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球經濟復甦貢獻中國力量

2020-12-09 國際在線

經合組織最新報告預測,中國將是2020年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世界主要經濟體,全年經濟增長預計為1.8%,2021年經濟增長預計將達到8%。從長時段和世界範圍來看,中國經濟快速復甦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不僅彰顯了中國制度的顯著優勢,更重要的是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創造了戰略時機和堅實基礎。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2月1日發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報告預測,中國仍將是今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10月份發布的報告也作出了同樣的判斷。

中國經濟何以能夠率先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困局?中國率先復甦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率先復甦彰顯中國制度優勢

經合組織的報告預測,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世界經濟將萎縮4.2%,這一預期好於今年6月份和9月份的兩次預測。報告認為,未來新冠疫苗的投入使用以及中國經濟持續加快恢復,將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推動世界經濟復甦。

報告認為,中國將是2020年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世界主要經濟體,全年經濟增長預計為1.8%,2021年經濟增長預計將達到8%。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表示,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取得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基礎上,實現了經濟穩步前行,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中國經濟的率先復甦,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的奮鬥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

「疫情背景下,世界各國面臨同一張『考卷』。可以說,中國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了高分『答卷』。經合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權威機構,也對中國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張佔斌表示,成績來之不易,進一步堅定了我們的發展信心,也為我國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凝聚起巨大的精神力量。

近期發布的有關數據,進一步展現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2.1%、56.4%和55.7%,連續9個月高於臨界點;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0.7%,累計利潤同比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從內需恢復來看,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3%,增速比9月份加快1.0個百分點,市場銷售連續3個月同比正增長;繼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由負轉正後,前10個月投資同比增長1.8%,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0個百分點,進一步呈現出穩步回升勢頭。

疫情之下,我國數字經濟逆勢上揚。5G、人工智慧、智慧城市等新技術、新業態、新平臺蓬勃興起,網上購物、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非接觸經濟」全面提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路徑。

「2020年是中國宏觀經濟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中國成功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和經濟保衛戰的雙重勝利,再次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和中國經濟的彈性韌性。」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近日舉行的中國宏觀經濟年度論壇上表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疫情管控方案和適度刺激的經濟紓困方案是2020年中國經濟走出疫情困局的關鍵。

劉元春認為,從長時段和世界範圍來看,中國經濟快速復甦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不僅彰顯了中國制度的顯著優勢,更重要的是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創造了戰略時機和宏觀基礎。

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樣板

當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之路任重道遠。與此同時,國際格局加速演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到衝擊。

劉元春認為,中國經濟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實現V形反轉,開始走向穩定復甦的軌道,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了樣板。

經合組織的報告認為,全球經濟復甦的表現將不均衡,並可能造成世界經濟的持久變化。中國比其他國家更早開始復甦,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將強勁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超過三分之一,而歐洲和北美地區的貢獻率仍將低於它們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到明年年底,世界經濟有望恢復到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的水平。

「在全球經濟一片蕭條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長振奮人心,是世界經濟長遠穩定恢復的重大牽引力。」張佔斌表示。

劉元春認為,我國國民經濟循環逐步暢通、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逐步增強,各類經濟主體績效的改善已經形成蓄勢待發之勢。2021年將是信心恢復和預期引導的關鍵年,由於經濟持續復甦和基數的因素,2021年各類宏觀參數預計將全面反彈。

「必須認識到當前經濟復甦遠沒有達到常態化水平,經濟復甦的核心力量依然來自於超常規的疫情紓困政策,且具有強烈的不穩定、不均衡、不確定等特點。」劉元春建議,明年的宏觀政策需要以穩定物價和充分就業為錨,以全面擴大內需、縮小供需缺口為基本目標,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妥善安排抗疫政策和紓困政策的退出,積極應對金融風險顯化的挑戰,逐步回歸常態化宏觀調控模式。

以新發展格局應對風險挑戰

「應對未來風險挑戰,中國需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劉元春認為,我們必須搶抓疫情期間我國經濟率先復甦的窗口期,大力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

張佔斌表示,中國有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發揮好改革「關鍵一招」的作用,把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發揮好「中國製造+中國消費」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推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張佔斌認為,從工作重點來看,首先,要夯實國內循環體系的體制基礎,相應的制度建設和改革措施必須先行;其次,要暢通國民經濟循環體系的血脈,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第三,要優化國內循環體系的空間布局,實現各類要素在各區域間的自由流動;第四,要築牢國內循環體系的產業根基,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第五,要完善消費政策,積極擴大消費對經濟的牽引作用;第六,要保持適當強度的投資,不斷拓展投資空間。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認為,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既要更好發揮政府頂層設計、統一布局、組織協調的作用,又要充分發揮好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既要夯實基礎研究,又要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既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又要堅持開放創新,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

「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面對風險挑戰,只要我們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也會越來越大。」張佔斌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熊 麗)

相關焦點

  • 為經濟高質量復甦貢獻「美好消費」力量——歐萊雅中國打造「上新...
    2020年4月29日,上海——隨著疫情在中國進入緩疫階段,中國經濟也已呈現復甦跡象,人們受疫情有所抑制的消費渴望加速釋放。3月,中國政府出臺19條硬舉措促進消費擴容提質,上海政府也對應提出聚焦「消費提質」,加快發展首發經濟等「五個經濟」,釋放消費潛力。
  • 為全球智慧財產權發展貢獻中國力量(和音)
    中國智慧財產權事業不斷發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智慧財產權發展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把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對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前總幹事高銳認為,中國將智慧財產權置於戰略高位,在各個經濟領域都注重智慧財產權保護,並持續數十年表現出長期政策決心,這些經驗值得與其他國家分享。
  • 學習網評: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更多「中國力量」
    本文轉自【新華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2020年會議近日召開。習近平主席在通過視頻向會議致辭時,再次指出各國應對挑戰、破解困局的現實路徑,表明中國願繼續加強教育和科技國際交流合作,同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
  • 中國經濟成為引領全球經濟復甦的「火車頭」
    袁幽薇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交流部副部長2020年10月1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發達經濟體經濟將萎縮5.8%,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將萎縮3.3%。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將增長1.9%。
  • 商務部:中國外貿為推動世界經濟貿易復甦作出重要貢獻
    政府、行業、企業形成強大合力,進出口快速回穩、持續向好,展現了中國外貿的強大韌性和綜合競爭力。一是中國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1-11月,進出口總額29.0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8%。以美元計,進出口4.17萬億美元,增長0.6%,增速首次轉正。在我外貿規模進一步擴大的同時國際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
  • 學習網評: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更多「中國力量」_評論頻道_中國青年網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衝擊,國際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人類同在一艘船上,風高浪急之時,各國只有加強團結協作,堅持多邊主義,才能共同應對挑戰,實現化險為夷。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
  • 為世界經濟復甦發展創造更多機遇(和音)
    闊步行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的中國,必將不斷汲取繼續前進的磅礴力量,乘勢而上鑄就新的輝煌偉業,也必將不斷為世界經濟復甦和全球發展作出新的貢獻。中國明確提出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這也是向世界傳遞的提振信心的重要積極信號。
  • 最新報告上調今年世界經濟預期:中國將推動全球復甦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最新報告上調今年世界經濟預期:中國將推動全球復甦參考消息網12月3日報導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2月1日發表了題為《經合組織預測全球經濟將在2021年底前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但復甦力量仍然虛弱
  • 「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動力」
    「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經濟實現正增長,提振了各國經濟復甦和發展的信心。」沙烏地阿拉伯主流媒體《祖國報》專欄作家賈邁勒·阿比裡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近日以視頻方式舉行,與會各方充分交換意見、凝聚共識,發出深化多邊合作的聲音,中國發揮的作用獲得積極評價。「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同各國攜手合作、共克時艱,向沙特等多個國家提供援助、分享經驗,為全球抗疫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 中國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新動能:拉動作用顯現 長期向好趨勢不變
    面對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國經濟如何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如何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本報今起推出「中國經濟發展新格局」系列述評,詳解新挑戰新機遇。  在海外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經濟陷入衰退背景下,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累計增速轉正,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正能量。
  • 沙烏地阿拉伯《祖國報》專欄作家:中國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動力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動力」「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經濟實現正增長,提振了各國經濟復甦和發展的信心。」沙烏地阿拉伯主流媒體《祖國報》專欄作家賈邁勒·阿比裡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近日以視頻方式舉行,與會各方充分交換意見、凝聚共識,發出深化多邊合作的聲音,中國發揮的作用獲得積極評價。「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同各國攜手合作、共克時艱,向沙特等多個國家提供援助、分享經驗,為全球抗疫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 中國率先復甦有助全球經濟企穩——訪日本電氣株式會社中國總代表...
    塚本武:要想經濟復甦,必須以數位化為基礎進行開放。中國與世界各國共同推動市場開放和數位化的決心,讓我深受鼓舞,並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近年來,中國一直處在全球數位化發展的前列。尤其在應用數位化技術提供新服務、構建新社會、強化與包括日本在內的國際新合作等方面,中國可以進一步發揮重要作用。
  • 外貿持續增長 貢獻中國力量
    12月9日,位於江蘇省海安市立發街道的江蘇聯發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員工在加工出口的紡織品。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高興貴攝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其中11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3.09萬億元,增長7.8%,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 外貿連續6個月正增長,這一成績來之不易。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帶來嚴重衝擊,外貿進出口面臨嚴峻挑戰。
  • 中國坐穩全球經濟復甦頭把交椅(國際論道)
    1-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0.7%,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3%,增速均為年內首次由負轉正。中國多項經濟指標實現首次「轉正」,多項指標增速再創新高。 外媒對此廣泛關注並作出積極預測:中國經濟平穩復甦為2020年動蕩中的全球經濟增添一抹亮色,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有望為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提供強勁驅動力。
  • 為團結合作抗疫貢獻中國力量
    在人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主席從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高度,深刻闡述中國抗疫主張,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議,對於提振全球抗疫信心,推進國際抗疫合作,擘畫未來全球治理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深遠意義。人類正在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
  • 尼泊爾駐華大使:中國為全球經濟作出重要貢獻
    在中國政府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前幾年扶貧過程中,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約7000萬,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對人權的尊重和保護,也改善了全球貧困狀況,有利於國際社會和平與穩定。中國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2013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保持在30%左右,始終居世界第一位。
  • 兩會為中國和世界發展凝聚力量
    全球冀共享中國發展紅利  中國是全球經濟的重要引擎。在疫情衝擊之下,中國能否繼續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推動力?對此,剛剛落下帷幕的中國兩會給出了肯定答案。  「籌辦好第三屆進博會,積極擴大進口」「積極利用外資,大幅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 「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動力」 ——訪沙烏地阿拉伯《祖國報》專欄作家...
    來源標題:「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動力」 ——訪沙烏地阿拉伯《祖國報》專欄作家賈邁勒 「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經濟實現正增長,提振了各國經濟復甦和發展的信心。」
  • 海南航空為全球抗疫 貢獻「中國力量」-中國民航網
    海南航空為全球抗疫 貢獻「中國力量」 2020-05-13 17:36:00來源:中國民航網T 大T 小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馮偉明 報導:2020
  • 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認為,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展現了中國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堅定支持《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的一貫立場,彰顯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胸懷和責任擔當。