻和專業精神為青島群眾藝術和中國影視業的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一生真正地踐行了自己最信奉的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座落在上海路的青島工人文化宮》,陳映秋先生寫就於2012年7月,感謝大家的欣賞與支持!

作者介紹:陳映秋,原青島話劇院藝術室負責人、原青島工人文化宮研究館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山東市戲劇家協會會員、青島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

座落在上海路的青島工人文化宮

作者:陳映秋

寫於2012年7月

工人文化宮座落在上海路,第三公園,體育場都在這裡,是市北區幹部,工人,學生和周邊群眾消遣,遊樂,學習的「天堂」。我是在1960年的6月間我從話劇團調到市工人文化宮工作。

那時節正趕上「吃糠咽菜」的年月,購買糧食和各種副食品,都受各種票據限制,人們的生活很艱苦,但是,同事們很少有怨言,各項工作搞得紅紅火火。如劇場放映電影和各項文藝演出格外頻繁;宣傳組的圖書閱覽室、畫室很受廣大群眾歡迎,尤其是「每周一講」,辦得有聲有色,在青島廣受好評,造成很大影響;

書法班,我市著名書法家高小巖、蔡省廬都曾擔任過老師,培養出一批書法人才;體育組的各項體育比賽,如桌球、棋類、燈謎等,搞得精彩活躍;文藝組的曲藝隊、舞蹈隊、民樂隊都培養了一批骨幹,演出活動可謂異彩紛呈,做到了經常化,無論在室內和露天演出都很受群眾歡迎。

陳映秋和工人文化宮同事們的合影

當時文藝組總共七、八個成員,白天每個人除了完成配合演出的各項管理工作外,還要在晚飯之前,把室內的一百多把木椅子搬到廣場的舞臺前,晚會在深夜11點左右演出結束後,再把椅子搬回室內,但同事們毫無怨言,樂此不疲,文化宮為廣大群眾提供了文化娛樂「豐盛晚餐」。

繁榮群眾文化生活:1961年,為了鼓勵人們克服艱苦生活,排演了大型話劇《我的一家》,在上海路小劇場演出若干場。

1962年,為了調劑群眾的生活樂趣,排演了獨幕喜劇《真假醫生》,在上海路小劇場演出若干場。

1963年,為了響應全國掀起學雷鋒的熱潮,僅用五天五夜的時間,突擊排演了十場大型話劇《雷鋒》,在文化宮工人劇場演出了二十多場,又下基層巡迴演出若干場。這三個話劇的風格不同,演出效果都很理想。

文革期間,全國文化藝術都處在低迷的狀態。文革結束後,「四人幫」被粉碎,沉默很長時間的文化藝術又重新煥發出青春。

1977年初,在文化宮廣場的舞臺上,決定出演獨幕話劇《約會》,觀眾達五、六千人,這是一個描寫在愛情生活中發生誤會的喜劇,文革期間很難見到的題材,拿到今天的舞臺上,讓觀眾感到新鮮,笑聲和掌聲匯成一片。在廣場上演完後,又到基層十幾個廠轉遊演出,有好幾個廠請我排這個劇,我很遺憾不能分身,只能請演員代替。

1977年中期,市北區文化館為「八一」擁軍,特邀我排五幕六場諷刺喜劇《楓葉紅了的時候》,這個劇主要是諷刺當時一些人物的荒謬行為。觀眾看了連連不斷地發出嘲笑和歡快的掌聲,在青島影院公演數場,又到部隊和工廠巡迴演出二十五場。

1978年11月間,在文化宮工人劇場演出四幕話劇《於無聲處》,這個話劇是描寫當時一些革命幹部的坎坷經歷,在文化宮工人劇場演出二十多場,每場演出,劇場裡自始至終寂靜無聲,有的觀眾露出憤慨的面孔,有的觀眾含著眼淚,整個觀眾席裡呈現出一片悲咽的氣氛,大幕關閉後,全場上頓時響起一片激烈的掌聲,久久不息。

陳映秋與劇組演職人員的合影

在自然災害時期演出的三個話劇,演員全由文化宮職工藝術話劇隊的業餘演員承擔。在那艱苦的歲月裡,演員們忍著飢餓,不怕疲憊,不分晝夜,認真排練,全心全意堅持演出。文革後演出的三個話劇,演員也由話劇隊的新老成員承擔,他們還是抱著刻苦耐勞的精神,投入排練堅持演出。文化宮職工藝術團話劇隊,為廣大群眾享受文化娛樂、繁榮群眾藝術默默地發揮著骨幹作用。

從85年開始,由於社會形勢的變化,話劇藝術不景氣,因此,從85年至88年改為影視訓練班。在90年9月用「百花園影視藝術團」表演班訓練班的名義招生,特別引人注目,竟引起四百多人報名,經考試後錄取了一百二十多名學員,分成三個班上課,這是我從辦各種學習班以來最紅火的一年。從80年10月到94年1月,15個年頭共舉辦了24期培訓班,吸引了九百四十多名學員參加。

在歷屆辦班期間,有二十多名學員分別考入上海戲劇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山東省藝術學院,另有二十名學員被總政藝術團、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青島話劇院、青島電視臺等專業團體吸收為演員和主持人。有些學員當前在影視界頗有起色,如王亞楠、李洪濤、詹小楠、紀雪霏、梁愛琪等常在影視屏幕上嶄露頭角,而且,在各部影視片中擔任主角或重要角色。

陳映秋與學員們的合影

為全國各地影視劇組提供演員:青島是個得天獨厚的風景勝地,全國各地的影視劇組來青島拍攝電影、電視劇特別踴躍,文化宮歷年來培養的大批演員也就成為各地影視劇組的「演員倉庫」,要什麼樣的演員,有什麼樣的演員,要多少演員,有多少演員,當時文化宮的培訓班成為各影視劇組必來之處。

電視劇《成功少年》劇照

從1983年開始,各地影視劇組相繼而來,歷屆學員參與拍攝的劇組有《夜色多美好》、《末代皇帝》、《白色琴鍵》、《失蹤的女中學生》、《風流女諜》、《夜幕下的哈爾濱》、《旅人蕉》、《化妝師與漫畫家》、《無敵小子》、《朗園》、《殺人街的故事》、《緊急救助》、《成功少年》、《浪漫青島》、《奇案未終止》……到93年為止,學員們參加了四十多部影視劇。

陳映秋(右二)參與電影《朗園》的劇照

參加劇組拍攝的學員任務相當繁重、艱苦,一是拍攝時間長,從上午到晚上達十多個小時,二是攝製組為了搶時間,接二連三的拍,很少讓學員們休息。如《緊急救助》拍攝地在生活林大酒店,白天酒店要營業,因此每天從晚上七、八點才開始拍,一直拍到深夜兩、三點,每次有三、四十個學員參與,堅持了一個多月。

《無敵小子》是個歷史題材劇,由香港銀都機構有限公司來青島拍外景,李連杰擔任主角,從86年8月29日至11月9日,每天需要30-50個群眾演員。有一天在港務局碼頭拍攝中國同胞歡迎外國軍艦進港,另有數十人扮演憲兵保障外國水兵的安全。劇情是一個夏季的晴天,可是在拍攝的那天已經是十月下旬,氣候開始寒冷,還有海風,偏偏還下小雨。

學員參與拍攝電影《無敵小子》的劇照

按照劇情的要求,演員必須穿夏天服裝,不能打傘,服裝都由劇組提供,午飯後立即要開拍,可是劇組從工廠找來的數百名人,都躲在大客車裡不下車,副導演束手無策,他向我苦苦哀求說,這艘兵艦是租來的,每小時八百元,如果今天不拍,以後還要重新申請,不知哪天才能批准,劇組損失太大了。這次來參與拍攝的學員有三百多人,數十名憲兵全由男學員擔當,其他學員擔當老百姓。

經我和學員們商議,大家都沒有意見,下午一點開拍,學員們穿著單薄的夏裝,冒著風雨,堅持兩個多小時,有些女學員竟然感冒,這真是一場嚴峻的考驗。從以上兩個例子證實,培訓班的學員都具有相當好的素養。銀都機構公司回到香港後寄來感謝信說:「從1986年8月29日起共兩千多人次的拍攝過程中,學員們不但在表演上嚴肅認真,而且紀律性很強,由於貴宮影視班的積極支持,使我們外景隊順利地完成了全部外景拍攝任務,特表示萬分感謝」。

陳映秋和學員們的合照

廣西電影製片廠《化妝師和漫畫家》劇組來信表達:「你們組織了影視表演班學員60人,四次參加拍攝,共完成128個鏡頭,佔我們影片容量的五分之一,在拍攝過程中,學員們表現出較好的藝術道德,顯示了較好的藝術素質,……我們認為文化宮開辦的表演訓練班,給影視攝製高質量、高標準的作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衷心地希望再接再厲,繼續培養出高水準的業餘演員。」另外,還有幾個影視劇組都來信表示,培訓班的學員認真表演,紀律性強。然而,使我更慶幸的是學員們參與所有影視劇的拍攝,從來沒有出現任何安全事故。

2008年以來,世界上出現了金融危機,國內又發生了一些自然災害,在文化藝術領域裡浮躁現象很嚴重,群眾文化工作者工作也很難開展,但是,文化宮領導率領全宮人員迎著當前社會形勢,知難而進,積極前行。並且還念念不忘我們這幫老同志,每到過年前,邀請我們回家團聚。

座落在上海路的工人文化宮給青島人們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人們的業餘文化生活離不開她。文化宮的半個多世紀生涯,如今已走過風風雨雨,培養出一大批文藝、文化名人,願她的明天更加美好。

相關焦點

  • 67歲的南京工人文化宮正式搬遷 這裡承載幾代人的青春記憶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文化宮將搬至中山南路371號原江蘇省郵電規劃設計院辦公樓過渡。到2020年,位於秦淮區白下路257號的新址建成,再正式搬遷。從舊址到新址,從中山東路到白下路,直線距離僅1.7公裡,但對南京人來說,卻相隔著一個時代的距離。燈光球場、溜冰場、大章魚旋轉車……幾代南京人要和記憶裡的文化宮說再見了。
  • 工人文化宮,那些逐漸消失的新鄉地標符號,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
    工人文化宮位於勝利路與宏力大道交叉口西南角,緊臨老航空啤酒廠,從火車站乘坐1路車出發,沿著解放路大約有三站路程,就到了工人文化宮站。工人文化宮是新鄉當時數一數二熱鬧的地方,這裡白天是書市,晚上搖身一變成了熱鬧非凡的夜市,吃過晚飯大家都喜歡來這裡溜達,整個廣場上都充斥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 再見,新街口工人文化宮!一代南京人的青春
    近日68歲的新街口工人文化宮正式開始拆除南京人的青春 要和它說再見了 1951年,中山東路54號 南京工人文化宮建成 南京市第一任市長劉伯承元帥親筆題詞「工人之家」這裡從此成為全市廣大職工群眾學習知識開展文化體育休閒活動的主要陣地對於老南京人來說工人文化宮曾經也是南京城最時髦的休閒地第一次玩大章魚飛車、第一次溜冰第一次看電影、第一次開碰碰車……這裡,記錄了南京幾代人的青春一組老照片,帶你穿越回當時的歲月▽▽▽市民去工人文化宮活動當選市總工會委員宣誓
  • 新刊推介 | 工人文化宮「重裝歸來」
    >編者按:工人文化宮是工會組織職工開展文化活動、提高職工文化素質的重要陣地,它承載著無數普通職工業餘參加學習及文體活動的美好記憶。本期深度報導聚焦生動而鮮活的工人文化宮「變身記」,將工人文化宮如何在市場浪潮衝擊下變得冷清凋敝、又如何在近幾年「重裝歸來」等層層道來。幾代人記憶裡的工人文化宮正在重回職工的視野,作為職工的「學校和樂園」,工人文化宮實現「華麗轉身」,是當下工會改革創新的重要體現。工人文化宮的建設和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下工會服務職工的能力和水平。
  • 老底子年輕人最愛去的杭州工人文化宮快70歲了...
    前幾天,杭州工人文化宮發起徵集,徵集老物件。小時新聞記者從目前徵集到的「私家珍藏」中找到了這些故事。就在單位組織的一次文藝匯演中,他因為出色的表演,被挑選進入工人文化宮的曲藝隊。「曲藝隊一共有20多人,都是各個單位裡的文藝骨幹,被挑選上來的,都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大家在一起排練演出,很開心。」陳寶海說。自從進了工人文化宮的曲藝隊,陳寶海每個晚上幾乎都泡在工人文化宮裡。
  • 長沙工人文化宮即將原址重建,是誰的青春?
    但在長沙老口子的眼裡,東塘才是最熱鬧的地方。 說起東塘,就不得不提長沙工人文化宮。 1989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工人文化宮,是兩代長沙人的共同回憶,巴比倫溜冰城和各種興趣班相信是不少80、90後的青春回憶。
  • 那些老青島人記憶中的電影院,你去過幾家?
    那些熟悉的老電影院是純真童年裡不可或缺的亮點它們承載了幾代青島人的青春記憶雖然現在的電影院設施設備愈來愈高檔但可能再也找不回當年老電影院的感覺了……青島,你最熟悉的影院是哪一間?「紅星影院」,這個島城老字號的文化娛樂場所,見證了這座城市發展的風雨歷程,也伴隨著無數老青島度過了數十個春夏秋冬。曾經承載的老建築成為了人們記憶中難忘的一頁。青島劇院一提起青島影劇院,老青島人是再熟悉不過了,她不僅歷史悠久,曾是青島一類電影院,不僅局限於放映電影,而且是我市最著名的演出劇場之一。
  • 南京新街口工人文化宮正式拆除 新文化宮預計明年建成
    揚子晚報記者7月15日在現場看到,位於中山東路54號的南京工人文化宮舊址北面已有部分房屋被拆除,東面則有工人正在搭建腳手架,南面的圍擋上掛有一塊工程信息公示牌,工程名稱是:新華社地塊(工人文化宮)舊房拆除項目。隨著拆除工程正式實施,已經陪伴了南京人68年的南京工人文化宮,也正式告別新街口。   南京市工人文化宮新址位於白下路257號,建設期內暫搬至中山南路371號過渡。
  • 軸承工人文化宮拆遷,見證「文化宮時代」落幕|有一種青春,叫大廠...
    人們恍然回頭:在城市快速發展與資訊時代洪流中,作為人們曾經精神文化樂園的大廠文化宮,早已消融在時代前行的背景裡。對於哈爾濱這座東北老工業基地而言,國營大廠文化宮是見證冰城傳統工業輝煌的文化地標,更是是連結幾代冰城人生活、事業、愛情的精神樂園。在那個工廠喧囂的火紅年代中,在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每個「老哈」都或多或少有一段跟大廠文化宮相關的記憶。
  • 南京市工人文化宮真的拆了!「新宮」明年建成
    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岑 文/攝)南京市工人文化宮要正式拆除了!7月16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新街口,工人文化宮周邊已經搭起腳手架,圍上了綠色網紗。記者了解到,目前工人文化宮大多數活動遷至中山南路371號過渡。預計今年下半年,新的工人文化宮將封頂,2020年建成使用。
  • 青島市工人文化宮青少年體能公益課開課啦!
    關注我們獲得更多精彩內容為更好的豐富島城企業職工子女業餘生活,增強身體素質,進一步促進全民健身的熱情,近日,青島市工人文化宮與青島晚報小記者欄目在工人文化宮健身俱樂部聯合舉辦了「青少年體能公益活動」。文化宮健身俱樂部六位教練在總教練孫勇麟的帶領下結合專項,通過現場授課的方式,免費教授企業職工及子女專項體能訓練方法,介紹了健身俱樂部的器材使用,以及傳授了中學生體能考試內容、訓練方法和青少年體能訓練方法。
  • 時隔多年,再次去瀋陽鐵西工人文化宮,時境變遷,早已物是人非
    童年是最快樂的,小時候能玩兒的地方不多,身為一個老鐵西人,工人文化宮是必去的一個地方。那時候的文化宮不亞於當時的公園,能去玩兒一回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能有十多年沒來過這裡了。現在的文化宮顯得特別的空曠,記憶裡印象最深的花壇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沒有了,三個芭蕾舞蹈演員跳舞記憶非常深刻,經常花臺上玩耍,現在已經變成一片空地。當時的3廳1室,文化宮裡基本都有了吧?最喜歡的遊戲廳現在還歷歷在目,仿佛就像昨天剛來這裡玩兒過一樣,不過現在這裡已經變成表演大廳了,很多孩子都在這裡表演才藝。
  • 上海五旬「西宮」全面改造:留幾代人記憶,將變市工人文化宮
    西宮,全稱「滬西工人文化宮」,位於普陀區武寧路225號,是全上海面積最大的園林式工人文化宮。它和上海工人文化宮(市宮)、滬東工人文化宮(東宮),並稱上海「三大宮」。但論在民間的影響力,西宮無疑最大。西宮1959年開始建造,1961年2月7日正式對外開放。滬西是上海開埠後較早建立近代工業、產業工人較為集中的地區之一,也是滬西工友俱樂部的創始地。
  • 銅川老區文化宮的時代記憶
    銅川老區文化宮的時代記憶銅川老區的文化宮位於現在的王益區政府正對面,文化宮當時可是銅川市的中心廣場,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提起銅川市,人們就自然而然想到了文化宮,文化宮和銅川居民有著深厚的感情,這種情結真的難於用語言來表達,是發自肺腑的,是真情實意的。文化宮的老建築拆除了,人們心中空蕩蕩的,好像失去了一位老朋友一樣傷感。經過重建文化宮,打造王益區的人文景觀,為居民創造更加舒服的人居環境,現在的文化宮成了王益區一張靚麗的名片,為我們追回了兒時的記憶。
  • 你的地方·回顧|從「東方飯店」到「上海市工人文化宮」
    2019年的上海市工人文化宮,目前外牆已被包裹起來,建築翻新中。筆者拍攝2019年3月,我和澎湃新聞市政廳組織過一場「上海市工人文化宮」的城市漫步,試圖回到歷史現場,發現一些城市記憶。廚房有中西菜,還有舞場、彈子房以及可容納600人的書場。1930年有職工200餘人,而1943年增長到475人。1937年,東方飯店房金價格減低。由於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大世界和愛多亞路(延安東路)相距咫尺,導致旅館旅客突減,生意受損。
  • 嶽陽市工人文化宮及東風廣場改擴建項目開建 項目規劃總面積約73.1畝
    市工人文化宮及東風廣場改擴建項目開工建設 劉和生宣布開工 項目規劃總面積約73.1畝,建設1座新的工人文化宮、1個標準運動場 嶽陽日報訊(記者 李亦恩) 昨天上午,市工人文化宮及東風廣場改擴建項目開工儀式在東風廣場舉行。
  • 網曝工人文化宮商業廣場經營遇阻 小體量商業為何難做?
    (贏商網雲南站)在2014年底昆明開業的商業項目中,工人文化宮商業廣場因為承載著不少昆明人記憶,也一度備受關注。而經過一年的運營後,工人文化宮商業廣場的運營效果卻並沒有令商戶們滿意。日前,更有名為「昆明商業聯盟」的微信公眾號曝出人文化宮商業廣場運營中的諸多問題,一時間在業內人士的朋友圈迅速擴散,小體量商業項目的生存狀況也成為了不少人討論的話題。
  • 株洲環洲歌劇院+工人文化宮,跨越時代50年的換血融合
    ㈠工人文化宮篇:工人文化宮工人文化宮這個響亮在株洲人心目中的名字,上世紀是株洲人無人不知的金色文化地標,承載了幾代株洲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處心靈港灣。株洲,因工業而立,因工業而興。背後,是一代代產業工人充滿力量的託舉,才使這座城市崛起。倫秀清原株洲電廠副廠長,健在。便是株洲工業的拓荒者之一。
  • 56歲"西宮"面臨升級改造 草案:市工人文化宮將遷至西宮
    承載著老上海記憶的滬西工人文化宮正規划進行全面升級改造。記者昨天從普陀區規劃和土地管理局了解到,新的規劃草案正在網上進行公示,市工人文化宮將搬遷至此,未來「西宮」地區將成為市級文化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 老南京人的時代記憶都在這了
    老城南人就像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老城南的巷子在老城南人心中意義重大「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這是老城南的建築特色幽深的巷子>多是捨不得離去的老人「看南京一定要看老城南,而老城南的精髓都在老門東」如今若想回顧老城南的風貌老門東則成了更好的選擇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